正文

远到临终

明星与素琴 作者:云从龙 著


远到临终

1949年5月,十八岁的贺明星正在向组织交接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为即将南下做最后的准备。不过,比起这些,现在最令他头疼的事情是爱情。从上一年入冬开始,一个影子就像魔鬼一般缠绕在贺明星的脑海中,令他痛苦万分。几经挣扎,他决定鼓起勇气对这个“影子”写一封信,不管她能否答应自己鄙薄的要求,至少会比憋在心里要好受些。

可是,当他提起笔的时候,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第一遍刚刚写下几个字,就被他撕掉了。第二遍又撕掉,到第三遍的时候,他几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直到第四遍的时候,才稍稍找到了一点感觉,但仍然不尽如人意。在贺明星看来,这封决定他“个人命运”的信,至少应该写得文采飞扬,感人肺腑。可是,直到写完寄出去之后,他都搞不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或许,他只是想让那个“影子”明白他的感受罢了。

素琴同志:

这封信是第四次起草了,为什么没一一投递呢?原因很多,也很难讲,总之还是勇气不大或有一种什么思想阻止我这样做,这次又提笔写是说明我们的别期很近了,促使我们必要在别前表示一下态度,因此才很冒昧地给你写来这封信,讲一下我对你的感觉和看法,并盼你将这些问题的看法与态度做一答复。从我认识你那天起(大概是记得去年到飞机场去挖花)就对你有着很深的印象,因此在这相处的一年中虽未曾在一个厅工作,但曾有意识地对你进行过了解,并也曾在实际生活、工作、学习当中逐渐体会了你的性情是那么活泼可爱,特别值得羡慕的是你有着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与朝气,这一切都吸引了我的注意并曾几次想向你接近,但由于我自己的年龄还不大(等几年也可以但不曾想到这次会走),对你的了解还不够深刻及同志们的舆论、上级批准与否等问题的牵制,就拖到现在——我们别期将近的这几天再不能沉埋了,必须在别前表示一下态度的,否则还会在思想上背着这样一个包袱。一想到你也想到我的未来,但你也解决不了,究竟如何是好,而且还不知你的心情怎样。因此我先提出来请你也表示一下态度并希你能允许把你的相片送我一张(你前已答应给我)。

静候复信,以便在我思想上好放下这么沉重的包袱(希三日内能答复)。

这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贺明星写给王素琴的第一封信,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封情书。在这封写了三四次才勉强寄出的情书中,贺明星似乎无法驾驭自己狂放的内心,他一会儿说素琴身上有着青年人特有的朝气与热情,颇有“卖老”之嫌,一会儿他又担心自己年龄尚小,担心组织不许自己“恋爱”。直到最后,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了真正的心事——想要一张素琴的照片。在我们看来,这封情书写得词不达意,累赘啰唆,甚至不符合贺明星平日的作风,但也唯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他对王素琴的感情。爱情正肆虐着他的内心,对于一个异性,他从未像如今这样矛盾和焦虑过。

从日后的种种叙述来看,这封信给王素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他们爱情的开始,同时,也要留心这封信中所显露出的一些事实。贺明星在信中一再向王素琴说明“我们别期已近”,这里的别期究竟所指为何?从王素琴后来的回信判断,所谓“别期已近”,一是指王素琴即将从北安回到齐齐哈尔,二是贺明星即将随军南下,“解放全中国”。其次,根据贺明星信中所说的“在这相处的一年中虽未曾在一个厅工作”推断,大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王素琴也在北安工作,而且与贺明星有过共事的经历,正是因为这样的机缘,才使得他们相互认识,并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再次,贺明星在这封信中表示自己的年龄还不大,而王素琴在第二封来信中,称呼其为“小贺”,由此推测,王素琴的年龄可能比贺明星略大——1949年,贺明星十八岁,王素琴十九或二十岁。

六天之后,王素琴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明白无误地告诉贺明星:“你要的相片,对不起,不能满足你的希望啦。请你多加原谅吧。”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她说:“如果你同意我那样做的话,这问题可以解决的。”但王素琴到底需要贺明星同意她做什么呢?在此完全无法领会。

相比贺明星情书中的词不达意,素琴丝毫没有羞羞答答、躲躲闪闪,相反她清楚地回复了明星提出的要求:“不能满足你的希望。”但她又说:

再有明日,请你把大衣给送回来吧。我去齐市,大衣,明日即需还省。请你明日来一趟吧,我在家等着你。

表面上王素琴是要贺明星给他送大衣,实际上,是想约贺明星见面。即将分别,要一张照片有什么意思呢?不如见上一面,倾尽衷肠。

这封信写好后,当天就经由熟悉他们的同事转交给了贺明星。

接下来,王素琴一切收拾停当,在家里等着贺的到来。在她看来,这是一次郑重其事的告别,因为明天她就要动身返回齐齐哈尔。可是,左等右等,贺明星都没有出现。她有些焦急,并猜测自己在信中的态度是否过于强硬,他可能因此生气了。无奈之下,王素琴只好打电话去贺明星的单位询问,但却无人接听,一连五次,都没有能够与对方取得联系。到了晚上,也没有任何关于贺明星的消息。

原本满心期待的一次约会就此泡汤。夜幕降临,王素琴的心里略略有些伤感,难道他真的不想见自己“最后”一面吗?于是,她坐下来,准备给他再写一封信,诉说自己的委屈。

在这封信里,王素琴的心情并不轻松,但在字里行间,她仍然故作欢颜,乐观地看待他们的爱情。一方面,她责备贺明星“小资产阶级意识”太浓厚,以至于白天她打了五通电话,都没有接通。另一方面,她也承认信中她的态度有些强硬。而之所以那样做,是要贺明星清楚,她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女孩子,虽然彼此了解时间已很长了,但却没有一次面对面坐下来谈心的机会。如果贺明星真的喜欢她,就应该亲自来找她,在离别之际表明他对这份感情的态度。可是,贺明星偏偏没有理解素琴的用心,不仅没来赴约,反而还赌气不接电话,故意制造不快。这在素琴看来,多少有些遗憾。因为明天她就要回去了,而他不久也将南下,再次见面,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

尽管这样,王素琴还是很乐观,她鼓励贺明星南下之后好好工作,同时她也会好好工作和学习,与心爱的人共同进步。最后,她鼓起勇气,一字一句地写下了自己对这份感情以及贺明星的态度:

我一定不会忘掉了你的。……我今天向你表示态度的,我决不会和另一个人订婚,而且更不会和另一个人结婚的,这点我是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的。……我今天是个什么人希你了解我,我决不能胡乱搞一套的,这一点还希你放心,我一定要解决了我政治生命问题再和你正式订婚,但现在不是正式的订婚。我请你记住我的话,我决不和另一个人订婚结婚的,我始终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完整的人,一定和你远到临终,(实现)我俩期待的快乐生活。

虽然他们还未曾面对面地“交”过心,但王素琴却在心里早已认定对方就是她此生要托付的那个人,为了这一天,无论前面有多大的困难,她都会坚持下去。同时,为了让贺明星能安心南下,她言辞真切地向他发出了爱情宣言:非贺不嫁,远到临终。从这里,我们能体会出此时此刻的王素琴对贺明星的爱是多么地真挚和热烈,因为这份爱,她原谅了贺明星白天的失约,因为这份爱,她变得勇敢而自信。她知道不久之后,心爱的人就会万里南下,那将令她饱尽相思之苦,所以她要在最后的关头,将属于自己的幸福牢牢地抓住。

现在,我们可以断定,在前一天的回信中,王素琴之所以不给贺明星照片,其实就是想借故见他一面,促膝相谈,许诺终生。但是,处于“爱情高烧期”的贺明星没能心领神会,反而耍起了“小资产阶级意识”。原本浪漫呢喃的别前相会,就这样泡汤了。

  1. 贺明星致王素琴的第一封信,1949年5月7日。
  2. 1950年6月13日,王素琴在信中回忆了她第一次收到贺明星情书的情景,正是5月7日的这封信。由此可知,他们的爱情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3. 王素琴致贺明星的第一封信,1949年5月13日。
  4. 王素琴致贺明星的第一封信,1949年5月13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