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的汉堡鱼市
我是个不喜欢早起的人,但是为了汉堡鱼市,我每隔个把月就会在某个周日心甘情愿地早早起身。喜欢这个鱼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爱吃海鲜,尤其是刚离船的海鲜;二是因为那里的气氛,活像中国过年时赶大集,喜气洋洋、吵吵闹闹的,可以讨价还价,还可以买到一般市场或超市里根本就见不到的活鱼活鸡……每次把手里沉甸甸的东西放进后备箱里的时候,都会有种忘了身在何处的感觉。
汉堡鱼市从1703年开市以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那时,教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有着中心地位。按照基督教的传统,星期日是休息日,是不许工作的。渔民和鱼商们努力了半天,才获得了在周日卖鱼的许可。因为水产品在炎热的夏季容易腐烂变质,也为了保证人们不误了星期日的礼拜,教会规定,鱼市在清晨五点开市,最晚到八点半收市。这项规定沿用至今,只做了一个小时的调整:可以九点半收市。当然,不少旅游指南上写着冬季开市时间是七点,那是因为德国的冬天天亮得实在太晚了,谁会在大冬天五点钟爬起来去赶集呢。
我那天到达鱼市的时候,是清晨六点半,天还漆黑着,但鱼市上早已灯火点点。游人尽管还很稀少,但商贩们已做好了开市的准备。这鱼市不只是卖鱼,也卖水果、鲜花、肉乳制品、工艺品、服饰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我先大致转了一圈,因为天实在太冷,于是直奔拍卖大厅取暖去了。
这鱼市拍卖大厅是一个巨大的红砖建筑,始建于1896年,经历过战火的毁坏,历经沧桑却仍容光焕发。每周内,这里都举行数次拍卖活动,数以万计的鱼类与海鲜以拍卖的方式转手给了大小鱼商。周日,这里却是歌舞升平的场所,经常有专业乐队现场演奏爵士乐、摇滚乐或是乡村音乐。进得厅内,音乐声震耳欲聋,里面或站或坐早已挤满了人。要了一杯咖啡,穿过人群,在那数条长长的桌椅之中找了一个空位坐下,现场演出就开始了。这次献演的是一个来自美国的摇滚乐队,主唱是一个黑人女子,那些曲目都是时下最流行的,在激荡的音乐声中,人们兴致高昂,有的人同声高歌,有的站到椅子上手舞足蹈,还有不少人挤到舞台前的空地上翩翩起舞,整个大厅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迪厅,早已弄不清这是新一天的开始还是前一夜的结束。
出得厅来,已是快八点,天刚蒙蒙亮,但鱼市里已经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了。这汉堡鱼市,每年要接待上百万的游客,夏季要比冬季多七倍,在这样一个微雨的冬日,仍然有这么多的人早早起身,甚至不远千里而来,足见鱼市的魅力。这个时候,叫卖声也已是此起彼伏,大声叫卖堪称汉堡鱼市的一绝。许多商贩将自己大卡车的后车箱改搭成高台,站在台子上,面对着底下驻足观望的人群,他们就像唱大戏的演员一般,使出所有的看家本领,运足底气、扯开嗓门,一边卖货,一边插科打诨;他们反应迅速、言语诙谐,搞笑之中不乏智慧,这哪里是在叫卖,简直就是精彩的单口相声。在阵阵哄笑声中,人们买走一份又一份的货品。这鱼市的卖法也比较特别:商贩们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不同种类的货品挑到一起,然后喊一个总价,脱手之后再挑下一份。这里的价格和“跳楼价”差不多,比如我买了满满一篮各式水果,连篮子一块儿才十欧元,跟捡的似的。
因为是冬天,拍卖大厅前用来停靠渔船和渡轮的栈桥旁只停了一艘渔船。夏天的时候,这里的渔船可是一艘连着一艘,渔民们将自己打的鱼和海鲜一箱一箱地码在船沿上卖,价格实惠,而且绝对新鲜。我走到那天唯一的那艘渔船旁,看见没有我想要的海红,有些失望,但看到那身穿皮夹克、头戴皮帽的老渔夫,大冷天中默默地用古老的台秤为顾客称鱼,那份淳朴与实在着实令人感动,我于是拎了两条鲜鱼回来。
鱼市上不仅卖东西,还提供各种服务。尤其是旺季的时候,在有的摊位上,人们可以把刚买来的活鱼让人宰杀、去内脏,如果愿意,还可以把刚处理好的鱼或海鲜送到另外的摊位上去,让人给现场烹制,然后就地解馋。市场上还经常有街头艺人或奏乐或歌唱,还不时会有抽奖之类的娱乐活动,那份缤纷嘈杂的热闹劲儿,老让人想起中国的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