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报
【作者简介】
李奎报(1169~1241),初名仁底,字春卿,号白云居士、止轩、三嗜好先生。高丽时期著名诗人、唯物主义哲学家。京畿道骊州人。李奎报出身于士大夫家庭,父亲是高丽朝的户部郎中李允绥,母亲出自有着“三韩甲族”、“海东第一高门”盛誉的开京姚氏家族。李奎报一生性喜诗、酒、琴,故自称“三嗜好先生”。仕宦的家庭生活使李奎报自幼就受到了浓厚的文化熏陶和良好的教育。他博览群书,9岁时能写诗文,有“奇童”之称。他自幼轻视科举,“不事科举之文,作赋荒芜不合格律”,在18岁和20岁时经父亲督促,虽勉强两次赴试,但都未中。22岁时考中状元。23岁时赴礼部试,登同进士第。但李奎报“嫌其科劣”,想辞掉它,只是由于严父的干预,才未能辞去。24岁时,因父亲去世,隐居天磨山专心从事撰著。33岁后出仕,在地方任牧司录兼掌书记等小官。李奎报性格耿直,不满于官场中的丑恶现象,抨击贪官污吏,因而遭到当权阶层的诬告和排斥,屡次被谪贬流放。66岁时出任户部尚书、政堂文学、守太尉、参知政事等要职。李奎报晚年已对官场生活不感兴趣,70岁时辞去官职,返回故里。72岁时去世,谥号“文顺公”。
李奎报在哲学上颇有造诣。哲学代表作有《问造物》、《理屋说》等篇。他主张天地万物由“元气”的分化和作用所“自生”。在《问造物》中说“元气肇判,上为天,下为地,人在其中”。在论及具体事物和人的生成时说:“夫蒸人之生,夫固自生而已,天不使之生也,五谷桑麻之产,夫固自产也,天不使之产也”,否定有意志的“造物主”、“天神”等的存在。
李奎报在《天开洞记》中提出“夫否极则泰,塞久则通,是阴阳常数”的辩证思想。他认为宇宙万物离不开“阴阳之数”,天地万物依据阴阳的相互作用规律而运动,事物发展达到极点就转为对立物。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不彻底的,未完全摆脱儒家的“天人感应”和禅学的“心常身灭”的影响。
他以“理屋”即维修房子为喻,主张改革陈腐的统治制度,清除贪官污吏,实行德治的“王道政治”。他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写出了许多诗歌和散文,揭露当权者的暴政,同情农民的疾苦。这些文学作品,为朝鲜古典现实主义文学和唯物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李奎报是古代朝鲜文学史上最早描写民间疾苦的诗人之一。作为古代朝鲜四大汉诗诗人中的一位,李奎报在朝鲜自古以来就有“朝鲜的李太白”之称。他一生热爱和向往中国,尤醉心于学习中国优秀汉诗传统,创作受汉诗影响颇深。李奎报年轻时便熟读中国经史百家、佛老之书,后来逐渐达到精通的程度。同时,李奎报还曾与“海左七贤”派诗人交游,经常参与他们的诗会活动。
李奎报著有《东国李相国集》53卷,其中收录了2000多首诗和700多篇散文。《东国李相国文集》是朝鲜历史上直到当时为止的作品数量最多的一部个人文集。李奎报除诗歌成就卓著之外,赋的成就也很高。
赋的代表作有《陶甖赋》、《畏赋》、《梦悲赋》、《放蝉赋》、《祖江赋》、《春望赋》共6篇。
夢悲賦
【原文】
有美王孫,蟬聯茂族[1]。邈風流之可愛兮,顔又澤腴兮如玉[2]。出擁高盖,入處華屋[3]。舞如意兮碎珊瑚,曾何蔕兮心曲[4]。後房蛾眉簪翠曳縠爛盈盈兮,更侍琤然珠佩之相觸[5]。目倦乎華靡,耳慣乎絲竹[6]。冬而至於凉,不知其凝嚴[7];夏而至於溫,不知其暑溽[8]。又安知人生有羈窮困躓憂愁哀怨之屬哉[9]?
當春陽之旣舒兮,感芳華之蕩意[10]。召賓友於華堂兮,玉爲簪兮珠爲履[11]。酌芳醑兮行金鍾,莫不濡首而霑醉[12]。焚綠桂兮繼頽光,尙歡樂之未已[13]。倐春宵之易闌兮,落月窺窓兮嫵媚[14]。忽體倦以神疲,遂頽然兮就寐[15]。
博山熏兮噴香炷,斗帳垂兮掩綺被[16]。赤羽奮迅登扶桑兮,尙雷鳴而酣睡[17]。於是怳然惚然,夢遊乎廣漠之墟、無人之地,四顧茫茫不見阡里[18]。深江自波,灌木叢倚,野草少色,危石如墜[19]。日掩掩兮沈紅,煙冥冥兮疊翠[20]。猿哀哭兮相吊,衆鳥啾啾兮不止[21]。慘然思家欲亟還兮,迷不知路何自[22]。念嬪御兮安在,掩翠衫而拭淚[23]。
登崇阿以延佇兮,鬱千峯之邐迤[24]。披蒙茸兮尋崎嶇,慮髬髵之攸庇[25]。奔還以陟隴兮,墳纍纍兮錯峙[26]。上有蹲狐與伏兔兮,紛侶集兮族戱[27]。拂頽碑以俯窺兮,伊昔綺紈之公子[28]。歌堂舞館屬何人兮,爲此一丘兮山之趾[29]。富貴兮如浮,瓊華兮易悴[30]。吊斯人以彷徨兮,益凄切以酸鼻[31]。足累繭兮無攸歸,飢與渴兮交至[32]。
俄欠伸以忽寤兮,喜窓櫳之猶是[33]。顧尙臥於一床,夫何爲此遐遊[34]。以須臾之一夢,悟榮辱之相酬。王孫兮可以銘肌,永不忘貧賤羇離者之憂[35]。
【题解】
《梦悲赋》是一篇抒情赋。“梦悲”者,顾名思义,因梦而悲,由梦生悲。此赋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炉,通过对“王孙公子”的一场梦境的叙写,展现了一个幽暗悚然、令人心悸的梦境,借“王孙公子”奢靡骄逸的现实生活与压抑骇人的梦魇的反差,得出“荣辱相酬”的感悟,同时又以噩梦反映现实,借王孙公子的梦境,生发出“永不忘贫贱羇离者之忧”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参透利害、不忘忧苦的情怀。
【注释】
[1]王孫(孙):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蟬聯(蝉联):绵延不断;连续相承。茂族:大家族。
[2]邈:高远;超卓。
[3]擁(拥)高盖:乘坐着高车。
[4]舞如意兮碎珊瑚: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碎:使……碎裂。蔕(dì):同“蒂”。芥蒂。心曲:内心深处。
[5]後(后)房:姬妾的代称。蛾眉:美女的代称。簪:插;戴。曳:穿着。縠(hú):绉纱。爛(烂)盈盈:粲然众多;粲然充满。琤然:声音清脆貌。觸(触):撞;碰。
[6]華(华)靡:华丽奢靡。絲(丝)竹:弦乐器与竹乐器之总称,也泛指音乐。
[7]凉:微寒;清凉。凝嚴(严):严寒。
[8]溫(温):暖和;不冷不热。暑溽(rù):夏季潮湿闷热。
[9]羈窮(羁穷):漂泊穷困。困躓(踬):受挫;颠沛窘迫。屬(属):类。
[10]春陽(阳):春天的阳光。舒:使人舒畅。芳華(华):春景茂美。蕩(荡):荡涤;去秽恶。
[11]華(华)堂:高大的房子,后泛指房屋的正厅。
[12]芳醑:美酒。行:斟酒。鍾(钟):盛酒器。濡首:沉湎于酒而有失本性常态之意。出自《易经·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霑(沾)醉:大醉。
[13]綠(绿)桂:绿背桂花,植物名。頽(颓)光:余晖;将熄的灯光。
[14]倐:犬疾行貌。引申为疾速;忽然。闌(阑):将尽;将完。
[15]忽:恍惚;不明。
[16]博山熏兮噴(喷)香炷:博山香炉香烟缭绕。博山,博山炉的简称。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香炷,点燃着的香。斗帳(帐):小帐。形如覆斗,故称。
[17]赤羽:羽毛赤色的鸟。奮(奋)迅: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扶桑:神话中的树名。
[18]怳然惚然:迷离恍惚;模糊不清。墟:故城;废址。阡:道路。里:房舍。
[19]深江:大江。波:起波浪。叢(丛)倚:多而互相紧靠。危石:高大的岩石。
[20]掩掩:隐约;模糊。沈紅(红):殷红。沈,沉的古字。冥冥:昏暗貌。疊(叠)翠:层叠的翠绿色,指层叠的山色。
[21]相吊:互相慰问。啾啾:鸟兽虫的鸣叫声。
[22]亟:疾速。何自:何以;由何。
[23]嬪(嫔)御:古代帝王、诸侯的侍妾与宫女。
[24]崇阿:高丘;高山。延佇(zhù):引颈企立。邐(逦)迤:曲折连绵貌。
[25]披:折断;割断。蒙茸:葱茏丛生的草木。髬髵(pī ěr):猛兽怒而鬃毛奋张貌。代指猛兽。
[26]陟:由低处向高处走;升上。隴(陇):通“垄”。高丘。纍纍(累累):重叠。錯(错)峙:错杂峙立。
[27]紛侶(纷侣):结为伴侣;同伴。族:丛集;聚集。
[28]拂:擦拭;掸除。頽(颓):崩溃;坍塌。伊昔:从前。綺紈(绮纨):犹纨绔。指富贵之家或其子弟。
[29]山之趾:山脚下。
[30]浮:空虚。瓊華(琼华):即琼花。一种珍贵的花。
[31]斯人:指名字刻在石碑上的富家子弟。
[32]繭(茧):通“趼”。手掌或脚掌等部位因摩擦而生的硬皮。攸歸(归):所归;归所。
[33]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寤(寤):醒;睡醒。窓櫳(窗栊):窗户;窗棂。
[34]遐遊:远游。指梦境之游。
[35]銘(铭)肌:铭刻于身。
【译文】
有一位俊美的青年,继承了盛大的家族。超卓潇洒,令人喜爱。容颜润泽丰满,就像是美玉。外出时乘坐着高车,回来后居住华美的屋宇。即使挥动如意把珊瑚珠打碎,内心也不曾有什么介意的。姬妾美女戴玉穿纱粲然众多,又有侍女的珠玉配饰相互碰撞,音色清脆悦耳。眼睛疲惫于华丽奢靡之物,耳朵听惯了音乐之声。冬天只感受到微寒,却不知道冬天的严寒;夏天只感受到温暖,却不知道夏天的潮湿和闷热。又怎么会知道人生有漂泊穷困、颠沛窘迫、忧愁哀怨之类的事呢?
正值使人舒畅的阳春时节,感慨春景茂美荡涤心神。在华丽的内堂召集宾客友人,(宾客们)戴着玉做成的簪子,穿着珍珠制成的鞋子。畅饮美酒,斟满金饰的酒杯,没有谁不是沉湎其中失去常态而大醉的。点燃绿桂延续将熄的灯光,(宴会)尚处于欢饮未停之际。春宵短暂易到尽头,落月窥视窗棂何等妩媚。忽然身体疲惫、精神倦怠,(公子)于是萎靡入睡。
博山香炉香烟缭绕,小帐低垂,掩盖了绮丽的被子。一只毛色赤红的鸟振翅飞上扶桑树,公子尚且鼾声如雷,酣然沉睡。在这时,(公子)恍惚间在梦中游至广漠无人的废墟之境。四下望去茫茫然,看不见道路和屋舍。幽深的大江自然地泛起波浪,灌木丛生相互紧靠,野草颜色暗淡,高大的岩石几乎要坠落下来。日光模糊而殷红,烟云昏暗而呈现层叠的翠绿色。猿哀号啼叫,像在相互慰问,众鸟啾啾鸣叫无止无息。心里悲伤思念家园,想要疾速返还,迷途而不知路在何方。思念侍妾婢女,她们都在哪里?(公子)以翠衫掩面擦拭泪滴。
登上高山来引颈企立,郁郁苍苍的崇山曲折连绵。折断葱茏丛生的草木,探寻高低不平的道路,担心猛兽隐藏其中。疾奔回来登上高丘,看到坟墓重叠错杂。上面有蹲坐着的狐狸与隐伏着的兔子,(它们)众多结伴会集,相聚嬉戏。(公子)擦拭坍塌的石碑俯身观看,(碑上刻的名字正是)从前的富家子弟。歌舞行乐的堂馆归属于什么人了,(现在)成了这么一座山脚下的荒丘?富贵如同浮云,琼花容易枯萎。凭吊此人心神不宁,更感到凄凉悲哀鼻酸欲泣。脚下生出层层厚茧而不知归所,又饥渴交加起来。
一会儿,(公子)打了一个哈欠忽然苏醒过来,惊喜于窗棂还是与从前一样。回视自己尚躺在床上,那又为什么会在梦中远游?因为片刻的梦境,悟出荣辱相伴相和的道理。王孙公子可以把(这道理)铭刻于身,永世不忘那些贫苦微贱漂泊他乡的人的忧苦。
【赏析】
本文是李奎报的一篇借叙写梦境而抒发感情的赋作。感情的表现形式极其独特,把对人世苍凉的感慨借一场噩梦传达出来,文风极似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类同于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可以说,本赋的生动性与传奇性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梦悲赋》铺陈笔法运用娴熟,所述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家世背景显赫、生活极其奢靡的“美王孙”。为状写他穷奢极欲的生活状态,作者对其住行玩乐等多个方面加以铺陈:“出拥高盖,入处华屋”,这是从他的“行”与“住”两个方面介绍的;“舞如意兮碎珊瑚”、“后房峨眉簪翠曳縠烂盈盈”,这是从他的“玩”与“乐”两个方面介绍的。终日寻欢作乐,使之“目倦乎华靡,耳惯乎丝竹”,甚至感受不到人世间真正的冬与夏,更不知“人生有羁穷困踬忧愁哀怨之属”。开篇欲抑先扬,对现实生存状态的刻画为后文跌入梦魇埋下伏笔。就在这位纨绔“美王孙”召集的一场宴会上,与会宾朋华服异佩,美酒盛满金杯,宴饮通宵达旦,嘉宾无不醉酒失态。对宴会场面的描写,读来如在眼前。席间酒酣沉醉,美王孙不觉入梦,梦中置身于与现实反差极大乃至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一切景物都是作者的“造景”,一切情绪都是作者的“幽情”,因此说,对梦境的描绘成为本文铺陈的妙笔。最后恍然出梦,虽然一切只是一场梦境,但是他对生命的认识已经与先前截然不同,他将“永不忘贫贱羇离者之忧”。
《梦悲赋》的另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作者对梦境的描写生动形象,苍凉惊悚,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李奎报素有“朝鲜的李太白”之称。唐代大诗人李白作有脍炙人口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诗中李白“一夜飞度镜湖月”,梦中游历天姥山,他对奇幻莫测的天姥山之景的描写可谓绮句迭出、意境极真,堪称浪漫主义的极致。本赋所营造的梦境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空间建构上看,美王孙先是怳然间来到“广漠之墟、无人之地”,“四顾茫茫不见阡里”,空旷寥廓,令人空虚悲怆;从景物设置上看,“自波”的“深江”、丛生的“灌木”、“少色”的“野草”、“如坠”的“危石”、殷红的落日、浓绿的烟霭,凄寂幽暗,令人避之不及;从梦游的情节上看,茫然无路之时又生波折,美王孙“登崇阿以延佇”,累累坟冢错杂峙立,“拂颓碑以俯窥”,公子之名赫然碑上,触目惊心,令人悲从中来。相对于现实来说,梦境本为虚诞,不可捉摸,难以坐实。然而,李奎报以自己奇幻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使“美王孙”的潜意识变成了一幅流动的画,真令人拍案叫绝。
本文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酒酣入梦,忽寤出梦,情节安排合理有序;美好的现实与残酷的噩梦,对比反差十分强烈;入梦前“落月窥窗”,出梦后“窗栊犹是”,衔接布局周密细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共同构成了生动真切的《梦悲赋》。
作者的感情也不言而喻,美王孙以梦自警,悟出“荣辱相酬”的道理,这道理何尝不是李奎报的人生感悟?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祸福相依,荣辱相伴。淡泊从容、心怀天下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春望賦
【原文】
欣麗日之方酣,聊登髙以游目[1]。穀雨始晴兮,濯濯樹容之新沐[2]。遠水蕩漾,麴塵浮綠[3]。鳩鳴拂羽,鸎集珎木[4]。衆花敷兮錦幛張,雜以青林兮,一何斑駮[5]。草芊兮碧滋,牛布野兮散牧[6]。女執筐兮採稚,桑援柔枝兮手如玉[7]。俚歌相和,何譜何曲[8]。行者坐者去者復者,感陽煕煕,其氣可掬[9]。欝予望之止玆,何區區而齪齪[10]。
有若丹禁日長,萬機多簡[11]。感韶光之駘蕩,時登覽乎飛觀[12]。羯皷聲髙,紅杏齊綻[13]。望神州之麗景,宸歡洽兮玉觴滿,此則春望之富貴也[14]。彼王孫與公子,結豪友以尋芳,後乘載妓,茜袂紅裳[15]。随所駐兮鋪筵,吹瑶管兮吸玉簧[16]。望紅綠之如織,擡醉眼以倘佯,此則春望之奢華也[17]。有美婦人兮守空閨,別宕子兮千里[18]。恨音塵之迢遞,情摇摇其若水[19]。望漆鷰之雙飛,倚雕櫳而流淚,此則春望之哀怨也[20]。故人遠遊兮送將行,雨浥輕塵兮柳色青[21]。三疊歌闋,別馬嘶鳴[22]。登崇丘兮望行色,煙花掩苒兮蕩清,此則春望之別恨也[23]。至若征夫邈寄乎關山,見邊草之再榮;逐客南遷乎湘水,望青楓之冥冥[24]。莫不翹首延佇,抱恨怦怦,此則春望之羈離也[25]。
吾知夫夏之望兮拘於蒸暑,秋專蕭瑟,冬苦凝閉[26]。玆三者之偏兮,若昧變而一泥[27]。唯此春望,随物因勢:或望而和懌,或望而悲悷,或望而歌,或望而涕[28]。各觸類以感人兮,紛萬端與千緖[29]。若隴西子者何爲哉?醉而望也樂,醒而望也哀,窮而望則雲霧塞,達而望則天日開[30]。可以喜則喜,可以悲則悲。誠能遇境沿機,與物推移,而不可以一揆測知者乎[31]?
【题解】
《春望赋》是李奎报所作的一篇抒情小赋。“春望”就是在春天远望。文中描写了不同的人在春日望见的不同景致和心情,并且用春望与其他季节之远望作比较,表明了春望“随物因势”的特点,最终抒发“可以喜则喜,可以悲则悲”的感怀。
【注释】
[1] 麗(丽)日:指春日。酣:形容事物发展的浓烈程度。游目:放眼纵观;流览。
[2] 穀(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濯濯:明净貌;清朗貌。
[3] 麴(qū)塵(尘):初春时嫩柳倒映水中而呈鹅黄色的春水。
[4] 鸎:同“莺”。珎:同“珍”。
[5] 敷:铺开;扩展。文中指花儿绽放。青林:苍翠的树林。斑駮:又作“斑驳”。色彩错杂貌。
[6] 芊:即“芊眠”,犹芊绵。草木蔓衍丛生貌。碧滋:形容草木翠绿而润泽。
[7] 女執(执)筐兮採(采)稚,桑援柔枝兮手如玉:疑此句断句有误,应为“女執筐兮採稚桑,援柔枝兮手如玉。”原文仍依《韩国文集丛刊》刊出。採,摘取。援,攀折。
[8] 俚歌:通俗浅近的民间歌谣。
[9] 熙熙:和乐貌。可掬:可以用手捧住。多用以描写景色鲜明或情绪充溢。
[10] 欝:同“郁”。忧愁、气愤在心里积聚得不到发泄。區區(区区):拘泥;局限。齪齪(龊龊):拘谨貌;谨小慎微貌。
[11] 丹禁:指帝王所住的紫禁城。萬機(万机):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簡(简):怠慢;怠惰。
[12] 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駘蕩(骀荡):无所局限、拘束;放纵。飛觀(飞观):凌空而起的望楼。指宫门两边的阙。阙也称观。
[13] 羯皷:古代打击乐器的一种。皷,又作“鼓”。
[14] 神州:指中原地区。宸:北极星所居。即紫微垣。借指帝王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或帝王的代称。玉觴(觞):玉杯。亦泛指酒杯。
[15] 豪友:有地位和势力的朋友。尋(寻)芳:游赏美景。茜:绛红色。
[16] 瑶管:玉饰的管乐器。吸:吹奏。
[17] 倘佯:徘徊;安闲自在地步行。
[18] 宕子:荡子。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19] 音塵(尘):音信;消息。迢遞(dì):同“迢递”。遥远貌。摇摇:心神不定貌。
[20] 漆鷰(燕):黑色的燕子。漆,黑。雕櫳(栊):雕花的窗棂。
[21] 雨浥輕塵(轻尘)兮柳色青:春雨湿润了泥土,柳枝(在雨水的滋润下)颜色分外青翠。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
[22]三疊(叠):即《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送别之曲。別馬(别马)嘶鸣:出自唐代钱起《送崔校书从军》:“别马连嘶出御沟,家人几夜望刀头。”
[23] 崇丘:高丘;高山。行色: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煙(烟)花:泛指绮丽的春景。掩苒:同“掩冉”。萦绕貌。蕩(荡):洗涤。清:洁净;纯洁。
[24] 征夫:从役之人;出征的士兵。关山:古称陇山,在今甘肃省天水市。逐客南遷(迁)乎湘水:指西汉时贾谊被贬至湖南长沙一事。逐客,指贾谊。冥冥:昏暗貌。
[25] 翹(翘)首:抬头而望。多以喻盼望或思念之殷切。延佇(伫):长久地站立。怦怦:心急貌;心跳貌。羈離(羁离):飘泊他乡。
[26] 蒸暑:形容盛暑天气闷热。專(专):单;只是。凝閉(闭):犹言天寒地冻。
[27] 昧:违背。一泥:拘执;不变通。
[28] 和懌(怿):喜悦;和悦。悷(lì):悲伤。
[29] 萬(万)端與(与)千緖(绪):即千绪万端。形容头绪极多而纷繁。
[30] 隴(陇)西子:李奎报的自称。窮(穷):特指不得志。与“达”相对。達(达):显贵;显达。
[31] 沿:遵循。機(机):心意。一揆:出自《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意谓古代圣人舜和后代圣人文王的所作所为是完全相同的。后因以“一揆”谓同一道理,一个模样。
【译文】
为春光明媚而感到愉悦,姑且登上高处以放眼纵观(这美好的春景)。谷雨之后天开始放晴,刚刚被雨水浇灌过的树木呈现出明净的样子。远处水波荡漾,嫩柳倒映水中,春水呈现一片绿色。斑鸠一边整理羽毛一边鸣叫,黄莺聚集在树枝上。各种鲜花竞相绽放,好像锦幛铺展开来,同苍翠的林木参杂在一起,颜色多么鲜艳啊。青草郁郁葱葱,长得翠绿而润泽,散牧的牛遍布田野。女子拿着篮筐去采摘稚嫩的桑叶,攀折柔软枝条的素手如玉一般光润洁白。她们唱着民歌相互和应,那是什么歌谱,什么曲调啊?走着的人、坐着的人、离开的人、返回的人,都感受到春光的和乐,那快乐的气氛十分浓郁。为我所眺望的春景仅止于此而忧郁,(目光所及)是多么的有局限。
又如(君王)在紫禁城白日漫长,纷繁的政务多被从简处理。只想感受美好的时光无所拘束,这个时节登上凌空的望楼饱览美景。羯鼓的声音高高响起,红色的杏花齐齐绽放。观望神州美好的景色,帝王满心欢喜并斟满玉杯中的酒,这就是春望中的富贵之望。那王孙和公子,与有权有势的朋友结伴游赏美景,后面的马车之中载着歌伎,穿着艳丽的服饰。随时在停留的地方摆上筵席,吹奏瑶管和玉簧。一眼望去红色与绿色交织在一起,抬起醉意朦胧的眼睛随意行走,这就是春望中的奢华之望。又有美貌的妇人独守空闺,与远游的丈夫相别千里。怨恨很久没有丈夫的消息,心神不定就像那水波荡漾。看着那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靠着雕花的窗棂而流下泪水,这就是春望中的哀怨之望。朋友即将远游,在他出发的时候为他送行,春雨湿润了泥土柳枝,(在雨水的滋润下)颜色分外青翠。唱着《阳关三叠》,离别之情使马儿也嘶鸣不已。登上高山看他出发后的情况,绮丽的春景萦绕,水波清澈,这就是春望中的离别之望。至于那出征的士兵寄身于遥远的关山,看到边塞野草又一次繁荣;被逐之人往南贬谪到湘水之滨,看见青枫幽深。(这些人)没有不抬头驻足的,怀抱着遗憾,心里怦怦直跳,这就是春望中的羁离之望。
我知道夏天远望局限于天气闷热,秋天远望只是萧瑟之景,冬天远望则苦于天寒地冻。这三个季节都很片面,没有变化而不知变通。只有春望,随着事物的规律、顺应形势的改变:有的人远望感到喜悦,有的人远望感到悲伤,有的人远望潸然涕下。接触各种相类的事物然后使人感动,思绪万端。我陇西子(如果春望)会怎样呢?醉的时候远望就快乐,清醒的时候远望就悲哀,不得意的时候远望就看见云雾充斥,显达的时候远望就云散日出。可以因为喜悦之事就喜出望外,可以因为悲痛之事就悲痛欲绝。假如遇到情境却能顺着它自身的机奥,随外物变化而变化,就不会用单一的标准去推知客观万物了。
【赏析】
《春望赋》是作者李奎报于春日登高远望有感而作的一篇抒怀赋。作者描写了春日的美景,通过人们对不同景物的观望而产生的不同感情,又与“夏望”、“秋望”、“冬望”对比,凸显出观物要“随物因势”的观点,表达作者“可以喜则喜,可以悲则悲”的随意、达观的生活态度。
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是写作者在春意正浓时登高远望之景,景物随作者视线的变化而变化:树木生机勃勃,春水碧波荡漾,鸟儿拂羽啼鸣,百花如织锦一般艳丽,盛开在青翠的树林之间;一片碧绿的春草,散牧的牛群,采桑的女孩儿,这是写春天的景色。唱着不知名的民歌,来来往往的人都感受到了春日的美好。这一段景物描写,有静景,有动景,有色彩,有声音,有物有人,一幅春天朝气蓬勃、热闹欢唱的美景图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段主要写了五种不同的春望:富贵、奢华、哀怨、别恨、羁离之望。第一种是富贵的春望:帝王站在皇宫之中,登高而望,一片丽景,一杯美酒,富贵之处可见一斑。第二种是奢华的春望:王孙公子结豪友,携名伎,佳肴美乐,览胜景,实是奢华至极。第三种是哀怨的春望:空闺怨妇的丈夫远行在外,音信渺茫,妇人思情似水,看见成双成对的燕子,只能倚窗默默泪流,哀怨之情尽现。第四种是别离的春望:离别之人在春雨之中送人远行,唱着《阳关三叠》,连马儿也受离别之情感染而嘶鸣不已,别离之恨尽出。第五种是羁离的春望:只见边关的草又一次茂盛,青枫幽深,翘首而望,心中满是遗憾之情。这五种春望是作者面对春景所幻所想,表达不同的人对同一景物所生发出的不同情感。
第三段将春望同其他三个季节的远望对比,夏天只有一片暑热,秋天徒有萧瑟之景,冬天则一片凋零,突出春望“随物因势”的特点。最终表达“可以喜则喜,可以悲则悲”这一思想。
文中“可以喜则喜,可以悲则悲”不禁让人联想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句子,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范仲淹表达的是一种超然物外、平静淡然的心态;而李奎报的“可以喜则喜,可以悲则悲”却也未尝不是一种豁达、超脱的处世态度。
李奎报是古代朝鲜的文学大家,他的这篇赋作,景物描写笔法成熟,动静结合,有层次感,有画面感。典故运用准确恰当,是一篇优秀的抒情赋作。
畏賦
【原文】
有獨觀處士,杜門端居,常若有畏[1]。顧形而畏,顧影而畏,擧手動足,無一不畏[2]。沖默先生造焉,問其所以[3]。
處士曰:“堪輿之內,物孰無畏[4]?戴角揷牙,翼翍足趡[5],蠕蠕蠢蠢,厥種繁熾[6]。慳生嗇命,各讋非類[7]。鳥畏鷹於天,魚畏獺於水[8]。兔畏獹,狼畏兕。鹿脅于貙,蛇愯于豕[9]。猛莫猛兮虎豹,遇狻猊而奔避[10]。何玆類之孔多兮,羌難覼縷而備記[11]。物固然矣,人亦有焉[12]。莫尊者君,猶畏上天。祇栗齊肅,夙夜以虔[13]。惟君惟臣,若堂陛然[14]。由陛及地,窊崇亦懸[15]。卑者畏高,後者畏先。揆尺計寸,莫不畏旃[16]。
胡世路之嶮嶬兮,紛理緖之倒顚[17]。冠苴履兮在底,甈先鼎兮居前(甈音五列反)[18]。跛驢踸踔兮將白蟻共軛[19],犨麋乎,能不畏乎?吾將介立高蹈,背耦離徒[26],遊乎壙埌之墟,子以爲何如[27]?”
沖默先生傲然憑几而笑曰[28]:“僕則異於是。上天之威,吾不畏矣[29];萬乘之貴,吾不畏矣[30];暴客攘臂,吾不畏矣[31];猛虎切齒,吾不畏矣[32]。”
言未旣,處士愕然起曰:“過矣。子之不自揆也,何談之容易哉[33]!於皇上帝降監善惡,設或震怒,雷霆暴作[34]。烈風間之,飛沙走石。盲海聾山,激薄忽霍[35]。電刃所掣,遺光儵爚[36]。劃若天裂,剨似地拆[37]。擊六丁以增威,雖周成猶褫魄[38]。皆失匕以罔圖,孰倚柱而自若[39]。是上天之威赫赫也!子言無畏,何也[40]?”先生曰:“守正不欺,則天不吾威,吾何畏于玆[41]?”處士曰:“金床晃晃,幄座密勿[42]。嚴更巡于徼道,羽林列於雙闕[43]。參旗井鉞,出警入蹕[44]。左憲臺兮凜鐵冠,右執法兮秉丹筆[45]。肅肅詻詻,百辟咸秩[46]。於是,振雪霜於威怒,馳風雷於咄叱[47]。一有不恪,族赤禍溢[48]。是天子之威栗栗也,子亦無畏耶[49]?”先生曰:“夫君尊臣卑,勢若冠屨[50]。居下事上,趨蹌中矩[51]。望則跽脚,拜則頓首[52]。聞命益僂,當局善守[53]。若此則君何威爲,臣何畏有?”處士曰:“若夫賁育之輩,怒而狼顧[54]。一啑一,風激雲騖[55]。白日刺人,血流市路[56]。餘威未渫,飛揚跋扈[57]。目欲裂兮星逬,髮直衝兮棘竪[58]。足踏虎兮截皮,手拉熊兮裂股[59]。小項莊之劒舞,卑藺生之睨柱[60]。此刺客之強暴也,子亦無畏耶?”先生曰:“唾面待乾,出胯俛就[61]。虛心而行乎世,我不彼忤[62]。彼何自怒哉,此亦無足畏也。”處士曰:“乳虎出穴,擇肉舐血[63]。淬牙磨爪,其聲鎗[64]。一嘯兮風生,一兮電瞥[65]。不翼而飛,萬里一輟[66]。雖馮婦之善搏,亦神喪而氣奪[67]。此猛虎之咆勃也,子其何如[68]?”先生曰:“有挾有設,此不足愕也。[69]”
處士曰:“然則子之所畏,果何物乎?有乎無乎?”[70]先生曰:“僕亦安得而無乎?僕之所畏,不在諸物,特關於己。俯頷戴鼻,中齟外哆。一闔一闢,維門之似[71]。物入由是,聲出由是。誠不可不有,而亦不可不畏之地也。銘可鑑兮金緘口,《詩》可觀兮垣屬耳[72]。一語一默,榮辱所自。食其以之而烹,伍被以之而死[73]。禰衡以之而敗身,灌夫以之而棄市[74]。是以,聖人不畏於人,唯畏於口。苟愼其口,於行世乎何有[75]。今處士騁舌吐辭,鋒攢屑霏[76]。談世路之嶮易,議人間之是非。誠辯則辯矣,奇而又奇[77]。然口能覆身,言出禍隨。子以此求免於時,亦猶擊鼓而求亡者也,其何益於迅馳哉[78]?僕竊笑處士聲其畏而實無有也,惡其禍而祇自招之[79]。”
處士聞之,避席逡巡[80],聳然作貌曰:“小子不肖,今聞先生之敎,曉然若披肓而見大曜也[81]。”
【题解】
《畏赋》选自《东国李相国文集》。畏,即畏惧、害怕之意。本文即是一篇讲述何为世间最可畏之物的大赋。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指出世间最为可畏之物为口,论述了“人言可畏”、“祸从口出”的道理,劝诫作者及世人要“慎言”。
【注释】
[1] 獨(独)觀(观)處(处)士:文中虚构人物。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杜門(门):闭门。端居:谓平常居处。
[2] 顧(顾):视;看。形:形体;身体。
[3] 沖(冲)默先生:文中虚构人物。造:到;去。
[4] 堪輿(舆):天地。
[5] 戴角:头顶上生角。揷(插)牙:口生长牙。指口生长牙的动物。翍:“披”的古字。披散。趡(cuǐ):奔跑。
[6] 蠕蠕:昆虫爬动的样子。蠢蠢:蠕动貌。繁熾(炽):繁盛。
[7] 慳(悭):吝啬。讋(詟)(zhé):惧怕;丧胆。
[8] 獺(獭):兽名。哺乳动物,善游泳,主食鱼类。
[9] 獹(lú):古代良犬名。兕(sì):古代兽名。皮厚,可以制甲。脅(胁):逼迫;威吓。貙(chū):兽名。也称貙虎。愯(sǒnɡ):古同“悚”。恐惧。
[10] 狻猊(suān ní):传说中龙生的九子之一,形如狮。古书记载它是能食虎豹的猛兽。
[11] 孔多:很多。覼(luó)縷(缕):亦作“覶缕”。谓详述。
[12] 焉:相当于“之”、“此”。
[13] 祇:地神。栗:庄敬;严肃。齊肅(齐肃):庄重敬慎。夙夜:朝夕;日夜。
[14] 堂陛:朝堂中的台阶。
[15] 窊(wā):下凹;低陷。崇:高,高大。
[16] 揆:度量;揣度。旃(zhān):之;焉。
[17] 嶮(崄):同“险”。险要。嶬(yǐ):山势高峻。
[18] 冠苴履兮在底:头冠被垫在鞋底。化用《汉书·贾谊传》:“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苴,鞋中草垫,亦泛指衬垫。甈(qì):陶制的壶。甈音五列反:据《韩国文集丛刊》,正文中出现了这几个字。为“甈”字的注音,反即反切的省语。文中括号为注者所加。
[19] 踸踔(chěn chuō):跛行貌。白蟻(蚁):骏马名。軛(轭)(è):牛马拉物件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20] 犨麋(chōu mí):人名。敦洽犨麋的省称。相传为貌丑而有德之人。《吕氏春秋》载:“陈有恶人焉,曰敦洽犨麋,椎颡广额,色如漆赭,陈侯悦之。”犨,《文选》作“犫”,今本《吕氏春秋·遇合》作“雠”。(dié xiě):视恶貌。形容丑陋的样子。子都:古代美男子名。
[21] 慢:骄傲;怠慢。佞:用花言巧语谄媚人。踈:同“疏”。
[22] 鑽(钻)皮:比喻极意夸饰自己偏爱的人,引申为极力描写无中生有的手段。出自《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刺世疾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钻,穿孔。熾(炽):昌盛;兴盛。射影: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羶:指某些动物身上发出的羶腥臊臭的气味。
[23] 微質(质):谦称自己的身躯。跡(迹):至;蹈。攸:同“逌”。谓远。寰:指广大的地域、区域。
[24] 梗:有刺的草木。
[25] 擠(挤):陷害;排挤。
[26] 懍(lǐn):危惧;戒惧。:疑应为“懼(惧)”。害怕。介立:谓操守清高。高蹈:指隐居。耦(ǒu):二人并肩而耕。也指对手,相关两方中的另一方。
[27] 壙(圹)埌(lànɡ):空荡辽阔,一望无际貌。多形容原野。
[28] 憑(凭):靠着。
[29] 僕(仆):自称的谦词。
[30] 萬(万)乘:万辆兵车,用以指代天子。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31] 暴客:强盗;盗贼。攘(rǎnɡ)臂:捋起衣袖,伸出胳膊。常形容激奋貌。
[32] 切齒(齿):咬牙。极端痛恨貌。
[33] 揆:度量;揣度。
[34] 於皇:叹词。用于赞美。上帝:天帝。降監(监):下视。設(设)或:假如。震怒:盛怒;大怒。雷霆:震雷;霹雳。暴作:突然发作。
[35] 盲:昏暗。激薄:接触;撞击。忽霍:短暂貌。
[36] 掣(chè):疾行;疾飞。儵爚(shū yuè):疾闪貌。
[37] 劃(划):象声词。剨(huò):象声词。拆(chè):同“坼”。裂开;绽开。
[38] 六丁: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周成:即周成王。褫(chǐ)魄:夺去魂魄。
[39] 失匕以罔圖(图):指刘备为了掩盖图谋而受惊、丢掉餐具之典。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匕,古代取食的用具,曲柄浅斗,有饭匕、牲匕、疏匕、挑匕之分。状类后代的羹匙。罔,蒙蔽。图,意图。倚柱而自若:靠在柱子上而镇静自如。指夏侯玄倚柱读书之典。出自《世说新语》:“夏侯玄,字太初,尝倚柱读书。时暴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玄神色无变,读书如故。”
[40] 赫赫:显赫盛大貌;显著貌。
[41] 守正:恪守正道。
[42] 金床:尊者所坐的交椅。晃晃:明亮貌。幄:指帷帐。密勿:勤勉努力。
[43] 嚴(严)更:警夜行的更鼓。 徼(jiào)道:巡逻警戒的道路。羽林:禁卫军名。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卫建章宫,称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一说象天文羽林星,主车骑。隋以左右屯卫所领兵为羽林。唐置左右羽林军。元羽林将军为扈从执事官。明亲军有羽林卫。雙闕(双阙):借指宫门。
[44] 參(参):罗列;并立。井:像井田一样。比喻法度;条理。鉞(钺)(yuè):古兵器。圆刃,青铜制。形似斧而较大。文中泛指兵器。出警入蹕(跸):谓帝王出入时警戒清道,禁止行人。
[45] 憲臺(宪台):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鐵(铁)冠:古代御史所戴的法冠。以铁为柱卷,故名。執(执)法:执法的官吏。王莽时曾改御史为“执法”。丹筆(笔):犹史笔。
[46] 肅肅(肃肃):恭敬貌。 詻詻(è è):严肃貌。百辟:百官。
[47] 威怒:犹震怒;盛怒。咄叱:呵责。
[48] 恪:恭敬;恭谨。赤:诛灭。
[49] 栗栗:戒惧貌。栗,通“慄”。
[50] 勢(势):形势;情势。冠屨(屦)(jù):帽与鞋。头戴帽,脚穿鞋。因以喻上下、尊卑。
[51] 趨蹌(趋跄):形容步趋中节。古时朝拜晋谒须依一定的节奏和规则行步。亦指朝拜、进谒。中矩:合乎曲尺的标准。文中意为合乎礼仪的标准。
[52] 跽(jì):两膝着地,上身挺直。頓(顿)首:磕头。
[53] 聞(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僂(偻):使身体弯曲,表示恭敬。當(当)局:对局。比喻身当其事。
[54] 賁(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载:“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颜师古注:“孟贲,古之勇士也,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豺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夏育,亦猛士也。”狼顧(顾):狼行走时,常转过头看,以防袭击。文中比喻凶狠。
[55] 啑(dié):通“喋”。流血貌。亦指流血。:通“吼”。激:吹刮。騖(骛):犹急驰;奔趋。
[56] 白日刺人:指聂隐娘“受以羊角匕,刀广三寸,遂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之典,详见裴铏《传奇·聂隐娘》。文中用以表现刺客的勇猛。
[57] 渫:发泄。飛揚(飞扬):放纵。跋扈:骄横;强暴。
[58] 目欲裂兮星逬(迸),髮(发)直衝(冲)兮棘竪(竖):指樊哙。文中用以表现刺客的凶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直冲,直对着。棘,泛指有芒刺的草木。
[59] 截:断;割断。拉:击;打。股:大腿。
[60] 小:以之为小;轻视。項莊(项庄)之劒(剑)舞:指项庄舞剑之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藺(蔺)生之睨(nì)柱:指蔺相如不畏强秦,巧妙周旋,完璧归赵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蔺生,指蔺相如。睨,斜着眼睛看。
[61] 強暴:强横凶暴。強,亦作“强”。唾面待乾(干):形容逆来顺受,受辱而不计较、反抗。出自《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师德曰:‘未也。絜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出胯俛就:指韩信受胯下之辱之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俛就,弯下身子靠近。
[62] 忤:违逆;触犯。
[63] 乳虎:育子的母虎。擇(择)肉:谓选取禽兽为射猎的对象。
[64] 淬:锻炼;锤炼。 鎗(qiāng):象声词。金玉撞击声。:齿利。
[65] 瞥:暂现;很快地出现一下。:视;看。
[66] 輟(辍):中途停止;中断。
[67]馮婦(冯妇)之善搏:指冯妇善搏虎。出自《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冯妇,古男子名,善搏虎。氣奪(气夺):勇气丧失。
[68] 咆勃:亦作“咆哱”。发怒貌。
[69] 挾(挟):同“夾”。夹取;夹住。这里引申为夹子。設(设):指设置。
[70] 果:究竟;终究。
[71] 齟(龃)(jǔ):本意为牙齿不正。文中指牙齿。哆(chǐ):谓张口。文中指口。闔(阖):闭合。闢(辟):开启。
[72]銘(铭)可鑑(jiàn)兮金緘(缄)口:出自《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谓闭口不言为“缄口”。鑑,亦作“鉴”,本义为镜子。文中引申为借鉴。《詩(诗)》可觀(观)兮垣(yuán)屬(属)耳:谓以耳附墙,窃听人言。出自《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观,鉴戒;借鉴。垣,矮墙。属耳,以耳触物。常谓窃听。
[73] 食其(yì jī):即郦食其(前268~前204),陈留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西南)人,是汉王刘邦的谋臣,因游说齐王田广停战,而汉却赓续攻齐,田广大怒,将之烹杀。伍被(pí)(?~122):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的谋士。刘安后来想谋反,召见伍被策划。被用昔日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其计而被迫自杀的故事谏刘安,安愤怒,囚被的父母三个月。后刘安谋反事泄,伍被被告与刘安谋反,被捕。天子以伍被对汉有溢美之辞,欲不诛。御史大夫张汤进言说:“伍被为刘安设计谋反,罪不能赦”。遂诛被。
[74] 禰(祢)衡(173~198):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临邑)人(《山东通志》载祢衡为今乐陵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与孔融等人亲善。因出言不逊触怒曹操,被遣送至荆州刘表处,后又因出言不逊,被送至江夏太守黄祖处,终为黄祖所杀,终年26岁。灌夫:字仲孺,西汉人,初以勇武闻名,为人刚直不阿,好饮酒骂人。七国之乱时,与父俱从军,以功任中郎将,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任太仆。次年徙为燕相,坐法免官。喜任侠,家财钱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横暴颍川,与丞相田蚡不和,后因在蚡处使酒骂座,戏侮田蚡,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诛。
[75] 行世:处世。何有:“何难之有”的省称。
[76] 鋒(锋):锋芒;势头。攢(攒):簇聚;聚集。霏屑:出自《晋书·胡毋辅之传》:“胡毋辅之字彦国……与王澄、王敦、庾敳俱为太尉王衍所昵,号曰四友。澄尝与人书曰:‘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絶。’”后用“霏屑”指滔滔不绝的谈吐。
[77] 辯(辩):文辞雄辩。
[78] 擊(击)鼓而求亡:打着鼓去寻找逃亡的人。比喻做法和初衷背道而驰。出自《庄子·天道》:“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馳(驰):追逐。
[79] 祇(zhǐ):但;只。
[80]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席起立,以示敬意。逡巡:倒退而行,形容恭顺的样子。
[81] 聳(耸)然:惊惧貌。不肖:不成材。曉(晓)然若披肓而見(见)大曜也:意思是就好像拨开盲翳而重见光明。披,打开。句中“披肓”之“肓”字疑为“盲”。曜,明亮。
【译文】
有一个叫做独观的隐士,他闭门隐居,总好像害怕什么似的。看到物体会害怕,看到影子也会害怕。举手投足,没有一样不害怕。冲默先生拜访他,问他(这样害怕)的原因。
独观处士说:“天地之内,哪样东西不令人畏惧呢?有的头顶生角、口生长牙,有的披散翅膀、长足腾跃,有的蠢蠢蠕动,(这些东西)种类繁多。吝惜生命,都各自惧怕不同的物类。鸟在天上害怕鹰,鱼在水中害怕水獭,兔子害怕猎犬,狼畏惧猛兽,鹿会受到虎的威吓,蛇害怕猪。没有比虎豹更凶猛的动物了,但它遇到狻猊还要奔跑逃命。这类情况这么多,难以详细地述说与记载。动物本来就是如此,人也是这样。没有人比君主更尊贵,(君主)还害怕上天。对神祇庄重敬慎,日夜保持恭敬。君和臣,就像朝堂的台阶一样。由台阶到地面,低与高差距悬殊。地位低的人害怕地位高的,在后面的人畏惧在前面的人。计较到尺寸,没有不害怕的。
为何人世间的道路如此险峻,纷繁的思绪杂乱颠倒。头冠被垫在鞋底当草垫,甈壶被放在鼎的前面。瘸腿的驴子和骏马被套在一个轭上,像敦洽犨麋那样丑陋的人和像子都一样的美男子被同列在一个筵席上。下人怠慢侮犯尊长,靠近小人、疏远贤才。无中生有的诽谤日益严重,暗中陷害他人的毒气像动物身上发出的膻腥之气越来越恶臭。何况以我微不足道的身躯,却处身于这广大的天地之间。别人灵巧,我笨拙,我势单力薄而别人人多势众。我踏上土地,土地就生出荆棘,变成了令人生畏之途。如果放纵身躯行走而不害怕,大概十步之中有九步被排挤。多令人畏惧啊,能不害怕吗?我要坚守清高的操守去远方隐居,远离这人世间,在辽阔空荡的原野中游荡,您认为怎么样呢?”
冲默先生傲然地倚靠着几案笑着说:“我则和你不一样。上天的威严,我不畏惧;君主的尊贵,我不畏惧;强盗拦路,我不害怕;猛虎磨牙,我也不害怕。”
(冲默先生) 话还没说完,独观处士惊讶地站起来说:“错了啊!您没有估量您自己啊!说得多么轻率啊!上天下视善恶,假如大怒,震雷突然发作。暴风夹杂其中,飞沙走石。如盲如聋的海与山,在一瞬间相互撞击。电光的利刃疾速划过,(在天空中)留下的光也疾闪而过。发出‘划’‘剨’的巨响,仿佛天地都裂开了。(召唤)六丁之神来进攻以增加威势,即使是周成王也会吓得失去魂魄。都会像刘备那样,因受惊而掉落手中的餐具来掩盖意图。谁能(像夏侯玄那样在被闪电击中柱子,衣服烧焦之时)靠着柱子泰然自若呢。这就是上天的威仪显赫盛大啊,您说不害怕,是为什么呢?”冲默先生说:“恪守正道而不欺骗,那么上天不会威吓我,我为什么要害怕他呢?”独观处士说:“君主亮晃晃的金床,军帐中让人勤勉努力的座椅,被带在警戒的道路上巡逻的更鼓,羽林军列队于宫门前,插好旗帜摆好兵器,帝王出入时警戒清道,禁止行人。左边是戴着法冠的御史,右边是拿着史笔的执法官吏,恭敬严肃,百官都井然有序。如此,(君主)在盛怒时(好似)霜雪降临,在呵责时(好像)风雷奔驰。(臣子)有一点不恭敬,就会招祸灭族。这就是天子让人战栗的威严,您也不畏惧?”冲默先生说:“君主尊贵,臣子卑微,关系好像帽子和鞋子。处在下位的臣子侍奉处在上位的君主,朝拜进谒合乎礼仪的标准。远望就挺直上身,拜见就行顿首之礼,接受命令和教导就更毕恭毕敬,身当其事,善于守职。如此,那么君主的威严有什么呢?臣子又有什么害怕的呢?”独观处士说:“像战国时的孟贲和夏育一类的人,发怒时像狼一样盯着敌人,一撕一咬,像狂风疾驰。像聂隐娘一样在白日杀人,鲜血流在集市的道路上。余威还没有散尽,便放纵骄横。眼睛像要裂开迸出火星,头发直立着像荆棘一样。脚下踩住老虎割掉皮毛,用手击打熊以至其大腿裂开。轻视舞剑的项庄,瞧不起完璧归赵的蔺相如。这就是刺客的强横凶暴,您也不害怕吗?”先生说:“就像娄师德一样让脸上的唾沫自然风干,像韩信一样弯下身体爬出两胯之间。保持谦虚的心态而行动于世,我不违逆别人,别人从哪里发怒呢?这也不足为惧。”处士说:“育子的母虎走出洞穴,寻找猎物而舔其血。磨练爪牙,发出响亮清脆的声音。咆哮一声,狂风便起;扫视一眼,像电光闪过。没有翅膀却能腾飞,很远才停下。即使是善于搏虎的冯妇,也丧失魂魄和勇气。这种发怒的猛虎,您认为怎么样?”冲默先生说:“有所设置,有捕兽用的夹子进行捕捉,这也不足为惧。”
独观处士说:“既然如此,那么先生所害怕的,究竟是什么呢?有害怕的事物还是没有呢?”冲默先生说:“我又怎么会没有(害怕的事物)呢?我所害怕的,不在于外物,只是关系到自身。(口的)下面是下巴,上面是鼻子,中间是牙齿,外面是嘴唇。一开一闭,就像门户一样。食物由此进入,声音由此发出。实在是不能没有它,却也不能不害怕它。孔子记载的金人三缄其口的铭言值得借鉴;《诗经》中君子不要轻易说话以防隔墙有耳的话也值得借鉴。说话和沉默,是荣耀和耻辱的来源。郦食其(因游说)被烹杀,伍被也因(失言)而死。祢衡因(出言不逊)而死亡,灌夫也因言语而被处以弃市之刑。因此,圣人不害怕于人,只害怕于口。如果能够谨慎其言,对于处世又有何难。现今处士放纵言辞,锋芒集聚,话语滔滔不绝。谈论人生道路的险易,议论人世间的是是非非。诚然是文辞雄辩,说得很好。但是言语能毁人声誉,言语中能生出祸患。一个人希望能用巧言善辩幸免一时,但这就好像打着鼓去追寻逃亡的人一样,对于快速追到逃犯毫无益处。我暗笑处士您声扬有所畏惧而实际上没有,害怕祸患却是在自己招致(祸患)。”
独观处士听了这些,恭敬地离席,表现出惊惧的神色说:“我没有才能,现今听闻先生的教诲,就好像拨开盲翳而重见光明(那样豁然开朗)。”
【赏析】
《畏赋》是所见李奎报辞赋作品中篇幅最长、极具艺术特色的一篇大赋。该赋通过设置独观处士和冲默先生两个虚构人物关于“何物可畏”的探讨,提出“口为可畏之物”的观点并劝诫世人要“慎言”。这篇赋以主客问答形式结构全篇,韵散结合,音韵协调,铺陈而有节制,在体式、用韵和句形上都有汉大赋的特点,是古代朝鲜辞赋史上一篇难得的佳作。
全文可分为七段,开篇设置了独观处士和冲默先生两个人物,交代了独观处士无所不畏的生活状态和冲默先生的造访。并由此展开了关于“畏”的争论。独观处士认为,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有所畏惧,第二段中,他列举了鸟、鱼、兔、狼、鹿、蛇、虎豹等动物的所畏之处,并由物及人,“物固然矣,人亦有焉”,人物不论地位高低,“揆尺计寸,莫不畏旃”。在广泛地论述完动物和人之后,第三段中,独观处士将视线转移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叹世路艰辛,“理绪倒颠”。并指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黑白、是非不分、贤愚颠倒的时代,充斥着“钻皮之谤”和“射影之毒”,自己“踏地生梗,皆成畏途”,在这样一个危难境地,只能够“介立高蹈,背耦离徒”。李奎报生活在高丽朝备受冲击的年代,官场黑暗、武臣专权、农民起义频繁并屡受外族侵凌,再加上李奎报自身耿直狂放的性格,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李奎报也几乎就是“踏地生梗,皆成畏途”。这里,李奎报实际上是借冲默先生之口感叹自己所处时代的可怖。第四段中,冲默先生表达了自己和独观处士不同的观点,认为普遍觉得“可畏”的上天、君主、暴客、猛虎都不可畏。接下来第五段中,独观处士分别从上天、君主、暴客、猛虎四个方面对冲默先生的观点加以反驳,然而,冲默先生对其层层设问给予了有理有据的回答。在第六段中,独观处士怀疑冲默先生有无可畏之处,冲默先生才道出真意:“唯畏于口”。认为“口能覆身,言出祸随”,“声其畏而实无有也,恶其祸而祇自招之”。最后一段中,独观处士恍然大悟,谨遵教诲。赋中提出的“畏于口”、“慎言”的忠告可能是李奎报在经历了坎坷的仕途之后的切身体会。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慎言”的忠告与劝诫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畏赋》是一篇大赋,具有典型的汉大赋的特征。
首先,以设辞问答结构全篇。《畏赋》全文都是以独观处士和冲默先生的对话来结构的,通过层层设问,层层作答,针锋相对,提出最后的观点。这在汉大赋中比比皆是,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其次,韵散结合。汉大赋中,一般分为首、中、尾三大部分,首部多用散文句式,交代缘由、引出话题。中部则由大段的韵文组成,构成赋的主体,尾部则以散句结尾,“曲终奏雅”,在结束全文之时托出作者的真意。《畏赋》即是如此。首部为第一段,说明缘由,引出“畏”的话题。中部即为二、三、四、五段。这一部分整体上多为韵文,如:“物固然矣,人亦有焉。……揆尺计寸,莫不畏旃。”“胡世路之崄嶬兮,纷理緖之倒颠。……懔乎乎,能不畏乎?”等。当然,中部之内,也呈现出韵散结合的特征。韵文中句句用韵、隔句用韵、两句一韵和三句一韵和首尾用韵都有运用,音韵和谐。在讲求用韵的同时,句式也显得灵活多变,三、四、五、六、七字句相杂使用,长短兼行,句式灵活自由。第五段中即是如此。尾部是第六、七段,第六、七段收摄全篇,道出了文章真意,在句式上灵活自由,散句居多。
再次,表明讽谕之意,即讽谕了由口而出的祸患是猛于上天、君主、暴客、猛虎的。由此可见,言论不自由的现实是何等的残酷。班固在《两都赋》中说:“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杨,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赋在政治方面的功用就是颂德讽失,《畏赋》也不例外,具有较强的讽谕之意,并且在表达这种讽谕之意时,通过表面上铺陈、夸饰的肯定方式去表达实际上的否定意图,如文中对君王之怒的描绘:“于皇上帝降监善恶,设或震怒,雷霆暴作。烈风间之,飞沙走石。盲海聋山,激薄忽霍。电刃所掣,遗光儵爚。划若天裂,剨似地拆。击六丁以增威,虽周成犹褫魄。”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然而,表面上要突出帝王威严无比,之后再否定它,以此说明君王的威严和威怒不是最可怕的。对于勇士、猛兽、暴客的夸张铺饰也是这样,都是先肯定、后否定,以此来说明“口之可畏”。这种以肯定—否定的结构形式的表达方式在汉大赋中也比比皆是,如《子虚赋》、《上林赋》等。
虽然《畏赋》具有典型的汉大赋的特征,但是它和多数汉大赋极尽铺张、辞藻繁复的特点还有区别。相比而言,《畏赋》在铺陈夸张上有所节制,给人恰到好处之感,这与李奎报在创作上反对一味雕琢的创作观念有关。李奎报曾说:“揽华遗其实,所以失诗旨”。即认为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是会失去诗之要旨的。相比那些辞藻繁复华丽的汉赋,《畏赋》在铺饰辞藻上的节制显得更为可贵。
此外,《畏赋》在艺术上的另一大特色即是典故运用的广博与恰切。李奎报自幼熟识中国经典,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刻,因此在辞赋作品中对典故的运用十分娴熟。《畏赋》中典故的运用达到了二十多处,来源有《诗经》、《孟子》、《庄子》、《世说新语》、《前汉书》、《后汉书》、《史记》、《新唐书》等。如“射影”、“项庄之剑舞”、“唾面待干”等等。《畏赋》中,典故的运用不仅广博,而且运用得十分贴切,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如冲默先生谈及面对刺客之强暴时,仅仅用“唾面待干,出胯俛就”八个字就找到了解决办法。通过娄师德和韩信的典故说明面对暴客之时,只需保持隐忍顺从即可。可见,典故运用的含蓄、凝练。
总之,《畏赋》是一篇体式规整、音韵协调、铺陈而有节制的大赋作品,极具艺术特色。崔滋在《补闲集》中评价李奎报说“观其诗文,如日月不足誉”,从本文来看,李奎报当之无愧。
放蟬賦
【原文】
彼黠者蛛,厥類繁滋[1]。孰賦爾以機巧,養丸腹於網絲[2]。有蟬見絓,其聲最悲[3]。我不忍聞,放之使飛。
傍有人兮誰氏子,仍詰予以致辭[4]:“惟兹二物,等蟲之微[5]。跦於子何損,蟬於子何裨[6]。惟蟬之活,乃蛛之飢。此雖德君,彼必冤之。孰謂子智,胡放此爲?”
予初矉額而不答,俄吐一言以釋疑[7]:蛛之性貪,蟬之質清。飽之意難盈,吸露之腸何營[8]。以貪汚而逼清,所不忍於吾情[9]。何吐緖之至纖,雖離婁猶不容晴[10]。矧兹蟲之不慧,豈覘視之能精[11]。將飛過而忽罥,翅拍拍以愈嬰[12]。彼營營之靑蠅,紛逐臭而慕腥[13]。蝶貪芳以輕狂,隨風上下而不停[14]。雖見罹而何尤,原厥咎本乎有求[15]。汝獨與物而無競,胡爲遭此拘囚[16]。解爾之纏縛,囑汝以綢繆[17]。遡喬林而好去,擇美蔭之清幽[18]。移不可屢兮,有此網蟲之窺窬[19]。居不可久兮,螗蜋在後[20]。以爾謀愼爾去就,然後無尤[21]。
【题解】
《放蝉赋》是李奎报所存辞赋作品中篇幅最短的一篇抒情小赋。“放蝉”即“把蝉放飞”。全文记叙了关于“我”和“谁氏子”就是否应该放飞被蛛网所挂的蝉的讨论,赞美了蝉的高洁品质,并叮嘱被放飞的蝉要谨慎前行,表达出作者在黑暗的官场中也要擦亮双眼、谨慎前行的自警之意。
【注释】
[1] 黠:狡猾。繁滋:繁殖滋生。
[2] 機(机)巧:聪慧灵巧。
[3] 絓:通“挂”。绊住;挂碍。
[4] 傍(pánɡ):旁边;侧近。誰(谁)氏子:指不知名的人,犹某家子。詰(诘):追问;询问。
[5] 等:等同;同样。
[6] 跦於(于)子何損(损),蟬(蝉)於(于)子何裨:意思是蜘蛛对您有什么损害,蝉又对您有什么裨益呢?跦,疑为“蛛”。裨,补益。
[7] 矉:通“顰”,皱眉。一言:一番话。
[8] :同“规”,谋求;谋划。營(营):需求;谋求。
[9] 貪汚(贪污):贪利。
[10] 纖(纤):细小;微细。離婁(离娄):传说中的视力特强的人。容:适宜;可以;允许。晴:疑为“睛”之误,指视力。
[11] 覘(觇)(chān)視(视):窥视,探看。精:明白。
[12] 罥(juàn):缠绕。拍拍:象声词。鼓翅起飞声。嬰(婴):纠缠;羁绊。
[13] 營營(营营):象声词。
[14] 輕(轻)狂:放浪轻浮。
[15] 罹:忧惧的事;苦难。尤:责备;怪罪。原:推究;考究。
[16] 拘囚:拘束;束缚。
[17] 纏縛(缠缚):缠绕束缚。綢繆(绸缪):情意殷切。
[18] 喬(乔)林:树木高大的丛林。好去:送别之词。犹言好走,一路平安。美蔭(荫):浓荫。
[19] 屢(屡):急速。窺(窥)窬:觊觎。
[20] 螗蜋在後(后):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比喻只顾眼前而忽视身后隐藏的危险。出自《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21] 去就:离去或接近。尤:过失;罪愆。
【译文】
那狡猾的蜘蛛,繁殖滋生。是谁将那机巧赋予了它们,用丝网(捕食)来供养弹丸大的小腹。一只蝉被蛛网挂住了,它的叫声很悲惨。我不忍心听,便把蝉放开让它飞走了。
旁边有一个不知名的人,质问我说:“蜘蛛和蝉这两个东西,同样都是小昆虫。蜘蛛对您有什么损害,蝉又对您有什么裨益呢?让蝉活命了,蜘蛛就得挨饿。给蝉放生的行为虽然使您积了德,那蜘蛛一定因此而含冤了。谁说您有智慧,为什么放了蝉呢?”
我最初皱眉而不应答,过了一会儿,说了一番话来消除(他的)疑惑:蜘蛛本性贪婪,而蝉本质清高。(蜘蛛的)口腹之欲难以满足,而(蝉)吸吮清露的肚肠又营求什么呢?用贪利之心去逼迫高洁,这是我的情感所不能容忍的。蜘蛛为何吐出如此纤细的丝,即使是离娄这样视力好的人也看不清。况且蝉不聪慧,(那丝网)怎是仔细看就能看清的呢?在将要飞过去的时候被缠绕,拍动翅膀来摆脱束缚。那些嗡嗡飞行的青蝇,纷纷追慕腥臭之物。蝴蝶不停地随风上下飞舞。(这些昆虫)即使遇到灾难又有什么奇怪的呢?推究这种灾祸的根源在于有所贪求。而你(蝉)独独与他物没有竞争,为什么要遭受这种束缚呢?解开缠绕你的束缚,情意殷切地叮嘱你:沿着树木高大的丛林一路走好,选择清幽的浓荫栖居。飞动时不能太急速,有蜘蛛这样能织网的虫子觊觎着。停留也不能太久,要小心螳螂在后。用你的谋略谨慎地考虑你的去留,才不会再有过失。
【赏析】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蝉历来是被文人们争相歌咏的对象,自《诗经》“四月秀葽,五月鸣蜩”(《豳风·七月》)、“菀彼柳斯,鸣蜩嘒嘒”(《小雅·节南山之什》)开始,到曹植的《蝉赋》,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古代文人一般都借助蝉的意象来表达悲秋之叹、吟咏高洁之质或寄托长生之梦。文学作品中,蝉由于其“饥噏晨风,渴饮朝露”(晋温峤《蝉赋》)的自然习性,往往被拟人化,被视为高洁品质的化身,成为具有道德人格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