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art 01 高知家庭:诞生于学霸家庭的天才少年

斯蒂芬·霍金传:一个伟大物理学家的生命传奇 作者:荣楚欧 著


 

“天才”离不开特有的天赋,但更在于生活环境的熏陶和后天的努力。霍金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之际,这样的巧合,总是会令人产生系列联想。如果说伽利略迈出了人类了解宇宙的第一步,那么霍金则是带着人类开始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未来。

霍金从小生活在一个拥有高级知识的家庭氛围之中,父母总会在一些日常生活中让他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由于父母都从事科研工作,霍金从小便形成了热爱钻研、极为专注的性格。

或许,“天才”往往先是“怪才”。霍金儿时的经历还是充满“坎坷”的,内向、腼腆的他在学校中不怎么合群,从而没有朋友,这令年仅5岁的霍金很是失落。不过霍金的父母却懂得因势利导,指引他往积极的方向发展,为他提供一个个追寻梦想的环境。在父母的呵护下,霍金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出生在战火之中的幸运儿

1642年1月8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与世长辞,向他曾经热爱的自然世界挥手告别。300年后的1942年1月8日,世界各地的学者、民众举行各样的活动,撰写寄思的挽联来纪念这位流芳后世的伟人。

此时此刻,一声婴儿的啼哭在英国牛津的医院中传来,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了。

霍金的父亲弗兰克和母亲伊莎贝尔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夫妻两人沉浸在幸福之中。他们没有想到,怀中的孩子,将来竟然能够取得与伽利略齐名的成就,成为又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说伽利略迈出了人类了解宇宙的第一步,那么霍金则是带着人类开始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未来。这可以视为一个巧合,也可以说是一种传承。

1942年,世界正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仍在延续。在之前的两年间,科学界都没有颁发诺贝尔奖;各种用于战争的原子弹、核武器不断地被研制出来;1942年初,德国成立了一个可怕的“T4”小组,他们残忍地杀害身有疾病和身患残疾的儿童;“T4”小组成立10天之后,德国又秘密制订了一个“灭绝犹太人”的残忍计划……

面对这样的乱世,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安安稳稳地来到世上,所以,在离霍金出生还有一周的时候,伊莎贝尔就离开了伦敦,前往牛津待产。当时德国为了保护哥根廷和海德堡免受战争践踏,曾与英国签订盟约,不会轰炸英国的牛津和剑桥——两国都想要保护各自的文化古镇。因此,对于英国人来说,牛津和剑桥就成了战争中的避难所。

然而,伊莎贝尔只身一人来到举目无亲的牛津,却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她即将临产,所以旅馆并不接受她入住,无奈之下,她来到了医院,开始在医院待产。待产期间,伊莎贝尔买了一本星象图,但当时的她似乎没有把腹中这个小生命和浩瀚的宇宙联系起来。

霍金平安降生了,在一个漫天战火却相安无事的城市降生了。初为人父母,大多数人一定会保护好自己的孩子,选择待在牛津以规避战火,起码等孩子稍大一些再离开。但在霍金出生后的第十四天,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夫妇就回到了海格特这个靠着伦敦,遍地都是废墟,甚至满天都在落着火箭的地方。

伊莎贝尔曾经回忆那时的情况:

“我们很幸运,实在非常幸运——我指的是我们一家,包括斯蒂芬(指霍金)和每一个人,我们一家人都饱受灾难,但重要的是我们都活了下来,但是有些人却被战火吞噬。飞行中的炸弹非常恐怖,一开始,它们会在空中轰轰作响,然后就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时候你就可以计算离它落下来还有多长时间……如果你听到了爆炸声,就可以意识到炸弹并没有在你身旁炸开,你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家吃饭或者做点别的什么。”

在这样的境地下回来,其实也是迫不得已。一方面,弗兰克和伊莎贝尔还有在伦敦的工作,战火四起,前线伤员不断,医药科研所的工作更是异常紧迫;另一方面,医院的高额住院费用也容不得这个中产阶级的家庭太乐观。

霍金的家是坐落在海格特的一处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子,置办于战争期间,因为距离伦敦很近,随时都有被轰炸的危险,所以价格很便宜。

1944年,霍金2岁,伊莎贝尔带着他和妹妹去拜访霍金的姑妈,弗兰克留在了家中。在中午的时候,一枚V-2火箭落在了他们隔壁的几间房子上,幸好霍金家的房子没有受太大损伤,弗兰克也没有受伤。两岁的霍金回到家,却看到原本熟悉的场景都化为了一片废墟,路边也炸出了一个大坑。

伊莎贝尔经常对霍金说:“孩子,你是一个幸运的人,从出生之前就是。”

霍金看着母亲脸上的笑容,也只是咯咯地笑了。伊莎贝尔看着怀中开心欢笑的霍金,想到自他出生以来所经历的战乱,想到附近那一片片废墟,对于霍金来说,现在的温馨时光又岂止是“幸运”二字可以言说?那时的霍金还不懂得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和愁绪,作为孩子的他却在那个被炸弹炸出的大坑中找到了乐趣——那里成了他玩耍的地方。霍金有一位名叫霍华德的好朋友,霍华德是霍金的邻居,两个小伙伴常常在那个大弹坑中玩耍。

作为知识分子的弗兰克,他希望自己的儿女都能有美好的前程,所以为霍金安排进入私立学校学习。拜伦宫当时是身在海格特和学术界人士的住处,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而且专门招收知识分子的孩子,霍金生在高级知识分子之家,自然被送到了拜伦宫。而霍华德就没那么幸运了,他的父母是普通人,他只能在郡立学校上学。但幸运的是,霍华德和霍金有了不一样的经历,他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霍金,倒是为霍金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霍华德所通晓的足球和拳击在霍金眼里是一些新奇的活动,尽管霍金的父母对这些运动并不喜欢。

年幼的霍金也许并不懂得“幸运”为何物,上天在眷顾着他,眷顾着他的家人,只是不知道,这份“幸运”能否伴随他走完一生。

“宇宙之王”的高知家庭

霍金的家庭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书香门第,而霍金的祖先,则是世代务农的农民。19世纪初,霍金家族的一位先人成为德文郡一位公爵的管家,霍金的家族由此开始发迹,后来在德文郡也有了自己的府邸。霍金的祖父成为一位农场主,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萧条席卷了全球,他的农场也因此破产了。当时霍金的祖父祖母育有五个孩子,断了经济来源就意味着一家人要挨饿受冻。幸运的是,霍金的祖母还有一套房产,她创办了一所学校,经营得还算不错,这才得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面对贫困的境遇,霍金的祖父祖母没有和普通人一样只想到摆脱贫穷,他们更在意的是儿女的教育。在他们看来,如果儿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身为父母,不论多辛劳都是值得的。于是,霍金的父亲在祖父祖母的影响之下,一直努力学习,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牛津大学。祖母经常把学校所得的收入寄给身在异地求学的儿子,而弗兰克也很节俭,常常把节省下来的钱再寄回家里。弗兰克在牛津大学学习医学专业,专攻热带医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弗兰克身在东非,正在研究当地的地方病,但国家有难,身为专家学者岂能苟且偷生?怀揣着一份爱国之心,弗兰克决定马上回国,为国家尽一份力。于是他横穿非洲大陆,又乘船加紧赶回了英国,并报名申请参军,请求赶赴前线。但国家相关部门告诉他,他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医药研究对国家的医学更为有用,所以,弗兰克便进入了一个医学研究所。

霍金的母亲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父亲是一名医生,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可以说,伊莎贝尔的家境也不富裕。这样的家庭,如果父母不付出一些辛劳,不做出一些牺牲,就很难支撑儿女们的大学费用。那个时候,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很少的,特别是女孩子。左邻右舍经常劝伊莎贝尔的父母,与其为伊莎贝尔支付学费接受教育,还不如尽早为她置办嫁妆。但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和弗兰克的父母一样,伊莎贝尔的父母很是注重儿女的教育,他们在左邻右舍不解的目光中坚持让伊莎贝尔进入了牛津大学,并支持她顺利完成了学业。伊莎贝尔修习过哲学、政治和经济,并成为这些领域的著名学者。

伊莎贝尔做过很多工作,先是税务检查员,但她一直不太喜欢这份工作。后来到了医学研究所从事秘书工作,对于这份工作,伊莎贝尔很是喜欢,而且也是因为这份工作,她才结识了自己的丈夫——弗兰克。

两人都是热爱科研的知识分子,爱情的火花很快就擦燃了,感情迅速升温之后,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且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安了家。

霍金出生一年半左右,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夫妇又添一女,取名为玛丽,由于玛丽与霍金年龄相仿,所以兄妹两个总是争吵不断。对于这两个可爱的孩子,弗兰克和伊莎贝尔也只是笑着摇摇头:长大一些,他们会懂事的。

霍金2岁半的时候,父母特意按照《育婴手册》中的建议,认为他是时候接受社交活动了,这有利于霍金性格协调、均衡的发展。于是霍金就被送到了海格特拜伦宫的托儿所,这里的小朋友都在玩各式各样的玩具,彼此之间有说有笑。但对霍金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待在这里,作为一个新来的小朋友,霍金似乎感觉受到了冷落,顿时号啕大哭起来。这样的状况令弗兰克和伊莎贝尔有些不知所措,他们尽力安抚霍金,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委屈,倒在母亲怀里的霍金却哭得更凶了。父母没有办法,只能带着他离开。或许,我们的孩子还不太适应进行社交。伊莎贝尔这样对弗兰克说,此后一年半的时间,他们都没有再把霍金送到托儿所中去。

霍金5岁的时候,他又多了一个妹妹,小妹妹名叫菲利帕。霍金很喜欢这个小妹妹,在菲利帕还没有出生的时候,霍金就开始期待了,要是能多一个人一起玩耍,应该会有趣多了!这时候,霍金已经可以像哥哥一样照顾两个妹妹了。

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夫妇很注重孩子的文化气息修养。一般的父母总是会选择周末或是节假日带孩子去游乐场或电影院这样的娱乐场合,但霍金的父母却常常带他们去博物馆,这也是令霍金非常高兴的事。父母懂得培养孩子们各自的爱好,他们先是把霍金带到科学博物馆,让他带着好奇心四处参观;然后把玛丽带到历史博物馆,玛丽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出生的时候,霍金一家还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动荡危机中,年幼的她虽然不太明白战争的残酷和后果,但她喜欢去了解那些过去的事情;而最后,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夫妇则会陪着小女儿菲利帕参观艺术博物馆,菲利帕热衷于艺术博物馆中的陈列,这一点令他们很是欣慰。三个孩子各有所好,弗兰克和伊莎贝尔根据他们的喜好因势利导,用这样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着他们的文化气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生导师。从小生活在这种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中,霍金所接触到的,所被灌输的思想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度和意义。这也注定这个孩子自童年起,就与同龄孩子有着某些特殊的区别。

并不愉快的小学经历

1947年,霍金5岁了,父母把他送进了小学,但父母在他2岁半时考虑到的“社交”问题,似乎真的出现了——霍金没有朋友,他甚至无法融入集体当中。

霍金说话有点结巴,往往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令他的同学们很苦恼,时间一长,也就没人愿意和他交流了。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孤独很容易影响性格的发展,朋友的陪伴其实很重要,霍金在心底还是渴望和同学们一起交流的。

学校将要举行运动会了,老师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跑步项目。霍金很想参加,但他知道自己跑得不快,所以对于到底要不要参加,他仍然在犹豫。这时候,老师开始鼓励大家:“同学们,运动会的精神是重在参与,希望大家踊跃报名。”

听到老师的鼓励,同学们兴致大增,都开始踊跃报名。霍金被同学们的热情感染,也非常高兴地报了名。

比赛那天,起跑的枪声一响,所有人都奋力向前跑去。霍金也拼尽了全力,但无论他怎么努力,身体却再也使不出多余的力气,就这样被远远落在了后面,霍金看着同学们的背影,虽然有些力不从心,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到了终点。

但是与他一组的名叫杰克的同学却埋怨起来:“斯蒂芬,你是知道自己跑步很慢的,这样还报名,这不是来添乱吗?”大家听后也都跟着嘲笑霍金。

听到这样的埋怨,霍金感到很难过,一方面是愧疚自己影响了团队的成绩;另一方面是自己已经尽力了,却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这样想着,霍金眼圈一红,似乎就要伤心落泪了。

老师见状,便走过来把双手搭在霍金的双肩上,对其他的同学说:“同学们,你们不应该嘲笑斯蒂芬,知道吗?每个人都是有跑步潜能的,斯蒂芬的潜能只是还没有被激发出来,到时候,斯蒂芬一定跑得非常快。”

同学们听到老师这样说,大都相信了霍金有跑步的潜能,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老师低下头看了看霍金,霍金将信将疑地想着老师的话,自己以后真的可以跑得很快吗?而随即发生的一件事,却又一次使霍金那颗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这天放学之后,霍金和很多玩伴吃过晚饭,来到社区的小广场上,他们经常在这里玩游戏,每天这个时候,这里总会响起童真的笑声。然而今天,有一位小男孩儿却在这里落下了伤心的眼泪。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大家一起玩“你跑我捉”的游戏时,霍金被分到了被捉的那一组。霍金和其他的小伙伴一样,都非常开心地努力向前跑,可是一不小心身体摔倒了,霍金也因此被捉住了。

和霍金同组的有位叫安东尼的伙伴,一时着急便责怪霍金道:“你总是这么笨手笨脚的,每次跑步都这样!”

“他总是扯大家的后腿,我们不和他玩了!”小伙伴们都埋怨着走开了。

霍金此时已经忘却了身体摔倒时的疼痛,反而是心里感受到了被排斥的委屈,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

后来,霍金就不再参与伙伴们的游戏,他常常每天傍晚伏在窗前,看着在广场上玩耍的伙伴们,眼睛里满是羡慕。不仅是在课外活动中,霍金很难融入集体,在课堂上,霍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同学们要开始学习书写了,接触到新鲜的事物,每个孩子本来都会兴奋不已,然而霍金却高兴不起来。

“看啊,斯蒂芬写的字就像是一条条蚯蚓。”

“是啊!他写的字真难看。”

一句句嘲讽深深打在了霍金的心上,他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把头垂得低低的。一颗脆弱的心又受到了伤害,眼泪开始在眼眶中打转。

老师听了喧哗声,赶过来询问怎么回事。淘气的詹姆斯站起来说:“老师,你看看斯蒂芬写的字母吧,真是太难看了!”

老师回过身轻轻拿起了霍金的作业本,看到上面歪歪扭扭的字母,先是皱了皱眉,而后轻轻问道:“斯蒂芬,这些字母你是认真写的吗?”

霍金轻轻点了点头,有点哽咽地回答:“是的,老师。”

老师温和地摸了摸霍金的头:“斯蒂芬,不要灰心,这不算难看,只要你经常练习,一定可以把字母写好的,要相信自己。”

霍金听到老师的话,心里好受些了,而后点了点头。

老师严厉地对其他同学说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友爱,不能这样嘲笑别人,知道吗?”

教室里安静下来,詹姆斯也是一脸愧疚。到了放学的时候,詹姆斯来到霍金面前:“斯蒂芬,上课的时候,是我不对,你不要放在心上。”

霍金轻轻摇了摇头:“没关系,我写的字母本来就不好看,我只是想像你们一样,写出很好看的字。”

詹姆斯笑着对霍金说:“我相信你,斯蒂芬,你一定可以写得很好的!”

霍金微笑着点点头,非常感激詹姆斯的鼓励。

但是事情好像并没有好转,尽管霍金一直在非常努力地练习,他的书写却一直得不到改善,后来就连老师都有些失去耐心了。

有一次作业收上去之后,老师曾单独找霍金谈过:“斯蒂芬,你有在认真地写字吗?”

霍金被老师这样一问,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老师则叹了一口气:“好了,斯蒂芬,你先回去吧,学习要继续加油。”

霍金有些失落地回到了教室,老师心下想着,斯蒂芬其实是一个很认真的孩子,或许他是不够聪明吧。

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霍金都表现得有些笨拙,所以很少有同学愿意和他玩耍。霍金就像是被孤立在一个角落里,被所有的同学忽视了。

在同学当中,只有詹姆斯对霍金比较友好,但詹姆斯有很多朋友,而那些朋友都不喜欢霍金,詹姆斯还曾经为了霍金和他的那些朋友闹得不愉快。为此霍金很是愧疚,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让詹姆斯失去朋友,所以他总是尽量不去接近詹姆斯,这样,霍金就真的成为一个孤独者了。

霍金开始越来越不喜欢学校,在学校时也是沉默寡言。每天一放学,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登上校车,期盼着尽快回家。

可以说,霍金的小学经历并不愉快,他背负着本不是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孤独。但是世界上真正孤独的人毕竟是少数,有时候,孤独,还意味着专注。

在因势利导下放眼自然

“我们的儿子好像太过害羞而不善言谈,他好像都没有可以好好交流的朋友。而且,他好像不太喜欢上学,每天早晨都有些闷闷不乐,只有晚上回到家,才会有些笑容。”伊莎贝尔有些担忧地对弗兰克说。

霍金的父母开始对霍金的情况有些担心了,母亲曾经提议和霍金的同学们谈一谈,让他们更加了解霍金,多与霍金交流,但是被父亲制止了。父亲想到,他和伊莎贝尔都是不善言谈之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父母又何必去刻意改变孩子的人生?

“斯蒂芬总是喜欢自己待在一旁思考,他思考起来很是专注,似乎对外界的一切影响浑然不知,这样不是挺好的吗?”父亲释然。

“话虽如此,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他需要和外界有所交流,斯蒂芬现在的性格已经有些孤僻了,再这样下去,我怕对他的成长不利。”母亲还是一脸担忧。

父亲想了想:“或许,我们可以看看他喜欢什么,然后尽量去让他接触,接触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会令他心情舒畅,进而性格上也会有所改善。”

母亲虽然点了点头,但仍然表达出了她的另一份担心:“可是现在,斯蒂芬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学校,又能怎样去培养他喜欢的东西呢?”

父亲却是很明智:“他不喜欢,证明那些不是他想要的,放宽心吧,我们的斯蒂芬一定可以找到他所热衷的,并且取得无可限量的成就,我相信他。”

听到这里,母亲也释然了:“没错,我们要对斯蒂芬有信心。”

就这样,霍金的父母不再干涉霍金的生活,也不再去试图帮他解决遇到的难题,而是通过一些方式来鼓励他形成自己的想法,得出自己的解决方式。

要想知道霍金喜欢什么,就要多花时间和他交流,母亲总会在睡前和霍金聊聊天,问问他学校今天发生了什么。

但霍金似乎并不喜欢谈论学校里的事情,他经常和母亲说的大多是自己在公园里的见闻,这令霍金的父母很是开心,他们似乎看到了霍金感兴趣的东西。

“那你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呢?”

“很神奇的,妈妈!今天放学的时候,下起了小雨,我看到公园的地上出现了好多蚂蚁,它们都举着一些树叶或是面包屑,排成长长的整齐的队伍,向前方爬去。还有,蜻蜓就在它们上面飞过,飞得很低很低,我好像一伸手就能抓住它们!”

霍金越说越兴奋,这个时候竟然一点都不口吃了。母亲惊奇于儿子的变化,同时也很欣慰,因为她似乎找到了霍金喜爱的东西——自然。

母亲进一步引导霍金:“这确实很神奇,但是斯蒂芬,你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听到这里,霍金愣了一会儿,对啊,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看到霍金又陷入了思考当中,母亲没有去打扰他,沉默了一会儿之后,霍金抬起头对母亲说:“妈妈,我要怎样才能知道原因呢?”

母亲对于霍金的好奇和求知心很是欣慰,于是温和地说:“不如去看看书吧,大自然中的很多事情,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霍金瞪大了双眼,这是真的吗?书里真的有很多那些新奇的自然现象的答案吗?这真是太好了,我要把在公园里看到的所有的新奇事情都弄明白!想到这里,霍金的心中充满了欢乐,他好像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此刻,他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沉沉地睡去了。或许在梦中,他还能看见那些搬家的蚂蚁和低空飞行的蜻蜓。

自此之后,霍金的父母就经常带着霍金和妹妹去公园玩耍,放学的时候,也会特意到公园转一圈儿再回家,让霍金尽情去观察公园中的一切。他们有时也会跟着霍金一起观察,有时会帮霍金发现一些在霍金眼中较为新奇的事物。有一次,父亲看到一棵杉树上有一张半新的蜘蛛网,一只苍蝇的左边翅膀被粘在了上面,父亲叫住了霍金,大家就都凑了过来。

霍金蹲在地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只见那只苍蝇奋力地挣扎,发出“嗡嗡”的响声,但似乎无济于事。挣扎了十几分钟之后,苍蝇似乎没了力气,挣扎的次数和强度也渐渐减了下来,这时在杉树的叶子后面慢悠悠地爬出了一只蜘蛛,它顺着网丝缓缓地爬着,显得非常灵活。蜘蛛围着苍蝇转了几圈,苍蝇又挣扎了几分钟;蜘蛛来到苍蝇面前,苍蝇起初剧烈挣扎了几下,渐渐地就不动了,蜘蛛也不动了,只是静静地伏在苍蝇身侧。

霍金瞪大了双眼,就连小妹妹菲利帕也屏住了呼吸。又过了好一会儿,蜘蛛缓缓往后退了几步,随后转身又慢慢爬回了叶底。弗兰克和伊莎贝尔缓缓站了起来,感觉腿都麻了,霍金却仍然瞪着炯炯有神的双眼,凑近苍蝇一看,苍蝇的背部有一道小口,此时却只剩下一副空壳了。

这令霍金大为震惊,在他的印象中,蜘蛛会把整个苍蝇吃掉,没想到是这种吃法,大自然还真是奇妙啊!

霍金想到母亲说过的书本里的世界,看来,是时候去看书了。由于在学校的学习并不认真,霍金这个连字母都写不好的学生,阅读起来也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为他连字都认不全。但是,这没有阻挡他要从书中去发现自然的决心,他经常捧着一本字典,在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面前,一坐就是半天。每当了解了自然中的秘密,他总是欢呼着跑到母亲身边,向她分享自己的喜悦。

霍金的父母发现霍金喜欢读书了,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人也变得活泼一些了,话也渐渐多了起来,在学校里,也能自信地和同学们交流了。这令他们很欣慰,看来,在因势利导之下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时代的天才少年

在霍金3岁那年的圣诞节,父亲送给他一辆修补过的发条小火车作为圣诞礼物。也正是因为这辆小火车,霍金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

在霍金的童年,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祸于国难,很多行业都停止了运营,玩具业也在其中,那时候的英国至少不会为国内市场生产玩具。对于孩童时期的霍金来说,玩具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一些会发出声响、会运动的东西都会引起他的注意。

霍金曾在一些旧报纸上见过火车的图片,每当见到这些图片,他总是兴奋不已。父亲察觉到了霍金对火车的热衷,于是想着自己为儿子造一列木制的火车。有好几天的时间,弗兰克下班回来就在后院裁锯木材,但忙了好几天之后,他才发现制造火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而且霍金也明白,木制货车制造出来,也只是一个“不会动的雕塑”,他想要的是一种可以运动的玩具,于是父亲只能作罢。但父亲没有忘记霍金心中所热衷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得到了一列二手的发条火车,火车车头和车身的连接处断裂了一半,父亲用烙铁把它修好,作为送给霍金的圣诞礼物。

二战结束了,一家人的生活也渐渐恢复平静。霍金的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去美国出差,因为当时的英国处在战后百废待兴的阶段,来到美国的弗兰克看到了不同于英国的一番景象,各式商品和玩具堆满货架。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行李当中就堆满了礼物。

送给母亲的礼物是尼龙,这在当时的英国是非常罕见的。玛丽得到了一个可爱的布娃娃,她非常开心,整天和布娃娃在一起,就连睡觉也抱着。而霍金的礼物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一列全新的,拥有八字轨道和排障器的发条火车。霍金激动地打开盒子,对父亲带给自己的礼物爱不释手。

但是玩具也有玩腻的时候,霍金似乎对这种上发条的玩具失去了兴趣,他开始向往拥有一列不用手动上发条的电动火车。

霍金的母亲有时候会带霍金去一个火车模型俱乐部,就在海格特附近,她知道儿子喜欢火车模型。后来霍金就经常自己跑过去,有时候会在那里待上好几个小时,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正在运动的火车,他想研究别人是怎么设计火车的。

虽然家庭并不怎么富裕,但霍金的父母总会给霍金一些零花钱。霍金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每天都把零花钱花在零食上,而是把这些零花钱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等到有了一定的数量,他就赶去买了一列梦寐以求的电动火车。但霍金总感觉这列电动火车也不是很好,似乎跑得太慢了些。

霍金曾尝试过到商店换一辆新的,但却遭到了“概不退换”的拒绝。但霍金还是不死心,他又抱着火车向维修玩具的商店走去,年幼的他怀抱着半条手臂一样长的火车快步向商店赶去,怀里抱着东西,没法跑起来,脚步一快,身体就摇摇晃晃。终于到了维修店,原来是电动火车的小马达坏了,可令霍金没有想到的是,换过马达之后,电动火车仍然运行不好,这让他很失望。

但从此之后,这位小小的少年开始研究飞机、轮船等各种模型,他还能在草纸上设计各种“样品”,甚至也制作过一些简单的模型。他总是会想,将来有一天,我要制造出一个非常棒的火车模型!

霍金同其他的孩子一样,总是有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童话,往往能够达到启蒙的效果,霍金的父母懂得让孩子在自己的思维中形成一些人生的道理,这样学到的知识往往更深刻。所以,每逢圣诞节,母亲总会带几个孩子去看童话剧,这又是霍金所期待的。其中有一次的童话剧对霍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部童话剧是《阿拉丁》,在最后一幕,灯神变幻出的华丽宫殿瞬间升上了天空。

霍金开始神往那座宫殿,他相信这座宫殿总会再次降临在伦敦的某个地方,并且向母亲表示一定要马上去那座宫殿看一看。小孩子的想法总是很奇特的,伊莎贝尔花了很长的时间才令他打消了念头。

虽然霍金回到了家中,但还是对那座宫殿念念不忘,他甚至能说出一个叫作“德伦”的地名,并且经常对母亲说,那座宫殿就在那里,他要求只身前往,但家人连“德伦”在哪儿都不知道。伊莎贝尔并没有因此而责怪霍金,因为她知道小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满无限可能的,这也是与普通父母所不同的地方。于是伊莎贝尔温和地劝着霍金,告诉他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样。

直到有一天,霍金终于见到了那座他日思夜想的宫殿——汉姆斯达德·希斯的肯伍德宫。伊莎贝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带着霍金前去参观,没想到霍金却异常兴奋地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宫殿!”

伊莎贝尔欣慰地感叹:“我的儿子显然对那座宫殿神往已久,幸运的是,他找到了,我想我应该相信他的任何想法,因为他总是在努力地把想法付诸实践。”

霍金神往的宫殿升入了天空,而他一直相信他可以把天空中的“宫殿”带回地面,让世间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得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