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吴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一生专治明史,对明史的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研究成果丰硕且影响深广。本书是吴晗的代表作,在明史研究和传记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1909年8月11日诞生于浙江省义乌市吴店苦竹塘村,家境动荡。吴晗早慧,从小就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他一面工作,一面四处求学,19岁在上海求学时,吴晗考入中国公学,结识了胡适——当时胡适正是该校的校长。因《西汉经济状况》一文,吴晗颇得胡适赏识。1931年,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的胡适举荐吴晗到国立清华大学读书,专攻明史,吴晗25岁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学生时代的吴晗勤奋好学,大学期间,他曾写下四十多篇文章,《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明代之农民》等文章,均以详密的求证和新颖的角度为人称道,在当时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沦陷,吴晗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7月,吴晗加入民盟,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1949年解放后,吴晗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1959年,吴晗响应毛泽东建议,开始研究海瑞,9月份发表了《论海瑞》《海瑞骂皇帝》等文章,后又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65年,吴晗被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姚文元在《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指责吴晗的《海瑞罢官》别有所指,是在“为彭德怀翻案”,诬陷吴晗“攻击毛主席”“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晗被扣上“叛徒”“特务”等罪名,从精神到肉体惨遭摧残,家人也受到严重牵连。1969年,吴晗被迫害致死。
《朱元璋传》作为吴晗留下来的宝贵历史著作,耗费了他大量心血。该作品在二十年里曾四易其稿。
1943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的吴晗,应友人的邀约,用两个月的时间,编写出一本《由僧钵到皇权》(又名《明太祖》)的历史通俗小册子,两家出版社1944年同时出版,重庆在创出版社以《由僧钵到皇权》书名出版,重庆胜利出版社以《明太祖》书名出版。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参考资料匮乏,吴晗出版这本书,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于经济方面的原因。
吴晗治学严谨,十分重视史料运用的准确性,加上一书两名,不久后就对此书感到不满。1946年,吴晗从昆明回到北平后,决定重写一次。在资料丰富的情况下,这本书的篇幅增加了将近一倍。为与前书有所区别,这个修改本使用了《朱元璋传》这个书名,1949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吴晗1948年到石家庄时,曾将此修改稿呈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阅后退还书稿时,还特地给吴晗写了一封信,提了一些意见。信曰:
辰伯先生:
两次晤谈,甚快。大著阅毕,兹奉还。此书用力甚勤,掘发甚广,给我启发不少,深为感谢。有些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业已面告。此外尚有一点,即在方法问题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谨致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十一月二十四日
吴晗根据毛泽东的建议,1954年对第二稿《朱元璋传》进行了修改,这个修改本当时没有立即出版,只是油印了一百多本供征求意见。1964年,吴晗根据毛泽东和学术界朋友的意见,利用病后修养的机会,对《朱元璋传》进行了第四次改写,1965年终于再次由三联书店出版。
本书整理出版,是依据1949年的版本。一般历史学家认为1949年版本水平最高。1949年版本相比1944年版本史料更翔实,相较1955年、1964年版本,更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吴晗治学态度严谨。阅读本书,不仅仅是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更难得的是可以从中学会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会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无论你是否对历史有足够的兴趣,读完此书肯定会有所收获。
本书的编校人员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帮助我们进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