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

人生到处知何似:苏轼词集精读 作者:孙向杰


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

【背景】

冯京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六月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踏进政府最高层以此开端,苏轼也不忘他参政任上推荐自己的一段因缘,所以提出这一点。“西山八国初平”,借用韦皋事以指冯京之安抚茂州诸蕃部。写其事功亦以称美其人。韦皋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出兵西山破吐蕃军,招抚原附吐蕃的西山羌族八个部落,“处其众于维、霸、保等州,给以种粮、耕牛,咸乐生业”(《旧唐书。东女传》)。韦、冯都是镇守西川,事实又相类,此句用典十分贴切,比之直写冯京茂州事,显得典雅而有风致。

【原文】

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

密州寄益守冯当世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

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

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

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注释】

①密州:原作“湖州”,据史实改。益——益州,即成都府。冯当世——名京,江夏人,曾为参知政事,枢密院事。谥号“文简”,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四月,他任成都府知府,兼成都,利州路安抚使。

②岷峨:岷山和峨眉山,是苏轼故乡的名山。凄怆:悲哀的样子,比喻平乱前。

③江汉澄清:江、汉二水复归澄清,比喻兵乱的平定。

④长城:唐朝名将李绩守并州,在长达16年中,突阙兵不敢南下,唐太宗称他为“长城”。这是借以称颂冯京。

⑤东府三人:宋代把掌管全国政务的政事堂,称为东府,是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办公的地方。东府一般以四人为例,最少三人。

⑥西山八国:指唐朝剑南的八个少数民族部落。这里泛指茂州夷等西南少数民族。

⑦花溪:即浣花溪,在成都。从正月十五到四月十九日,成都有游春赏景的风俗,其中浣花溪最为热闹。

⑧药市:当时成都有药市,每年七月,四邻地区的人都赶来买卖药品,交易兴隆,历时三个月结束。

⑨当垆人:指西汉时的卓文君。相传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生活贫困,后曾开设酒店,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

⑩子渊:汉代王褒的字。王褒,四川人,著名词赋家。

【译文】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作者即将由湖州调任密州时,是作者临行前为寄南州(四川省西部少数民族居住地)太守冯当世而作。词中直接对当时的人事安排发表意见,直接言及国事,并抒发个人情思和历史感慨。

词的上片主要写冯京守成都时的事功。起首“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谓动荡不安之岷、峨一带,已出现太平局面,如江汉澄清一般。

“见说”“旋闻”,表明问题解决得很快,又宛然是远道听到家乡新闻的口气,透出一种亲切感。岷峨为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是苏轼故乡的名山。

“但觉秋来归梦好”,承上“江汉澄清”而来,又映带“岷峨凄怆”之时。久客思乡,故有“归梦”;乱止忧除,故觉“梦好”。苏轼之“归梦好”,是因为蜀中有能人镇守,即所谓“西南自有长城”。

长城本义是古代北方为防备匈奴所筑的城墙,东西连绵长至万里,这里引申指国家所倚赖的能臣良将。南朝宋檀道济被文帝收捕,怒曰:“乃坏汝万里长城!”唐李绩守并州,突厥不敢南侵,唐太宗甚至夸他是“贤长城远矣”。词至此,以“长城”为喻,转入写冯京。“东府三人最少”,提到他任参知政事的时候,在宰执中年纪最轻,意味着最有锐气。

冯京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六月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踏进政府最高层以此开端,苏轼也不忘他在参政任上推荐自己的一段因缘,所以提出这一点。“西山八国初平”,借用韦皋事以指冯京之安抚茂州诸蕃部。写其事功亦以称美其人。

韦皋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出兵西山破吐蕃军,招抚原附吐蕃的西山羌族八个部落,“处其众于维、霸、保等州,给以种粮、耕牛,咸乐生业”(《旧唐书·东女传》)。韦、冯都是镇守西川,事实又相类,此句用典十分贴切,比之直写冯京茂州事,显得典雅有风致。

词的下片转而叙述西蜀的风土人情。结合冯京的知府兼安抚使身份,拟写他在那里公余的游赏生活和人民的关系,起到调剂词情的作用。“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花溪”即浣花溪,在成都城西郊。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载:“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是盛于他时。予客蜀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蜀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这确是一个游赏的好去处。以“遨头”称州郡长官,意为嬉游队伍的首领。

苏轼有“遨头要及浣花前”的诗句。“药市”在成都城南玉局观。《老学庵笔记》卷六谓“成都药市以玉局化为最盛,用九月九日”;其《汉宫春》词以“重阳药市”与“元夕灯山”为对,其盛况也可以想见。

庄绰《鸡肋编》卷上记成都重九药市较详:“于谯门外至玉局化五门,设肆以货百药,犀麝之类皆堆积。

府尹、监司,武行(步行)以阅。又于五门之下设大尊,容数十斛,置杯勺,凡名道人者,皆恣饮。如是者五日。”这两处游乐,都是群众性的盛集,且都有州郡长官参与。词以“莫负”“何妨”的敦劝口吻出之,期盼冯京与民同乐,委婉入情。接着“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提起有名的“文君当垆”故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成都人司马相如字长卿,在临邛“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

词中只写到文君,当兼有相如在内。这是一则文人才女的风流故事,历代被人津津乐道。如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而他的另一首《寄蜀客》诗则云:“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苏轼的“试问当垆人在否”,立意与之相同,也是说这样的风流人物不在了,只有佳话留传。

这意味着人文鼎盛的成都,应该还有特殊的人才出现,这就期望着地方长官的教导和识拔了。结尾“唱着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便体现了这样的意思。这两句重点在“新曲”二字,借王褒作诗教歌称美王襄事,转到歌颂冯京的意思上面。

这是指文治,与上片的颂其武功相呼应。“应须分外含情”,表示了苏轼拳拳的情意,这内中应该有政治上的志同道合。

此词为《东坡乐府》中唯一的一首言事词,全词既抒发作者个人的情思,又穿插历史感慨,意境颇高,读来有大气磅礴之感。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词述事、用典较多,写得较为平实,又多排偶句,但由于苏轼以诗为词,以诸多虚词斡旋其间,又多用于句首,两两呼应,读来颇觉流利,使全词气机不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