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

史砚芬传 作者:陈惠萍,聂红琴 著


引子

史砚芬

宜兴位于江苏省西南端。东濒太湖,西接溧阳,西北靠金坛,东北部与武进毗邻,滆湖镶嵌其间,南枕群山,与浙江、安徽交界。这是一片美丽而又富饶的土地,山清水秀,风光绮丽,物产丰富,历来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之美称。这也是一片神奇灵秀的土地,古往今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来贤臣良将,代不绝书;现当代名人,更是数以千计。宜兴籍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以及各类专家、学者遍布于华夏大地,直到海外异邦。故宜兴又有“书画之乡”“教授之乡”美誉。

宜兴西北的官林镇义庄村就是著名雨花台烈士史砚芬的故乡。这个古老的村落物产丰饶,风景宜人,英杰辈出,是中共在宜兴早期活动地区之一,有“红色堡垒村”之称。这里走出了史砚芬、史汉清、史熙光、史砚芸、史恒、史楚琪、史啸龙等一批革命者。他们积极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以挽救民族危亡、谋求天下百姓的幸福为己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史砚芬是这个英雄群体中杰出的代表。

史砚芬家老屋

为了寻访史砚芬烈士的资料,或配合上级党史部门采访、拍摄等,已经记不清来过义庄村多少次了。每一次来,淳朴的村民都会围拢过来,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史砚芬的革命经历,但每一次都竭尽全力配合我们的工作。他们断断续续地叙述着并不准确的史实,艰难地提供一些线索,或者参与一些镜头的拍摄。虽然无法从他们口中了解更多关于英烈的事迹和细节,但从他们的内心、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眼神里,我们还是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史砚芬的无比崇敬。从公路转到这条长长的村道时,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都感觉灵魂得到了洗礼。几年前,省里相关部门拍摄史砚芬烈士的专题片,我陪同他们又一次来到史砚芬的出生地。走过参天的雪松底下宜兴市委、市政府于1991年树立的“史砚芬出生地”的大石碑,绕行进入故居。院落很大,通道的两侧对称着两座七架梁的木楼和两间五架梁的屋子,穿过天井还有五开间、十一架梁的主屋。这些老屋很多年没有人居住、使用了,年久失修,只余下黑瓦和红色的门窗框架。据说这是当年的祠堂,史砚芬还在这里上过学。令人惊讶的是,老屋虽然破旧,斑驳的墙上缠绕着枯藤,但天井里的植物却很茂密,岁月更迭,它们绿了、黄了,生长、蔓延。这是个深秋的午后,天井里低矮的植物已经枯黄,有几株高高大大的干棵形似芦苇,白色的穗头亦似芦花随微风轻轻摇曳。暖暖的阳光从屋顶的罅隙穿过,落在黄色、白色的不知名的植物上,为它们笼罩上一层金色的纱幔。眯着眼抬头看,似乎眼前还有一道七色光。拍摄的机器在“沙沙”作响,披着金纱的植物无节奏地舞蹈,老屋弥漫着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气息。突然,我看见一只黑底绿花的蝴蝶从废墟飞过,停歇在亭亭玉立的干棵上,鲜活生动,小小的翅膀是那么灿烂、那么美丽,心底倏然一动。谁说从废墟上飞过的蝴蝶是弱小的?假以时日,当它蓄积了足够的能量,便能引起一场巨大的龙卷风!

早期的革命者不正如飞过废墟的蝴蝶吗?在黑暗的旧中国,他们的力量虽然弱小,但他们迸发出的青春和力量,足够灿烂而美丽,他们不畏黑暗、不畏牺牲所带来的“蝴蝶效应”,足以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