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靠愤怒是走不远的
有人说,世界就是一面镜子,当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如果你因为愤怒把它砸碎了,你也就看不到完整的自己了。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一遇到稍不顺心的事情,就轻易表现出自己的愤怒,甚至仇恨。但是,愤怒和仇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要进步,就需要反思,需要理解,需要宽容。
当年青涩而富有文艺气息的柴静曾这样介绍自己:“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她的粉丝很喜欢这句自我介绍,因为他们觉得沉静地燃烧这个意象,正符合柴静既温柔又犀利的风格。
正如她的自我介绍一样,年轻时的柴静,善恶分明,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她骨子里的“火”胜于她心中的“静”,她急切地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一旦发现现实不如她的理想,她的心中就会燃起一阵火,渴望用更加完美的方式去改变它,于是很多时候让情绪置于理智的上风。
2006年,一个虐猫视频出现在网络中,并火速传播开来,很多网友看完视频之后愤怒不已,对施暴者大加谴责。当时,柴静带着《新闻调查》节目组,经过多方打探,终于找到了这个虐猫事件的主角。采访中她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怒,提问显得直接而尖锐。其中有一段采访是这样的:
“你为什么要面带微笑?”她指的是,当事人踩猫的时候。
“我笑了么?”当事人一脸茫然。
“你是说你都没觉察到自己脸上带着笑容?”她有些不可思议。
“是。”
“你在发泄什么?”
“仇恨,动物只是替代品”。
“怎么踩是他们给你的指令么?”她继续追问。
“不是”当事人毫不犹豫。
“那为什么要选择踩它的眼睛呢?”她步步紧逼。
当事人沉默了一会儿:“我不想回答。”
她想停止,可是又继续发问:“那你当时听到那只猫的叫声了么?”
“当时头脑一片空白,好像什么都没想过,也没有感觉到什么。”
“坦率地说你曾经有过极端的念头吗?”
“有过,我总感觉我内心受的伤,好像说任何人都帮不了我,这些不谈了,我不想谈这些。对不起。”当事人的内心似乎很痛苦。
虽然她一直秉持着报道的客观公正性,但是有时候她的近乎严苛和尖利的提问还是暴露了她的情绪。有一次,在做了关于违法征地的采访后,她忍不住在笔记本上写:“太没有道德了!”
她的恩师陈虻早在招她进央视的时候,就看到了她性格中的这一弱点,所以一开始他就对她说,“做人要宽厚”“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
后来,她遇到的人和事越来越多,采访的经历也越来越丰富,再翻开以前的采访日记,她才真真切切地领会到恩师当年的良苦用心。她意识到,光靠愤怒是走不远的,唯有宽容和理解才能深入人心,化解一切的矛盾。所以,再往后,做节目的时候,她时常问自己:“你理解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每天都有可能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激怒,愤怒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光有愤怒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虽然怒火的宣泄或许会帮助我们一时地解除或者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带给我们一时的安全感或者是痛快感。但是当我们把所有的不满付诸行动后,伤害就会随之而来,进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而要想减少伤害,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最好的方法便是宽容和理解。
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懂得适时地忘记他人的不足和过错,不愤怒,不记恨,以一颗宽容大气的心面对所有的一切。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朋友吉伯、马沙一起外出旅行。当三人行到一处山谷时,马沙不小心失足滑落,朋友吉伯反应敏捷,一把拽住他,奋力向上拉,终于让他脱离险境。后来马沙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我一命。”
这之后,三人又向前走了几天。一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因为一件小事和马沙吵了起来,愤怒的吉伯一气之下扇了马沙一巴掌,马沙很伤心,但是他没有还手,而是跑到不远处的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后来他们旅行结束时,好奇的阿里禁不住向马沙问道:“你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吉伯打你的事写在沙上?”马沙笑着回答说:“我永远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大美。广阔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了风和日丽;深邃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了浩渺无垠;茂密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了郁郁葱葱;大度的人宽容了芸芸众生一时的愤怒,才有了和谐美好。
2.不执着于一分一秒的得失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荆棘,也会邂逅鲜花,更会遭遇狂风暴雨,偶尔也会有艳阳高照的时候,但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如果我们太过执着于一分一秒的得失,那么我们注定走不远。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曾说:“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得到衣食、玩具、爱喝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之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
2009年,柴静参加首都女记者协会演讲大赛,发表了一场名为《认识的人了解的事》的著名演讲,其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他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了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回家。老人说我给你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诉你,中国大地上这样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翻开柴静的人生履历,我们可以清醒地感悟到,她不拘泥于别人的人生模式,更不执着一分一秒的得失。1976年,柴静出生于山西晋南小城临汾一个的大宅子里。19岁大学毕业的时候,她放弃了在别人看来既稳定又舒适的铁路局工作,去长沙当了一名电台主持。1998年,22岁的柴静,顺利地当上湖南台综艺部副主任,成了湖南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但是她不甘心让自己的生命就这样达到顶峰,于是放弃了已经拥有的光环,辞职到北京广播学院埋头做起了学生。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前后数次放弃大好的前程,对此她表示自己从来不在意,“生命不是一张属于你的床铺,生命有时就在一瞬之间”。她没有显赫的家庭,没有名校的支撑,只有一份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让她成为央视最著名的记者,公知女神。
有人喜欢把人生比喻成一场马拉松,有时候起步快,跑赢了一步,有时候我们跌倒了,跑输了一步,但是暂时领先不代表大有希望,暂时落后也不代表没有机会,一步赢了不算赢,一步输了不算输,只有坚持到最后才叫赢,笑到最后才叫笑。
真正的智者,真正有抱负、理想远大的人,不会计较一分一秒的得失,因为他们的眼光往往投向更远的地方。
著名香水品牌雅诗兰黛在美国本土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在进军具有“时尚天堂”之称的法国时,却遭遇了滑铁卢。当时雅诗兰黛的香水摆上法国的化妆品柜台时,法国人根本连正眼都没有瞧一眼。倒是有一些爱占小便宜的法国小市民,喜欢在店里假装试用产品,趁机倒很多的香水在自己身上,然后不说一句话扬长而去,甚至还有些人会接二连三地来店里喷香水。渐渐的,店员们有些看不惯了,她们开始向雅诗兰黛抱怨,一定要想办法来制止这些贪便宜的人。
但是,创始人雅诗兰黛却摇摇头说:“你们的这些想法都不对,我们不但不能张贴警示语,反而要尽量让这些人用香水,不要在乎她们占的那点小便宜。因为正是这些占小便宜的客人,会把香味带给真正的买家。”于是,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尽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雅诗兰黛却一直坚持着。后来,果真如她所料,店里的客人越来越多,那些最初贪小便宜的人不但买走了香水,还纷纷把它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很快雅诗兰黛在法国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终于顺利进军法国市场。
雅诗兰黛之所以能够越走越远,靠的正是不执著于一分一秒的得失。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我们站在顶峰,有时候我们又跌落至谷底;有时候我们春风得意,有时候我们又失意颓废。纵观所有的一切,无非是两个字:“得”与“失”。如何正确地游走于得失之间,成了一个难解之谜。可是认真一想,其实又很简单,无非又是两个字:“看淡”。但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明白这两个字。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一旦和现实接轨,他们才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的不完美,有时候付出了一些东西,却不能得到回报;有时候明明已是自己的东西,却又无端失去……总之,生活中的点滴得失,让他愤怒、懊恼、牢骚满腹……于是他苦苦纠结于这些得失之中,郁郁寡欢,不可终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曾说,只有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台湾著名评论家李敖先生也说过,不患得患失的基础是:得固欣然,失亦可喜。可见,一个人的内心只有真正淡然了,才不会为世俗的得失荣辱所牵绊,所束缚。
3.凡事淡然,喜怒不形于色
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的时候,发表了人生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如果说当年那个在《用我一辈子去忘记》中反复说“我我我”的柴静还是一个敏感、细腻、文艺的小女生,那么现在《看见》中的柴静,已经更加成熟,更加睿智,也更有了杨绛先生口中的那份淡定。
她刚入行的时候,犀利、尖锐、咄咄逼人,给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她自己也说:“好像不会说话了。”“不会说话”不是不能发声,而是不能以一种正常的心理、坦然的语气来对待自己的采访对象。
有一次,她遇上一个新闻,两名陕西青年组队骑自行车飞越长城,有一位失去了生命。于是她策划了一期“飞越的界限”,采访遇难者的队友和教练,他的队友在节目里朗诵爱国的诗,她冲上去就犀利地问道:“你就是想要那种特别来劲的感觉吗?这比命还重要吗?……这是不是草台班子?你们是不是炒作?……”
事后《南方周末》评论了这期节目:“电视记者语带嘲讽,步步为营。”网上有观众看完这节目,也写道:“冷酷的东方时空,冷酷的柴静。”她的恩师陈虻也责难道:“你简直矫揉造作到不可忍受。”“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后来,她认识到,她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所以忽视了别人。于是不断改进,这也就是现在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柴静。
这几年来,我们在《看见》中不难看到她的改变。不论是采访什么人,解读什么事,她声音总是低沉,没什么抑扬顿挫,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尖锐、咄咄逼人的架势。作为新闻人,她不再以一个观望者、一个局外人的高姿态来审视这一切,而是放低身段,低到尘埃,从而融入被采访者的心灵世界。
人之所以会喜怒形于色,之所以会愤怒,会悲伤,正如柴静所说,“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曹操宣布立长子曹丕为太子后,曹丕之母卞夫人一脸淡然。可是曹丕的反应就不同了,当他听到自己被立为太子的消息后,兴奋得抱住仪郎辛毗的脖子,大声喊道:“辛君,你知不知道我有多高兴?”辛毗的女儿辛宪英得知此情此景之后,甚为不屑:“太子的责任是管理国家,替代君王,应该感到责任重大,治理困难才对,他反而大喜若狂,如何能够长久呢?”后来,历史的发展真如辛宪英所料,曹操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断送在了曹丕手中。
一个人凡是喜形于色,是内心不成熟的表现,因为不成熟,所以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一旦遇上大事就不能抑制自己感情的冲动,就容易犯错误。而一个凡事淡然的人,即使深陷困境也能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守住缜密的思考和理智。
诸葛亮失街亭之后,损失惨重。当他到达西城之后,身边只剩2500名士兵。这时司马懿又率领15万大军压境,战况危急,众人都大惊失色。但是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淡然地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众人听他吩咐,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原地不动,默不作声。接着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而他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凭栏而坐,燃起香,慢慢弹起琴来。
当司马懿到达城下时,被一阵悠扬的琴声所吸引来,抬头一看,诸葛亮正羽扇纶巾,端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满脸笑容,神情淡然,完全没有一个兵败之人面对四面楚歌之时的恐惧。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思忖多时后,想到:“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引兵而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凡事淡然,喜怒不形于色,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心境。淡然,不是放下一切,而是少了份热烈,多了份稳重;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经过岁月磨砺后看淡世俗的牵绊。学会淡然,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希望、梦想的破灭,才不会耿耿于怀,有太多的苦痛。
20岁的时候,胡因梦因主演《云深不知处》而红极一时。那时的她的性格叛逆、愤世嫉俗,长发飘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仰慕李敖,遂和他结为连理,但是,结婚未满三月就离婚,其后对簿公堂三年。多年来她一直被这段失败的婚姻所牵绊,曾一度抑郁。她说:“在走过与李敖的婚姻以后,我好几年都走不出来,想要弄明白我们之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促使我回到心理学研究的路途上来。”
35岁后,胡因梦停止了演艺事业,专注自己心灵的发展。在《生命的不可思议》这本本书中,她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经历、两性经验、因缘生灭,以及对人类本体生存的洞察与反思。
今天的胡因梦戴着眼镜,一头利落的短发,已完全没有了当初的那份执拗,有的只一份淡然的心境。
一个人想要完全获得心灵的那份宁静,便是要学会淡定与从容。认清自己来时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既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也不过分看重成败,更不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如此我们才能收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然豁达,才能体味“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从容。
4.金钱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之前网上有人调侃,称柴静是“央视最穷主持人”。面对记者的提问:“你如何看待‘央视最穷记者’的称号?”她想了很久,把手里的餐巾纸撕成一片片:“我很怕这沦为一个符号化的东西。其实我并不高尚,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财富,并不能给我带来安全感。有时想想,这里面是空的,是不可依靠的。大部分时候,我更看重生命本身,它才是真的,它饱满像果实。而有些东西是空的,我从里面体会不到任何幸福。”
当年她在电台工作的时候,工资很低,有位听众给她写了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有一天我们会为你发工资的。”她很感动,她说她完全没有预期,回头来她发现传媒这个行业可以给大家一些良性的信息,你对做的事情本身是敬重的,做得稍有质量一点,观众就会给你回馈。从这一点来说,是事业和生命本身的充实让她觉得幸福和安全,而金钱则不在其列。
古人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能使鬼推磨”之说,以此表明金钱的巨大能量;而在现代社会,对金钱的崇拜更是与日俱增,有的人甚至打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的笑”的大旗,这其实都是对金钱的错读,也是对人生幸福观的误解。
“一个人的欲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钱,他便永不能获得满足,而不满足便不能快乐。”正如柏杨所说,对金钱的痴迷追求,将永远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与内心的充实。
松下幸之助,世界著名电器公司“松下”创始人,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他很富有,却也很节俭,他曾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叫《金钱不是万能的》,其中讲到,偶尔吃到丰盛美味的菜肴,那是因为“偶尔吃到”,所以觉得好吃。假如每日都吃,不久就会觉得厌烦,虽然其滋味并无变化。因为人的味觉习惯了美食,所以就不再感觉可口了。因此吃山珍海味,固然是人的幸福,可是给他吃十倍的山珍海味,却不能算是提供了他十倍的幸福。幸福,不是轻易可得的,换言之,能轻易得到的满足,也不是真正的幸福。
从呱呱坠地到幻化为一抔黄土,人,终其一生都在苦苦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时我们以为对金钱的追逐,可以让我们获得心灵的满足,可是经霜沐雨之后,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生命本身才能带给我们充实感。
在一些人看来,金钱乃至权利并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拥有它们只会让我们不为衣食住行而担忧,而真正的幸福则来自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
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里,住着一位八旬老人。他没有自己的私家车,外出通常都是乘坐公交车;他从来没有穿过名牌衣服,眼镜破旧不堪,佩戴的手表是地摊上的塑料手表;他也不爱美食,最喜欢的是价格低廉的烤奶酪西红柿三明治。据说他曾经的公文包是个布袋。
这位老人也十分吝啬,如果有人和他一起到小酒馆喝上一杯啤酒,他一定会仔细核对账单;如果客人住在他家里,睡觉前他一定会提醒客人把灯关了。
但是这位穷酸的老人却是一位亿万富翁,只不过他对金钱的看法有点与众不同,“这钱要是不能捐掉,我死了都不能瞑目。”他就是对己吝啬、待人大方、喜欢挣钱却不喜欢拥有钱的查克·费尼。
在费尼看来,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需要帮助,因此,捐助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在美国,他向康奈尔大学捐款5.88亿美元,为加州大学捐款1.25亿美元,为斯坦福大学捐款6000万美元;在欧洲,他投入10亿美元,为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一共改造和新建了9所大学;在发展中国家,他建立慈善基金,为腭裂儿童做手术,提供免费的医疗费用……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他已累计捐款40亿美元,还有40亿美元等待捐献。
很多人不理解,查克·费尼为什么要把钱捐得一干二净。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裹尸布上没有口袋”“天堂里也不需要钱。”
金钱固然重要,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比金钱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如一颗为他人默默奉献的爱心。一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间情爱。一份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亲情。一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友谊。一卷囊括人类智慧陶冶性灵的书籍……这些都是金钱“遥不可及”的。当我们把这些宝贝珍藏于心时,我们的内心才能真正地获得充实与幸福。
5.心安即是家
唐代著名的丹霞天然禅师曾问一器宇不凡的老人:“公住何处?”老人用手一指上下,答:“上是天,下是地。”意思是说宇宙之内,皆可为家。大诗人白居易也说过,“无论天涯与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家。”
2007年3月,柴静与工作人员就两会问题去群众中做问卷调查。当柴静与一组人到达采访现场,对车厢内的人们讲明了来由之后,意想不到的是得到的只是大家一番冷淡的眼光。柴静心虚地开始发卷,中途有人问柴静:“反映有用么?”柴静回答:“有用的前提是您先把您关心的说出来。”
一时间,在调查问卷中原先沉默的大家,突然变的热闹积极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家族的聚会,为了使得家族今后能够更加繁荣与和谐,大家相聚在了一起,共同寻找着影响发展和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很快便在群众的讨论声中完成了。但是,大家交卷时满心期待的眼神,却深深地印在了柴静的心底。
事后,柴静说:“看到这些调查问卷,我总会想起站在车厢尽头,看着这些普通人低头填写,那一刻的寂静。没有什么,比人对自己生活的热爱更动人。也许很多努力貌似徒劳无获,但对一个人来说,他得到的是博尔赫斯说的‘时光流逝,而我心安’。”
在“两会”期间,柴静,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尽可能地收集民众的心愿。尽管她知道这次问卷调查最后真正收到的结果可能是微乎其微,但是,她还是抱着一颗热忱、淡然的心去了。“但求心安”是她追求的境界。
人生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有时我们被鲜花簇拥,有时我们又被遗忘在时间的角落里。于是在这一起一落之间我们会突然感到一种形单影只的苍凉和孤单,一种心灵无处安放的迷茫和恐惧。
其实,只要心安,哪里都是心灵的港湾。当然,心安的前提是我们应当学会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保持内心的清净。比如在顶端时好好享受,在低谷时不失勇气。一旦我们拥有了这种心境,那么无论身处何地,处境如何,哪里都是我们的家,日子照样会过得平安幸福,知足常乐。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朋友王巩,曾被流放到偏远的西南地区。几年后,王巩流放期满奉旨回京,好朋友苏轼前来拜见。这一见,让苏轼大吃一惊:五年了,自己因命运多舛早已两鬓斑白,而王巩虽然被贬谪蛮荒之地,但是好像没有受过什么苦一样,气色仍然很好,精神饱满,似乎越活越年轻。
更让苏轼吃惊的还在后面。宴席之间,王巩叫出自己的歌妓—柔奴,为二人伴舞、劝酒。五年前,柔奴曾和王巩一起前往广西,在穷乡僻壤里浸染了几年,容颜变老是人之常情,但是现在看来,她的容颜不仅没有变老的征兆,反而越长越年轻漂亮。
苏轼迷惑不解,便问柔奴:“岭南的风土不太好吧?”
柔奴淡然一笑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好一个“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忍不住拍案叫好,挥毫写下一首《定风波》相赠。柔奴接过,只见上面写道:“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懂得欣赏自己的生活的人,才能让自己活得随心所欲。有的路,是脚去走。有的路,要心去走。绊住脚的,往往不是荆棘和石头,而是心。所以,看起来是路铺展在我们眼前,实际上,是心扑腾在路上。
有这么一句话,“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我们只有怀着一颗淡然的心,努力盛放出属于自己的向日葵,才能让生命变得更加丰富与完整。事实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重来,时间一去不返,不要等到真正失去了所有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每个人,身在红尘,注定要与天涯作伴,忍受无边的孤独和寂寞。但是即便世界再大,也大不过我们的心。只要我们学会享受生活,热爱生活,那么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是咫尺还是天涯,心灵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港湾。
6.不要急,耐心等
作家马德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一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绵长的回音。也就是说,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只要你肯去等一等,生活的美好,总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
有记者采访柴静:“在这些年的采访经历中,你一定也目睹过很多令人失望、难过的现实,这是否会让你有一种无力感?”
柴静轻轻地答道:“阿城(作家,著有《棋王》《树王》《孩子王》)原来说过,无奈本来是我们人类最深刻的感受。面对现实的无力感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没有一个有勇气的记者或作家因此不去了解真相,否则未免也太怯懦了。”
她说这些年她的变化很大,“以前每做一期节目,我都很渴望改变社会现实,干预到事件当中,推动事态发展,这个意念很强烈。这个想法并没有错,因为新闻报道具备这样的功能。但这些年,我渐渐懂得、承认一个节目和记者的局限性,或者说我不再那么狂妄了。但即使我无法改变一些现实,我也愿意共同承受。我们必须学会尊重事物内在的变化规律,而不是夸大一己之力。现实的改变需要时间,我们也需要耐心。”
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采访的时候要切忌焦虑和功利的心态,好的东西不是急出来的,而是耐心等待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柴静看得很透彻:“我觉得好的节目、好的报道、好的媒体应该是有耐心的,不要耸人听闻,而是平和地传播事件真相和社会问题。我们要真地沉浸到生活中,而不是急着建功立业。”
很多人不喜欢等待的过程,因为等待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慢性自杀。他们吃着快餐,满眼焦虑,步履匆匆,习惯于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追寻幸福的影子:做事情急于求成,谈场恋爱也是走马观花。
但是正如花的开放一样,只有享受等待过程的人才能闻到它的芳香,看到它的美丽。著名作家铁凝耐心等待十六年,终于等来了属于她的爱情。
有一天,三十五岁的铁凝冒雨去看冰心。一见面90岁的老人就问她:“你有男朋友了吗?”铁凝不好意思地回答:“还没找呢。”
“你不要找,你要等。”冰心老人说。就为了这一句话,铁凝足足等了十六年,终于等来了她人生的另一半—华生,对中国证券市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后来,有人问铁凝:“冰心先生对你的赠言对你影响很深吗?”
她笑了笑说:“我一直记得她说给我的话,‘你不要找,你要等’。她的话在我听来充满禅机。一个人在等,一个人也没有找,这就是我跟华生这些年的状态。我说对爱情要有耐心,当然期望值不必过高,但不要让希望消失,我想是这样。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期待。”
对于夫君华生,铁凝曾这样评价:“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是我一生要跟他相依为命的人。”
苏州的山塘街曾留下两人美丽的身影。在那里,铁凝和华生一起听评弹,听《杜十娘》《太湖美》《钗头凤》,犹如神仙眷侣的生活让人羡慕不已,铁凝说,这是“心生欢喜”。
等待是一个漫长而又寂寞的过程,但是最甜的果实往往挂在枝头的最高处,最美的风景往往也在最后面,只要我们耐心地等待,就一定能收获和看到最美味的果实与最美丽的风景。
郭敬明《小时代》里的崇光说:“你要相信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你的爱人,无论你此刻正被光芒环绕,被掌声淹没,还是那时你正孤独地走在寒冷的街道上被大雨淋湿,无论是飘着小雪的微凉清晨,还是被热浪炙烤的薄暮黄昏,他一定会穿越这个世界上汹涌的人群,他一一地走过他们,怀着一颗用力跳动的心脏走向你。他一定会捧着满腔的热和目光里沉甸甸的爱,走向你、抓紧你,他会迫不及待地走到你的身边。”
“如果他年轻,那他一定会像顽劣的孩童霸占着自己的玩具不肯与人分享般地拥抱你。如果他已经不再年轻,那他一定会像披荆斩棘归来的猎人,在你身旁燃起篝火,然后拥抱着你疲惫而放心地睡去。他一定会找到你,你要等。”
生活中有很多人面对爱情不愿意等待。他们往往禁不住外界的压力和诱惑,草草结婚,不久却猛然发现身边之人并非心中所爱,于是又草草离婚。其实,如果一开始,就耐心地等待,认真地挑选,也不至于在匆忙之中和心中的至爱擦身而过。
世间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如果哪一天,我们遭遇了人生的风霜苦雨,心灵变得疲惫不堪,也请耐心地等一等,因为生活这棵巨树或许正处于寒冷的冬季,只要我们肯等待,它就有可能为我们一点一点展现春天的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