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网络文学研究正名期(2014年至今)

网络文学批评 作者:范周 著


四、网络文学研究正名期(2014年至今)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邀请了两位网络作家,并对网络文艺有专门的表述,认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近些年来,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这些人中很有可能产生文艺名家,古今中外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这实际上是对网络文艺的管理和评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虽然这两位网络作家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就,但人们关注的是其网络作家的身份而非作品。这是网络作家文学身份的最高官方认定。在中国,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力从来都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一个重大的契机。行政引导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之后,中国网络文艺的管理力量及认知都有很大转变,此前还比较拘谨的评论界、作协文联等部门加大了对网络文学及网络作家的关注,各地方作协先后增设了网络文学协会,开设网络作家研讨会、网络作家写作班等,对地方网络文学进行引导和管理,由此引发的是新一轮网络文学研究的热潮。网络文学逐渐从文坛的边缘向中间靠近,而网络文学评论也深受此风影响,一些重量级文艺评论大家开始真正介入对网络文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对网络文学现象的探讨。而新生代网络文学研究人才也依次梯队出现并逐步成熟,目前国内网络文学研究已基本形成以高校、作协、社科系统为主体的网络文学科研力量,网络文学学科建设也已初步成形,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文学研究已经基本成熟,今后的研究走向将随着网络文学自身的走向、网络文学写作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深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