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说的历史
毛何止是一位游击战士!他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期,他在一系列辉煌的游击作战中,把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弄得苦恼不堪。十年后,他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四十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中征服了中国。最后,他的部队在朝鲜阵地战中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的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菲利普·戴维逊
有人说:长征就是英雄战胜困难的故事。
而在笔者心里:长征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苦难”走向“辉煌”跋涉过的崎岖山道,也是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大舞台攀登过的陡峭崖壁。
长征,就像母亲分娩的巨痛,使毛泽东及其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脱壳般的蜕变,生命获得新生,事业得以延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换而言之,辉煌的背后是艰辛。
自从一九三四年十月撤离江西瑞金,朱毛红军踏上漫长的寻找生存之路,为寻找中国的未来,就一直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方向,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次次山重水复,一次次绝处逢生,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数万英烈血染湘江的悲壮,朱毛红军放弃了与二、六军团会师于湘西的战略目标;黔山黔水的艰辛,朱毛红军放弃了建立黔北根据地的构想;雪山草地自然环境的恶劣,朱毛红军再次放弃了建立川西北新苏区的决策。
就在这一次次艰难的抉择中,毛泽东一步步走向了令人瞩目的顶点。
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尤其是草地上的兄弟阋墙,一次次濒临厄运绝境,毛泽东以大智大慧一次次挽狂澜于既倒,他不仅走出了个人命运的最低谷,而且带领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革命事业的最低谷。
长征,改变了毛泽东的命运,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进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一九三五年夏秋,当朱毛红军历尽艰难冲破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九死一生的爬过雪山,满怀希望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川西北时,等待朱毛红军的不是患难中相见的喜悦,而是雪上加霜般的兄弟阋墙。
毛泽东不仅要正视雪山草地缺衣少食的大自然恶劣环境的生死威胁,还要正视蒋介石调集的中央军、川军和藏兵的“围剿”与袭击,更要正视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趁机逼宫夺权的步步危机。
如果要用个形容词来形容这种绝境的话,完全可以说是“枪枪见血,弹弹咬肉!”
尽管金沙水拍,尽管大渡桥横,也尽管岷山雪寒,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轻舟已过万重山”!
那么,毛泽东及其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靠什么咬紧牙关迈过这个“生死之槛”的?
毫无疑问,他们靠的是坚定的信仰和卓绝的智慧!
正是满腔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的热血,正是满怀救国家救民族的抱负,才赋予了毛泽东及其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般的信仰,赋予了毛泽东及其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自然的、人类的障碍和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时势造英雄,但英雄并不是像孙猴子般从石头缝里迸出来的,英雄也需要识时势,换言之,就是高瞻远瞩或真知灼见。
在内忧外患中煎熬的毛泽东为顾全大局,只得一忍再忍,一退再退;而权欲熏心的张国焘却得陇望蜀,得寸进尺。历尽千辛万苦才相聚在一起的红一、四方面军几乎陷入兄弟阋墙火并的厄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张国焘以实力要挟、分裂党和红军的危机关头,逆境中的历史巨人毛泽东以超群的胆识和卓绝的智慧,毅然率孤军北进陕甘!
最后,历尽艰难困苦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长征的终点放在陕北,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扎在了陕北!
从此,开创出属于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时代,开辟出中国革命事业的崭新天地。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表现出的那种百折不挠、坚不可摧的信念,以及在逆境中战胜和克服各种自然的、人类的障碍和困难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巨大勇气及卓绝智慧,无疑为中华民族甚至全人类留下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正义的事业,大路无边!
因此,笔者继《喋血湘江》、《日出遵义》之后,又撰写了长征三部曲的第三部《龙啸绝地》。
长征三部曲,真实地再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九三四年十月撤离江西瑞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吴起镇的艰难历程,时间跨度刚好是一年。
也许用毛泽东的话来总结长征更加客观: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