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四章

涡河边的老子 作者:许辉 著


十四章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共95字)

【译言】看却看不见,称它无形;听却听不到,称它无声;摸却摸不着,称它无迹。这三者没法追问穷究,因此它们混然一体。它的上面不光明,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渺茫无际啊没法描述,最终又还原为看不见摸不着。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具象的物态,这就叫做恍恍惚惚,似有若无。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后面。把握古已有之的道,用它来驾驭现今的具体事物。能够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是道的规律。

【重心】对“道”的描述。

【臧否】太极啊!高明!

【困扰】不说倒还明白,越说却越糊涂了。

【智语】过于精细,就会转向粗陋。

【视野】

通篇看去,《道德经》没有什么“迷信”的东西,这令人称奇。

老子的“模糊”,有一种文学的描述,有文学的价值,而不是“迷信”或虚假。

渺茫无际啊没法描述,最终还是看不见也摸不着。

这样的描述,不觉得虚空和假式,倒像是百分百的真和实。

不知道为什么,写下这些文字之前,我本来是想要向老子提出许多质疑和批判的,但写着写着,却变成了老子的拥趸。

看不见、摸不着、听不清、说不明的东西,难道不是违背了我们的习惯和理智?

一件本来应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说得明的东西,你加上几个“不”字,要么是你作者自己就没闹明白,要么就是你耍太极,绕人玩儿呢!

可是,有些东西,确实说不清楚,或当下还说不清楚。

小时候在安徽泗县农村大舅家,前一天听大舅、表姐和邻家说话,说邻家一位孕妇连夜送去医院了,因为孕妇做了个梦,梦见两条蛇缠斗,一条青蛇,一条白蛇,斗到紧要处,孕妇惊醒了,下身流血,赶紧连夜送去了医院。

我这个小孩在附近听得心惊肉跳。

这话是说在前头的,后面的事情还没发生。

隔了一天,又传来消息,说孕妇早产,生下来两个小孩,都没能保住。又听他们说,如果孕妇足月生产,都该在农历的蛇年。噫噫,托梦寄人,孕妇的这个梦,竟“圆”得那么“圆”,我这个小孩在一旁听了,更加惊心动魄,终生不忘。

不过你可以说,蛇年的概念早已深入孕妇的内心,因念起梦,是很连贯的因果关系呢。

也很有道理。

只是暂无定论。

在电视上看记者去湖南与捕蛇人一道捕蛇。

捕蛇人与记者一行到了山区野外,发现一条毒蛇,捕蛇人赤手将蛇按在地上,用另一只手将蛇逆时针盘定,然后他先在蛇头上方画十字,继而再画一个圆圈,蛇就定住了,一动不动。如果需要,他可以反向解开蛇,蛇又活动了。

记者小女孩也上前试一试,她先用细嫩的小手将蛇逆时针盘定,在蛇的上方画十字,继而再画一个圆圈,蛇也照样定住,一动不动。

记者问捕蛇人,他画十字和圆圈,有什么含义?捕蛇人说他并不知道有什么含义,不过就是自己无意间做了这样的动作,就发现了这样的效果。

捕蛇人又说,如果不反向解开蛇,两小时后蛇会在原地死掉。

可大家就是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另外一次在台湾台北的宾馆看电视,说印尼某地有一位欧洲来的大厨,会把鸡定住。

那是一个普通的印尼小城,热带的日常生活勾起我在印尼访问的记忆。

电视里,记者和那位大厨前往市场随意买到活鸡,带回居处。大厨把鸡放在桌案上,把鸡按蹲下,然后他对着鸡讲了一番话,手再慢慢地松开,鸡就一动不动地蹲在桌案上了。

记者问他秘诀,他很神秘地说不能告诉人。这就远比不上中国捕蛇人的朴实与忠厚了。

恍恍惚惚,似有若无,无形无状,却混若一体。

这不是道,可又相似道。

这不是事实,可又类于事实。

这不像迷信,可又仿佛迷信。

【听雨花园笔记】

连续多天最高温度都超过了摄氏30度,今天更高达摄氏34度,不过这是最高温度,早上还是凉爽的,温度只有20度,十分舒适。现在的高温和7月的高温不是一回事,7月盛夏,一天中温差小,酷热难耐,那是真正的夏天。随着温度的持续上升,蔬菜们的长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开始放得开了:红芋用最快的速度在地面上圈出了最初的势力范围;茄子生发出多个侧枝,向空中猛烈冲刺;无架豆在花盆口上形成了一个绿盖,叶子由淡绿转成黑绿,这说明营养和水分的供给是十分充足的、也是高质量的;有架豆纷纷顺着菜架爬上高处,占据有利位置,最大化地获取光热资源;山药也深谙此道,攀至菜架顶峰后,又相互缠绕支撑,向不可预测的高空探视。对植物和蔬菜们来说,季节和天气现在是给力的。生命短暂,时间紧迫,它们要抓紧生长季的每一分,每一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