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二 浅论高治军与新古体诗
尚新娇
在当代中国诗坛,高治军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异类诗人。在自由体诗占据诗歌写作的几乎全部阵地,只给古体诗留下很小一部分领土的情势下,他冲破古体诗的束缚,敢于突破和创新,独立前行,独辟蹊径,以“新古体诗”写作为旗帜,在中国诗坛刮起了一股清新怡人、让读者不由刮目相看的“高旋风”。
他生于偃师而绝不偃旗息鼓甘于“偃师”,而是从小就喜欢上了诗词写作并且一直坚持了下来,成为中国新古体诗创作的一员举足轻重的战将。
“新古体诗是介于旧体和新体之间的一种诗,有旧体诗的外形,但是它又不受严格的格律、平仄的限制,怎么表达顺畅就怎么写。追求的是以意为主,绝不因韵害意。这种创新写作的手法,为诗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旧体诗更好地介入时代和现实生活提供了方便,焕发出了浓郁的生命气息。诗人贺敬之对新古体诗的看法是,所谓“合适的较固定的体式”,对自己来说,就是“用的这种或长或短、或五言或七言的近于古体歌行的体式,而不是近体的律句或绝句。这样,自然无须严格遵守近体诗关于字、句、韵、对仗,特别是平仄声律的某些规定。”诗人高治军多年来致力于新古体诗研究,在创作题材上丰富多样,古今中外、自然万象;在诗歌风格上平易练达,情真意切,既追求技法,又不以词害意,浑然天成。既有对政治历史的宏大叙事,又有对日常生活的浅吟低唱。几十年来,高治军的诗歌创作总量已达4000多首,是一个高产的诗歌作家,践行了他2005年的第一部诗集《我手写我心》中的小诗《爱诗》所说,“咬定青山不放松,魂牵意绕缘一梦。色香味佳心欲动,终身嗜好伴平生。”他的诗歌降低了格律的门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促进了诗词的大众化,让人人爱诗、人人写诗逐渐成为可能。
一、高治军新古体诗的内容——题材广泛
正如前文所说,在河南诗人当中,高治军诗歌多产是出名的,自2005年出版《我手写我心》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一部诗集问世。
在创作大量诗歌的基础上,高治军还读了大量的古诗词,对中国诗歌史有一个梳理性的阅读和审视,在对先秦诗经、骚体、两汉之辞赋、乐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通读后,高治军认为,诗歌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手段,应该为时而歌,应该植根于社会生活,反映当下时代的本质与生活的主流。他提出,诗要为时代而歌,诗必然要投入火热的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的面貌,走向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都有自己鲜明的印迹,文学艺术的创作无不体现着时代的特点。所以高治军主张引传统为现代的“新古体诗”创作,保留传统形式,注入现代内容,在新诗和古典诗词之外开创第三条路,在现代和传统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他认为,新古体诗之所以异于古体诗,就在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与时代特征的改变,即包含着新内容、新精神、新形式、新语言的现代精神。要运用现代的思想、现代的意识、现代的情感、现代的语言为内容服务,为思想服务,跳出“规矩”,自由表达,不尚藻饰,不事雕琢,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他创作的题材很广,家事国事、山水风物、自然万象、人间百态、友情亲情,都以别样的姿态和风情在他诗中展现,“东北放歌”“三湘醉情”“巫山云雨”“两岸长相思”“四月美利坚”,每一地的游览都使他吟咏出10多首诗篇。一个人离开故乡置身异域,全新的文化与风情与以往经验进行碰撞、交融,会产生新的创作灵感,使得诗人的思维处于蓬勃的活跃期。
2009年年底,高治军有幸到宝岛台湾一游,8天时间,不知不觉竟写下60余首诗词,“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到何日,除非团圆时。长相思,长相思。欲将相思说谁似,唯有两岸知。”诗词《长相思》一气呵成,别有韵味,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华夏同胞渴望团圆的真情。2010年初,他去了一趟美国,125首诗作是对美利坚的探察与掠影。2011年4月,他远赴欧洲,异国文化与情调又擦出他胸中朵朵诗意火花,“半月行程二万里,九国关山五十州。蔚蓝海色燃激情,老夫作诗一百首。”可以说,高治军几乎每天都沉浸在诗的氛围中,用“诗意人生”来形容他最恰当不过。儿子远行,他写下组诗“嘱子执其手”;与朋友交往,他写下组诗“高山流水意”;等等,不胜枚举。
由于喜欢写作,手机便成为其“文房四宝”,随时随地用手机记下脑海中涌现的诗句,是他的创作习惯。这种灵便的写作方式为他所钟爱,并以“手机”为题吟诗一首,赞赏它的得心应手与奇妙神通。
对于他这种异于寻常的创作状态,朋友们都说,真不知道是他在写诗,还是诗在写他。杜牧有句诗“千首诗轻万户侯”,常常被他拿来自励,也与诗友们共勉。他之所以欣赏杜牧这句诗,说明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
二、高治军新古体诗的意境——情景交融
诗以情动人。高治军说,真情实感才能出华章。诗只有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状难写之物如在目前,抒人间真情源自心底。作者动于心,读者感其意,达到这样效果的诗,才算得上是好诗。高治军笔下的言情诗,有亲情、爱情与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