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阑人 寄征衣
◎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①。
【注释】
①千万难:难以抉择。
【译文】
想要给你寄冬衣,又怕你不再把家还;不给你寄冬衣,你就要挨冻受寒。寄还是不寄,我拿不定主意,真是感到千难万难。
【赏析】
此曲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在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表达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曲子短小精悍,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易懂,被广为传唱。“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妻子对丈夫的爱在反反复复的思量之间表露无遗。而与其说让妻子“千万难”的是“寄与不寄间”,不如说是丈夫的迟迟不归。“寄与不寄”实为娇嗔之语,到这里,妻子最终有没有寄寒衣,作者没有说,读者却已经有了答案。
作者只用了二十四个字就将女子的思念之情表现得如此曲折委婉,而结合曲名《寄征衣》,人们又会发现,这并非一首简单的表达思念之情的曲子。丈夫是征人,即使妻子不寄寒衣,他也不可能因天气寒冷就卸下使命与妻子团聚。这不得不让人为曲中人的命运挂心,并由此对征人寄予深深地同情,正如晚唐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的那样“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每个征人的身后,都有思念他的人。同时,既然丈夫归与不归并不由妻子寄不寄征衣所决定,妻子在“寄与不寄间”的“千万难”就成了强加在这一事实之上的“无理取闹”了。然而,从另一方面看,这种“无理取闹”正是妻子因为对丈夫思念之深而作出的天真之想,这样一来,曲中情形虽显得不合逻辑,却是甚合人物情感的。这就是这个情节的动人之处。作者以这样一个情节入曲,使曲子达到了一种“无理之妙”,在构思上可谓精巧。
⊙作者简介⊙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元代名儒,官至太子少傅、翰林学士承旨知制造。著有《牧庵文集》50卷,今存《牧庵集》36卷,内有词曲2卷,门人刘时中为其作《年谱》。姚燧以散文见称,与虞集并称。宋濂撰《元史》说他的文辞,闳肆豪刚,“有西汉风”。其散曲与卢挚齐名,今存小令二十九首,套数一篇,抒个人情怀之作较多,曲词清新、开阔,富有情趣。摹写爱情之曲作文辞流畅浅显,风格雅致缠绵,对散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