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做伴 共同成长
文/李柯
6年前的暑假,四川农村地区的许多孩子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没有课外书,没有电脑,没有兴趣特长班甚至没有电视机……他们被称为留守学生。
针对留守学生亲情上缺乏沟通、生活上缺乏照顾、行为上缺乏管教的“三缺”问题,共青团四川省委自2010年以来在全省启动了“快乐学校”关爱留守学生专项志愿服务活动。6年来,“快乐学校”总在假期里如约而至,坚持与200多万四川留守学生青春做伴、共同成长;6年来,“快乐学校”以星火之势,逐渐渗透到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广袤的乡村集寨……
“快乐学校”志愿者在为留守学生进行学习辅导
留守学生在志愿者组织下开展活动
“快乐学校”留守学生心愿墙
“快乐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教师。教师全部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担任,依托当地的“留守学生之家”、农村中小学校、青少年宫等活动阵地,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内容,通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陪伴留守学生度过一个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亲情和快乐。
一次次的学业辅导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起来
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一些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较差,教育质量还不够高。眉山团市委在开展“快乐学校”活动中,联合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志愿者们,把精心准备的课程教给孩子们,孩子们对一些形式灵活、内容新颖的课程怀有极大的兴趣,也积极配合志愿者主动学习。
农村的孩子很少讲普通话,一开口就脸红、紧张。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汉语拼音基础较为薄弱。志愿者们在开设的语文课上,注重基础、循循善诱,鼓励孩子们讲普通话,帮他们纠正含混发音,教他们一笔一画写字。渐渐地,孩子们习惯了讲普通话,一些同学还踊跃报名演讲。
志愿者们还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电脑、英语、思想品德等课程,以及篮球、啦啦操、书法、舞蹈等10多个兴趣班。美工课上,简单却富有新意的指纹画,便于操作和自由发挥的泥塑,让孩子们把属于自己的创意发挥得淋漓尽致;音乐课上,一首节奏欢快的《我爱洗澡》让原本空旷的教室回荡起动人的童声,一首节奏舒缓的《外婆的澎湖湾》让孩子们唱出一室温馨,也让志愿者们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舞蹈课更是迎合了当下潮流,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跳起了《小苹果》;外语课上,为了使英语课程有趣生动,志愿者把英语教学和电影观赏结合起来……
渐渐地,孩子们对学习恢复了信心,提升了兴趣。学习,不再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难关,而是他们放飞人生的翅膀。
留守学生在“快乐学校”旗帜前合影
“快乐学校”组织瞻仰陈毅元帅故里
“快乐学校”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的特色课——摄影课
一次次的亲情陪伴中,孩子们的性格特征“亮”起来
真的公益,不是要给孩子们什么,而是着眼孩子们最需要什么?是物质的缺乏,还是感情的缺失?这是“快乐学校”活动始终放在第一位的志愿行动宗旨。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
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就留守学生与父母关系的问题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孩子想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在泸州,当志愿者拿着摄像机让孩子对爸妈说一句话时,一个小男孩竟然说:“爸爸,我恨你!”10岁的小钊(化名)画了一张卡片,上面只有爷爷奶奶和他,他说:“是爷爷奶奶把我养大的,不是爸爸妈妈。”这些现象都表明有些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亮起了红灯。
“快乐学校”着力于加强志愿者与留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亲情陪伴。每一名志愿者虽然个体力量微小,但一点一滴的行动可以积少成多,有爱,就一定会有改变!这便是活动的意义。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开展一系列情感启蒙活动,孩子们有了对父母、对长辈新的认识和感情。在他们自己制作的明信片里,有的诉说对父母的思念,有的写着对父母的感谢,有的承认自己以前的不懂事,小小的他们都有健康的心理,他们都是一群很懂事很可爱的孩子。
志愿者给留守学生带去了无尽的欢乐,而孩子们也在志愿者心底烙下了深深的感动。每一次的临别时分,孩子们总是送来用纸折的桃心,一层又一层,层层叠叠的桃心里面夹着一张张纸条:“大哥哥大姐姐……我爱你们!”
一次次的自护教育中,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强”起来
留守学生因监管缺位,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每年假期,总会发生少年儿童坠楼、溺水等伤亡事故,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进一步加强暑期留守学生安全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是“快乐学校”活动的重要目的。
针对四川地震灾害频发,志愿者走进江油九岭学校,与那里的孩子们开展了以“爱心手牵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安全自护知识讲解和地震逃生疏散演练。随着警报声的响起,800多名学生在老师和志愿者们的指挥下,安全有序地从教学楼内跑到开阔、平坦的操场上,用时仅短短1分多钟,演习圆满成功。
来自宜宾市江安县青年阳光公益服务队和电力公司的志愿者在“青春自护·暑期安全”自护教育活动中,通过ppt、视频和图片等形式讲授溺水安全教育、安全用电知识等,发放用电安全知识、禁毒知识等宣传资料,组织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素质拓展活动——“车轮滚滚”“十人九足”“抢凳子”“神奇绘画课”……让孩子们深入接触和体验素质拓展教育和自护教育。
一次次的“感受城市”中,孩子们的视野“广”起来
“快乐学校”先后开展了“畅游美丽新四川”——百名革命老区留守学生夏令营、“爱心圆梦·亲情团聚”——百名希望小学留守学生亲情夏令营,组织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省科技馆等场所,不断加深对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解,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性的认识。引导孩子们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环境,学好本领,加强锻炼,努力争当“四好少年”,自觉肩负起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在“爱心圆梦·亲情团聚”——留守学生亲情夏令营中,来自眉山、德阳、遂宁的留守学生分赴成都、北京两地开展夏令营,“快乐学校”给留守学生安排与父母相聚的时间,帮助留守学生圆与父母团聚的梦。夏令营以军营生活为主线,安排军事训练、国防教育、观摩军事演练等活动,组织“快乐学校”军营联欢晚会,开展城乡少年儿童“手拉手”结对;以感受城市为主线,安排观看升国旗仪式,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奥运场馆、长城八达岭、故宫、圆明园、北京大学等活动,组织深入父母的工作地点进行实地体验,理解父母为家庭辛勤工作、努力打拼的不易。
一次次的爱心捐赠中,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树”起来
“要过年了,我想有一本英汉词典。”“我想参观大学校园,增长见识。”“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我的书包早就破了,我想要一个新书包……”
在最寒冷的季节里,总有最温暖的阳光。为了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快乐学校”活动,2013年以来,关爱留守学生“圆梦”行动在全省留守学生集中的重点区域开展,通过建立成长档案、结对帮扶、心愿认领等方式,直接解决孩子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每一名留守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让他们能在充满温暖的环境下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因为有你,我很快乐!谢谢哥哥、姐姐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让我的梦想可以提前实现……”这是宜宾南溪区罗龙镇留守学生朵朵发给志愿者的一条消息。
“感恩每一朵白云,编织我梦想;感恩每一缕阳光,托起我希望。”这是留守学生们共同的心声。
“快乐学校”组织留守学生进行才艺表演
同时,“快乐学校”还组织留守学生给家长发一条问候短信、写一封亲情家书、进行一次视频通话、寄一张新年贺卡、参加一次“亲情团聚”冬令营等活动。志愿者们用爱心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用真情凝聚社会和谐的力量。
快乐小贴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快乐学校”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行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关爱儿童”理念不断得到普及、推广和认知的过程。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撒下一粒种子,就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快乐学校”活动不断拓展路径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爱心滋润留守学生幼小的心灵,用真情凝聚社会和谐的力量。“快乐学校”活动不断受到留守学生家庭和社会各界的欢迎,赢得了各级党政领导的肯定,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