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游园

京华忆前尘 作者:陆昕 著


游园

昨日下了第一场春雨,极寒冷。穿得少,第一次领略了春寒。今晨,天气放晴,蓝天深湛,白云生辉,空气清凉得像山谷间吹来的风,连鸟声也更加清脆。一切的一切,都展示着一种从自然中拂去浮尘,从人心中拂去浮躁的清新,似乎有一种灵秀之气在天地间滚动。

为了不辜负这好天气,我来到紫竹院。

进门不远就有惊喜。原来在一书摊上发现自己写的一本一直想买而又买不到的专著正在此处削价处理。一问,原价十元,现价五块,十分高兴。问其有多少本,然后掏钱包圆儿,准备分送友人。

随后我直奔自己最喜欢的“钧石苑”。一进门,首先是六七根巨大的石笋,立在高低参差的假山上。绕过石笋,向左转过一个月亮门,则又是一个假山重叠而成的小小园林。清泉明澈,曲径通幽。我在一块大石头上披襟而坐,四顾无人,竹风飒然而至,一股幽冷之气逼人,似不可久留。

循路拾级而上,则至一山坡,柏树茂盛,其上果实累累。信步而去,见有白色巨石数块,每石各书一朱红大字,名之曰:“刚勇忠义。”下行数十步,则入一石洞,奇巧玲珑,有“洞天福地”之状,且喜其中无秽物。出洞,峰回路转,为一长长之曲径,两旁太湖石层层叠叠,其形千奇百怪。上为山坡,植竹千数,密密而列,望而生寒。时见林中喜鹊,路旁野鸭,或飞或落,自在栖息。沿径独行,迎清风,听天籁,不觉将尘世万念一涤而尽,飘飘有出世之慨。

直到尽头,复回人间。眼前为一人间所设之馆舍,双扉紧闭,涂成大棕熊的棕色。沿粉墙蜿蜒前行,不觉来到一片建筑前。亭台楼阁曲廊水榭,错落有致富丽典雅。走到最高的一座楼侧,从铁栏杆外向里观望,见其形制规模颇似电视中所见《水浒传》中之鸳鸯楼。闭目凝神,似复见武松在此楼上纵横腾挪,滚滚人头落于刀光剑影之中。不管都监门神还是小童丫鬟,不杀个满门尽绝枉称好汉。其实与其结怨者只二人,枉杀者十五。茫茫人世,真不知何谓英雄。稍作徘徊,即去。

沿此折返,顺山坡草丛间的小路信步,忽至一竹席所围设的竹亭。亭甚宽敞,背山面水,紫竹环绕中,一柳独出,与远处小山遥遥相对。细嫩而长的柳条悬垂着,于优雅而沉静中却透出那么一种灵动的飘逸,真有些令人想入非非。

周围依然杳无人迹。只有四面而至的风,带着柳韵、竹影、草色、鸟鸣以及远山近水蜂拥而前,让人应接不暇,意绪纷乱。而定下心神,静观细听,又似无声,无影甚至无形,真有种境由心造的感觉,不禁让我想起天台山方广寺的一副楹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话虽如此,但我此时非但未能面壁却没来由想到前日我逛文化宫,站在太庙前时,望见几位游客从旁边那极高极高的红墙下匆匆而过,就像墙角边蠕蠕爬行的小虫,忽然间理解了皇帝为何要把墙砌得如此之高。可就这样,又能免了祖庙社稷落入他人之手?墙是人砌的,人既能砌,难道不能拆?气势磅礴,庄严肃穆并不能使江山永固,皇帝把老百姓看作虫子或是希望老百姓自己把自己当作虫子毕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正如这眼前的祖庙最终还不是归了黎民?正想着,一只从眼前飞起的喜鹊惊醒了我,使我不禁暗笑起自己,此地虽有禅意,而我终无禅气。本应去参禅或悟道,好好地忏悔自己,我却信马由缰地替皇上反思起来。看来大彻悟我是谈不到,小反省亦无之,终归是一红尘中人。虽也许是站在红尘的边缘,但毕竟未脱去俗气,那也还照着常人的方式生活吧。

下了坡,走不多时即来到近门处。石笋历历,竹影萧萧,遥望小山上有一草亭,亭外柏树森森。心下忽然涌起一种无声之念,仿佛有人正遥作无声之教。细聆,又唯有鸟声细碎,风动水鸣。痴立片刻,离了门,回头望,门前一牌,上书“江南竹韵”。心下不由暗想,身在北国,而能于此做江南之游,幸甚至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