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词
浪淘沙令(1)
伊吕两衰翁。(2)历遍穷通。(3)一为钓叟一耕佣。(4)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5)风虎云龙。(6)兴王只在笑谈中。(7)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8)
【注释】
(1)浪淘沙令:词调名。
(2)伊吕:伊尹、吕尚,旧时并称为贤相。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奴隶出身,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汤任以国政,灭夏。事见《史记·殷本纪》。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俗称姜太公。晚年犹困顿不堪,钓于渭水之滨。后遇周文王,佐文王、武王,灭商兴周。事见《史记·周本纪》及《齐太公世家》。
(3)穷通:或困顿窘迫或顺利显达的处境。
(4)钓叟:指吕尚。耕佣:为人耕作,指伊尹。
(5)汤武:商汤和周文王、武王。
(6)风虎云龙:语本《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谓,云随龙现,风随虎现。圣明君主出世,英雄人物就会纷纷涌现。
(7)兴王:兴盛王霸事业。这里指辅佐明王。
(8)争:争论,比较。
【鉴赏】
本篇大约作于居丧、讲学金陵时期(1063—1067),为咏史之作。所咏者,乃是商周之世的两位“衰翁”:一为伊尹,一为吕尚。
上片主要写伊吕二人未遇时情景。衰翁,状其困窘;耕钓,记其出身。所谓“穷通”,应作偏义复词来理解,即偏于“穷”。“历遍穷通”,就是过够了苦日子。歇拍说,若是终生不遇,两位英雄恐怕就老死江湖了。这里讲的,其实就是机遇问题。下片侧重写伊吕的成功。过片说“偶相逢”,仍旧是讲机遇;但“风虎云龙”却又说的是相逢的必然性。一旦相遇并且相知,则兴盛王业,不为难事。“笑谈”一词,写出机遇到来之后实施理想的风流倜傥之貌。结拍则作一评论,肯定其事业后无来者。
自古仁人志士,欲作事业者,无不期待圣明之君。这是社会制度决定的。然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史记·屈原传》),“五百年乃有王者兴”。大批的杰出人士往往遭遇庸主甚至亡国之君。所以,他们异口同声地发出“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屈原《远游》)的深长叹喟。以这种认识为前提,再来看本词的结拍“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那就别有一番意味了。千载以下,无人与争,原因何在?是由于没有了伊、吕呢,还是由于没有了汤、武呢?或者两方面都没有呢?得出结论似乎并不困难吧!
当我们正确理解了词作的真正意旨之后,就不难领会王安石的思想指向。原来,他所期待的,就是发现伊吕的汤武那样的圣明之君。假如真有汤武这样的君主出现,我就可以作一回伊吕,我的功业就可以上与伊吕争锋!
历史还是给王安石提供了一次机遇。虽然宋神宗不是汤武,但是,王安石的伊吕之才,毕竟得到了显示的舞台。历史不会以成败论英雄。王安石的改革理想,以及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是彪炳史册的,是与伊吕争光而毫不逊色的。
从以上内容看,本词作于熙宁以前,居丧、讲学于金陵时期,约与《桂枝香》等词同时。
桂枝香(1)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2)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3)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4)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5)
【注释】
(1)桂枝香:词调名。
(2)故国:故都,指六朝旧都建业(今南京)。
(3)澄江似练:语本南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练:白色的熟绢。
(4)门外楼头:用唐人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台城曲》)语意,谓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楼头作乐时,隋朝派来灭陈的大将韩擒虎已经兵临城下了。
(5)商女:歌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即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歌曲。其词云:“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鉴赏】
本篇大约作于居丧、讲学金陵时期(1063—1067)。宋人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于词牌下有“金陵怀古”四字。与词意相符。
上片取金陵景物入词,以“登临送目”一语起首总摄,递次写江景、山景,直至斜阳去棹、西风酒旗、彩舟白鹭,一连串镜头,极富美感,构成了色彩斑斓、境界阔远的画面。下片转入怀古,以一“念往昔”领起,而于数百年兴亡更替中取“门外楼头”这一典型史事,含蓄地告诫世人:竞逐繁华是悲恨相续之因。旧事已逝,忧患长存,“至今”一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气概。
由于作者思想深刻,胸襟阔大,而又笔力健劲,故成此绝唱,以至被视为宋代第一首成熟的怀古咏史的词作。此词一出,即为另一大词人苏轼所叹服。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从手法上说,写景大笔挥洒,气象宏阔。咏史时,多融入前人诗句而浑化无迹。
南乡子(1)
自古帝王州。(2)郁郁葱葱佳气浮。(3)四百年来成一梦,(4)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5) 绕水恣行游。(6)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7)
【注释】
(1)南乡子:词调名。
(2)帝王州:指金陵。南齐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因金陵曾是东吴、东晋以及刘宋、萧齐旧都,故云。以后,南朝梁、陈,五代十国时的南唐,也建都于此。
(3)“郁郁葱葱”句:语本《后汉书·光武帝纪》:“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4)四百年:指公元222年东吴建国至公元589年陈被隋所灭这段时期,即历史上通称的“六朝”。四百年,取其成数而言。
(5)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是古代士以上人士的服装。后引指世族、士绅。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6)恣:听任,任凭。
(7)“槛外”句:语本唐人王勃《滕王阁序》附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槛:栏杆。
【鉴赏】
这也是一篇怀古词。大约作于居丧、讲学金陵时期(1063—1067)。写法上,与《桂枝香》略有区别。
上片起句即言史。一、二句先说金陵为形胜之地,王气所钟,堪为建业之基。但是,后二句则概括四百年间事,谓为一梦,而且是“堪愁”的一梦!至于多少堪悲的往事,作者只取东晋一家的结局为例。
下片始有怀古者出台。恣意行游,登城上楼,意兴不尽。然而,主人公却不想回答同行者对往事的提问。为什么呢?难道将历史兴亡的教训探讨一番竟然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吗?安石当然不会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问题是,又有哪一代王朝真正地吸取了这些教训呢?帝子何在?江水空流。其中感慨与无奈,可谓深矣。
词中多次化用唐人名句,妥帖自然。
千秋岁引(1)
别馆寒砧,(2)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3)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4)庾楼月,(5)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6)而今误我秦楼约。(7)梦阑时,(8)酒醒后,思量著。
【注释】
(1)千秋岁引:词调名,始见于王安石词。《词律》卷十曰:“此词即《千秋岁》调,添、减、摊破,自成一体。与《千秋岁》相较,前段第一、二句减一字,第三句添一字;后段第一、二句各添二字;前后段第四、五句各添二字;结句各减一字,摊破作三句。其源实出于《千秋岁》。”
(2)别馆:客舍。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寒砧:寒秋时的捣衣声。砧:捣衣石。唐人沈俭期《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3)寥廓:旷远,空阔。这里指天空。
(4)楚台:战国时楚国的兰台,宋玉曾侍楚王游于此,作《风赋》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陕哉此风!’”
(5)庾楼:东晋时庾亮所登的武昌南楼。亮与僚友曾在此谈咏。
(6)谩:随意。华表语:归来之语。陶渊明《搜神后记》载,丁令威学仙得道,化鹤归来,落于城门华表柱上。人欲射之,鹤盘旋唱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7)秦楼: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所居之楼。汉刘向《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嫁给萧史。萧史教弄玉吹箫,引来凤凰,二人相伴骑凤凰仙去。秦楼约:仙去之约。此处暗喻隐逸。
(8)阑:残尽。
【鉴赏】
清人黄苏以为,此篇“必是其退居金陵时作”(《蓼园词评》),恐非是。按词的起首直言“别馆”,当是旅途中所成。这旅途,就是自京师返金陵的旅途。据史载,安石于熙宁七年(1074)五月去相位;后于九年(1076)十月再去位,俱非秋季。惟嘉祐八年(1063)八月母吴氏卒于京师,十月葬于江宁蒋山。安石解官,归金陵。此次季节较为符合。
上片写秋景。秋气寒,秋声急,秋鸟去,而秋风秋月,则引起词人对旧事的回想。楚台、庾楼,自是昔年近侍君主、执掌政柄的地方,不可能不留下若干深刻甚至美好的印象。然而,王安石的改革终究归于失败,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的人身攻击。这些都必然使得他大有不堪回首之感。所以词的下片即集中表达“无奈”、“可惜”、“误我”等等情绪。不过,作者在表达此类情感时,却点缀了风流、秦楼诸语,从而让深沉的感喟显得不至于太过沉重,反而略现幽默与通脱。
对于上片的景物描写,明人李攀龙说是“寂寂景色,隐隐在目,洵一幅秋光图”(《草堂诗馀》)。而对于下片的抒情,黄苏说是:“意旨清迥,有出尘之致。”(《蓼园词选》》)各有所见,可供参考。
明人杨慎说:“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词品》)表明王安石思想中确实存在着与热衷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面。不过,杨慎又说:“既勘破乃尔,何执拗新法,铲除正人哉?”他对王安石政治上的这种评价不仅不当,而且,单从逻辑顺序上讲也是颠倒的。
菩萨蛮(1)
数家茅屋闲临水。(2)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3)看予度石桥。(4) 梢梢新月偃。(5)午醉醒来晚。(6)何物最关情?(7)黄鹂一两声。
【注释】
(1)菩萨蛮:词调名。始于唐代。黄庭坚“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云。戏效荆公作。”吴曾《能改斋漫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都有类似记载。由此可知,此词作于罢相寓居半山园之后;且多是集前人成句而成篇。
(2)“数家”句:语出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闲:此处指清闲,清静。
(3)“今日”句:语出韩愈《次同冠峡(赴阳山作)》:“今日是何朝?天晴物色饶。”
(4)“看予”句:语出唐人宋之问《灵隐寺》:“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又,“今日”两句,一本作“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本唐人殷益《看牡丹》“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5)“梢梢”句:语出韩愈《南溪始泛》:“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梢梢:风吹动树木的声音。一作娟娟。新月偃:月亮呈半月形。
(6)“午醉”句:语出唐人方棫失题诗:“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
(7)“何物”句:语本李白《杨叛儿》:“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鉴赏】
集句成篇,借他人语句,表自身情感,创自己意境,是王安石的一个发明。
上片起首写自己的居所特征。茅屋,临水,周遭也只有几家人家相伴,因而显得清静。次句写自身装扮。轻衫,短帽,一派出行装束,果然,下文用“垂杨里”行走作呼应。今日二句,写自己走出垂杨,跨过石桥,总之,不离溪水左右。盖垂杨必在水边,而石桥必在水上也。
下片换时换景。过片即写新月一弯,表明时在夏历月初。而其所以由白昼直到入夜,缘由见于下句:午时一醉,酣睡难醒。而醒时最为着意者,乃是黄鹂之声。何以故?因为时已入夜,群动皆息,百鸟归巢,一般不会再有鸟鸣了。当然,必须排除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西江月》)那样的例外。然而,当词人沉睡醒来、万籁俱寂的时候,却竟然还听到有黄鹂发出一两声鸣叫。这使得他产生意外的欣喜。本来,黄鹂之声很是为诗人所爱的。杜甫细听“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韦应物也特别注意到“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安石自应喜欢这鸣啭清灵的鸟儿。何况是在这寂寥之中,黄鹂竟如此有情地呼唤我、关照我、记挂我呢!所以,这黄鹂就是“最关情”的“情侣”了!
本词运用集句方式,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意境,表达洒脱闲逸之情。这种新的创作方式,体现了词人学富才高的创作工力。不过,必须指出,词中也有并非“集句”而是自铸新词的地方,一处是“轻衫短帽垂杨里”,二处是“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却恰恰是词中的“亮点”。前者造成了富有特色的野游装束,后者则造成了独具意味的审美对象。仅仅承认词人的“集句”之奇,恐怕会失之偏颇。其他“集句词”,也应作如是观。
渔家傲(1)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2)骑款段。(3)穿云入坞寻幽伴。(4) 却拂僧床褰素幔。(5)千岩万壑春风满。(6)一弄松声悲急管。(7)惊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释】
(1)渔家傲:词调名。
(2)洊亭:在钟山西麓。王安石晚年常游之,有《北山涛亭》云:“西崦水泠泠,沿冈有洊亭。自从春草长,遥见只青青。”又有《洊亭》诗:“朝寻东郭来,西路历涛亭。”王安石《马死》诗李壁注引《建康续志》云:“金华俞紫琳清老,尝冠秃巾,衣扫塔服,抱《字说》,逐公之驴,往来法云、定林,过八功德水,逍遥涛亭之上。”
(3)款段:本指马行迟缓。《后汉书·马援传》:“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足,乘下泽车,骑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后引指驽马。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昔乘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这里可能指驴。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载,王安石在江宁,“筑第于白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
(4)坞:四高中低的山凹。
(5)褰:提起,撩起。幔:窗帘。
(6)千岩万壑:语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7)一弄:一奏,一吹。
【鉴赏】
本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写入春寻幽之趣。
上片发端说时令。灯火指元宵灯市的灯火。元宵已过,灯火已收。那么,何处找乐呢?下句即说入山看花之事。“闻说洊亭新水漫”的“闻说”,是包括上句“山南山北花撩乱”的。听说新花已开,新水已涨,那就赶快前去玩赏罢。但是,春游不可无伴,于是,骑上驽马,“穿云入坞”,到那幽静之所,找个趣味相同的伙伴吧!总之,上片写新春之后,闻春汛出游,野兴勃勃。
下片本应叙写游山见闻。然而,词人却没有这样。过片承上片,写自己所寻得的游伴,原来是位僧人。又不写与僧人出游,而写在僧舍“卧游”:卧听山谷春风浩荡,吹动松林,涌成松涛,有如急管繁弦,一齐发声。始则听风声而入梦,继则闻松涛而梦断。起看西窗夕照,犹觉时光尚早,此梦恨短。然则,一番春梦,所梦为何,只有词人自知,而读者须稍作想象矣。
词写春日与僧人卧游之趣。词人之意不在春花,而在春风;或者也不在春风,而在与我卧游之“幽伴”。
渔家傲(1)
平岸小桥千嶂抱。(2)揉蓝一水萦花草。(3)茅屋数间窗窈窕。(4)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5)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叫。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6)
【注释】
(1)宋人吴聿《观林诗话》记云,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问见一绝‘一江春水碧揉蓝,船趁归潮未上帆。渡口酒家赊不得,问人何处典春衫?’深味其首句,为踌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揉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其语。”
(2)嶂:像屏障的山峰。
(3)揉蓝:揉碎蓝草。揉:一作柔。萦:缠绕。
(4)窈窕:幽深的样子。
(5)春风扫: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十一有《竹里》绝句:“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李壁注引贺铸《题定林寺》诗:“破冰泉脉漱篱根,坏衲犹疑挂树猿。蜡屐旧痕寻不见,东风先为我开门。”还说王安石“见之大相称赏”,贺铸“缘此知名”,《竹里》这首诗“颇亦似之。”钱钟书认为,李壁上了人家的当(李壁的话完全出于《王直方诗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有王直方的那一节)。这首《竹里》其实不是王安石所作,而是僧显忠的诗,经王安石写在墙上的,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又何豀汶《竹庄诗话》卷二十一引《洪驹父诗话》,《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二十五《隐逸》门。王安石只把这个意思写入《渔家傲》词里:“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附带一说,《全唐诗》把《竹里》误收入李涉的诗里。其次,贺铸作《定林寺》诗的时候,王安石已死,贺铸也早在三年前哀悼过他了(参《宋诗选注》序)。僧显忠:宋太宗时天寿寺僧。周振甫则认为,《竹里》为李涉或僧显忠作(《谈艺录》),意在两存其说。按此语或本于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
(6)邯郸道:回乡之路。唐人鲍溶《倚瑟行》题下注云:“《汉书》曰:‘文帝至霸陵,慎夫人从。帝指视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帝自倚瑟而歌,意凄怆悲怀。’李奇曰:‘声气依倚瑟也。’颜师古曰:‘慎夫人,邯郸人。倚瑟即今之以歌合曲也。’”李德裕《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或谓邯郸道指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写:卢生于邯郸道上客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梦醒,主人炊黄粱尚未熟。疑非是。
【鉴赏】
词中景象,宛如一幅“春岸茅屋图”。
上片写千嶂环抱之中,一水平岸,色如揉蓝;水似玉带,缭绕茅屋,兼及花草;其间又有小桥拱起,横跨流水。有色,有纵横线条,有立体,惟独没有市井间的尘土。即使偶然有之,也不愁不净。因为,自有春风,殷勤与扫。宋佚名《雪浪斋日记》云:“荆公此词,略无尘土思。”若无春风,恐怕难得如此清净吧?下片着重写茅屋主人的一场午梦。过片说午枕初觉,闻语鸟而以为晨鸡之鸣。如此方见昼眠之酣畅,午梦之深远。这一错觉,人常有之,而王安石独能言之。末尾数句,只说梦好,不说实情,令人猜想。难道是富贵之梦?以词人胸襟论之,似是而非耳。切不可因下句“邯郸道”一语而生误解。“邯郸道”本指“回乡之路”。词人说,因贪春梦境界之美,梦中游冶无度,以致忘却归来之路。按之王安石诗词作品,晚年之作,常写“午梦”,而梦境蒙眬,多不实写。上文《菩萨蛮》《渔家傲》(二首之一)均可为证。“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或许给我们泄露一二消息。莫非词人于梦中与某一故人结伴同游乎?清人黄苏云:“次阕似讥故人之恋位者,然亦不过反笔以写其幽居之乐耳。”(《蓼园词评》)疑非是。
总之,本词“极能道闲居之趣。”(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菩萨蛮(1)
海棠乱发皆临水。(2)君知此处花何似?(3)凉月白纷纷。(4)香风隔岸闻。(5) 啭枝黄鸟近。(6)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7)飘零酒一杯。(8)
【注释】
(1)菩萨蛮:集句之作。当系晚年所成。
(2)“海棠”句:语本唐人刘禹锡《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蔷薇乱发多临水,鸂鶒双游不避船。”
(3)“君知”句:句出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
(4)“凉月”句:句出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山林在韦曲西塔陂)》之九:“缔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5)“香风”句:句出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花岛》:“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
(6)“啭枝”句:句出杜甫《遣意二首》:“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黄鸟:黄鹂。
(7)“随意”句:句出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山林在韦曲西塔陂)》:“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莓苔:青苔。
(8)“飘零”句:句出杜甫《不见(近无李白消息)》:“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鉴赏】
本篇写初夏风物。
上片写花:海棠。起首说此花“乱发”,实言其盛而多也。不多则不乱,乱有乱之美,不乱亦不美。因为,这种“凌乱美”正是生机勃发的表现。此花何所似?设问;“凉月白纷纷”,作答。不过,这个回答并非近距离观察之后的准确描述,而是夜间隔岸所见、闻香而知的答案。下片写鸟:黄鹂。如果说上片写“色”的话,下片这两句就是写“声”了。这声也是两岸相应的。可见,词人始终在这水边倘佯。结拍更是证明这一点。盖“莓苔”乃潮湿处所生。“随意”而坐,倾杯而饮,足见野趣。
生查子(1)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2)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3)把酒祝东风,(4)且莫恁、(5)匆匆去。
【注释】
(1)生查子:词调名。
(2)阴:树荫。
(3)“不道”句:语本南唐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不道:不堪,无奈。又,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4)“把酒”句:句出唐人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祝:祝祷。又,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柳紫陌洛城东。”
(5)且:暂且,姑且。恁:如此,这样。
【鉴赏】
本词为集句体,当系晚年所作。词写送别,将伤春与送别结合起来写。在惜春的同时表达了对离人的挽留。上片写春盛而极,渐露春去之象。花开无数,是春之盛极;绿叶成阴,夏之将来。然后从“绿阴”之下,极其便当地接入“游人归路”,转入送别。下片不直接说尽别意,而是先说“相逢”之事,作一顿宕;再说从相逢到相别,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之中,就到了“春暮”了。相见恨晚、相别恨早之意,味之可得。结拍再言“把酒”,既是饯行之酒,又是祝春之酒,挽留之心,双关两致。
全词寥寥数语,写出了江南暮春景色与别时情景。寓情于景,含蓄蕴藉。
谒金门(1)
春又老。(2)南陌酒香梅小。(3)遍地落花浑不扫。(4)梦回情意悄。(5) 红笺寄与添烦恼。(6)细写相思多少!(7)醉后几行书字小。(8)泪痕都揾了。(9)
【注释】
(1)谒金门:词调名。
(2)春又老:语本柳永《留客住》:“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老:迟暮。
(3)南陌:城南的道路,行人聚集之处,也是离别之所。唐人徐晶《赠温驸马汝阳王》:“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卢照邻《长安古意》:“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4)“落花”句:语本唐人温庭筠《春晓曲(一作齐梁体)》:“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5)“梦回”句:语本冯延巳《更漏子》:“情悄悄,梦依依,离人殊未归。”其《归国谣》亦云:“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隔。”
(6)红笺:一种精美的笺纸。裴说《闻砧(一作寄边衣)》:“时时举袖匀红泪,红笺谩有千行字。书中不尽心中事,一片殷勤寄边使。”
(7)“细写”句:语本张仲素《燕子楼》:“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8)几行书:指书信。唐女诗人李冶《寄校书七兄》:“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几行书:指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9)揾:揩拭。
【鉴赏】
此词为王安石晚年所作。一般认为,王安石生活严谨,似无风流韵事。然而,本词所写,却是闺中人一片浓情绮怨。这到底是旧事重提,纪实之篇,还是逢场作戏,游戏之作?或者,仅仅是想象之词?无论如何,词人此处所反映出来的情致,不但不同于当朝宰相正襟危坐的庄严面目,也有异于游赏山林的居士的随意姿态。他是以女性为抒情主体的,以闺情为基本内容的。其中似乎并无“男女君臣之喻”这种传统笔法的痕迹。
上片侧重写暮春景象。“春又老”之“老”字,用法虽是沿袭柳永,却更为贴切,因为,这正是闺中人担心年华空老的情感折射。南陌句,大约写女主人公曾到南陌,或是盼望,或是问讯。总之,南陌曾是昔年送别之所,足以引发多少情感记忆!遍地句,写思妇情绪孤寂,暗示伊人不敢面对落花。歇拍说:还是入梦相寻最好。下片只写伊人一事:写红笺、寄相思。但是,词人只就此事所带来的“烦恼”着笔:相思多如许,写多少字才写得完呢?这是一层可恼之处;醉前一段,没能写完,醉后又写,不料字写小了,前后不一,这是第二层可恼之处:边写边哭,泪洒红笺,用手一“揾”,字迹竟然模糊了!这是第三层可恼之处。写来写去,白写了。描绘至此,伊人情绪败坏的程度,可以想见。
不管王安石为谁而写,都是深情绵邈,意到笔到;刻画入微,细节传神;着色似淡而实浓。清人刘熙载曾说:“王半山词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惟未能涉乐必笑,言哀已叹。故深情之士,不无间然。”(《艺概·词概》)此语对照《谒金门》一词,殊不相合。我们无法强作解人,还是用苏轼的话来作结束为好:“此老乃野狐精也。”读者以为何如?
浣溪沙(1)
百亩中庭半是苔。(2)门前白道水萦回。(3)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4)山桃溪杏两三栽。(5)为谁零落为谁开?(6)
【注释】
(1)浣溪沙:词调名。
(2)“百亩”句:句出刘禹锡《再过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3)白道:本指大道。唐人李商隐《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4)“小院”句:句出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5)“山桃”句:语本唐人雍陶《过旧宅看花》:“山桃野杏两三栽,树树繁花去复开。”
(6)“为谁”句:句出唐人严恽《落花》:“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鉴赏】
本篇仍为集句词。大约作于寓居半山园期间。
上片写野外居所,少有人来。不是道路不通,而是有谁“爱闲”?普通百姓,终日为生计劳碌,自是不闲;肉食者周旋官场,也是难得一闲。所以,庭中生苔,难见足迹。下片从内而外,纵目山野,桃杏自开还自落,不知为谁?所谓“寂寞开无主”是也(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集他人成句,造自家意境,写出身居野外庭院的寂寞。其中况味,大约王安石这样往返于廊庙与山林之间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体会最深。
清平乐(1)
云垂平野。(2)掩映竹篱茆舍。(3)阒寂幽居实潇洒,(4)是处绿娇红冶。(5) 丈夫运用堂堂。(6)且莫五角六张。(7)若有一卮芳酒,(8)逍遥自在无妨。
【注释】
(1)清平乐:词调名。
(2)云垂平野:语本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掩映”句:句出北宋张升《离亭燕》:“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茆舍。”茆:同茅。又,唐人项斯《山行(一作山中作)》:“蒸茗气从茆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4)阒寂:寂静。《易·丰》:“窥其户,阒其无人。”幽居:幽隐的居所。多指隐士之居。
(5)冶:艳冶。
(6)堂堂:句出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运用:运思用计。堂堂:光明正大。《景德传灯录》成书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共三十卷。为我国禅宗史书之一。书中系统地叙述禅宗师徒相承机缘,从过去七佛起到历代诸祖,以法传人,譬如传灯,故取名《景德传灯录》。原题名为《佛祖同参集》,略称《传灯录》。
(7)五角六张:句出唐人郑綮《开天传信记》载刘朝霞献玄宗《驾幸温泉赋》:“今日是千年一遇,叩头莫五角六张。”(《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五十引)角、张:星宿名。五角六张: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
(8)卮:一种酒器。
【鉴赏】
本篇写隐逸生活。亦是集句体,当系晚年所成。
上片写幽居景物。云垂平野,画出两条平行线,或者说画出两个平行的平面,或者说画出两个平行的板块;中间安排一座“竹篱茆舍”,这就是“掩映”。然后“着色”:绿娇红冶。这“是处”,是指平野,主要是指“竹篱茆舍”周围。下片换写幽居者生活观念与情趣。幽居者也是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因而遇事从容自得。如果有酒相劝,最是逍遥自在。
上景下情,前后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