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五言古诗

国学大书院34:唐诗 作者:(清)蘅塘退士 选编,丁朝阳 校订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1,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2,自尔3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45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6折。

※注释

1 葳蕤:枝叶茂密的样子。

2 生意:生气勃勃。

3 自尔:自然而然。

4 闻风:指仰慕兰桂高洁的风节。

5 坐:因此。

6 美人:引申为君王。

※新解

春天,兰叶繁盛芬芳;秋天,桂花皎洁飘香。春兰秋桂如此欣欣向荣,生机盎然,春天自然而然成为十分美好的季节。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十分仰慕兰桂的风节,并以之自喻,与之相对令人欢悦。春兰秋桂的高雅清香出于自然,是其天性,兰桂荣而不媚,何须欣赏者前来攀折?

诗人气节清高,自比兰桂,孤芳自赏,恬淡从容的超脱情怀跃然纸上。

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1心。

可以荐2嘉客,奈何阻重深3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4桃李,此木岂无阴5

※注释

1 岁寒: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用其比喻砥砺节操。

2 荐:进献。

3 阻重深:道路重重阻塞。

4 树:种植。

5 阴:同“荫”。

※新解

江南有红橘树,历经寒冬依然郁郁葱葱。这岂只是地气暖和之故,更是因其自身具有凌寒傲霜的节操。进献嘉宾,红橘是当之无愧的佳品,无奈山水阻隔,路途遥远,无法送达,正如诗人空有贤德,却不被人赏识。四季循环,不可追寻;命运无常,只能随遇而安了。世人偏爱栽桃种李,其实红橘树不仅果实可以款待嘉宾,而且四季不凋,绿树成荫,哪一点不如桃李呢?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橘颂》赞美橘树“与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品格。诗人谪居江陵,该地正是橘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橘,喻己节操。桃李媚时,丹橘傲冬,邪正自有分别。倘若诗人官运亨通,断无此华章传世。正所谓“文章千古事,仕途一时荣”。

下终南山1过斛斯山人2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3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4

长歌吟松风5,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6

※注释

1 终南山:秦岭著名的山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2 斛斯山人:隐居山中的一位名士,李白的好友。

3 翠微:青翠的山坡。

4 挥:举杯。

5 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6 机:世俗的心机。

※新解

已是黄昏时分,暮色苍苍,山头的月儿随我下山,回望所走过的山间小道,青翠掩映,云雾弥漫。与友人携手到他在田野山村的家,小童闻声打开了柴门。穿过绿竹掩映的幽静小道,一路上悬吊的藤蔓轻拂衣裳,好一个清幽休闲之地。与友人举杯畅饮,欢声笑语,好不惬意。乘着酒兴放声高歌,歌声随晚风飘入松林。兴尽曲终之时,已是夜阑星稀。我已不胜酒力,你还欣然得意,如此闲适快乐,早已忘却世间的心机。

李白此间在长安供奉翰林,虽说不上春风得意,但也是心情舒畅,心中少了以往那些怀才不遇的不平,也算是实现了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抱负。然而,李白才高八斗,倜傥不群,不肯阿谀媚俗,自然与朝中权贵难以同流,官场上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机关重重,自然与李白的秉性格格不入。李白觉得在朝中做官很累,于是,出长安到终南山寻访友人。不少隐士居于终南山,李白到终南山访友,在其灵魂深处是寻找一种失落、一种慰藉、一份平和。与友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陶然忘机,暂时忘却官场上的投机狡诈、明争暗斗,这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既要世俗的名利,又要内心的自由,鱼和熊掌焉可兼得?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1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2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3游,相期4邈云汉5

※注释

1 三人:即我、明月、身影。

2 将:偕、和。

3 无情:忘情、尽情的意思。

4 相期:相约。

5 云汉:天河,这里指天上。

※新解

一轮孤月独照,我在花丛之间摆下美酒一壶。自斟自饮,没有知音作陪,只得举杯邀明月同饮。面对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恰成三人共饮。可是月亮并不懂得我心中的郁闷,虚幻的影子也只是徒然跟随,并不解其中滋味。暂且以明月和影子为伴,趁美好春光,及时行乐。我唱起歌,明月在空中徘徊不前;我跳起舞,影子随我婆娑零乱。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开怀;酒醉后,各自离散东西。但愿我们永远一起,相约到浩渺的天河去尽情漫游。

李白虽在长安供奉翰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这有名无实的闲职已毫无兴趣,最初的那种春风得意早已不见了影踪。诗人此时彷徨苦闷,像他这样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旷世奇才,在朝中卓尔不群,自然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一种怀才不遇,不为人知的孤独又上心头。

春思

李白

1草如碧丝,秦2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3

※注释

1 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2 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 罗帏:丝织的帘帐。

※新解

夫君啊,你远在燕地戍边,那儿的春草还像碧丝般青绿,秦中家乡的桑叶却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了。夫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正是我在家想你想得肝肠寸断之时。春风啊,我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秦桑已低,妾已断肠。夫君啊!何当共剪西窗之烛?思君念君不见君,虽寂寞独处,与君天各一方,妾依然对君忠贞不贰,即便是那不相识的春风,也不要吹入罗帏。

望岳1

杜甫

岱宗2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34神秀,阴阳5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6入归鸟。

会当凌7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 岳:指东岳泰山。

2 岱宗:泰山的尊称。《风俗通义·山泽五岳》:“东方泰山,……尊曰岱宗。岱者,长也。”

3 造化:大自然。

4 钟:集中、汇聚。

5 阴阳:山北为阴,山南为阳。

6 决眦:张目极视。

7 凌:登上。

※新解

泰山啊,你是五岳之首。你宏伟壮丽,横跨齐鲁两地。造化万物的大自然赋予你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使山的南北区别竟如同晨光之于暮色。望着山峦间升腾的层层云气,我的胸怀为之荡涤。极目远眺,归鸟翻飞在蓝天白云之间。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最高峰一览周围的群山,那时,它们一定会显得非常矮小。

登临绝顶,俯视一切,可见诗人的雄心壮志和阳刚气魄。杜甫出身于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所以,杜甫自豪地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育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杜甫二十四岁,赴洛阳应试,却未能及第,后浪游齐、赵,度过了一段狂放的生活。他后来回忆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的十年间,杜甫多次游历山东,饱览了齐鲁之邦的名山大川,对泰山情有独钟,于是留下了这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佳作,也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赠卫八处士1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2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3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4,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5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6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7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1 卫八处士:人名,生卒不详。古时称有德才却隐居的人为处士。

2 参与商:星座名,即参星和商星,二十八宿星名。参星在西方,而商星在东方,当一个升上地面时,另一个沉下地平线,故永远不得相见。

3 热中肠:内心激动悲怆。

4 父执:父辈的真挚朋友。

5 罗:张罗、摆设。

6 间:掺和。

7 故意:故交的情意。

※新解

处在今日之乱世,你我要相聚真是太难了,好比天上此起彼落的参星商星。今晚是什么日子呀,我竟如此幸运,能与你挑灯共叙离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天了,岁月不饶人啊,你我都已经鬓发苍苍了。打听故友,大半都已作古,在此乱世,干戈乱离、人命危浅,而我俩还能幸存,我内心激动悲怆,不由得连连长声哀息。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如今你已经儿女成行。他们见父亲的挚友来访,都挺高兴,待我彬彬有礼,热情地问我来自何方。孩子们的问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菜肴琼浆。雨夜中割回来的春韭十分鲜嫩,散发着扑鼻的清香,又呈上刚烧好的黄粱米饭,香喷喷的。你说与我久别重逢真是难得,频频劝酒,一连喝了十多杯。这么多酒下肚,却没有丝毫醉意,真是高兴啊!谢谢你对老朋友如此深情厚谊。

明日与君离别,你我又是重山阻隔。唉!人生无常,聚散不定,世事竟是如此渺茫!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度被困于叛军占据下的长安。后来只身逃出,投奔驻守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为左拾遗。这虽是一个八品的谏官,地位不高,却是杜甫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职的经历。但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的罢相而触怒肃宗,后于乾元初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翌年春由洛阳返华州,途中遇故交卫八处士而作此诗。

挚友久别重逢本是人生幸事,无奈身处乱世,暂聚忽别,此一别,又是千山阻隔,世事难料,说不定再难相会。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1依草木。

关中2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3,万事随转烛4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5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释

1 零落:飘零沦落。

2 关中:此指长安。

3 衰歇:衰败嫌弃。

4 转烛:烛光随风转动,喻指世事变幻不定。

5 合昏:即夜合花,此花朝开夜合。

※新解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她说:“我本是良家女子,出身豪门,因家道中落,才漂泊到这山间野谷与草木为伴。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惨遭杀戮。官高又有何用?最终还不是抛尸野外,连骸骨也不得收殓。世态险恶无常,万事就像那风中摇曳的烛光。没想到夫君是个薄情寡义的人,见我娘家败落,就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夜合花朝开昏合,鸳鸯鸟双栖双宿,可那势利的夫君竟忍将我抛弃。他眼里只有那新人的巧笑,哪里听得到我这个旧人的哭泣。”

泉水在山中,清澈透明,出了山就变得浑浊。侍女变卖首饰刚回来,牵着藤萝修补破茅屋。因为没有人欣赏,她不再把摘来的野花插在头上,却时常把采来的柏籽当粮充饥。天气寒冷,她却衣衫单薄。夕阳西下,她斜倚着高高的青竹,听着风吹竹叶,断肠人在幽谷。

杜甫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没料到长安求官,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好不容易才弄到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个卑微的官职。后在战乱中,冒着生命危险逃离长安投奔唐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但不久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战乱和饥荒,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人,加之对仕途的失望,遂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放弃了官职。此首诗便作于此时,杜甫携家眷寄居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十分艰难。我们不难看出此诗寄托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慨叹,诗中有诗人自己的影子。

梦李白(其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1,生别常恻恻2

江南瘴疠地,逐客3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4青,魂返关塞5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6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7得。

※注释

1 吞声:泣不成声。

2 恻恻:内心悲痛不已。

3 逐客:被朝廷流放的人,与下句的“故人”均指李白。

4 枫林:指李白所在。

5 关塞:指杜甫旅居的秦州。

6 “落月”二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的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7 蛟龙:古代传说中能兴风作浪、发洪水的龙。这里喻指恶人。

※新解

死别虽常使人泣不成声,生离却令人魂牵梦萦、牵肠挂肚,更加使人伤悲。太白兄啊,江南多山林,瘴疠流行,你一去杳无音信,不知你的情况怎样。你忽然来到梦里与我相见,一定是知道我常常思念你吧。梦中不复见你当年的神采。关山阻碍,路途遥远,朋友啊,不知你是生还是死啊。你来时要飞越南方青翠的枫林,你回去时,要飞渡昏暗险要的秦关。朋友啊,你如今陷入囹圄,哪有羽翼飞到这北国?明月的清辉洒满了屋梁,恍惚间,似乎见到你憔悴的容颜。此去水深浪阔,朋友啊,你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失足掉进了那蛟龙的嘴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交为知己。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于夜郎,次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其赦还。此诗便是杜甫思念李白,积思成梦而作。

梦李白(其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1满京华,斯人2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3,将老4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

1 冠盖:指冠冕和车盖,这里指京城的达官显贵。

2 斯人:指李白。

3 网恢恢:《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谓苍天织网,网孔虽宽疏,却无漏失。

4 将老:已近老年,当时李白五十九岁,杜甫四十八岁。

※新解

悠悠的白云整日在空中飘来飘去,太白兄,你这远方的游子为何久久不归?一连几夜我都梦见你,可见我俩之间是情真意切。每次梦里相见,你都匆匆离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江湖风波险恶,我担心船只失事,你会葬身水里。出门时你总是搔着满头白发,好像是功名未建,辜负了平生壮志。官僚们华盖相接,遮天蔽日,遍布京城,唯独你虽才高八斗,却倜傥不群,不能显达,抑郁不得志,面容憔悴。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间自有公道?你不就是年事已高,反被牵连受罪吗?即使将来美名流传千秋万代,那也是死后的事了。可惜天公不爱才,你在世时,还是一生寂寞。

和上一首一样,诗人对故人李白日夜思念,以至积思成梦而有此诗,由此可见李杜的交谊之深厚。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无辜受累的同情和愤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和李白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奸佞当道,报国无门,英雄寂寞终老。

真的是报国无门吗?杜甫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横刀立马,需要既能骁勇善战,又能运筹帷幄的将帅之才的乱世。李白遇赦放还时,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不已,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他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只是途中因病折回。

送綦毋潜1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2,不得顾采薇3

既至金门45,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6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7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释

1 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荆南(今湖北江南)人,开元中进士入仕,后辞官归隐江东。

2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东山。此借指綦毋潜。

3 采薇: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平殷,孤竹君二子伯夷和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此指隐居。

4 金门:即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武帝曾令学士在此候召,以备顾问。

5 远:指未中第而不能待召帝侧。

6 违:离别。

7 适:偶然、意外。

※新解

当今清明盛世不会再有隐者,有才有德的人都归附朝廷,为国效力。太平盛世使得那些像谢安那样的高人,都不再像伯夷、叔齐那样去隐居山林,不食人间烟火了。这次你虽然落第,不能等待皇帝召见,却并没有走错路。你启程赴考那天,江淮正在过寒食节,现在东京洛阳家家户户都在缝制春衣。在长安郊外古道边,我备酒为你饯行。我知心的朋友啊,你就要踏上归途,我们将就此分别,你今日乘舟归去,无须几日就可叩开自家的柴门。你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远方的山林,夕阳的余晖斜照着这座孤城。我们的谋略没有得到赏识纯属偶然,可别以为人世间知音寥寥。

落第还乡,令人懊丧。诗人善解人意,临别赠言,劝勉知己,字字含情,真知音也。像这样劝勉落榜友人的佳作世间少有。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1,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23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1 饮君酒:劝君饮酒。

2 南山:即终南山,主峰位于陕西西安市南。

3 陲:靠边界的地方。

※新解

我下马劝君再饮一杯酒,问你此去何方,你说抑郁不得志,打算去终南山旁隐居。我理解君的高蹈之意,也无须过多询问。我想那山中的白云会使你心中的郁闷消散,内心变得恬淡平和。

钱钟书说,爱情也罢,婚姻也罢,皆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冲出来。看来,当官也是如此。诗人开元中进士魁首,仕途得意,何以对友人不得意而归隐产生羡慕之意?是安慰友人?非也。摩诘性本高洁。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1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2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3,澄澄映葭苇4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5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1 逐:追逐、循、沿。

2 趣:通“趋”。

3 菱荇:水生植物,菱角和荇菜,根生水底,叶浮水面。

4 葭苇:芦苇。

5 澹:恬静、安定。

※新解

我步入黄花川,常信步循着青溪行走。青溪长不足百里,随着山势蜿蜒流淌,从乱石中穿过,发出一片喧哗声,又温和恬静地流进松林深处。清波荡漾,菱角和荇菜悠闲地漂浮在水面上,溪旁随风曳摇的芦苇倒映在碧澄的水面上。我向来恬静淡泊,就像这安详幽深的青溪一样。我愿从此就留在这溪畔的盘石上,终日垂钓,以了余生。

如果你胸有点墨,稍有心性的话,无论你失意也罢、烦恼也罢、浮躁也罢,读此诗,宛若远离尘世,徜徉山水,如行画中,这种愉悦不是那些在商场尔虞我诈,官场钩心斗角的人所能感悟到的。也只有诗人因受“安史之乱”所累,仕途受挫,才领悟到人生无常,岁月沧桑,何不还我本心,寄情山水书画之间,怡然自乐?

渭川1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2,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3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4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5

※注释

1 渭川:即渭河,是黄河的支流,在陕西省中部。

2 墟落:村落、村庄。

3 雉雊:野鸡鸣叫。

4 语依依:亲切交谈的样子。

5 《式微》:《诗经·邶风》中有《式微》一篇,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句,意思是:天黑哪,天黑哪,怎么不回去呢?式,发语词。微,天黑。此句寄托了作者的归隐之意。

※新解

夕阳斜照着村落,牛羊徐徐归来,没入深巷。一位老者拄着拐杖站在自家柴门前,等候着晚归的牧童。从正吐穗的麦田里,传来阵阵野鸡的啼叫声。桑树上桑叶已经变得稀疏,蚕宝宝进入了最后一眠,快要吐丝了。扛着锄头,从田间归来的农夫们边走边亲切地攀谈着。这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农家生活使我羡慕起隐居的自在安闲,不由得吟诵起《式微》,想起自己目前左右为难的处境,想归隐田园,又不能如意,心里不胜惆怅。

诗人的靠山—当朝宰相张九龄被一代奸相李林甫排挤出京,诗人的处境便岌岌可危。宦海浮沉,真叫人担惊受怕、苦闷彷徨。唉!还不如归隐山林,忘怀得失,不再理会官场上的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无官一身轻啊!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1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2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3邻家子,效颦4安可希。

※注释

1 越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传说西施曾在此浣纱。浣,洗。

2 傅:同敷、擦。

3 持谢:奉劝。

4 效颦:《庄子·天运》记载,西施因胸痛,经常在人们面前皱眉捂胸。邻居一个丑女见了觉得很好看,也学着在人面前捂胸皱眉,人们见了都躲开。颦,皱眉。

※新解

天下人都看重美色,国色天香的西施又怎会长久寒微呢?早晨她还是越溪畔的浣纱女,傍晚就成了吴国的王妃。她贫贱时同一般的浣纱女并无两样,尊贵了才觉得自己美丽无比,是人间的尤物。从此,梳妆施粉都有婢女服侍,穿衣起居都不用自己动手。君王的宠幸使她更加娇媚动人。有君王爱怜,她也不再分什么是与非。昔日一起浣纱的女伴,已不可能与她同车而归了。我得奉劝邻家的东施,不必去模仿西施的病态以博取别人的赞美,那只会弄巧成拙。

真是人生无常啊!贫贱尊贵竟在朝夕之间,那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读书人何尝不是如此。而东施效颦,纯属“画虎不成反类犬”,今人将头发染成黄毛,不知是否也有此嫌。

秋登兰山1寄张五2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3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4,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1 兰山:应为万山,在湖北襄阳,诗人的园庐在岘山附近,距万山不远,诗人在此度过了大半生。

2 张五:名子容,排行第五,隐居襄阳岘山南的白鹤山。

3 “北山”二句:由晋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诗句引申而来。北山当指万山。

4 荠: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天边树林的细小。

※新解

仰望萦绕着北山的白云,我怡然自得,满心喜悦。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你隐居的白鹤山,心随着鸿雁高飞,隐没在天际。黄昏时,心中升起一阵思念友人的惆怅,清秋的山色使我的雅兴勃发。不时可以望见山下回村的农人,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歇息。天边的树影远远望去就像荠菜那样细小,而江畔的沙洲仿佛是披着素纱的月牙儿。不知道什么时候你能携带着美酒前来,和我在重阳节一起开怀畅饮。

此诗名为寄,实为隔山遥望以抒发对朋友的思念。全诗情景交融,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人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兴发,盼望挚友前来共度重阳。

盛唐诗人,除李白、杜甫外,当推王维、孟浩然。孟诗飘逸真挚、清淡优美,语言淳朴隽永。读此诗便可见一斑。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1乘夕凉,开轩2卧闲敞3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注释

1 散发:古人平时都束发戴帽,散发以示休闲自在。

2 轩:窗。

3 卧闲敞:清闲自在地躺在宽敞的地方。

※新解

不知不觉间,夕阳落下了西山,月亮从池塘上慢慢升起。我披散着头发,悠闲自得地沐浴在黄昏的清凉中。打开窗户,悠闲地躺卧在宽敞的地方。清风徐徐送来荷花的幽香,竹叶上的露珠滴落在水池中,发出清脆的声响。本想取出瑶琴弹奏一曲,可惜眼前又没有知音欣赏。如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也许只能在梦中与他相见。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本想弹奏一曲,可惜又没有知音,于是自然想起故友。

诗人所居之地实在令人羡慕,清幽雅静;诗人的生活也同样令人向往,闲适随意。其实,隐居山林,久而久之,难免会有孤独寂寞之感。然而,身处闹市的喧嚣中,四周都是俗不可耐的人,更觉知音稀少。

宿业师1山房2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3栖初定。

之子4期宿来,孤琴候萝径5

※注释

1 业师:法名业的僧人。

2 山房:僧人居所。

3 烟鸟:暮烟中的归鸟。

4 之子:这个人。

5 萝径:藤萝悬垂的小路。

※新解

夕阳越过西边的山岭缓缓西下,千山万壑忽然变得昏暗。松林间的明月送来阵阵清凉,清泉的水声随风飘到耳畔。傍晚,樵夫们都纷纷下山回家,烟霭中的鸟儿也已经归巢。我一个人抱着琴等在藤萝悬垂的小路边,盼望着你能如约来此住宿。

此诗写作者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到来却不至。夕阳西下,万壑昏暗,松间冷月照,风中清泉响,樵人归尽,暮鸟栖定,诗人盼望友人来宿,好秉烛夜谈,弹琴饮酒,吟诗作对。于是,抱着琴等候在路旁,久等也不见友人到来,然而,诗人并不心烦气躁,足见诗人内心的平和。

久等朋友不至,会让人感到失落,但是有这样一位可以与之抚琴同歌的朋友却是幸运的。君不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音难求。

同从弟1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2

王昌龄

高卧3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4在窗户。

荏苒5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6清江畔,是夜越吟7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

1 从弟:堂弟。

2 少府: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次于县令。唐代科第出身的士子也出任此职。

3 高卧:比喻隐居。

4 演漾:水流摇荡。

5 荏苒:指时间过得很快。

6 美人:旧时指自己思慕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7 越吟:越人庄舄,在楚国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新解

隐居南斋时,一夜,拉开窗帘观赏那初升的玉兔。月华如水,泻在水上、树上,水月动荡的清光映在窗户上。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这窗月阴晴圆缺,已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物换星移,世事沧桑,清光千年依旧。当此月圆良宵之时,好友崔少府却远在越中清江河畔,想必今夜又吟唱思乡之曲了。千里共婵娟,天涯若比邻,晚风习习,我仿佛闻到了崔兄如兰花、杜若一样的清香。君之高风亮节、道德文章如月之皎洁,花之幽香,“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清光千年依旧,人生聚散无常。有才德的朋友遥在远方,常思念友人妙手文章、高风亮节。回想与君高谈时,君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令人捧腹,发人深思,真正是才华横溢,睿智过人。只可惜忙于生计,不能与君常把酒论诗,饮茶评史。孤月映独盏,幽兰浸我心,置琴空叹息,能不忆知音?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1,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2不相见,黾勉3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4方下山,何必待之子5

※注释

1 茅茨:茅屋。

2 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3 黾勉:勉力;尽力。

4 兴尽:《世说新语》记载,晋王徽之曾雪夜访友人戴逵,临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他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5 之子:这里指隐者。

※新解

隐者住在西山顶上的一座小茅屋里,我爬三十里山路来拜访他。轻叩柴门,竟然没有童仆来开门。窥视室内只见几案,不见有人的影子。主人若不是驾着柴车出游,就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滨。来得真不巧,与他错过,殷勤而来却不能与他相见,空留对他的仰慕。

新雨之后,草色青翠嫩绿;松涛声声,随晚风送进窗户。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我心耳荡涤,已无比的满足。虽然没有宾主酬答之意,却领悟到了清静的道理。兴尽下山,乐在其中,何必非要见到他这个隐者呢?

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诗人不辞山高寻访,叩扉无人,略生怅惘。想必隐者乘车云游,或临水垂钓去了。草色松声,令人惬意,领悟清静之理,乘兴而来,尽兴而返,其乐也陶陶。诗人情趣高雅,若是庸人必然落寞而归。对待生活,乃至对待一切人与物的态度皆取决于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春泛1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2无断绝,此去随所偶3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4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5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释

1 泛:泛舟。

2 幽意:寻幽的心意,或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情趣。

3 偶:通“遇”。

4 际夜:至夜。

5 潭烟:水汽。

※新解

归隐的念头从未放弃,此次泛舟是随河漂流,任其自由,随遇而安。阵阵晚风吹拂,小舟缓缓而行。小舟一路顺水而行,驶入了落满桃花的溪口。傍晚时分,小舟转向西山幽谷,隔山可仰望星空的南斗,水面上升起了白茫茫的雾气,小舟继续往前漂行,把岸边的树林和挂在林梢的月儿甩在身后。人生一世也如这漂漂渺渺、迷迷蒙蒙的水雾,令人难以把握,我愿做一个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诗人曾入仕,此诗作于其归隐之后。此诗写诗人幽居独处,放任自适。春夜泛江,任水漂流,随遇而安。和风拂面,桃花夹岸,夜星点点,潭烟溶溶,好一幅春江花月夜泛舟图。诗人情趣之幽雅,心灵之恬静非常人能及。如今,也常有自我标榜宁静、淡泊的谦谦君子,室内贴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条幅,甚至还有缕缕檀香萦绕,然而一见名利美色,就如坐针毡,垂涎欲滴,早已按捺不住。真正要达到内心宁静,难也!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1花影,药院2滋苔纹。

余亦谢时3去,西山鸾鹤4群。

※注释

1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2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3 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4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新解

清溪远流,望不到尽头,少伯(王昌龄字)兄隐居之处,只见孤云飘飘。明月掩映在松林之间,好像专为少伯兄抛洒清辉。茅亭旁花影如眠,芍药园内长满了青苔。我也想远离纷繁的世俗,来到西山,与鸾鹤为伍。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作于诗人辞官归隐途中绕道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的时候。诗人与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好朋友,王昌龄仕途较为得意,而诗人只做过县尉那样的小官,不久便辞官归隐西山。诗人在赞美王昌龄居所幽静,水清月明,青松掩映的同时,似有劝勉王昌龄归隐之意。

与高适薛据1登慈恩寺浮图2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3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4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5了可悟,胜因6夙所宗。

誓将挂冠7去,觉道8资无穷。

※注释

1 薛据:河中宝鼎人,官至水部郎中。

2 浮图:佛塔。

3 峥嵘: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4 五陵:长安城西北有汉代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五位皇帝的陵墓。

5 净理:佛理。

6 胜因:善缘。

7 挂冠:辞官。

8 觉道:佛道。梵文的“佛”原意为“觉者”。

※新解

大雁塔气势轩昂,宛如平地涌出,孤傲高峻,直指天宫。登上塔顶,仿佛脱离尘世。沿塔内的阶梯盘旋而上,宛如登上天宫。高耸宏伟的大雁塔压盖神州大地,高峻突兀,胜过鬼斧神工。四角如翼遮住了太阳的光辉,塔高七层似可与苍穹相摩擦。站在塔顶,鸟瞰指点翱翔的飞鸟,俯身倾听阵阵怒吼的狂风擦塔而过。起伏连绵的群山好比波涛,汹涌起伏,如百川归海,奔流向东。辇车驱驰的大道两旁,青槐郁郁葱葱。俯望宫阙楼台,变得精巧玲珑。悲凉秋色从关西弥漫而来,关中一片苍茫。遥望长安城北汉代五陵,历经千秋万古依然青青,我似乎一下子领悟了清净的佛理。其实我素来就相信因果报应,因此也乐善好施。我觉得佛道的确济世无穷,我发誓回去后行将辞官归隐,皈依佛道,潜心修行。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秋,当时共有杜甫、储光羲、高适、薛据和作者五人同登大雁塔,五人皆留有诗作。登塔环顾,东群峰如涛,南宫馆玲珑,西秋色满关,北五陵苍青。诗人望之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诗中暗寓对国事无可奈何的情怀。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大海,不知地之阔。登高望远,才知万物之博,个人何等渺小,简直微不足道。在飞机上鸟瞰公路上来来往往奔驰的汽车,就像小时候观看蚂蚁搬家一样,你潜心钻营、孜孜以求的名利,在他人眼里却是微不足道,因为每人站的高度不同。

贼退示官吏·并序

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1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2有常期,日晏3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4

今来典5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6符节7,引竿自刺船8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

1 边鄙:边境。

2 井税:这里指赋税。井,即“井田”。

3 晏:晴朗。

4 戎旃:军帐。旃,古代赤色的曲柄旗。

5 典:治理、镇守。

6 委:放弃。

7 符节:做官的印信。符,古代朝廷传令调将的凭证;节,使者所持凭证。符节用玉做成,上面篆刻文字,剖分为二,各执一半,使用时左右相合为验。

8 刺船:撑船。

※新解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聚伙攻入道州城,烧杀掳掠,几乎将全城洗劫一空才离去。第二年,那些贼人又攻陷永州和邵州,却没有侵犯道州边境。难道是道州的武力能抵御这些强盗吗?实际上,只是那些贼人可怜道州太穷而已,但道州的官吏却为何如此残忍地横征暴敛呢?因此,作诗一篇,给你们看看。

早年世道太平,我曾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隐居的环境十分幽美,清澈的山泉流经我的庭院,洞穴幽谷就在家门前。田租赋税的征收都有个固定的日期,日上三竿,还能安然酣睡。

世道突变,安史之乱,烽烟四起,数年来驰骋沙场,讨伐叛军。如今朝廷派我来治理道州,可恨那山中的夷贼又常来侵扰。县城太小,人民太穷,夷贼也不来掳掠,他们也觉得可怜。因此,邻县都陷于敌手,而道州这个小城还能保全。

使臣们奉皇帝的命令来催收租税,气势凌人,难道你们还不如那些强盗有恻隐之心吗?那些横征暴敛的官吏,正逼迫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不愿意断绝老百姓的活路,去做一个当朝所赞许的贤能官吏。我打算辞去这道州刺史的官职,拿起竹篙,亲自撑船,带领一家老小去那鱼米之乡,归隐老死在那江湖边上。

骂使臣比强盗还凶残,其实是暗喻皇帝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横征暴敛。诗中揭露朝廷苛政猛于虎,表明自己不愿做一个“忠贤”的官吏,打算泛舟江湖,不再与当政者合作,鱼肉百姓。

读诗文,少见像元结如此大胆、声色俱厉地指陈时弊,明确表示同当政者背道而驰、抱不合作态度的官吏。元结比起杜甫在文采上的确相去甚远,但是他不盲目忠君。对苦难的人民而言,也许更需要的是一个为民做主、爱民如子的父母官,而不是感伤自己命运不济而呼天抢地的诗人。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1

韦应物

兵卫森2画戟3,燕寝4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5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瞻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6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注释

1 燕:通“宴”。

2 森:森列。

3 画戟:官署的一种仪仗。

4 燕寝:本指休息安寝的地方,这里指私室。

5 烦疴:烦躁与疾病。疴,疾病。

6 形迹:这里指世俗的礼节。

※新解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守卫森严,我的休息室内充满了焚檀散发的清香。东南近海,层层风雨飘然而至,顿时觉得池阁变得凉爽,烦闷燥热立即消散,又喜嘉宾贵客聚集一堂。我惭愧所居官邸如此豪华,不知百姓是否也过上了平安富足的生活。人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达观,也就不必拘泥于世俗的礼节。盛夏禁食鲜鱼肥肉,希望大家多品尝蔬菜水果。大家饮一杯清醇美酒,我聆听着诸位吟诵各自的金玉诗章,感到精神愉悦且一身轻,真想临风飞翔。苏州真不愧为文史鼎盛之所在,文人学士多如汪洋大海。现在才知道大郡并非是仅以物产丰盛而称强,而是荟萃了天下的文人学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