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多项第一

问鼎太空:中国航天“天路”征程全记录 作者:亢建明 著


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多项第一

(一)从“志愿军二十兵团”到“国防科工委20基地”的使命嬗变

1958年年初,一场大雪过后的朝鲜新安州的上空依然阴沉沉,不见一点天晴的迹象。和往常一样,新安州车站人很少,一群灰麻雀扑啦啦地从头顶飞过去,又折回来,使得这一带更显出了几分冷清。

火车启动了,速度逐渐加快,急速旋转的车轮裹挟着一股股风雪,向鸭绿江对岸疾驶而来。在靠中间的一节车厢里,坐着志愿军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孙继先和他的几位随行人员。肥大的棉军装裹在身上,使他们都显得有些臃肿。

这位在朝鲜战场号称“猛虎将军”的二十兵团副司令员秘密回国是很突然的。头一天,志愿军杨勇司令员通知他立即从朝鲜回国,孙继先问回国干什么,杨勇说他也不知道,只知道是军委点的名,要他回国后去找总政治部肖华副主任。打了这么多年仗,孙继先还是头一回碰上这种首长在下达指示时竟说不清楚的事,他不禁暗自纳闷。根据形势判断,他觉得可能又是蒋介石想发动战争反攻大陆了。

到了北京,没顾上休息,孙继先便匆匆忙忙赶到总部,向老上级肖华报到。

“又要打仗了?”孙继先急切地问道。“是啊,耐不住了吧,” 肖华笑着回答说,“不过这个仗可不好打啊!你这次回来,是彭老总亲自点的将,你们二十兵团很快也要调回来。”

孙继先习惯性地从衣袋里掏出笔记本,准备记下自己将要领受的新任务。“你先别往本本上记。”肖华见状,忙朝他摆手道,“苏联来了40多个专家,帮助我们建设导弹试验靶场,我们也要有相应的人员和他们对上口。有地对地、空对空、地对空、岸对舰、舰对岸几种型号的导弹专家,军委决定抽调部队筹建导弹试验靶场,就让你来搞。”

孙继先听肖华说着什么这对那、那对这的,心里可是一点数也没有。但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是不管怎样,先接受再说。第二天,他即跑到炮兵司令部,很快对即将接手的任务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立足未稳,所处境遇还十分危险。1956年5月26日,周恩来、彭德怀召开专题会议,根据聂荣臻的建议,决定成立导弹研究院(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谷景生任政治委员。五院成立后不到一年,就在研究和仿制苏式导弹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这时五院提出了建设导弹试验靶场的问题,提议一边研制导弹,一边建设靶场,二者同步进行,否则等导弹研制出来后,没有一个可做试验的地方。

1957年9月25日,按照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指示,总参谋部批准成立了“靶场筹备处”,并授予“0029部队”代号,张贻祥任靶场筹备处处长,吕琳为副处长。

在中国,搞导弹是前所未有的事,军委老帅们自然是时时过问,极其重视。彭德怀亲自主抓,为靶场调兵遣将。他曾一度指定聂荣臻元帅为试验基地的总负责人,并要黄克诚协助聂荣臻做好这件事。

12月30日,根据中苏不久前签订的《新技术协定》,以盖杜柯夫少将为首的专家组抵达北京,帮助进行导弹试验基地的勘察定点工作。

1958年元旦刚过,吕琳和苏联靶场设计专家乌斯留在北京,研究靶场的机构编制,张贻祥则率领勘察人员,和苏联专家组一起登上飞机,首先对东北海拉尔、索伦和华北赤峰、二连浩特一带进行空中勘察。

飞机高度很低,不时被气流冲击得上下起伏。飞行中,盖杜柯夫一边透过舷窗看着机翼下冰天雪地的隆冬景色,一边问张贻祥:“勘察靶场,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是搞什么类型的,不知道你们是搞综合的还是搞单一的?”

张贻祥心里没底,回答说:“这个我也不知道,请你谈谈吧。”

“综合的就是地对地、空对空、地对空、岸对舰、舰对岸几种型号导弹试验的综合性靶场。根据中国的经济技术状况,我们建议你们建设综合性靶场。”盖杜柯夫连比带划,给张贻祥解释了一番。

“那么,像这样的综合性靶场,我们应该搞一个什么样的编制呢?”

“在我们苏联,靶场的领导和部长起码是中将、少将,处长要大校、上校,下面的技术人员都必须是大学文化程度,起码需要1000人左右吧。”盖杜柯夫说着停了一下,摸了一把发红的鼻子,“噢,靶场还需建一个很大的机场,能容纳100架飞机那么大的。”

张贻祥这时想到了勘察定点后的施工问题:“搞这么大的工程,施工力量一定很大吧?”

“是的。第一期工程大概需要两万人,后面的第二期工程也得三万人,少了不行。”

过了几天,东北、华北地区的勘察工作基本结束,张贻祥回到北京后,找到陈锡联汇报了勘察情况。

随后,陈锡联给彭德怀元帅总结汇报,最后他讲道:“东北和华北这几个地方看来都不符合要求,下一步我们准备去西北地区看看。”

彭德怀放下手中的茶杯,问道:“东北、华北这么大的地方,都不符合?依据是什么?”

“我们和苏联专家在一起研究过了,如果以索伦或二连浩特作为靶场,导弹向西发射时,就要飞经蒙古人民共和国上空,并且索伦是山区,二连地区又严重缺水,还靠近包头矿区,条件不是太理想,只能看看西北的情况了。”

彭德怀思忖片刻,转头对陈锡联说,“你们先去勘察吧,事先可以向兰州军区打个招呼。”

1958年1月18日,陈锡联、王尚荣、孙继先、张贻祥以及苏联盖杜柯夫专家组一行50余人,登上了一架苏制伊尔-14飞机,腾空而去。

越往西,天地便越显得深远而广大。中午时分,勘察组飞抵兰州,以兰州军区司令部作为自己的大本营。接下来,他们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空中勘察,飞机每天从兰州起飞,主要目标是银川地区、甘肃民勤地区和鼎新以北的额济纳地区。

从空中看下去,位于内蒙古西端的额济纳一带地形开阔、平坦,人烟稀少。勘察组经过分析比较,确定将勘察的重点就放在这里。

额济纳历史悠久,是东西石器文化的连接点。先秦时将此地称为“流沙”或“弱水流沙”,秦汉以后称为“居延”。元朝统一中国后,在此设立亦集乃路总管府,额济纳一名即由此演变而来。

勘察组乘飞机对酒泉周围的祁连山、中蒙边境、居延地区进行了反复空勘,在研究确定了将额济纳青山头一带作为选场重点后,又换乘汽车,沿弱水河长驱几百里,将近日落时分抵达青山头的绿园。

举目四眺,但见东南方向的狼心山拔地而起,野性十足。向西是连绵不绝的青山群峰,寸草不生,裸露着铁灰色的躯体。南北两面,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黑戈壁,天地间灰蒙蒙的,混沌一团。身旁的弱水河由西南而来,再折向东北,弯弯曲曲地铺展开来。河水已经结冰,宛若一条长长的白练,好像是谁不经意间信手丢在这里的。

“这一带地形倒是不错,可惜就是有些太偏僻了。”孙继先坐下来,脱下鞋倒着里边的沙子。“没有社会依托,将来靶场的困难不会小。”

盖杜柯夫这时也显得很兴奋,他抹了把脸,拍拍翻译夏铭智的肩膀说:“告诉他们,苏联的火箭发射场也是建在这种地方的。我看这里就很好,也便于保密。”当晚,勘察组宿营在绿园。

绿园是他们后来给这个地方取的名字,当时只有几栋还没建好的平房和几间土坯房。

一夜难眠,好不容易熬到天亮,起来一看,勘察组人人身上都盖了一层厚厚的沙子,眼窝里、鼻翼间和耳朵里尽是风沙的杰作。

简单吃了点早饭后,勘察人员又骑着骆驼,详细踏勘了这一带的交通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气候、水源、电力供应、通信联络、资源资料及附近居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经过综合考虑,初步做出了将鼎新以北地区定为场址的结论。随后,勘察组又返回绿园,确定了靶场发射阵地、技术阵地、燃料库以及电厂和生活区的概略位置。

1958年2月26日,毛泽东在中央军委《关于选择导弹试验靶场的报告》上做了批示,3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在勘察报告上签署“同意”意见。随后,志愿军二十兵团秘密回国,千军万马悄然开进额济纳,美国中情局后来向白宫递交了一份情报,称“原驻朝鲜西海岸的志愿军二十兵团去向不明”。

至此,对内称作“东风”的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身)秘密建立,大批建设者们在这块偏僻的土地上演一出补天浴日的恢宏大戏——在美国人眼皮底下神秘消失的“志愿军二十兵团”也正式成为“国防科工委20基地”。

(二)砥砺自进,为中国航天史创下多项第一

2012年12月23日,“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地皆悦,举国欢庆,而作为“神舟四号”飞船迈向茫茫苍穹的“垫步踏石”——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53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仅成功发射了47颗卫星和10艘“神舟”飞船,组织完成了千余枚火箭试验,创造了包括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无人飞船、第一艘载人飞船在内的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个第一”,而且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光辉历程。

53年来,伴随着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心科研试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这里已建设形成了具有多个发射工位、多种射向,可同时进行飞船、卫星、火箭发射试验的综合性靶场;构建起测发测控配套、首区落区一体、组织指挥模式和重量控制手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试验体系,这将使得中国航天发射场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发射技术全面跃升。

今天,站在历史与未来交会点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人正登高谋远,立志为共和国航天在茫茫苍穹精彩亮剑而努力。

回首50多年恢宏历程,让人感慨不已:1956年5月26日,当中国导弹研究院(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建设者们把发展的目光落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及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交界的巴丹吉林沙漠西北边缘区域时,意味着这里将成为共和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砚标”。

是的,这里就是日后享誉国际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其英文简称JSLC(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re)。

其中,基地核心区“东风航天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巴音宝格德山下,最早地址在宝日乌拉,当时为了支援国防建设,国家把额济纳蒙古族牧民近1386人、500多户,全部迁往额济纳古日乃和马鬃山地区。

事实上,这里能成为“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相对湿度为35%~55%,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又可充分利用西起喀什、东至闽西,距离数千千米的陆上航天测控网,加上基地已建成多年,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条件很适合卫星及载人航天飞行器发射。

今天,蜚声中外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是中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发射工位最多、试验功能最全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从功能定位角度讲,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于执行中轨道、低轨道和高倾角轨道的科学实验卫星及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

其中,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综合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其新卫星发射场首次在国内实现了航天发射场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的“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使地面配套设施实现了多种型号试验兼容共用。

那么,这片分布于甘肃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两省区方圆2800平方千米范围的军事禁区(军管区)为何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因为这里除发射场外大部分区域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发射场位于两省区交界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现装配、发射场位于北纬40.965371N,东经100.283658E。

由于地处荒凉,最接近的城市是其北部的阿拉善巴音浩特和西部的甘肃酒泉。历史上,1969年阿拉善盟曾划离内蒙古自治区辖区,其中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酒泉市辖区,到1979年阿拉善盟包括额济纳旗又恢复为内蒙古自治区辖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于1958年的酒泉发射中心开始对外开放,有关部门需要取一个对外的正式名称,这个名字得体现发射中心大概的地理位置,又得是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

而离发射中心最近的符合这些条件的城市无疑就是酒泉了,因此就取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事实上,取名酒泉发射中心还有物资供应的现实考虑,基地虽然地理位置在内蒙古,但其首府呼和浩特离基地达几千千米,物资供应跟不上。因此,基地长期以来的物资供应大多是由兰州和酒泉承担的,因此情感上也更靠近酒泉。

另一方面,基于兼顾保密和可信度考虑,按国际惯例,发射中心的地名既不能让人看出它在哪儿,但又要可信。

因为要发射卫星,所以必须要对外发布发射情况,要报告轨道参数、发射地点,不能说在中国发射一颗卫星,太笼统了。因此必须要有个统一名称。比如苏联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等。

而按照国际惯例,名称中的地名既要保密,不能让人看出这地方在哪儿,又要能说得过去。所以要挑选一个比较著名的地方,可信度才会高。

发射中心在额济纳旗,但你总不能说额济纳旗发射中心,因为额济纳旗谁也不知道,你也不能说呼和浩特发射中心,太远了。人家一看根本不相信。或者说包头卫星发射中心,也太远。

酒泉,这个地名离发射中心既有一段距离,解决了保密问题,又因为著名而显得可信。于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名称就沿用至今。

以“酒泉”为名,还有一个历史原因,“文化大革命”期间,内蒙古的区划曾经调整,其中额济纳被划归甘肃酒泉市,直至1979年重新划归内蒙古。因此,发射中心确实曾有一段时间是属于酒泉的。不过,毕竟当初额济纳旗的1000多牧民为基地做了迁徙的巨大牺牲,有必要进行补偿,在内蒙古方面的争取下,基地的税收归额济纳旗收取,其他的公用服务则大多仍由酒泉方面提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