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历史的分水岭上
从黄河源头约古宗列盆地到龙羊峡,为黄河上游河源段。
这是人类的设定,也是天地的造化。这漫长的河段,宛如万里黄河的一段漫长的过渡,长达1684公里,约占黄河总长的三分之一,也占黄河上游总长(3472公里)的近一半。这一段黄河,可以说是一条长河,但还说不上是大河。
龙羊峡水利枢纽工程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的那一年(1976年)上马,这对一个一辈子魂系黄河的伟人是最隆重的祭奠。而这工程又是在1979年11月成功实现截流的,就在这一年,共和国的又一个时代终于艰难起航。
这也让龙羊峡横亘在一个清晰的时空坐标上——
从共和国的历史看,龙羊峡水利枢纽又恰好矗立在共和国的历史分水岭上;
按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黄河上游河源段在此终结,从龙羊峡开始,黄河进入了它上游漫长的峡谷段。
——采访手记
一、一段漫长的过渡
过了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一条长河宛如一根飘拂在高原上的银白色缎带,仿佛被一阵风拉长了,婉转而轻盈地流向青藏高原的东端,一路上穿过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除了偶尔闪现的几段峡谷,大部分河段一直静悄悄地流淌在宽阔的河谷里。当经幡开始飘扬在缓慢起伏的山冈上,河谷两岸呈现出湖泊、沼泽、草滩,还有从那遥不可及的高原牧场深处升起的炊烟,缥缈而高远。那偶尔现身的牧人与牛羊,看上去亦神态安详。河谷愈来愈宽阔,水势越来越平缓,一条清澈如溪的河流,比蓝天、白云更空灵,波光粼粼,悠然流淌,性情十分温驯。然而,她绝不会只以这种姿态流淌下去,一个高潮即将来临……
当一条波澜不惊的河流绕过传说中大禹导河的积石山——阿尼玛卿山时,忽然变得风生水起,随之又连续遭遇了西倾山和青海南山的阻挡和挟制,在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处,一条长河被山势与峡谷扭曲成了一个“S”形河曲,在四川省若尔盖县、甘肃省玛曲县造就了黄河九曲之首曲——九曲黄河第一弯。古老的华夏文明中没有“S”这个字符,而在古人看来,这个“S”形河曲形似阴阳太极图,若从高处俯瞰,也确实非常像。古人根据日月交替、天体运行、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阴阳太极图。在神秘主义者看来,阴阳太极图蕴含着无限的智慧与玄机,诠释着宇宙不为人知的奥秘,但也并非玄之又玄,其含义与真谛,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对宇宙宏观、自然规律的最初觉悟,由此而形成了一种追求万物和谐、阴阳交合的自然人生境界,“阴阳融而太极成,阴阳合而万物生”。而在藏民心中,黄河这个“S”形河曲又与藏族本教(卍)和藏传佛教(卐)的日月与生命轮回有形似之处。汉藏民族对这个河曲的理解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灵犀相通的默契。
假如没有这样一次大扭曲,黄河的自然历史将被改写,她很可能撇开四川,直奔甘肃而去了。这也是黄河与长江从三江源分道扬镳后又一次近距离地擦肩而过,让江河失之交臂的障碍,是一座横亘在两大流域之间的巴颜喀拉山。这座山雄踞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川西高原北隅,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对于黄河,这虽说经历了一次大转折,绕了一个大弯,却还真是值得。尽管她过境四川如同蜻蜓点水,但却不虚此行,在这里接纳了发源于四川岷山的白河、黑河。这两大支流为黄河提供了她成长为一条大河的能量。而甘肃玛曲,并非青海黄河源头最早形成的那条干流——玛曲,却是整个黄河流域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县(玛曲,藏语即黄河)。而这个玛曲也不是那个随时都会断流的玛曲,而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富饶的县境,境内拥有众多的河流,黄河在这儿拐了个弯,这大大小小的河流纷纷变成了黄河的支流,主要的一级支流就有二十八条,还有三百多条二级支流。看看黄河是怎么来的吧,她流入玛曲县境时的水流量仅占黄河总流量的五分之一;又看看她是怎么走的吧,黄河出境时水流量猛增到了黄河总水量的三分之二(百分之六十五)。只要会简单的加减法,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一个玛曲县,就为黄河这条命脉输入了近一半血液(约占黄河总水流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天地间,还有什么比九曲黄河第一弯更伟大的弯?
黄河能拐这样一个弯,只能感谢大自然。这也是大河上下最大的不同。简而言之,黄河上游是自然河道,到了下游就变成人工河道。如果按照人类的意志裁弯取直——这是人类经常干的事,黄河绕开了玛曲,也就只能带着她五分之一的径流量无可奈何东流去。而黄河好像是特意绕这么一个大弯,在进入甘肃、四川境内补足了能量后,随即又猛一回头,再次奔入青海境内,一路向西北方向流淌。这在人类看来,如同倒行逆施,但黄河这一次方向非常明确,她的下一个目标,将是青海省贵德县龙羊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