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 兰亭集会给文学史留下了怎样的佳话?

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 作者:韩高年 著


16 兰亭集会给文学史留下了怎样的佳话?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这一天,东晋著名文士王羲之邀集诸多好友及后辈在会稽山的兰亭相会,欣赏山水,饮酒赋诗,并编成《兰亭集》(又称《兰亭雅集》)。这次聚会的起因在于“修禊”这一古老习俗。古人常于农历三月初三在东流的河水中洗濯,以求洗去晦气、求得福禄降临。但发展到后来,三月“修禊”活动的祈福色彩逐渐淡去,而娱乐成为了主要目的,人们常于暮春之初邀请志趣相投者登山临水聚会游玩,与现在“踏青”活动的性质相类似。

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虽然出身名门,但为人直爽、洒脱的他对官宦之事了无兴趣,而是喜欢过一种隐居的生活,在闲暇时与当地的名士登山临水、吟诗作赋。与王羲之徜徉于会稽山水中的当代名士有谢安、孙绰、许询等人。《晋书·王羲之传》云:“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永和九年的这次兰亭之会,规模空前,名贤毕至,与会人数多达四十余人,他们寄情于山水与诗酒文字,以趣味性十足的“曲水流觞”之法饮酒赋诗。参会者坐于弯曲的流水两旁,将酒杯放在小小的“船”上顺流而下,停到谁的面前,就必须取杯饮酒并即兴赋诗,赋不出诗者要罚酒三大杯。作诗的规矩每人当作四、五言各一首。此次聚会的创作情况,据《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记载,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十一人作四、五言各一首;郗昙等十五人或四言,或五言,各一首。至于那些无诗以对者,只有罚酒三大杯了事。一共成诗三十七首,王羲之编为《兰亭集》以作纪念。诸人兰亭诗的内容,无外乎吟咏灵山秀水之美、诗酒文字之乐,如王羲之的五言诗中“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余馨”,就体现了一种崇尚自然的审美愉悦;其四言诗中“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更是将山水之娱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有通过山水抒发玄理的诗作,如谢安“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体悟出的就是万物圆浑的玄理。

曲水流觞图

王羲之为此次聚会写了一篇文书俱佳的《兰亭集序》,成就高出了诗集本身。此序的前半部分将这次聚会盛况概括得一清二楚,后半部分触景生情,感慨人生之短促,令人无限深思。兰亭集会对中国文人的生活旨趣影响较深,诗作对山水诗的兴起做了一定的铺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