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郑振铎年谱(上册):一八九八年—一九四〇年

郑振铎研究书系:郑振铎年谱 作者:陈福康


郑振铎年谱(上册):一八九八年—一九四〇年

一八九八年 一岁(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十二月十九日(阴历十一月初七)

郑振铎出生于浙江省温处道永嘉县(今温州市)。诞生地是乘凉桥一间名叫“炮丁”的旧屋子内(据叶大兵查访)。

郑振铎,字警民(据1913年《浙江第十中学校同学录》和1920年《北京铁路管理学校高等科乙班毕业纪念册》),又字铎民(据1920年1月《永嘉新学会会员录》)。因幼时大人为他“算命”,“五行缺木”,故小名木官。抗日战争时期在敌伪统治区曾用化名陈敬夫(一说用陈思训)。常用笔名有:西谛、C.T.、郭源新等;由名字与常用笔名衍化的笔名有:振铎、铎、郑西谛、西、谛、C.、源新、源、新、谷远、谷、远等;还曾用过笔名:慕之(《小说月报》)、S.C.(《儿童世界》)、子汶(《小说月报》)、Y.K.(《鉴赏周刊》)、文基(《小说月报》)、西源(《文学周报》)、宾芬(《小说月报》)、何谦(《文学》)、禾忠(《政协会刊》)、云纹(《政协会刊》)等;抗日战争时期用于影印出版古籍、署于藏书题跋、署于致重庆有关当局密信的化名有:玄览堂、玄览居士、幽芳居士、纫秋居士、犀谛、郭源文、陈安之、希古堂、李平记,以及幽芳阁主、幼舫、友荒、纫秋、纫秋山馆主人、纫秋主人、纫秋馆主等。

郑振铎祖籍为福建省长乐县(今改为市)首占乡。祖父郑承晟,字允屏,号绍平,咸丰己未年正月初七(1859年2月9日)生,约1911年卒。祖父“年轻时由福州跟随在温州当道台的表亲到温州当幕友,在道台衙门内做抄写工作;后来被委派为铜山岛海防小官”(据郑振铎大妹郑绮绣回忆)。为“浙江试用从九品”(据《郑兆祺家谱》)。祖母陈氏,咸丰乙卯年十二月廿二日(1856年1月29日)生,约1943年3月卒。郑家迁温州大约在1895年。

祖父有三男三女。长子即郑振铎的父亲郑庆咸,生于光绪辛巳年四月十七日(1881年5月14日),约卒于1909年;次子郑庆晋,生于光绪壬午年七月十五日(1882年8月28日),过早逝世,卒年不详;三子郑庆豫,字莲蕃,约生于1886年,1908年京师译学馆毕业后,去西班牙留学,归国后在北京外交部任签事,1944年4月卒。三个女儿今皆不知名字,长女后嫁福州陈家(据说陈家曾在云南大理府任知府);二女后嫁福州李家;三女出世后因家境穷困被迫送给人家做养女。

郑振铎父亲郑庆咸和母亲郭宝娟(约1880~1968)“自幼由双方母亲指腹为婚定亲”。郭氏“十六岁时因母亲(郭家)去世,而夫家(郑家)全家即将由福州去温州,随出嫁跟随丈夫一家到温州定居”(据郑绮绣回忆)。

郑振铎为长子,后有大妹郑绮绣(1901~1991)、二妹郑文英(1906~2000),另有一小弟出生数天即夭亡。

又据陈步桂后来回忆:“近代,有很多福建商人贩运南货——荔枝、桂圆和红糖等来温州销售,或在温州作短暂居留,或开设闽货商行,好多人从此定居在温州。振铎先生的祖父即是个来往于福建、温州之间的‘走水客’(海上运输),后来就在温州定居。先生的祖父、父亲既在温州经商,叔父则进入盐务衙门作小吏。先生出生时,家住蝉街‘炮厅’,后来移居沧河巷。近年来,有人传说振铎先生少年时期曾住在‘盐官塘’(应是‘盐公堂’),这纯属误传。为什么有此传说?这是因为他叔叔在盐务机关工作的缘故。那时盐务机关设有审理盐区民刑案件的机构,故有‘盐公堂’之称,地址在石坦巷与睦宅巷之间,振铎先生并不住在那里。”(《郑振铎先生在温州》)

本年5月19日,温州城区发生群众罢市,反对米价暴涨和征收新税,进而捣毁衙署。总镇衙门开枪,死伤群众数十人。

1月,康有为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3月26日,康有为发动“公车”百余人上书。4月,康有为、徐致清、杨深秀等人先后上疏要求“明定国是”、变法维新。6月11日,光绪皇帝下《定国是诏》,决定变法。这是中国近代改良派试图依附于皇帝而发动的一次政治运动,史称“戊戌变法”。但由于遭到顽固派的疯狂反对,仅历103天便惨遭失败。在此期间,温州也出现了陈虬、宋恕、陈介石(当时被称为“温州三杰”,又称“东瓯三先生”)以及孙诒让、黄绍箕等改良派人士。陈虬曾参加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并在温州瑞安组织“求志社”,在温州创办“利济医院”等;宋恕是许寿裳的老师,章太炎的好友,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交往甚密;陈介石是马叙伦的老师,交谊深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