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敲打灵魂

你的敌人在镜子里 作者:邓刚 著


敲打灵魂

缺少自审心理,其实是缺少文化心理建设。敌人就在镜子里。

你的敌人在镜子里

小时候听老人讲故事,说张飞脾气暴躁,经常狂怒,虐待下级,最后被下级痛恨而杀死;说关公高傲自大,总以为自己了不起而走麦城,最后就死在这个缺点上;说刘备爱哭,优柔寡断,这个毛病最终要了他的命;说猪八戒因贪心贪色,所以经常吃苦;说孙悟空因太能太忠而总是吃亏……后来我自己会看书了,从更多的文学作品中看到,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在自己的弱点上栽跟头。林黛玉对情感极端认真,贾宝玉多情但软弱,最终造成他们的悲剧——这使我恍然大悟,一个人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怕这怕那,怕张怕李,但从来就没怕过自己,其实你自己的缺点就是暗藏在身边的虎狼,关键时刻就会狠狠地咬你一口,而且咬得准确并致命。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很明白,就是人很难有自知之明。你知道你的亲戚、朋友、同事及邻居们的模样,但你知道你自己什么模样吗?你就是每天都频繁地照镜子,也不能像看别人那样准确地看清自己。另外,你每天听到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声音,可当你的声音从录音机里播放出来,你的第一个感觉却是不相信这是自己的声音。一个人一辈子和自己在一起,一分一秒都不分离,竟然至死也不了解自己,说起来真是恐怖——你连自己的形象和声音都弄不清楚,还能弄清楚什么?

我在工厂工作时,曾认识一个工人师傅,他的那张坑坑洼洼的大核桃脸,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未老先衰。开始我以为他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当得知他实际年龄才二十八岁时,我几乎吓了一跳,更让我吓了一跳的是他竟然觉得自己形象年轻。这个师傅愿意吃生姜。他经常对我们说,吃生姜能使人年轻,并说你们看我为什么长得年轻,就是因为愿意吃生姜。开始我以为他这是开玩笑,是幽默。然而他不是,他确实是感到自己长得年轻,这真真地令我悲哀了好多日子。后来我发现,一个人很难知道自己,有时并不怪他自己,而是客观的谬误造成的。例如在社交场合下,人们总愿恭维一些年纪不轻的男人和女人——你还是那么年轻!或是说,这么多年啦,你一点也没变样。对一些相貌平平的女人,人们往往愿赞美她漂亮。有一次开会,一个女作家穿着一件绝对与她的身段肤色不合适的新装,但大家却故意大惊小怪地尖叫着赞扬:啊,太时髦啦!太美啦,太鲜艳啦……当然,这里有幽默和反讽,但当局者一般不明白,尽管被表扬者总是谦虚地说“哪里呀!哪里呀!”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我看多了人们这种虚伪和廉价的赞美,所以也“坐了病”,面对所有的表扬都开始防范。如果有人见到我,说你还这么年轻,这么多年没有变,我立即就幽默地回答:是呀,一点没变,还是个男的。对方和我就一齐哈哈大笑,管他是真没变还是假没变,全都在笑声中消解掉。

倘若说普通人很难知道自己,那当领导者就更困难了。过去我们单位有一个领导,讲起话来声音十分响亮,但由于全是背诵套话,所以听起来让人感到枯燥而烦躁。只要他在台上讲话,大家就在下面活受罪。可是当他讲得满头大汗走下台来,大家却又恭维他,说他讲话有理有力有思想,特别动听,听后大有收获。这个领导心眼挺直,以为大家说的是真话,以后上台就格外愿意讲,声音更加响亮,真是要了我们的命。我有一个性格敏感的朋友,和他交往非常累,因为你不知什么时候,或哪一句话说得不合适,他就生气了。有时,他还能将表扬他的话理解成打击他。为此,他与所有的人交往都不愉快。这个朋友先后换了三个单位,最后还是牢骚满腹,说他单位里全是坏蛋,领导和同事们总是用心险恶地欺负他。

由于写作的关系,我经常采访各行各业的人。几乎所有被采访的人都愤愤然地对我说自己很正义,很正确,并因为自己的正义和善良而饱受冤枉和委屈;更多的人埋怨自己心太软,太善良,而别人却阴险狡猾,忘恩负义。似乎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吃亏受苦,到处都在喊冤叫屈。这令我生出疑惑,大家都是好人,那坏人在哪里?

缺少自审心理,其实是缺少文化心理建设。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丰富的文化会渐渐舒张我们狭窄的心胸,使我们越来越明白——敌人就在镜子里,你照照镜子就知道是谁了。

你是绅士吗?

一个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来我这儿采访,希望我能谈谈我们的绅士风度。我陡然就有点脸红起来,虽然我们的经济有了超常规的发展,有阔气的住宅,有漂亮的花园,有高档的服装,有豪华的酒店,有诸多丰富多彩的硬件设施。但我们的“人”似乎还欠缺诸多“软件功能”。因为无论在多么文雅的场合,你往往看到的不是绅士而是“战士”。他们大声说笑,犹如在田野里喊口号;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旁若无人;打手机、电话高门亮嗓,好像在开辩论会;在酒席上更是充满战斗豪气,面对一桌酒菜,手一挥——上!举着酒杯完全像举着手榴弹——干!吃完之后,嘴一抹——撤!让你感到这不是在酒店,而是在战场。

一般而言,男人对女人表示尊重,可谓是“绅士风度”。但坦率地说,我们是从“男女授受不亲”,是从女人和小人都“难养也”的古训中走过来的,男人对女人从来都是小看。记得父亲那一代人,丈夫要是帮妻子干点家务,得偷偷摸摸地帮,如果哪个男人要是被邻人发现坐在洗衣盆前,会羞愧得要死。打倒封建主义之后,我们开始讲男女平等,可似乎讲得有点过火,又把妇女抬到吓人的高度:男人能拿枪杀敌,女人也能拿枪杀敌;男人能抡大锤,女人也能抡大锤;男人是战天斗地的钢铁汉,女人也是战天斗地的铁姑娘……这在实质上是不管妇女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硬逼着她们和男人一样拼命,不客气地说是摧残妇女,远谈不上尊重。如果这时男人要对女人客客气气表示什么绅士风度,女人可能会嘲笑男人是窝窝囊囊的软蛋呢。

近年来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国外访问,无论是上下车、进出电梯还是参加宴会,西服革履的洋人总是彬彬有礼谦让女士。在诸多的公众场合下,官衔等级甚至也为女士让位,无论女作家是否有名气或有级别,主人介绍时总是把她们排在前面,然后才能轮到我们职位很高的团长。我渐渐感到,绅士风度其实是一种文化,必须是在经济和文化教育达到一定层次后,自然形成的一种文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渐渐开始讲“绅士风度”了。在一些场合下,一贯怒气冲冲的“战士风度”的大丈夫们,竟然也会笑容可掬地对身边的女士说:“请。”一些一贯严肃的领导们在发言时,也“女士们、先生们”,学着外国人把女士放在前面了。但也许我们富得太急太快太不平衡,毕竟缺少年月长久的文化熏陶和支撑,女士们面对陡然变得柔软的男人,似乎没有心理准备,在这突其而来的“绅士”面前,不仅受宠若惊,进而面红耳赤起来。有些泼辣的女士反而对做绅士状的男人嘲笑说:“少来这个假模假式的!”这就大煞风景,男人尽管表面上不说什么,心下却早已不绅士了,暗暗骂道:“真是给你个脸不知道要脸……”

这不禁令我顿悟,男士要想成为绅士,还需女士的大力配合。也就是说,绅士文化不是男人自己的事,是在大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时与一些所谓白领男士或女士们聊天,他们温文尔雅的气质真真使我感受到时代在阔步前进。看他们喝咖啡的优雅姿势,品洋酒的典雅动作,往往令我吃惊、羡慕并自愧不如。但咖啡或洋酒下肚之后,便一个个“开怀”了,有一个穿戴相当时髦并很现代的女性气哼哼地对我说:“我最讨厌男人表面上的文雅,全是装洋相,背后却狼一样!”我说外国男人背后未必不像狼,他们大多也是表面的文雅吧。那女士不屑地一撇嘴,反正,我就喜欢直来直去,少来那个“哩格儿楞”!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在如此直率的女士面前,男人哪敢绅士。

其实我也说不清绅士是否是虚伪是“哩格儿楞”,但这就像服务行业的服务员对你微笑问好一样,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我们却感到舒服和美好。倘若表面上都做不到文雅,背后绝对会比狼还凶得可怕。

你有情人吗?

这是个极其可怕的题目。如果有人问你──你有情人吗?你能怎样回答?你敢说你有情人或你敢说你想有情人吗?这可是非同小可的,连堂堂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对这个问题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弄不好你就会丢盔弃甲身败名裂而且十恶不赦。无论你是否诚实直率狡猾流气,你都得紧闭嘴巴。

有一次文学讲座,我正滔滔不绝地讲构思呀情节呀细节呀,突然听众中递上来一个条子──请问作家先生,你有情人吗?有几个?

我完全像中了一枪似的摇晃了一下。“你有情人吗?”已经令我胆战心惊了,后面居然还加上“有几个?”看来写条子那个家伙是非要让我死在讲台上不可了。

然而正是这“有几个?”使我陷入沉思。情人如果像巧克力豆那样三个五个地数,那还能算什么情人吗?我们的一些年轻人实在太简单太狭隘太委屈了“情人”这两个字。

有的青年说——男子汉要是没情人就说明他没水平!

大连的一些青年小伙子更厉害,把“情人”二字巧妙地改成了“情况”,有时在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他们也坦然呼喊──喂,带“情况”来了吗?

一个结婚好几年的男青年得意洋洋地告诉我,他有“情况”了。那“情况”是他过去谈吹了的一个女青年,也结婚好几年了。他俩是多年未见,偶然邂逅。男青年轻松而诙谐地说──她既然又来自投罗网,我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发了财的二道贩子在酒后大言不惭地吹嘘──哥们儿的情人若干个,关键是咱有票子!

一个公司的经理带着一个女秘书。立即有人说,什么秘书,其实是“情人”的代名词罢了。

一个瞪着天真而单纯的大眼睛的青年问我──像你们这种级别的作家,就可以随便找情人吗?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一些人的眼睛里,“情人”是金钱是地位是级别是何乐而不为的玩物,与“情”字毫无关系。老成持重的道德家们捶胸顿足,认定开放改革使西方的坏东西涌进来,把我们的青年人教坏了。我倒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更多的原因是西方现代开放的表象引发了我们自身的潜存的封建意识。不客气地说,我们还没有能力犯现代式的感情错误。我们所谓情人,其实就是婚外情的产物。认真阅读国外小说,你不难发现,西方发达国家,最初情人的产生,是不尽意不合理婚姻的产物,是在法律的锁链蛮横捆绑的家庭之外,痛苦的男人或女人与自己真正所爱的人偷情。那是倾心倾肝倾尽生命的情感,其情感的质量,超越了法律的一般意义。只是后来极度畸形膨胀的物质社会,异化了情人的纯度。

感情是个要命的东西,对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人来说,比要命还要命。太执着你会太痛苦,太随便你会像吃馊饭。感情表现方式严格说体现着一种文化层次,更确切地说它是介乎肉体与灵魂之间的东西。因此,无论一个人感情世界是否合法合理,明目张胆地询问或恬不知耻地自白都很缺乏文化教养和人格的尊严。我决不会号召人们去寻找情人,但我也决不会说有情人的人都得枪毙。我明白,如果面对那张可怕的条子,你英雄好汉般地拍胸膛说你有情人,你坦率的回答获得热烈的掌声同时暴露了你对情感的无知和无耻;如果你矢口否认,即使你当场剖心挖肝,台下那些兴致勃勃的听众会相信你吗?看起来你真得死在台上了。

你崇拜谁?

年轻人很愿意崇拜什么,而且年龄越小崇拜的东西越多,多得一天能换好几个崇拜对象。今天崇拜得要死,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净。小时候崇拜爹妈,崇拜会讲故事的,崇拜个子高大的,崇拜浑身肌肉块的,崇拜能打架的,甚至崇拜一顿能吃十八个馒头的饭桶!后来就开始崇拜影星舞星笑星明星和英雄,崇拜英俊的男人、漂亮的女孩、武林高手、气功大师、科学家和艺术家,崇拜得乱七八糟荒唐可笑。还有一些可怕的崇拜,例如崇拜鬼神巫婆、狐仙黄仙、鲨鱼的利齿直到杀人恶魔……当然,神圣庄严的崇拜能上升到民族的高度,展示一个民族的魂魄,例如崇拜高山峻岭、江河湖海、日月星辰、龙凤狮虎、刀枪剑戟。说起来“崇拜”挺有点意思,你完全可以说是一种尊敬和热爱,但你也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恐怖和畏惧。

综上所述,崇拜的心态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是一种谦虚同时又是一种自卑,是五体投地又是战战兢兢;是爱又是怕,是敬又是畏;是庄严神圣又是滑稽可笑。于是,人们对崇拜有天差地别的贬褒——崇拜是幼稚病!崇拜是哈巴狗!崇拜是追求和向往!崇拜是谦虚地学习!有的年轻人昂首挺胸地说——我谁也不崇拜,就崇拜我自己!这实在是惊人的胆量和自信。但你不觉得这又是惊人的无知和自负吗?

我小时候崇拜作家,崇拜到痴呆的程度。我觉得作家全是神仙,坐在艺术的殿堂里潇洒地挥笔;他们的脑门闪烁着智慧的光泽,眼睛深藏着深邃的神采,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都是哲理。总之,作家绝对与众不同,住在又高又远的地方,我周围的肉眼凡胎同作家相比差之十万八千里。崇拜到高峰时,我简直认定作家走路的步伐、吃饭的姿势都和老百姓不一样。

后来我竟然当上了作家,一些同我当年一样痴呆的崇拜者纷纷给我来信,我挺有些得意,觉得自己了不起,走起路来故意摆出一派自以为是作家的步伐。渐渐地我发现,崇拜者全是遥远的读者,离我近的人和邻居们从来不把我当回事,最不当回事的是我的爱人和女儿。我终于悟出,崇拜是距离造成的,是不了解,是想象的夸张。最贴近所谓名人的,决不会崇拜到神化的程度。因为他看到名人和凡人一样咳嗽吐痰伸懒腰,也发火也骂娘也提着裤子上厕所。

由于搞创作,我有机会接触一些真正有名的名人。同他们谈话同他们吃饭同他们来来往往。坦率地说,我发现他们有的比我还傻还呆还可笑。他们有的大大咧咧地用买五斤西瓜的钱,去买了一斤西瓜,竟傻乎乎地觉得合算;有的小小气气地连一个干巴苹果都舍不得给客人吃;有的为一点小事和妻子吵架,差点吵到法院;有的喝酒喝得晕头转向,连家都找不到了。这些在艺术上在事业上名震中外的名人,在生活方面却笨手笨脚,在人际关系方面更是一塌糊涂。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凡是在艺术上和事业上成功的名人,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生活能力的弱者。一些为一个作品而数月数年呕心沥血的艺术家,最终将作品完成得精彩绝妙,可他的家庭生活却惨不忍睹。看他穿一身陈旧过时的衣裤在街头蹒跚,你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他是什么名人!名人的缺点、名人的丑陋或许更多于常人,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你甚至会产生气恼和厌恶感。为此我觉得崇拜是一种缺少理智的行为。我们一些年轻的崇拜者见了名人惶然无措,唯唯诺诺得连名人抽烟喝酒的姿势都感到优美和伟大,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作家们每接到一百封来信,至少有八十封信这样写──你是我最崇拜的作家,尽管我没看过你的作品……作家们笑不出来哭不出来,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读者是真诚的热情的,否则他不会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年月里,花这么大的工夫给作家写信。但没看过作品就这样崇拜,实在是太廉价了。要是看了作品呢,大概就不会那么崇拜了。所以,我认为凡是有崇拜心理的人,最好先耐着性子了解一下你所崇拜的那个家伙。

你别觉得你是爹

在大学讲座时,有同学幽默地问:至今为止,你经历过最奇妙的事情是什么?我立即回答:二十年前的一个早晨,我的女儿出生。当我在妇产科的楼道里听到女儿毫无乐感却又响亮的哭声时,从万分惊喜到万分惊讶,人生真是奇妙,我一分钟之前还是儿子,现在却是父亲了!然而,当我真正开始当父亲以后,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当一个男人不容易,但当一个父亲更不容易。特别是看到一些很有事业成就的男子汉,他们才华横溢,敢于拼搏,有着让人敬佩的优秀品质,可是他们的儿子或女儿却一个个不学无术,好吃懒做,成了浪荡公子、纨绔子弟,这更让我沉思和警惕。有许多做父亲的对我说,他们每天都绞尽脑汁地教育孩子,可结果正相反,孩子简直就成了他们的冤家,天天对着干,几乎就要把他们气死了!想想真是难过,自从生下孩子,当父母的就一把泪一把汗地抚养,有好吃的全给孩子吃,有好穿的全给孩子穿,为了孩子能享福,父母宁肯受苦受累,可最终却把孩子养成一个坏孩子。有的父亲伤心地说:我有时气得打死他也不解恨!为此,自从有了女儿,我的心里总是蹦出这样的问号:你会当爹吗?

坦率地说,我们中国父母最愿挂在嘴上的话就是教育,但几乎又绝大部分不懂教育二字的真正意义。一般的父亲对孩子其实就是两个字:“管”或“惯”。“管”就是打和骂,“惯”就是把孩子当小祖宗供养。俗话说“惯子如杀子”,为了让孩子享福宁肯奴隶一样受苦受累,其实就是在培育“阿斗”。当看到孩子确实成了一个“阿斗”时,心下便涌起怨恨和愤怒,于是就从一个极端又跳到另一个极端,也就是从当宝贝式的“惯”跳到打骂式的“管”,把孩子当囚犯当冤家,而且打死也不解恨了。可我们还有句俗话“打死也不成才”。这就是说用粗暴的管教方式,更不会有好结果的。说不定真就将你的孩子打成与你势不两立的冤家,或打到坏蛋的队伍里,最终真就变成囚犯了。

我大概因职业的关系,整天忙得昏头昏脑,所以对女儿没时间管也不太管,当然也不太惯。没想到这个无意中的“无为而治”,倒使孩子比较正常地成长起来。不过,有一点我和一般的父亲不一样,就是前面说过的,我经常问自己会不会当爹,所以就不太敢当爹,也就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个爹,反而觉得我也是个孩子。恰恰是这种“孩子”意识,使我与女儿平起平坐,交成了朋友。记得女儿读高中时,一个男同学给她打电话,我兴奋地对女儿说,快来接电话,是个男生,看来你挺有魅力呀!妻子生气地斥责我没大没小,太不像个当父亲的样子了,甚至上纲上线地批我是教唆女儿学坏。我说当爹是什么模样还有规定吗?其实我这才是真正当爹的智慧。如果你摆出一副正确严肃的爹样,孩子就会对你阳奉阴违,当面说一套你愿听的好话,背后想些什么干些什么,你都像瞎子聋子一样啥也不知道,还谈什么教育!为了更靠近女儿,我经常给女儿讲一些我小时候犯傻的故事,更加与她“通电”。果然,女儿就像对一个俏皮的男同学那样,什么话都敢对我讲。她说一个男同学对她可好啦,过生日时给她送来一束鲜花。我听后哈哈大笑,假装没当回事儿,但心下却立即感到事态严重。当然,我很得意,正是由于我的“通电”智慧,才能知道孩子的脉搏在怎样跳动,并能迅速地掌握女儿的“第一手材料”。但我并没有像一般父母那样采取严厉的措施,或是对女儿进行严肃的教育。我只是模仿莎士比亚悲剧演员那样,用故意夸张的表演口气对女儿说:啊,我可怜的孩子,那不是鲜花,那是炸弹呀……女儿哈哈大笑起来,并没有感觉到我的紧张和警惕。当然,我表面上继续不露声色,决不打草惊蛇,而是对女儿的一举一动默默关注。首先我注意她洗脸的动作,还是像以往那样稀里糊涂,抹两下就完,压根就不擦什么化妆品。我有些放心,不知道打扮自己的女孩子,无论怎样也问题不大。另外,我也像个特务那样对送鲜花的男同学“侦察”一番,没想到那个男同学不但学习很优秀,而且老老实实从来不调皮打架,我更认定事情不会严重了。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什么也没发生。再后来,那个男同学考上南方的一个大城市的大学里就读,女儿从此也再没提到那个男同学的名字。但我不知怎么却经常想念那个男同学,尤其是女儿出国后,到了她的生日这天,没有了那束可爱的鲜花,我的心情还有点沉重呢。

如今女儿已经是大姑娘了,硕士毕业后进了一家大公司工作,可她还是对我毫无保留地讲她的秘密。夜里,我在电脑前与远在国外的女儿对话,什么生活呀学习呀交朋友呀无所不谈,她发牢骚说打工太累,我发牢骚说写作更苦;她说男人最会花言巧语,我说女人更是心机多端。总之,像两个年轻人一样说男道女自由自在。有一次女儿突然笑着说,我从来没觉得你是个父亲。我愣了至少五秒钟才猛然明白,这是女儿对我最高层次的表扬。

你有“感觉”吗?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日常频繁的社会交往中,你对新结识的某一个人突然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反感。其实你压根儿不认识也不了解这个人,而且这个人对你很热情很友好甚至很尊重,另外,这个人也并不歪鼻斜眼面目可憎。但你就是对他不“感冒”,不舒服,不信任,总之,没任何好感。更无法解释的是,人家越对你热情和尊重,你越产生反感和讨厌。常常能听到人们这样的话语──我一见到某某就够了!细细了解,某某也没对他干过什么坏事,甚至压根就没什么交往,但他就是对某某有说不出的厌烦。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这是“感觉”在作怪。

人们总以为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头脑分析,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动用的全部功能了。然而,还有一种更厉害的、不被人们觉察的功能,就是感觉。我说不清楚感觉是什么东西,它似乎是一种电波,不断地从人体中向外放射,交往之中一旦对方电波频率有差异,便立即短路。所以,人们初次相见,往往会在第一眼的瞬间产生好感和反感。说起来这近乎唯心和神秘主义了,但不可思议的是,多数感觉却极其准确。

男人善于思考,女人则长于感觉。也就是说,女人更具感觉这个功能。有些女人的感觉之敏锐,简直就是神机妙算、洞察秋毫。居家过日子,丈夫在外面干了件绝对不能让妻子知道的事,他也认定自己干得很秘密很巧妙,可以说天衣无缝,一切都很正常。于是,丈夫像往常一样下班,一样吃饭,一样睡觉。然而妻子却觉得丈夫不怎么对劲,似乎丈夫有什么事在瞒着她。没有任何根据,没有任何破绽,妻子这种不对劲的感觉竟愈演愈烈。可怜的丈夫终于招架不住妻子默然无声的感觉,只好从实招来,束手就擒。在诸多家庭纠纷中,若干丈夫们的劣迹,就是在妻子们的感觉中败露的。当然,也有若干妻子瞎感觉,动不动就无事生非疑神疑鬼,把丈夫折磨得或暴跳如雷或狼狈不堪,有的竟导致家庭破裂,那是另外的问题了。

感觉确是个要命的东西,一个人只要在你的感觉中形成什么印象,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难以改变。一对夫妻闹离婚,如果双方都能明确地指出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哪怕对方的错误相当严重,令人气愤,也有可能做工作使这对夫妻重归旧好。可怕的是这种闹离婚的夫妻,相互之间谁也说不清楚对方有什么缺点,甚至还能客观地说出对方有什么优点,但就是合下来,无法在一起生活。这就是感觉的电流短路,这样的夫妻关系怕是没救了。

小时候常听老人讲这样的故事,说他在夜里走路,走着走着陡然感觉浑身“发毛”,就像突然起鸡皮疙瘩似的,汗毛倒竖。为什么呢?这就是附近有狼了。当时也确实发现了一只拖着长尾巴的狼在不远处,瞪着绿光闪闪的眼珠子。人还没发现狼之前,身上的汗毛就会倒竖,这恐怕就是人的感觉在起作用。当然,并非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感觉本领,反而,更多的人是感觉错误。我有时到深山老林中采风,走到密不透风的树丛中时,也陡然就有这样汗毛倒竖的感觉,但事后证明四周并没有危险的动物。但无论如何,感觉是结结实实存在的,而且不断地左右我们的脑袋,弄得我们一会儿觉得莫名其妙,一会儿又觉得绝妙无比。所以,我认为感觉也许是一种生物能,它几乎有一种“灵魂式”的力量,能穿透人物和事物的行为表象,捕捉到本质上的东西。一个普通人,一个名人,一个领导乃至一个社会,可以用各种手段掩饰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但逃脱不了感觉的力量。你可能认为你自己活得挺巧妙挺正确,其实早在众多的感觉中被剥得一丝不挂了。

你经常做美梦吗?

一个中学老师感慨万千地对我说:现在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梦想成真”,实在是太悲哀了,这是对理想的亵渎!我听后淡然一笑,但随之就感到有点不是滋味。要说理想,我们那个时代可真是个理想的时代,天天喊这个崇高理想那个伟大理想,嗓门都喊哑了,最后浓缩成一句斩钉截铁的口号:上级的需要就是我的理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此社会形成与你理想作对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你想干什么就偏不让你干什么。你如果流露出想当教师,上级就分配你当工人;你要是提出想当驾驶员,上级就分配你当装卸工;你要是妄想干点坐办公室的舒服工作,那就更惨,上级干脆就把你送去扫大街,并美其名曰:考验。当时有一些精明的人却乘机钻空子,在领导面前大拍胸脯说他的理想就是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干革命,结果却分配了轻松舒适的工作。

近些年来我有意无意地对四十岁以上的人进行询问——你现在干的工作是你当年的理想吗?竟然百分之百地回答“不是”。有的还撇着嘴说,我做梦也想不到会干这个工作!我曾去学校采访中学生,看到那些天真活泼的面孔,就情不自禁地问到你们有什么美好的理想?谁知他们全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我,然后就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一个老校长不无幽默地对我说,咱们那一代孩子的悲哀是无法实现真正的理想,而现在这一代孩子的悲哀是压根就没有什么理想。一家电台在学生节目中问几个学生的理想是什么,响亮的回答几乎全是当经理、董事长、大款和百万富翁。理论家和家长们都哑然失笑,觉得这一代孩子真是完蛋了!可你只要是认真地去了解这些所谓“完蛋”的孩子时,就会发现他们比我们那阵聪明一百倍:一个才五六岁的小孩子就知道过年过节得给幼儿园老师送什么礼物才会得到好一些的照顾;一个十几岁的学生要考重点中学时就知道花钱走后门比什么都重要;一个年轻人要想找一个好一些的工作,没有金钱打通关系简直就比登天还难。“功夫在功夫之外”的生存方式,已经是“明目张胆”的社会行为了。也就是说,当孩子们明白只要有了钱就能有一切时,他们还会有什么理想?他们还能怎样理想?如果盼望当经理和董事长、盼望当大款和百万富翁也算作一种理想,这真就接近“梦想”了。为此我们最盛行的一句话就只能是“梦想成真”。因为从一个“草根族”一下子飞升到百万千万或亿万富翁,人们就不敢说理想二字,理想还有个“理”字呀,所以只好做梦。然而,从生命本质特点来说,任何一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有理想。只是由于社会的复杂和生存的艰难,人们才渐渐地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坦白地说,我本人现在就很实际,实际到我只要想到理想这个词儿都感到害羞。

不过话又说回来,梦想与理想虽然差之千里,却也有含糊的相似和相近。宽容地理解,可以说梦想是对理想的热烈拔高。要是与过去荒谬的年代来对比,我们从不敢想到敢想到梦想并热切地希望梦想成真,应该说已经飞速前进到吓人的程度了。那时我们压根就不敢做发财致富的梦,要是你斗胆敢做这样的梦,绝对会被拖到台上批斗打倒并“再踏上一只脚”。假如我们的生活还是死气沉沉,还是一贫如洗,那么我们只能是瞎想、胡想或妄想,而绝对不会梦想,因为那样的生活只能使你做噩梦。当然,今天人们大量地使用“梦想成真”这个词,也只不过是一种祝福,一种礼节而已,倘若确实有很多梦想都能成真,这个世界也就太奇妙或太不妙了。嘴一张,天上就能掉下馅饼来;手一伸,就会飞来美元或人民币,这种生活就会使人类变成比恐龙还庞大和肥硕的动物了。然而,正因为梦想很难成真或是不会成真,就会逼使人们渐渐地靠近理想。再进一步地思索一下,要是当年我们孩童时代也梦想当经理当董事长当百万富翁,今天的中国大概比现在富裕不知多少倍呢。所以我对“梦想成真”这个词有时感慨万千,有时也就觉得用不着感慨万千了。

你经常冲动吗?

感情丰富的人愿意冲动。严格地说,冲动应该是在感动、激动之后的第三阶段也就是最高阶段的表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愿意冲动的人大都是一步到位,似乎没来得及感动和激动就一下子冲动起来。

中年人和老年人很少冲动,年轻人却乐此不疲,像个随时要炸响的鞭炮,为了鸡毛蒜皮一类的无聊小事,立即就火冒三丈地冲动起来,甚至掏出一个月工资来同人家赌输赢。我小时容易冲动,人家要是说错我什么,我立即脸红脖子粗地愤愤然。有一次人家说我胆小,我冲动起来,徒手爬上我家旁边锅炉房的大烟囱顶端,向大家显示我的勇敢。那烟囱比十层楼还高一大截子,现在你就是打死我,我也决不会冲动地爬上去。有一次和几个伙伴在路上看见一辆自行车飞驰而过,大家说是飞鸽牌的,我却认定是凤凰牌的,争执几句我就冲动起来,自己一气追了几里地,非要弄清什么牌子,结果累得口吐白沫也没追上。更可笑的是有一次我在街上见到一个凶男人毒打一个弱女人,便冲动得扑过去同那凶男人拼命。正当我英勇奋战时,冷不防背后却被人狠命地撕抓。回头一看竟是被我救出的弱女人。原来她和凶男人是夫妻,现在却心疼起丈夫,用力地打起我来。弄得我倒像个不光彩的罪犯,狼狈招架并满肚子冤屈地逃走。倒霉的是我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继续冲动,犹似长着尖角的山羊,不知深浅地乱撞,干了许多蠢事,惹得有修养的领导侧目而视,笑我幼稚。不难看出,冲动是不成熟的表现。它会使你愚蠢可笑,大吃其亏。幸亏我是个写小说的,倘若我是个领导或将军,冲动起来就更可怕了,那将是千百万钱财和千百万生命的损失。

认真地分析,冲动的实质是失去理智。有科学家说,人的头脑里有一座天平,一头装着情感,一头装着理智,二者必须同等重量才能保持头脑的平衡。过于理智会使人木然和老化,过于感性又会使人轻浮和简单。当你被感动时,头脑的天平只是稍稍颤动一下;上升到激动时,天平已朝情感方面倾斜了;可到了冲动阶段,理智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大脑毫无思考能力,全部器官在情感热浪的冲击下行动。此时,情感细胞简直就注满了可燃气体,只要一点火就激烈燃烧。这些年来,也许我冲动太多,冲动的神经磨损了,情感细胞燃烧光了,吃的亏太多了,所以我从不敢冲动到不能冲动进而到不会冲动了。即使是惊天动地,即使是奇耻大辱,我也毫不冲动,甚至也不激动和感动。我因少了许多指责而沾沾自喜,感到自己有了修养。沾沾自喜时我陡然地觉得自己老了,没什么热乎气了。我渐渐意识到,一个人不会冲动其实是一种悲哀。

冲动应该说是幼稚,是不成熟,是愚蠢可笑,但冲动同时是热血沸腾,是生命活泼,是毫无拘束,是不顾一切,是青春奔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理论家说英雄的壮举是正义冲动,后来被批得死去活来。批者的论据是英雄都是思想正确光彩无比的人。然而认真客观地说,我们确有许多思想闪光大无畏的英雄,但也有一些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表现平平,还有的相当腼腆甚至有点胆小。但在关键时刻,他们敢于面对危险、面对刺刀枪口挺身而出。所以我在采访一些见义勇为者时,他们往往羞愧地笑着说,想想还真有点后怕呢,可当时却不知怎么就奋不顾身地往上冲了。我们应该承认和尊重生命本身的冲动特点,它可以使一个人的力量胆量和热血一下子升到沸点。遗憾的是我们似乎不太注意生命本身的东西,不挖掘不分析不实事求是,一味地强调外来的东西。其结果是我们越来越成熟得不会冲动了。报载某地公共汽车上,罪犯当着全车乘客的面杀害售票员,整整一车乘客无一人冲动挺身而出。我不相信这整整一车乘客都是思想落后的坏人,也不相信这一车乘客全是老人,数十人中至少有几个热血青年,有思想正确的进步者,可他们为什么站不出来呢?我陡然感到没有冲动的危机。

有人说冲动是人的一大弱点,有人说冲动却能创造奇迹,看来我们很难说清楚冲动的意义。不过要是交朋友,我很愿交有冲动气质的朋友。因为他们不狡猾不老练不藏心眼儿不会耍阴谋诡计,同他们交往尽管有时争论得脸红脖子粗,但更多的却是安全可靠轻松愉快。

你认识你的孩子吗?

如果你认真谛听,刚出生婴儿的哭声也各有千秋:有的哭得洪亮雄壮,有的哭得慷慨激昂,有的哭得认真严肃,有的哭得细腻悦耳,有的哭得声嘶力竭也决不罢休,有的哭得恰到好处并极有分寸。如果你认真观察,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孩子也千姿百态: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文雅安静,有的愿打愿闹,有的细弱怯懦。即使是吃一样的饭菜,进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老师教育下,学生们的成绩也天差地别。

这说明一个斩钉截铁的事实,人类尽管有社会地位的差别,有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别,有生活条件的差别,但更无可奈何的是还有生命本身质量的差别。有的孩子生下来就天资聪慧,有的孩子生下来就天性愚笨,这是没有法子的事。你不能不痛恨老天的不公平。同时你却又惊异地发现,无论聪明愚笨怯懦勇壮,尽管各有其不足,然而又各有其特长。一些弱不禁风者,头脑竟异常敏捷;一些头脑不太聪慧者,四肢却相当健壮;愚笨者往往具有惊人的毅力,聪明者往往缺乏恒心。不公平的老天似乎又在搞平衡。

综上所述,你不得不意识到生命本身有圆缺长短,谁也不能一手遮天,谁也不能一败涂地,关键是你要把握住生命的最佳点。我们整天喊培养孩子成这个才那个才的,其实这种好心的培养隐藏着可怕的副作用:会把稚嫩的生命扭曲变形,结果毁掉孩子。一些家长甚至坚信不疑,只要下功夫下本钱培养,肯定会有硕果。这种单纯而强烈的培养意识,经常犯逼乌龟赛跑、逼兔子爬树的谬误。

我个人认为,对孩子第一重要的是发现,第二重要的才是培养。没有准确发现后的培养,就像不诊断病情乱下药一样,后果不堪设想。在一般正常教育环境下,大部分孩子都会渐渐表现出他所喜爱的或他所擅长的一个方面。你必须不动声色地认真观察,了解孩子进而理解孩子,因势利导,继而大加培养。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逼着五音不全的孩子学唱歌,逼着粗手粗胳膊的孩子弹钢琴,逼着麻秆腿的孩子踢足球,我笑得要死又难受得要命。有的家长呵斥孩子——别的同学考一百分,你为什么考八十分?严格地说这是粗野和无知,如果孩子反问一句——别的家长挣一千元钱,你为什么挣八百元钱?你什么滋味儿?你觉得问得有道理吗?

我们也许都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出名出大成绩。但我们必须有思想准备,我们的孩子更有可能是成牛,世界上毕竟是龙少牛多。本来是条踏踏实实的牛却硬拽着要腾空飞升,弄不好成不了龙也成不了牛,却成了四不像,那更麻烦,要知道,一条出色的牛要比蹩脚的龙强一百倍。

我们对“培养”二字实在是讲得走火入魔,现在已讲到孩子在娘肚子里就得培养了。科学走向极端更可怕,在孕妇肚子外面弹琴,孩子生出来就能哭出乐曲来。依此类推,在孕妇肚皮外放枪,孩子大概生出来就能当将军。再也没有比把孩子爱得和培养得死去活来更可怕的事了。当然,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有五彩缤纷的前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客观和冷静,更要理智地观察和分析,真正认识你的孩子,认识孩子的兴趣所向,认识孩子的特点特长,只有真正认识孩子,才能科学而准确地培育。不过,我们应当注意,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有某种天分,特别是孩子表现出过人之处时,一定不要大喜过望,认定你的孩子有天才,并从此全力以赴地将孩子当作天才来养。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就明确地说过,不要将天才孩子当作天才来养,否则会是一个悲剧。纵观当今世界,大名人大名家,几乎没有一个是神童长成的。发现孩子的天分,当然是你要培养的重点方向,但缺少全面学习和发展,即使是再有天才,杨振宁也明确地建议此类孩子父母,不要将天才孩子当作天才来养,否则会是一个悲剧,会出现头重脚轻的褊狭。总之,无论你的孩子是否有音乐和美术天分,健壮还是瘦弱,你都不必胡乱地忧虑。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只要奋力前行,条条大路都会通向人生的高峰。还是前面说过的那句话,关键是你能否认识你的孩子。别看你与你的孩子日夜亲密不分离,实际上你大概不太认识你的孩子。

你有人性吗?

人与人之间发生口角时,最凶狠的骂语大概就是“你真是没有人性!”然而在过去的一些年月里,我们天天高门大嗓地批判“人性”。谁要是讲人性谁就是要被砸烂狗头的资产阶级坏蛋。记得当时,我的一个同事被人性两字吓得昏了头,当有人问他党性是什么,他竟然战战兢兢地说,只要没有人性就是党性,立即就被砸烂了“狗嘴”,还打断了两根肋条。

现在真是天翻地覆了,我们又大张旗鼓地讲人性,讲人性美,没有人性绝对就是十恶不赦了。然而,经过那么多年的折腾,我们还剩下多少人性?也就是说我们还懂得真正的人性吗?我们祖先世世代代同情孟姜女的悲惨遭遇,由于同情和悲愤进而演化出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传奇故事。可是后来的革命理论却批孟姜女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安危。而这种理论与人性是怎样的一种冲突,可能至今我们还在矛盾着。君不见当今报刊上广播中,经常理直气壮地宣扬某某英雄或某某模范为了工作不去关心生病的妻子,不去救助危难中的儿女,甚至父母快咽气时高喊着他的名字,要在最后的时刻见见他日夜想念的儿子或孙子,但这个儿子或孙子此时硬着心肠继续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当然,倘若你要是离开工作岗位真的会塌了天,真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不得不做出牺牲,我们应该理解。但这种理解也只能基于难过和遗憾。问题是在某种宣传意识下,大家似乎认定这是一种光荣,甚至是英雄和模范必然要有的生动细节。我个人认为这有悖于人性,这与批斥孟姜女哭丈夫其实一个意思。再拿我们普通百姓来说吧,在公事面前总是羞于谈私事的要求,即使是孩子发高烧,向领导请假时也吞吞吐吐,好像犯了什么错误。可以这样说,几乎没人敢于在工作中公然请假给孩子过生日或给老人祝寿;倘若谁敢耽误工作去给亲爱的女朋友送枝鲜花,那简直就等于犯法。

因为有亲友在国外工作,我经常去机场送客人。看到人们与远走他乡的亲人告别时的表情,真是令人感动。我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女儿走进登机口时的最后一秒钟,我多么想再看她一眼,再挥挥手。然而我发现,机场的设计者们似乎缺乏这种情感的思索,他们不惜花巨资购置金属架塑料板和决不透明的玻璃砖,在登机口十几米之外就森严壁垒,还独出心裁地在这些堡垒般的遮挡中再加上九十度拐弯的屏风,尽量不让你看到亲人的身影。这还不算,因为他们发现有些人能在玻璃砖或塑料挡板的缝隙中窥视到亲人的身影,还有些送客的人个头高,或是有些人能像篮球运动员那样跳高,留恋地看着亲人离去,又出巨资开始加宽加高加厚,堵塞一切缝隙。我想,这些设计者们肯定沾沾自喜地认定他们造就了多么优秀的工作环境。然而,在这样战斗堡垒一样的厚重保护下,只要有块透明的玻璃,让站在外面的客人多看一眼亲人的离去,你能损失什么?另外,在国外旅游时,看到人家的百货商店、超市和诸多公共场所,到处都布满了让客人休息的座椅,还有更多的儿童乐园,而我们不但没有这种考虑,即使有几处摆形式的座椅,后来也因为发现客人坐在那里太悠闲,不像要购物的样子,所以大多数就被气哼哼地拆掉了。

坦率地说,我们被粗野和粗暴地折腾得时间太长,心灵深处的嫩肉被坚硬的东西包裹得太严密,所以,对人性两个字很有些陌生了。当然,我们的领导也有所察觉,所以不断地加强“微笑”教育,特别是在搞大型活动时,就全力以赴地强调微笑。这次广东亚运会,主管城市交通的警察们确实满脸微笑,但司机们却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别扭和不适应,因为多少年来几乎绝对地看不到警察能这样笑。而且大多司机对这种“微笑”也不太当回事儿,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亚运会结束,这种微笑也会随之结束的。可能我们搞运动搞习惯了,所以今天搞经济,讲人性,也是以运动的方式,关键时刻“抓”一下,但从来没在心灵深处掂量过。

也许你以为你居住豪宅并豪华,你驾驭豪车并豪气,你穿戴厚重并贵重,你吃得丰富并丰盛,也就是说你越来越像个高级的人了,但恕我直言,你可能还缺少点人性。当然,这也包括饱经风霜的我。

你有钱所以你可恨

我曾在一个有关经济问题的座谈会上夸夸其谈,正当我颇为兴奋地谈到发财致富的时候,一个听众呼的一声站起来,怒气冲冲地质问我:中国人有句老话——为富不仁,我认为这是绝对真理。有钱人全是贪污腐败分子,全是心狠手毒的坏蛋!难道你不同意我的看法吗?……我被他突如其来的喝问弄得目瞪口呆,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我们这个民族也许穷的时间太漫长,所以从骨子里就对富人恨得咬牙切齿,这似乎已经铸成了一种仇视富裕的文化了。我们相当多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民间传说,也充满了鞭挞讽刺和捉弄有钱人的故事。地主的女儿肯定都是愚昧、贪婪和丑恶的,官僚的儿子肯定都是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我们很少有西方国家王子爱上牧羊女,聪明的农夫赢得公主爱情那样的童话。最近我听到一个流传的笑话:记者把一个美国人带到豪华的富人区,问他恨不恨这些有钱的家伙,那个美国人很不理解地反问,我羡慕都来不及,怎么会恨他们呢!记者又把一个日本人带到豪华的富人区,照样问同一个问题,那个日本人回答说我不但不恨,反而还要学习他们,一定要努力工作达到和他们一样富有。最后记者问一个中国人,那个中国人立即愤怒地说,怎么能不恨?我早就恨得想杀了这些家伙!这个故事尽管是编造的,但不能不说是很形象地反映了一些人的心理。这种“恨富”的意识在革命年代表现得格外明显。但也许恨得太厉害,把富人打倒后,自己也不敢富,甚至不会富了。折腾了几十年,最后竟然还是“一穷二白”,还是个贫穷的“初级阶段”。终于,我们在更大的折腾之后顿悟,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开放。现在我们真是每天每时地都在喊搞好经济,应该对富字亲切点吧,可还是有些人耿耿于怀。只要是见谁富了,就情不自禁地恨将起来,不是骂他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就是骂肯定是贪污腐败分子。我在公安局挂职期间,审问一些抢劫财物的罪犯时,回答竟是对富有者充满仇恨。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每天口袋里揣着小尖刀,但绝不是打架斗殴,而是看到漂亮的小轿车就用刀尖去划破漆面,越是豪华的小车越划得厉害;还有犯罪嫌疑人一不抢劫,二没伤人,只是偷偷地去砸人家的玻璃,越是漂亮的房子,他越砸得凶。他气哼哼地说:我们“贫下中农”住什么样的破房子,可那些有钱人却住着地主老财那样的豪宅!哼,我一看就来气……听到他的话后我真有点不寒而栗,因为我注意到他使用“贫下中农”“地主老财”的语汇,这使我想起过去多年“大锅饭”式政策和平均主义的生活方式,还有那种必须“天天讲,月月讲”的斗争哲学。我不由得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艰难,恐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人也很难摆脱这种“憎恨富裕”的狭隘。

当然,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还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半路上,有相当多的一些富人利用狡猾和卑劣的手段钻空子,大发不义之财。君不见报刊上天天报道偷税漏税的大款、贪污腐败的官僚、谋财害命的黑道老大。这就使我们本来充满疑虑的心胸就更加疑虑不止,只要见了谁的肚子像河马般地鼓起来,就怀疑里面的脂肪来路不正。我认识一个写电视剧发财的作家,只要他的哪部电视剧得了多少多少万的稿费,人们就用一种异样的甚至带点恶狠狠的口气说:“那个家伙发啦!”非但如此,还用“吃大户”的方式逼着他请客,似乎是吃了他几千块的酒菜,心理才能得到点平衡。可是如果那个剧作家辛辛苦苦写的电视剧被“枪毙”了,或是稿费变成无法要回的“三角债”,人们对他就温柔了许多,尽管有些幸灾乐祸,但口气中就不由自主地含有同情和可怜。

有人悲观地摇头,穷富之间的怨恨恐怕永远也无法解除。我不这样悲观,当社会渐渐完善法制管理,渐渐有了诚信经营,渐渐透明化的富裕、富者就不会成为穷者眼目中的靶子,转而成为其心目中的样板,另外,现今社会不断出现救助穷苦和病残者的动人故事,慈善事业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人们的心灵深处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更应该乐观的是,如果我们真正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不再无端地折腾,大家的腰包都先后地鼓起来,可能情况会大大好转。用句幽默的话说,到了我们都富得可恨的时候,彼此也就不觉得那么可恨了。

你相信“青春永驻”吗?

人们常说“青春永驻”。这其实是对容颜永远年轻和漂亮的祈求,所以美容店最愿意用这个词做广告,让充满幻想的人们(特别是女人)发了疯般地去切割,去削骨,去电烫,去花光腰包里所有的钱。然而青春在脸面上是无法永驻的,钢铸铁打的机器会磨损,金光灿烂的太阳会落山,无论多么稚嫩的皮肤也会印上年轮的痕迹,你就是涂抹一百万元钱的美容膏美容霜美容液,你就是动手术将你下垂的眼睑拉上去,将你干瘪的面颊鼓起来,将你多余的脂肪抽干净,将你所有松弛的部位绷得紧紧的,最终也无济于事。弯曲的皱纹和衰老的斑痕,会不声不响地爬上你的面庞。

如此说来,青春永驻不是一句响亮的空话吗?其实不然,青春二字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表面形象,二是心灵气质。表面美,美一阵子;心灵美,美一辈子。如果你是一个很有悟性的人,你就会在诸多的交往中发现,有的人一打眼看着相当漂亮,但交往一阵却没有感觉了,反而觉得不但不漂亮,甚至令你有些厌烦。相反,有的人最初见面很平常,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美感。但随着交往时间的延长,你渐渐感到这个人其实挺好看的,而且越看越爱看,越看越漂亮。为什么呢?前者的漂亮只是脸皮上的,但他(她)的举止粗俗,张张罗罗,疯疯癫癫,嘴甜心虚,花言巧语。当一个人的内在本质让你反感,那无论多么靓丽的表象,在你的视线中都会大打折扣了。另外,还有一种“一丝不苟”的漂亮,眼睛之间的距离,鼻子尺寸的高度,体型高矮的比例,都标准得不能再标准了,但你就是感到这个人不可亲不可爱。这就是只有美的形象而没有美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修养、知识、真诚、情感等的总和,产生一种令你喜欢的魅力。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第一眼没感觉,但相处时间久了,却越看越耐看的美丽。过去有句老话“情人眼中出西施”。当你对一个人有了情感,即使这人面貌平常,你也会感到挺好看的;当你对一个人产生反感,这个人就是漂亮得像天仙,你也会在内心里斥之为“臭美”,美丽的坏蛋更坏蛋。大概所有人的审美方式,都摆脱不了这种规律。严格地说,对相爱的男女来说,产生情感的最初原因是形象美,但维持情感的力量却是心灵美。所以你要是想美化你的脸,还不如美化你的心;所以我们坚定不移地认为,青春永驻的本质意义是一个人的灵魂年轻,因为真正的青春不是年龄是心灵。为此有些人严格并严谨地说,漂亮并不等于美丽。漂亮是脸蛋,美丽是气质。更有些人幽默但却是深刻地说,不是你漂亮,我才爱你;而是我爱你,你才漂亮。

青春这个词太美好,太富有张力了。于是作家们纷纷挥笔抒情:青春是含苞欲放,是红日东升,是雏燕展翅,是血气方刚,是情窦初开,是热情奔放,是精神抖擞,是浪漫冲动,是香甜如蜜,是所向无敌……正当青春者最富于弹性的想象,最敢于冒险和闯荡,最有一鼓作气的力量。在青春的眼睛里,暖色总是多于冷色,鲜花总是多于绿叶,坦途总是多于崎岖,光明总是多于阴暗。也许这有些幼稚,可唯其幼稚才有新鲜新意新颖,才有不拘一格的新思想。青春的心灵里没有一丝皱纹,只要心灵里没有皱纹,你就不会悲悲切切,疙疙瘩瘩;你就不会长吁短叹,满脸苦相;哪怕你饱经风霜,也会觉得幸福快乐。当你以青春的心态面对生活,人们自然就会赞美你“真年轻啊!”,这个“真年轻”就是青春永驻,至少是青春常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