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从马和到郑和

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郑和 作者:周志斌 著; 宋林飞,王庆五 编


第一章 从马和到郑和

一、元咸阳王的六世孙

明朝永乐年间,中国远洋航海事业曾经有过一段极其辉煌的历史,而创造这一辉煌历史的代表人物就是当时的一名宫廷太监——郑和。

郑和本不姓“郑”,而姓“马”,是云南昆阳州(今属云南昆明晋宁县)回族人。明洪武四年(1371),此时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已有四年多,但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行省仍处在蒙元残余势力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统治之下。

这年一个普通的日子,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的一户马姓人家,随着一声清脆而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健康男婴降临这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家庭。新生男婴给全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幸福和欢乐,也带来了希望。年轻的父母给他们这个小儿子取名“和”,乳名“三保”,祈求真主保佑他们的儿子马和能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长大成人。

据《郑和家谱》记载,马和祖先最早可追溯到中亚不花剌国(又称“普化力国”,位于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布哈拉一带)的国王所非尔,他是马和十一世祖。相传,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因遭到邻国入侵,所非尔国王被迫“舍国适宋”,与弟弟艾尔砂和三个儿子,带领部属七万余人和七千余匹驼马不远万里来到北宋都城开封,归附北宋王朝。宋神宗对所非尔宠信有加,授职本部总管。宋元丰三年(1080),不花剌国内局势稳定后,不花剌国使臣阿力、蜜尔拾沙率文武官员在数百名骑兵的护卫下抵达北宋西京洛阳进贡,请求国王所非尔回国复职。宋神宗盛情挽留所非尔“驻京保国”,并加封“宁彝侯庆国公”,赐赤金200两、银5000两、丝1000匹,每年加俸500石。所非尔考虑再三,决定让弟弟艾尔砂带领不花剌国余众返国,主持不花剌国政。所非尔统领的本部护卫5300余人分散于山左、山右、淮泗之间从事农业生产,免征粮赋,听从宋廷调遣。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所非尔国王安然离世,享年97岁,宋朝廷赐赠“戎部总管、宁西域国朝奉王”称号。

元朝初年,著名回族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是所非尔六世孙、马和的六世祖。赛典赤·赡思丁相传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二十六世孙,其全名为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赛典赤”意为“荣耀的圣裔”,“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意为“长寿”。1220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率兵西征灭西辽,占领了中亚布哈拉。当时,赛典赤·赡思丁的祖父、当地部族首领赛典赤率领骑兵千余人,带着花豹、白鹤迎降,少年赡思丁和父亲苦马鲁丁也一起归附了成吉思汗的西征军,并被编入宿卫部队,后任成吉思汗的帐前侍卫。成吉思汗常以“赛典赤”称呼赛典赤·赡思丁,而不呼其名,后来“赛典赤”也就成为其整个家族贵族身份的专称。

1229年,元太宗窝阔台即汗位后,赛典赤·赡思丁以战功出任丰、靖、云内三州(今大同、呼和浩特一带)的都达鲁花赤(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因政绩突出,后升任太原、平阳二路达鲁花赤和燕京路断事官。1251年元宪宗蒙哥汗时,任燕京路总管和采访使,负责燕京军政事务,督查地方官员的政绩优劣。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他又先后出任燕京路宣抚使,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今天的省长)和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等职。赛典赤·赡思丁为官多年,政绩斐然,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发、治理云南,对云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274年,为整治云南乱局,忽必烈特派年过花甲的赛典赤赴云南担任平章政事,他也成为云南行省首任平章政事。在六年任期里,他兴利除弊,协调当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先后开垦田地二十余万亩,广设驿站,重视文化教育,修建了云南历史上第一座孔庙——文庙,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了云南与内地的统一与联系。由于他为政宽厚仁义,深受百姓爱戴。1279年,赛典赤·赡思丁病逝昆明后,当地百姓闻讯,纷纷前来哀悼。史称,赛典赤·赡思丁被安葬于昆明东北二十余里的松花坝,送葬时“百姓巷哭”、“号泣震野”,旁观者也无不为之动容。为了纪念他,当地民众又在昆明北郊给他修了一座衣冠冢。不久,元朝廷追封赛典赤·赡思丁“守仁、佐运、安远、济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咸阳王”,谥号“忠惠”。此后,人们常以“咸阳王”代称赛典赤·赡思丁。

赛典赤·赡思丁死后,其子孙后代大多数留居云南,有的承袭封爵,有的成为当地有名望的缙绅。其后裔繁衍为云南回族的几个大姓,马和祖辈即为其中之一支。赡思丁的五个儿子,个个文韬武略,身居要职:长子纳速剌丁,曾任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云南行省左丞、右丞和平章政事;次子哈散,曾担任广东道宣慰使和都元帅;三子忽辛,曾任兵部郎中、陕西行台御使中丞、云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四子苫速丁兀默里,曾任建昌路总管;五子马速忽,曾官至云南行省平章政事。马速忽为郑和的五世祖,袭封滇阳侯。由于长时间与汉族士民共处,因而改从汉俗,以名中首字为姓,定姓马氏,因此马和之姓即源于此。

经过多年的探究,史学家们基本理清了马和家世的渊源:所非尔→撒严(所非尔次子)→苏祖沙(撒严长子)→坎马丁(苏祖沙长子)→马哈木(坎马丁长子)→赡思丁(马哈木长子)→马速忽(赡思丁五子)→马拜颜(马速忽长子)→察儿米的纳(马拜颜长子)→马哈只(察儿米的纳长子)→马和(马哈只次子)。

马和家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曾祖马拜颜、祖父察儿米的纳和父亲米里金(汉名“马哈只”)等都曾到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朝觐过,在昆阳地方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元末明初,交通运输条件十分落后,马和的先辈们要前往遥远的天方麦加朝觐,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漂洋过海,沿途充满各种风险,同时还需要大量金钱的支持,这些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当时能平安抵达麦加并完成朝觐之旅的穆斯林很少,所以在云南曾朝觐过麦加的人普遍受到当地穆斯林的羡慕和敬重,尊称他们为“哈只”(阿拉伯语,意为“朝觐归来者”)。据史料记载,当时云南一带的穆斯林到麦加的路线大致为:先由云南昆明和大理出发,出境到缅甸曼德勒,乘船由伊洛瓦底江南下抵达仰光,再由此地漂洋过海,先抵达印度的加尔各答,换乘海船出孟加拉国湾,绕过斯里兰卡岛,横渡阿拉伯湾进入亚丁湾,再通过红海抵达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最终到达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圣城麦加,这条朝觐之路一直是数百年来云南穆斯林的朝觐路线。

马和父亲本名米里金(1344—1382),后改称汉姓“马”,人称“马哈只”。马和的祖、父辈都曾是元朝的封疆大吏,祖父被元廷封为“滇阳侯”,父亲米里金曾担任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并袭封滇阳侯。马哈只身材魁梧,性情豪放,为人正直。人有过错,他总是当面指出,毫不隐瞒。平时在乡里,扶危济贫,乐善好施,遇见贫困、孤独无依的人总是尽力帮助和救济。因此,他在乡间民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深受当地百姓的尊敬。

马和的母亲温氏是一个贤惠妇女,勤劳善良,共生育了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马和排行第三,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名叫马文铭。马和自幼聪明伶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额头,人见人爱。母亲温氏很重视孩子们的文化教育,专门请老师辅导他们的学习,所以马和从小就跟着哥哥姐姐学习文化知识,诵读诗词,七八岁时就能阅览诸子百家的著作,史称“才负经纬,文通孔孟”。当然,这或许有些夸张,但少年时期的马和已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修养当属无疑。

童年的马和特别爱听长辈们讲故事,尤其是听他们讲述“朝天方”的故事。祖父和父亲作为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都曾不畏艰险赴伊斯兰圣城麦加朝觐,见多识广。平日里,父亲马哈只常向孩子们介绍伊斯兰教教义,讲述他们“朝天方”途中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经历、沿途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这些故事使少年马和从小了解到许多伊斯兰教常识,对异域和远洋航海充满了好奇心,立志长大后要远航大海,像祖父和父亲一样“朝天方”,朝觐心目中的伊斯兰教圣地。

明人祝允明在《前闻记》中说,幼时的马和喜欢用纸折成船放在水中游戏,用嘴吹动,纸船在水上飘浮前行,直到水浸纸船沉入水中,游戏才停息。马和家乡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邻近的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向往航海的小马和常和伙伴们一起到滇池中游泳、驾船游戏,平静的湖面上,时常可看到马和与小伙伴们的身影。稍长大后,马和又让大人用木头做成一条小独木舟,每到夏日,便与伙伴们一起到滇池里划独木舟,在湖水中尽情地游戏。由于马和水性好、驾船本领高,深得小伙伴们的拥戴。马和俨然一个老练的水手,挺着胸脯,指挥伙伴们在滇池中划船冲浪。

关于少年马和,其家乡至今还流传着一个“马和智斗乡绅”的故事。传说,马和家乡有一乡绅平时为人十分霸道,常仗势欺人。他见马和常和小伙伴经常到滇池游泳、驶船,便贴出告示,声称“滇池沿乡一带,均归本乡管理,未经本乡绅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下湖行船、游泳”。然而,倔强的马和毫不理睬,对小伙伴们说,不要管它,照游不误。但其他孩子的父母亲害怕得罪乡绅,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再去滇池玩,马和只好一个人去滇池游泳、玩船。为防乡绅使坏,每次到湖中游玩时,他都要随身携带一根芦苇,以防不测。乡绅见马和拒不服从,为教训马和,暗中派人跟随马和,乘其不备,将他推入湖中,一阵大浪打来,马和竟被打得无影无踪。

马和落水后,迅速将芦苇衔在口中,把芦苇口伸出水面进行呼吸,最后平安游到岸边,悄悄回了家里。次日,乡绅见到马和,大吃一惊。马和说道:“昨日,滇池水怪把我拖走了,送到了龙王那里,龙王知道我是被坏人推入湖中,大怒,要我回来转告想害我的人,若再生歹念,就要把他全家拉到湖中喂鱼虾。”乡绅听后十分害怕,再也不敢阻挠马和及小伙伴们到滇池游泳、划船了。

这件事在村中传开后,人们都说马和福大命大,是被龙王送上岸的,不是凡童,将来必成大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