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宋词三百首 作者:[清] 上彊村民 编,吴兆基 译


前言

宋词,与唐诗并举,堪称“一代之文学”。宋词无论是在艺术形式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好,因而世代流传、经久不衰。词,兴于唐而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它集抑扬顿挫的音乐、错综复杂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式和真切感人的情性于一身,很快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样式,亦是有宋一代的代表文学样式。词以宋称,足以说明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三百余年的两宋文坛上,最为成功、最有创造性,也最能表现人们真实感情生活的,就莫过于词了。词至宋代,真可谓如娇花放蕊、丽日中天,充满了无穷的活力和光彩。

宋词的发展与国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开国初期,国家尚未统一,经济也刚刚恢复,词坛还不活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经济日趋繁荣,社会也相对安定,于是一批批新人相继登上舞台。词也在这时有了新的发展。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小令,词风虽受冯延巳、李煜的显著影响,却不像后者那样渗透了感伤的情绪,基调是从容自在和比较明朗的。这一时期以小令著称的还有宋祁、范仲淹等。真正给宋词带来根本性变化的是柳永的慢词创作。柳永的词长于铺叙,不避俚俗,以白描的手法,极写都市的繁华和个人生活上的悲欢离合之情。他创造性的艺术初衷,让宋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后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苏轼的《东坡乐府》是宋词发展中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与擅写侧艳之情的柳永不同,他的词以豪放著称。他的《东坡乐府》以黄钟大吕式的巨响,冲击着这莺娇燕婉的词林,他纵横开阖的巨笔,直接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不仅增强了词的生命力,并使其获得了新的发展,词风也大为扭转,变为慷慨激昂,在婉约之外另树一帜。紧接着“天马不羁”的苏轼之后,出现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格律词派。他的词作格律精严,风致醇雅,被称为婉约派的典范。在北宋末期登上词坛的,还有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能于“苏豪”“柳俗”与“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她善于提炼口语,清新雅洁,明白如话,生活气息很浓,而又绝不粗俗,这就是有名的“易安体”。靖康事变,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的命运,而且也使词坛的面貌为之改变,首先拿起词笔进行战斗的,是李纲、胡铨等坚持抗金的志士。稍后一点的辛弃疾则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贯穿于其词中的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辛词气势磅礴、风格遒劲,充满着战斗的激情与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宋词中极其珍贵的部分。同辛弃疾一起的,还有张孝祥、韩元吉、陆游等。他们的词密切反映现实斗争,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构成了南宋词坛的主流。词的最后一页就是所谓的遗民词了。1267年元兵攻入临安(杭州),宋朝灭亡。这一切就构成了词坛上的“病翼惊秋”“冷蛩”“残照”的衰气。在这一派衰气声中,也传来了激昂悲壮的异响,这就是以文天祥、汪元量等人为代表的辛派词家的悲愤呼号。他们充满战斗精神的作品,显示了民族的崇高的英雄主义气概。宋词的最后光辉,应当说是属于坚持爱国主义传统的辛派词人的。

宋词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元曲相互辉映,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许多名篇名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清代人上彊村民选注的《宋词三百首》,正是备受宋词爱好者青睐的优秀版本,多少伟人英雄谈之以言志;达官贵族诵之以怡情;家家户户持之以教儿童。

上彊村民,原名朱孝臧,字古微,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因祖居埭溪在上彊山麓,自号彊村。是清代著名词人及词学专家,所编《宋词三百首》“为小阮逸馨诵习之资;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宋词名家的代表作均有收录,是迄今为止宋词最好的选本。

本书遴选了代表宋代各种风格的优秀作品三百多首,全面展示了宋朝的时代特色和生活风貌。除原作外,另附有注释、译文、赏析,并对作品配以精美插图,使得词情与画意相得益彰,辉映成趣。此外,本书版式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