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禅思 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

时光不语 静待花开 作者:杨旭


一 禅思 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

安坐流年过往

流年的过往,也曾深陷其中,随波逐流。欢乐、悲伤、失落、感怀……可谓五味杂陈,一一味嚼。

当百味品就之后,开始安坐流年过往,平静观看花开花落,戏谑品说人来人往。

过往人生,每个人不过都是“戏子”,专注地演着自己的戏,只是“凡人”不觉,当真儿地痴迷、投入,以至于分不清“是你入了‘戏’,还是‘戏’戏谑了你”。

有些人太在乎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自然更是喜欢被人当回事。实不想,把你当回事的人,未必是真,也许只是有求于你。把你不当回事的人,未必不认可你,只是在他这里你暂时没有利用价值而已。被人当回事的人,有时是趾高气扬,睥睨一切,殊不知这当回事的只是“羡汝达官贵衣”;被人不当回事的人,有时更是自怨自艾,疾首蹙额,其实这不当回事的也只是“辱汝粗布衫履”。尊的是“衣”,辱的是“履”,其实,只是这方寸之间的辨析,世人却痴迷地入戏,真假难辨,甚至亦真亦幻。正如曹公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有些人在乎金钱,固然金钱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享受、快乐,甚至表面的尊严,但完全依靠金钱得到的诸如此类,又大凡并不可靠。因为,如此被金钱捆绑的幸福无异于罂粟。最为可靠的当是不以金钱作为支撑的平静和幸福。其实,真正的幸福与金钱关系不大,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幸福与见识、修养、胸怀、智慧等有关。金钱是好东西,它会让高尚的人愈发高尚。金钱是坏东西,它会让丑陋的人愈发丑陋。如果你爱他,就给他大把的金钱;如果你恨他,也给他大把的金钱。最能检验一个人修养甚至是人性的就是对金钱的支配方向。因此,要紧的,不是追求金钱,而是努力让自己的修养配得上金钱,否则金钱带给你的不会是幸福,而是彰显你浅薄、丑陋的道场。

有些人在乎上帝,但又总是埋怨上帝的不公。“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人则恰恰相反”,这,不公平!其实,公平与不公平只是在于你对待生活的态度与自我平衡能力。有些人一出生就是众星捧月,有些人一出生就被遗弃郊野;有些人天生就是过目不忘,有些人死背百遍也未必记得牢固。但是,这只是起点,而决定你我幸福与否的是过程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结果。修鞋匠的儿子林肯,不但可以成为万众瞩目的美国总统,而且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总统。曾国藩的一生可以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来概括,因此,有人称其更有资格成为继孔子之后的“亚圣”。就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功勋卓著的人,曾有一次,小偷潜入曾国藩家中,伺机偷盗,无奈曾国藩一篇文章背了一夜还没有背好,气得小偷跳下房梁,怒斥:“你这种水平,还配读什么书?”然后很不屑地将那篇文章背诵了一遍,扬长而去!这些,与公平与否有关吗?

其实,一生历往,你会发觉,地位、权利、金钱,以至于亲情、友情、爱情……凡此人生的过往,大多数人相加后基本相差无几。

因此,试坐世界之外,静看人间冷暖,你会发觉,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妙!

穿越一地鸡毛的爱情

海岩说过:“中年人没有爱情,有的,只是一地鸡毛的爱情,很脏。”

我不以为然。

同事老刘,标准的中年,因为我们不是一个部门,所以只有午饭时间才有机会聊上一会儿。

但是十有八九的话题,他都能拽到结婚近三十年的媳妇身上。只要提到媳妇,老刘的眼神,多数都是闪着秋月般的光芒,安静而明亮。

他说:“今天下班要去沃尔玛超市,因为媳妇喜欢吃那里自制的椰蓉酸奶。媳妇说这个酸奶必须趁凉吃,一旦不凉,就没有了这款酸奶的柔、糯的特色。媳妇说必须是在下班刚一进门,外边热的不成不成的情况下,一进屋,就喝,那才能喝出感觉呢!”听着老刘这么一说,我的馋虫都在蠢蠢欲动。老刘接着说,“所以,如果是酸奶没有了,我就必须一下班,一路小跑地去超市,要不然就赶不上媳妇下班前到家了。”说着,他自嘲地笑了。那笑,在食堂中荡漾着,一圈一圈地回旋在每一个角落……

那天下班,他急匆匆地一路向南,没有坐公共汽车,也不是回家的方向,我恰巧同路。于是,始终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尾随其后。他在炸鸡店门前停住了脚步。我知道这家的鸡腿是远近闻名的,肉质鲜嫩,味道独特。老刘瞪着窗口里的炸鸡,两眼眯成了一条缝,嘴角挡也挡不住地往上翘着,稀疏的头发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金色的光芒,偶尔被微风吹动的发丝在“宽阔的舞台上”欢快地舞动着。

这是个深冬的季节,我不禁打了个寒战。但是,老刘接过小老板递出的鸡腿后,竟然解开了厚厚的羽绒服。我心想,这老刘,名不虚传呀,身体真是好呀!我这打着寒战,他却热得不行了。接着,谁承想,他把刚刚出锅的鸡腿竟然放入怀中,再将上衣对襟折叠挽好,刚好放鸡腿的地方免成了双层,之后双手紧紧地捂着。我为之一怔。不用问,他是怕鸡腿到家凉了,没有刚出锅的味道,所以尽量用自己的体温为其“保暖”。望着哼着小曲、夕阳映满全身的老刘,我眼睛不禁有些发热……

天津卫视有个电视节目叫《婚姻保卫战》,上节目的多为年轻人,甚至是还没有走进婚姻殿堂的男男女女。他们大多只是经历了初恋、热恋,还没有谈婚论嫁,抑或是在谈婚论嫁中。恋爱中的不同阶段,男女表现会有所不同,这本是自然。要不然怎么会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叹呢!但是,就是这不同阶段的稍有差池,已经使这些男女苦不堪言、纠结难断。这类感情,其实一言以蔽之——私欲膨胀。节目中情侣的大多数问题就是女人嫌弃男人不陪、不买、不骄纵,男人嫌弃女人不贤、不惠、不理解。在我看来,这些才是满地鸡毛的爱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纠缠。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大概是很多人对婚姻的定位有些偏颇。婚姻不是生命的全部,只是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婚姻不是解决生命中诸多个人问题的良药,个人诸如经济与精神的疲软,究其本质只能自己解决。更要纠正,婚姻不是钞票,爱情更不是钱包。

其实,不管是婚姻还是爱情,认识其本质比谈恋爱、结婚本身更重要。因此,婚姻的一地鸡毛与否,不是年龄问题,而是对婚姻的认识是否准确、到位问题。当然,被离婚,被一地鸡毛也是有的,但是,只要你的心中没有一地鸡毛,你就可以找到一根尺把长的竹竿,将一地鸡毛,扎成一把可以随时掸落岁月灰尘的鸡毛掸子。

孤独,是一种享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喜欢孤独,经常来往的朋友越来越少,而对于这样一种状态,我是极为满意的。

孤,是单一的意思;独,亦然。因此,孤独就是一个人的独处。

独处的我不仅是快乐的,还是充实、满足和幸福的。我希望有更多独处的时间。

对于应酬,我是厌恶的。我不能容忍穿着铠甲的所谓闲聊、时时防备的所谓推心置腹以及假装若无其事实则利欲熏心的所谓邀约。大家说着口是心非的话,喝着不知真假的酒,吃着味同嚼蜡的饕餮,貌似一群人的狂欢中,实则是一个个孤独灵魂的狰狞。酒醒之后,留下的只是“昨天没了,今天来了”的结局。

是一棵树,就不要留恋温室的安逸,安心生长在森林中,不做阿谀奉承的谄媚。是一只鸟,就不要羡慕笼中金丝雀的衣食无忧,自由翱翔于天空,不做摧眉折腰的夤缘。

一个人的时候,我是平静而幸福的。我可以一杯清茶,一本闲书。累了伸伸懒腰,遥望一下远山近木。客厅中走一走,转转腰肢,目测一下小蛮腰的尺寸,然后面对镜中的自己会心一笑。亦可以,端坐电脑前,写下自己的感伤、他人的故事,或者翻看文友的作品,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流泪,有时悲伤,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书写几句肺腑留言。阳光正好时,拿出孩子的衣服,仔细看看哪些地方的针脚需要加固,哪些衣服有些缩小。然后一边整理衣柜,一边熨烫衣服,听着轻缓的音乐,哼着不成曲的小调,等待孩子的敲门声。

还有时,我会给父母打个电话,询问一下身体情况,家中近况,听着父母叙述着家中的琐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我的心是踏实的,也是欢快的。

再有时,翻看食谱,揣测着家人爱吃的饭菜,一时兴起,马上备齐食材,趁家中无人,小试一把身手,以待有机会给家人露上一手。

也有时,我会一个人发呆,看着窗外的行人,想着自己的过往,或者他人的故事。有时会会心一笑;有时会小有感慨;有时是深深的自责,甚至痛彻心扉;有时会忽奔书房,文思泉涌。

……

有限的生命,有做不完的事情,哪有时间荒废?

邀约,请你真诚,否则不要发出。虚假形式的邀约,是毒瘤,会扩散和传染。

别说:人生太长,孤独无助……

人生本是心灵的朝圣,而朝圣之路必然孤独。

角度就是结果

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男人为自己的爱妻购买了一枚璀璨的钻戒。第二天清晨,女人想,这么漂亮的钻戒我应该画个精致的妆容才能与之搭配,于是,习惯赖床的她早起了一个小时,一丝不苟地开始化妆。精致的妆容画完之后,她又想,这么精致的妆容,不能随意地穿一套服装,因此,她又认真地从衣柜中选出一套优雅的套装。看着镜中的自己,她有些愕然:“这是我吗?”于是,她的自信心陡增,迈着有力的脚步欢快地步入办公室。良好的状态,使她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平日对待工作的“宽容态度”,今天也因“白骨精”的形象,大为改观。因为,她想,这么好的形象,工作也不能差呀,不然会让人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多尴尬呀!于是,她开始加倍认真,各项工作极为到位,当日,竟然签到一份期盼已久的大合同。于是,同事们认定她还是很有工作能力的,她的自信心也在瞬间飞涨。不久,主管离职,她被提升为主管。

看到这个故事时,我不觉想到了法国著名文学家狄德罗曾经写过的那篇非常有趣的文章——《与旧睡袍离别的忏悔》。文中讲述:有一天,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睡袍,这件睡袍质地和做工都非常精良,这令狄德罗非常开心,立刻丢掉旧的睡袍,当晚睡觉时就穿上了新的睡袍。可是这件华美的睡袍刚一穿上,狄德罗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不是袍子本身的问题,而是狄德罗感觉到,与这高贵的睡袍比起来,自己的被子实在是太破旧了,袍子与被子放在一起,实在是太鲜明了。于是,第二天一早,狄德罗就买了一套新的被子。当他满心欢喜地换掉旧被子时,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当他把新的被子放在床上之后,他发现,崭新的被子把床映衬得更加老旧了,于是,狄德罗又立刻换掉了旧床。原以为这下好了,穿上新的睡袍,盖上新的被子,睡在新的床上,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可是,他又发现,这个崭新的床与之周围的桌子、椅子,以及其他家具极为不协调,于是,他换掉了所有家具,然后又将整个屋子进行粉刷、装修……到此为止,这位哲人突然发现,他竟然被一件睡袍所胁迫,直到筋疲力尽,痛苦不堪。

于是,后人将这个现象叫作“狄德罗效应”,也就是“愈得愈不足”之意。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件极为负面的效应,只会让人在欲望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比如商朝的灭亡,始于纣王“象箸”,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饿死于宫,始于桓公“口欲”。甚至于,对于被升职的官员,换掉原配的媳妇,也套用此效应,认为是媳妇没有与之职位相配套,所以换掉也是配套之效应所“胁迫”所致。

我不以为然。

“一枚钻戒”可以成就一个女人的优雅、自信、精干,“一件睡袍”可以毁掉一个男人的前程、价值、信念,在我看来,发酵的结果如何与事情本身全无关系,有关系的只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

因此,角度就是结果。

那条路

清晨,临窗深呼吸。

“哦,哦,哦……”我挥着手,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哦”了半天才说,“看,那条路,那条路!”我一边喊着,一边指着楼前的大公园。

先生闻声走了过来。

“就是那,那!”我激动得有些颤抖。

先生的眼睛也顿时闪出光芒。

鲁迅在《故乡》中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是,这条已经成为路的路,却像横亘在我心里的一条荆棘,时时隐隐作痛。

这本是与小区一栏之隔的大公园,周围是草坪和花圃,中部是木地板铺就的健身休闲场地和两条长长的藤蔓凉棚。在花园的东、南、西各有一个进口,三条蜿蜒的小路直通花园中心。

北侧是我所居住的小区,大概是为了小区安全起见,公园在北侧没有设计入口,因此,小区居民到公园就需要多走上几百米的距离从西口进入。

起初,只有零星的居民为了抄近路,跨越北侧护栏踩着草坪直奔公园。慢慢地,走的人多了,这里就成了郁郁葱葱草坪中的一条路。但我始终不认为它是路,觉得它是斑秃,如牛皮癣一样,难看至极!

楼上看风景时,我经常目睹骄阳下园林工人戴着草帽,弓着身子,黝黑的双臂舞动着花锄,左手一个篮子,右手一棵幼苗,补种、浇水、施肥,反反复复。但是,斑秃依然一秃再秃,来来回回,似乎无穷尽也!

而今天,这条斑秃竟然如跳跃在葱茏中的一道音符,一条条青色石板在这里不知何时悄悄地安了家。抄近路的人们,一个个喜出望外,轻巧地踏着青石板,小心地迈着轻盈的步子,似乎唯恐步子迈得太大或是太小而惊扰了青石板间还在酣睡的小草。

《道德经》有言:“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的意思,说的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就是有为之意,而是告诉我们,要以顺势而为的方式做事,使之达到做了如不做一般,让人觉得一切自然而然,了无痕迹,而不是故作姿态。只有顺势而为才能造就“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这条顺势而为铺就的青石路,不正是老子“顺势而为”“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具体体现吗?

那一波涟漪

那日,小小的阳台似乎已经盛不下我的忧伤。

我遥望着并不遥远的车水马龙,但是,似乎无论怎样的“巨轮”也无法承载我的悲怆。“巨轮”一艘艘地驶过,留下的是我无法释怀的压抑。

天色渐渐暗淡,风也愈发的猛烈,我下意识地抱了抱双肩,似乎借此温暖一下冰到谷底的自己。

偶然的一瞥,QQ上一名好友的签名“所有的经历都是上帝的礼物”,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什么?我陷入了沉思……

记得王国维曾经与他的好友辩论过“‘鱼被网入网中后逃生’更好,还是‘避免网入网中,经历逃生’更好”。友人认为,“避免网入网中,经历逃生”更好。理由是可以避免逃脱的危险挣扎。而王国维则认为“鱼被网入网中后逃生”更好。理由恰是经历了危险的挣扎,所以更好。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岁月总会在我们的一次次经历后,滋生出一层层的“硬茧”,让我们在未来的流年中,变得处事不惊,风轻云淡。

记得三毛曾经说过:“人生苦短,不喜平淡!”为了寻找故乡,寻找梦中的橄榄树,三毛找遍了全世界。短暂的一生中,三毛始终不觉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她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将心固定下来的地方,她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使自己遁入“渔网”。因此,三毛的生活极不平淡,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她倔强地逃学、与灵魂对话、挥霍青春、反复无常、钟情苦恋、远走高飞、遁入沙漠、陷入种族战争……以至于最后自断48岁的生命。这就是三毛。她的一生是大喜大悲、有泪有笑。她没有为别人而活,而是始终遵循着自己“心”的方向。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依然辉煌。也许这一切,与王国维的“鱼被网入网中后逃生更好”有关,一次次“破网而出”才造就了三毛不同凡响的文字。

也许,我们没有勇气“入网”,然后“破网”而出,但面对无法逃避的“网”,默然接受,然后,寂静欢喜,也许,未尝不是美好呀!

“礼物”?对,礼物!这是上帝给予我的厚礼呀!一念间,那一波涟漪在心中温柔地荡漾,既有潋滟的光泽,也有韵律的景致。

抬眼窗外,风已停,车水马龙也已是华灯初上的霓裳。

让灵魂生动起来

时间可以改变的也许不仅仅是我们的容颜,还有我们的灵魂。

时间,可以使灵魂愈发生动可人。

人的灵魂,与生俱来的如此干净,不染尘埃。我们都曾经是踌躇满志、怀揣梦想的少年、青年……红尘过往,现实鞭挞,之后,我们开始学会了妥协。为生存,也为欲望的诱惑。

记得在同学聚会上,曾经的班长,全然没有了上学时的模样。满脸的生意,满眼的金钱。在我的诧异中,他有些局促不安,与我私语到:“刚刚工作时,我也是铮铮誓言地怀揣着梦想,一定要做个像样的白衣天使。但是,在那次孩子生病转院来京时,我彻底被击垮了。看着孩子被病魔折磨的小脸儿,无论我怎样的承诺和解释,医院答复只有一句话:‘交了费才可以安排手术’。无奈,我拨通了刚刚毕业不久就辞职下海、经营一家医疗器材公司的发小的电话。半个小时后,医院通知我们马上手术。孩子出院后,我辞职了。”

我理解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空有怎样的抱负,不能给予眼前亲人困境的解脱,自然是一种煎熬。但是,灵魂的生动一定不是直线向上。世间所有的成长大致都该是螺旋增长的方式。妥协,应该只是暂时。蜷缩是为了将来的伸张,而不是永远地自残终身。在必要时的妥协是生命的艺术,也是人生的考验,但是如果忘记了曾经的初衷,甚至在欲望的鸿沟中不想自拔、不能自拔,将人生的三万天全然交付在欲望的跑马场,使灵魂在暗无天日中默然隐忍,那自然是人生最大的悲凉。

困难不是摧毁灵魂的借口,反而是灵魂生动的必修课。

喜欢有故事的人,如同喜欢生命中经历过苦难的人一样。我认为,只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才会有表里如一的香气。生命的历练,岁月的打磨,时间实现的水滴石穿,我们还有什么不可逆转、不可坚守呢?

中国古代的钱币,除了战国时期的刀币和西汉末年的王莽币外,其余时期都是以外圆内方造型的钱币作为流通。当初,从刀币改为外圆内方这种古币形状,我想,除了使用、收藏更为方便的因素外,大概还有更为深刻的哲理吧。也许是想提示我们:外圆是做人的一个原则,圆圆的外形与他物并存时更易保存,不易彼此伤害,如若棱角分明,针锋相对,则更容易与他物磕碰,造成彼此不适,甚至是伤害。而内方则代表着一种原则,一种不被外物左右的坚守。与自己对话、与自己沟通、坚守不可放弃的准则,这该是内方的一种启示吧。

内在,心有所持;外在,行有所悟。

当然,对于没有吃过梨子的人来说,无论你如何形容梨子的滋味,他也无法真正体会。

因此,试着让我们深陷其中,融入滚滚红尘,与之相拥相抱,让我们的灵魂在这样一次次的千回百转中,生动起来!

让生活,因经典而精彩

“开卷有益”,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对于这一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或不一定每天都要看,以免过度劳神。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收益。

但是,我认为,开卷有益的说法值得商榷。

比如,人的思想,起初就是一片空地,如若种上了罂粟,不但会上瘾,精神萎靡,甚至心灵不毛,还可能再也无法播种其他物种。因此,为心灵如何选择种子,自然不可随意而为。而书籍就是心灵的种子。种子有好有坏,书籍亦是。因此,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读,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有益。暂不说不健康的书籍,哪怕是健康的无厘头的小说,也充其量只能达到消磨时光的作用。真正可以达到开卷有益的书应该是让人读后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甚至于对于当下有所改变的书籍。

现阶段,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大有横扫“不管东西南北中,很□阅读叫你蒙”的态势。在这样一个迅猛发展的自媒体时代,每天的微博、微信、报刊等推送在我们面前的是诱人的题目“速看,马上删除”“人生必看的……”“深度好文”等等,让你实难拒绝,于是每天的时间就这样被消耗,心灵愈发躁动不安……

当下,大众的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信息性阅读。这类阅读包含微信、微博、报纸等碎片化阅读;二是工具性阅读。这类阅读包括学生的必修课本,成人技能类阅读以及各种考证、考试类书籍的阅读;三是智慧性阅读,也称经典性阅读。这类阅读指研读经史子集等国内外的典籍。

我最为推荐的是经典性阅读。为什么呢?

假设我们每天热衷于信息化阅读,一个月后,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你能记住的、值得回忆的、对未来生活起到助力作用的有多少?大概寥寥无几吧!充其量使之与人聊天时有个聊资而已。因此,这类阅读应该适可而止。工具性阅读是一定时期内的必须,不再赘述。但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当属经典阅读。经典阅读一本抵百本,这是我的感悟。是不是有这样的效果,你可以一试。在我看来,经典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学到知识。如果仅仅将对经典的阅读界定为积累知识的阅读层面,那么你对经典的感悟只能说是刚刚进入“厅堂”,尚未达到“入室”的程度。因为,经典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唐太宗曾经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说的就是通过阅读经典历史书籍,可以在做人、做事、治国中得到智慧,从而不走弯路之意。

因此开卷有益也要辩证来看。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害了。”可见,“开卷”并非全部“有益”,只有开对了卷,才会有益。

如镜,做更好的自己

镜子虽是俗物,但是,大多数人修行终身也未必能与之媲美。信否?

清晨照镜,不管是谁,镜子都会,来则应,去则无。一定不会,物离镜,镜存影。

这就是镜子的智慧: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生活中的我们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去吗?此为其一。

其二,面对靓女、帅哥或者主席、部长照镜,镜子会因此加倍细心、温柔以待吗?草根、百姓照镜,镜子会因此而粗枝大叶、草草了事吗?当然不会。

这也是镜子的智慧:贵不增,贱不减。也叫“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生活中,我们能做到面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吗?与高位者交往,不存喜悦或者卑微吗?与低位者交往,不存烦厌或者轻慢吗?

其三,镜子在映照A时,会想着B吗?在映照B时,会惦念A吗?当然不会。

这叫,活在当下,把握当下,置心一处。生活中,我们能做到:扫地即扫地,开车即开车吗?

其四,镜子映现红色物品时,其本身不会变红,映现绿色物品时,也不会变成绿色。

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或者说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活中,我们能做到涉水不湿鞋,取肉不沾油吗?

可见,镜子虽小,智慧不少。

因此,做人,如镜,做更好的自己。

善读可以医愚

西汉学者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源于一场家庭重大变故。一夜之间,万念俱灰的我几乎接近“愚痴”……我开始用读书排解无边的痛苦。慢慢地,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渐渐地,读书成为我奖赏自己的方式。静心享受读书的快乐,时常跟随着“书”,走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

读一本心心念念的书,就如同与一位思念久远的故人促膝而谈。如在读《名人传》时,我走进了贝多芬的人生,从他坎坷坚强的一生中,我增强了生存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罗曼·罗兰是这样形容贝多芬的:“他的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天气。”是的,唯有经历真实的苦难,才能让我们升腾起面对命运坎坷的勇气。读《海伦·凯勒》的故事时,让我懂得了遭受不幸后,应该如何保持平常的心境。

自然界中,曲折蜿蜒的河流谓之自然常态。因此,人生的跌宕起伏亦是生活之常态,人生之自然。有出必有进,有生必有死。生活中,也许确实没有必要笑脸相迎生命的降临,哭脸目送生命的陨落。庄子曾经对夫人的去世“鼓盆而歌”,虽然没能获得友人的理解,但是他这种对生命、对自然、对不可改变的事实的接受方式,我认为还是有着积极的一面的。也许,我们还不能如庄周般超脱,但我们也许可以找到出口,“掩埋”伤痛,寻找快乐。

当代学者周国平曾经这样总结读书的收获,他说:“读书的好处有两种,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的东西,这样收获到的东西叫知识。二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现在被唤醒了。这样收获到的东西,我称之为智慧。”知识可以提升我们应对社会的能力,提升物质世界个人财富的积累;而智慧可以使我们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担当,多一些责任。

因此,读书,是陪伴生活,顿悟人生的最好方式。特别是面对坎坷、苦闷、彷徨、悲伤,甚至绝望之时,阅读可以获得慰藉、帮助、指引和希望,从而开始“心”的生活。

因此,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体验和个人见识,实现穿越时代空间与时间的幸运人。

所以我说,善读可以医愚,善读通往幸福。

生活永远比电影精彩

是包容还是隐忍,是我有“病”还是你有“病”。一夜之间,风生云起。先是文章,一向好丈夫形象的他,出轨被媒体逮个正着。从文章的坦然承认,到马伊琍先是憔悴,之后发表“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的反应,让我唏嘘不已。接着,热闹非凡的还有“锋菲恋”。当初,20岁的毛头小伙与31岁的熟女牵手2年后,果断分手。如今,十二年——中国人的一个“本命年”的循环后,各自拖儿带女,再度牵手!王菲心如止水的拜佛场景,如灵魂出窍式的吟诵《金刚经》,让我万万不能将离异几十天的她,扯到这样的风口浪尖。因此,我只能说——生活永远比电影精彩。

记得在一次同事儿子结婚的典礼上,同事小车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述培训班上老师阐述的关于男人出轨解决之道的问题。他说:“老师讲法国女人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有三种做法。一是扯平。你有你的世界,我寻我的精彩,互不干涉。原因是,既不破坏完整的家庭,又不至于心生郁闷。因此,扯平;二是隐忍。装作与世界隔绝,依然以好媳妇的形象与他相处。原因是,玩够了,自然会回来;三是沟通。平等对话,但要给对方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与第三者分手。原因是:感情吗,培养需要时间,放弃当然也需要时间!”在座的女同事们,一片哗然。

不管是比电影更精彩的生活,还是法国女人智慧处理出轨丈夫的经典总结,都不外乎告诉我们,婚姻不易呀!

前些时日,偶然看到一份唐人的“离婚协议”,却着实惊着了我。现代女子婚姻不易,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婚姻应该更是不易呀!但是,这份“离婚协议”确是这样记载的:“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为夫妇。若结缘不合……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峨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从这份协议书来看,这对唐朝夫妇离婚的原因,完全是由于感情不和。同时,“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也就是好聚好散。在那样一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年代,感情不和,男人既能放弃婚约,又能给予掏心掏肺的祝福,你能相信吗?但这是事实。精彩吧?

到此,我想说,凡此种种婚姻,在夫妻对拜的时刻,没有哪个不是想一生一世的。爱因斯坦曾说过:“上帝不掷骰子。”因此,婚姻中是否“走着走着,就忘了。看着看着,就厌了”,应该依旧安然于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须秋风悲画扇”,如若我们重视婚姻,对婚姻尽职尽责,就尽力保持着如初见的情怀和脚步,也许就少些“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的结果。尽力做好自己!哪一天,即便那少有的“精彩”不期而遇,我们也可把他当精彩的电影来看,你说呢?

其实,生命不过是一场过往。重要的是经历,而非分辩。没有分辩地接受必须面对的过往,每天的生活都是精彩。

说痴

世人大多不喜“痴”,而我独喜、甚喜。

不喜自有不喜的理由。“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之一是傻,愚笨之意;解释之二是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不能自拔;解释之三是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甚至精神失常。

看着这样的解释除了贬义,绝对没有一丝丝的褒义之举,充其量也就能算是个中性词而已。因此,众人不喜“痴”自是当然。谁能愿意被人说成是愚笨的傻瓜呢?

而我独喜“痴”,大概也是因为这样的一种解释吧。

比如说情痴,说的就是对某人用情至深,难以自拔之意。这样的人,对某个人的迷恋难以控制,很多时候都是情不自禁。看到对方会快乐,想到对方会甜蜜,甚至听到关于对方的一切消息都会让他欣喜。对方的好自是好,对方的小错都会变成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调。一切皆好!暂不说这样痴情的结果,只说这样痴情的状态,痴情人的每一天,心情自是愉悦的,无论能否与对方谋面,心意自然会时时荡漾。关乎对方的所有,都是幸福的理由。

再说书痴。对于书痴,偶遇一本心心念念的书,说不定就可以“严寒不觉晓”。一杯清茶,一本书的阳光下午,就可以让书痴虔诚感恩上帝。书中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甚至可以常常萦绕梦中,百般私语,千帆诉说。而且,书痴的书并非只在书房中读,他们会在候车时读、排队时读,阳光下读、深夜时读,甚至在吃饭时读、马桶上读。因为痴书,他们的每一寸时光,都在书中度过,每一缕思绪都被书香缭绕。他们挥笔泼墨,诉说着自己,启发着他人。心中充盈满满,除了幸福就是幸福的责任。

其实,过往岁月,痴病之人甚多,如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依然痴迷于《史记》的撰写,终成一代“史圣”。王羲之练习书法,痴迷到将夫人送至书房的馒头蘸墨而食,终成一代“书圣”。爱迪生痴迷于发明,仅仅是为寻找到适合做灯丝的钨丝,他就试验了1600多次,终成世界发明大家。

故古有“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之说。

可见,唯有痴心一业,才可潜心钻研,只有痴到极处,才可能有所成果。细细想来,痴心不变,用志不分,收获结果固然欣喜,但收获不丰的痴心路上,享受痴心的过程也是人生拐角处,低眉浅目的风景呀!

转换

佛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儿时,过节前一个月我就翘首以待节日的到来,为的只是能吃上素日不常吃到的粉条炖肉等好吃食。每每想起,还是满嘴地流油。而有些人想到儿时,总会苦涩地说:“那时那个苦呀!”一脸的苦瓜样。说得听者也不由得满嘴的苦涩。

同样的事情,对于有些人来讲是满满的幸福回忆,是流年岁月中一尘不染的幸福过往。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讲,却是始终不愿触及的辛酸回忆,是流年过往中百感交集的痛苦记忆。

记起一个禅者的笑话:有两个有烟瘾的人,一起在寺庙中禅修打坐。当他们打坐的时候,由于平心静气,所以烟瘾就被抑制了,几个小时的打坐也就轻松度过了。但是,当“静心”期间,也就是中间休息期间,两人便一边散步,一边讨论打坐的心得。如此这般,便也很是自然地谈到了抽烟,提及不要紧,一提,两人心中的“瘾君子”随之蠢蠢欲动,大有按捺不住之势。于是两人决定去请示师傅,是否可以在静心期间抽烟。甲先去请示师父,不久之后,甲微笑着走出禅堂。然后,乙去请示。但是很快房里传来师父怒斥和拳打脚踢的声音,乙鼻青眼肿地爬了出来。而此时,甲却在师傅门外悠闲地抽着烟。

原因何故呢?甲请示师傅时是这样说的:“师傅,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心?”师父答:“可以。”乙是这样说的:“师傅,静心时能不能抽烟?”师傅大怒。

可见,任何事情只要懂得适时的转换,痛苦即幸福,烦恼即菩提。

走出灵魂无所依怙的过往

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那天,不知怎样的机缘巧合我读到了雪漠的作品。然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从“雪漠博客”到“雪漠文化网”,再到“雪漠禅坛”,那直指内心的文字,让我“不寒而栗”。

一直喜欢读书,喜欢摆弄文字,也曾喜欢过不少作家。如清新淡雅、诗意盎然的白落梅;形象生动、笔锋如画的萧红;哲思隽永、文字朴实的周国平;禅言禅语、流而不飘的林清玄……但是,回望过去,我从没有过像读雪漠文字一样的痴迷和震撼。

于是,我购买了他的全部作品,有小说,有随笔,还有自传。从而了解到,他的“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被列入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专题研究范围。他的佛教专著《光明大手印》系列,在国内及国际上都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法国、加拿大等国家还在部分高校将“大手印文化”列为专题研究范畴,以此深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髓。

因此,我以阅读经典的方式阅读他的小说、佛教专著。我不止一次地读,必要时还查找背景资料加深理解。他的随笔、自传,我以随时做读书心得,与老师对话,并结合“雪漠禅坛”公众号等形式与之保持交流的方式阅读。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我慢慢被雪漠老师“洗脑”:接受他的思想、他的观点,并开始身体力行地以他的方式读书、写作。

自媒体时代,作家这个词已经不再神圣,出过书,见过报,即可被称为作家。因此,我想作家还是需要分一分类别的。我们暂且将作家分为三个层次。先从三流作家说起吧,我以为可以把文字合理堆砌,图解现实,供人消遣和休闲的作家可以归为此类。二流作家,应该是透过现实可以窥视到历史和文化的影子,打造意境、学说、潮流的作家。一流作家,应该是文字直抵丰富、复杂、多维的人性,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不断探索的作家。而此时,我突然意识到,世界上知名的大作家们,他们不仅可以穿透现实、历史和人性本身,而且关怀人类存在的意义,有着普世的价值观,那么,我们就暂且称这类作家为特级作家吧。我觉得,雪漠,无疑是这类作家。

因为,他的文字做到了直指灵魂、深刻叩问人生的意义,告诉你人生存在的目的所在。他的写不叫写,他戏称为“喷”,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迸发。对他来说,这样状态的写作,全然没有技巧,只是自然流露。他教你如何平静、快乐、不执着、不纠缠地过好人的一生。他教你方法,告诉你途径。他以切身经历,深刻阐述实证中的各类问题如何解决,等等。让你,与长此以往被尘埃、被世俗、被欲望包裹了的内心连接。他的文字像一条红彤彤的丝带,将你与你的心拉近。然后,让你慢慢地剥脱掉污垢、尘埃、世俗,虽然这样的剥脱有疼有痛,有些顽疾,甚至还会血肉模糊,但是,当你真正读懂雪漠,读懂自己,你的心便会是如此的清凉、舒适、宁静、不染尘埃。

雪漠,让我在顺境或巅峰时,做到无执无念;让我在逆境或低谷时,无嗔无痴,逐渐摆脱灵魂无所依怙的过往。

最熟悉的陌生人

随着日益增长的离婚大军,单身人士比比皆是。单身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婚姻生活方式一样,被大家广泛接受。大家的宽容度甚至于接受“家的宿舍”。对甘于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的夫妻依然坦然接受。

何为“家的宿舍”,就是两个人法律上是合法夫妻,但感情上基本不交流,只是生活方面的搭伙,性方面的互助。每天,虽然生活在一起,却的的确确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婚姻没有基础。婚姻的前提与基础是爱情,没有爱情的婚姻,虽不能说不可能,但其幸福的概率的确是微乎其微。因此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也就理所当然了。二是婚姻缺乏经营。有爱情不等于婚姻幸福。对婚姻而言,除了爱情这个前提和基础,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婚后的经营,也就是如何珍惜爱,如何呵护爱。爱情不是一劳永逸的,不懂得呵护和珍惜,长此以往爱情也会消失殆尽,演变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三是没有共同爱好。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共同成长的,而共同成长需要方向一致,爱好接近。只有具备这一点,才能让婚姻在近似的价值观体系中互为欣赏、互为鼓励,快乐地把婚姻之舟朝着同一个方向荡漾。当然,这里所说的爱好,并非狭义的爱好,而是广义的爱好,既包括志向、兴趣,还可以是一些生活上的琐碎小事,如喜欢吃同一道菜,对同一类电视节目有兴趣,共同的夙愿是把孩子培养成才等等。总之,这些共同点会让婚姻变得更加安全和有趣,共同点多了便成了恩爱,成了再多风雨都冲不垮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固若金汤。没有共同爱好和目标的夫妻,很难伉俪情深,因此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也是一种必然。

最熟悉的陌生人,必然是不幸福的,但为什么不选择单独生活或重新组建完美的家庭呢?我想,或许是因为从感情上说,有婚姻,更符合男人女人情感和生理的需要;从经济上说,两个人一起生活更节约;从社会的角度看,对社会有益,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从人际关系看,更容易得到亲人、朋友、同事的认同。同时我想甘于“家的宿舍”,而不积极组建新的家庭,还应该有这样一个因素,婚姻重组需要巨大成本和勇气的缘故。爱情和婚姻的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对婚姻比较传统的人,不会轻易放弃一个人再去选择另一个人。婚姻重新组建就像一个老企业是拆了重建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一样纠结,除非有政府支持,一般理性的私人投资者都会考虑到投入、产出、风险等各种因素,从而选择对老企业进行改造。因为,老企业可利用的东西一定比白手起家的新企业要丰富得多。婚姻重组也一样,婚姻重组以感情的联络为基础,再婚男女双方的感情都有一定的经历,点燃感情之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像你没吃过梨子时,尝一口感觉无比香甜,而当你吃过梨子以后,再吃梨子,对味道就会比较挑剔了。更重要的一点是,婚姻重组要付出感情、精力、金钱等等,而且随时还可能面临失败。

著名网球运动员诺尔斯说过:“婚姻不是一张彩票,即使输了也不能一撕了事。”

我想这些,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出现的缘故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