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问之趣味

外教社中国文化汉外对照丛书:英译中国名家散文选 作者:


学问之趣味

◎ 梁启超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佛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问我这水怎样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词说尽,也形容不出给你听,除非你亲自喝一口。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是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如何便会尝得着学问的趣味。

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候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放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诸君啊!诸君倘若现在从事教育事业或将来想从事教育事业,自然没有问题,很多机会来培养你的学问胃口。若是做别的职业呢,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一点钟哪里不消耗了,千万不要错过,闹成“学问胃弱”的征候,白白自己剥夺了一种人类应享之特权啊

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进去。这个门穿一穿,那个门张一张,再不曾看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如何能有趣味?我方才说:“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嗜好两个字很要紧。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请你就选定一门作为终身正业(指从事学者生活的人说),或作为本业劳作以外的副业(指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说)。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地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和共玩的朋友同一性质,都是用来摩擦我的趣味。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便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地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1. “无所为而为”(第一个“为”读去声,第二个读阳平)的含义作者在本段已有解释,译文据此进行了释义。
  2. 此处译文对原文语义有所简约化,以保证英语行文清晰顺畅。
  3. 译文中这两个比喻后面加了dysfunctional,意在将语义明晰化。
  4. 译文改换了喻体。
  5. 此句信息在译文中做了重新安排,“千万不要……”译文为反说正译(Grasp this precious time to…),而“闹成‘学问胃弱’的征候”则取正说反译法(never neglect your right to…)。
  6. 此语出自《论语》第十九篇《子张》,是子贡对孔子学问之深奥的赞叹。此处未按引语译出,而只译其意,求表达作者引用此句的意图足矣。类似译法如:有这些标准横亘在心里,便容易兴起“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梁实秋:《听戏》)They set permanent standards for me,and it is easy for me to slip into thinking no one will ever compare with them.
  7. “摩擦”一词在本段共出现三次。作者用“摩擦生电”比喻“摩擦出兴趣”,英语中一时找不到相应的搭配。译文只是在本段前两句译文中使用了两次rub,算是一种对策吧。至于“摩擦我的趣味”并未刻意译出,其意已在文中,而“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也就只能译出其意了。
  8. 典出《列子》,讲一个农夫捱过寒冬,觉得春天晒太阳极舒服,就想把阳光献给国王的故事。常用来指没什么价值的贡献或建议,做自谦之词,但此处作者应无此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