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少年时代

莎士比亚 作者:蒲永平 著


少年时代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诞生于斯特拉福

斯特拉福,这个沃里克郡内的小城,在1564年4月23日这一天将会永远被人铭记,因为这一天,伟大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在这里诞生了。

斯特拉福紧靠着艾汶河,因而这个小城又叫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城。在莎士比亚出生的年代,斯特拉福就已经拥有2000多居民。城里各种手工业都极其兴旺发达,市民们同周围的农村居民保持着联系,而且他们本身也往往拥有田地。

出生于近郊村庄中的青年们,如果不想继续做农夫,就会移居到城内,学习某种行业,然后在那里定居下来。

每逢赶集的日子,人们就从四郊各地涌来,所以在这个小城里有很多旅馆和小酒店。尤其是位于石桥旁边的黑熊客栈周围有时也会出现活跃的气氛。

从伯明翰通往牛津和伦敦的大道经过斯特拉福城,带着全副武装的侍从、出来旅行的老爷、押运货物的商人、骑着马赶到牛津去读书的大学生,以及形形色色的人都来客栈投宿。

经常到斯特拉福来的还有到处流浪、专唱民间歌谣的歌手。斯特拉福四周的田野风景如画,往往使来到这里的旅行者们感到特别惊讶。

斯特拉福城经营着来自周围地区的多种农副产品,并对各种原料进行加工制作。城里有牲口街、猪市街和羊市街。

由于牲畜繁多,斯特拉福的皮革手工业发展很快,当然也有铁器加工业,城里就有一条白铁匠胡同。

斯特拉福没有城墙,它的街道非常笔直而宽阔,然而在精神上却仍旧是个禁锢、偏狭的中世纪小城镇。像英格兰的其他市镇一样,斯特拉福是根据前人传下来的一套严格方法来治理的。

当年亨利八世和罗马决裂并开始教会改革时,斯特拉福废除了中世纪的“圣十字公会”,在1553年代之以市政厅。

市政厅就成为主要的地方自治机构,它肩负着在本城内监督执行国家法律和国王敕令的使命。

市民们选出14名参议和14名“主要市民”,组成市政委员会,各项市政事务由各委员分担。

市政当局竭尽全力保护当地的实业,不容外人介入,所有的行业都被严格地控制和督导,居民们必须谨遵法规以维持治安。

斯特拉福的居民若是不给自己的狗儿戴上口罩或让鸭子乱跑,玩牌或玩“任何不法的游戏”,夏季里孩子到了晚上8时尚未返家,没有清扫水沟,或是从城里的碎石坑里“借”些碎石自用,那就等着罚款吧!

斯特拉福的居民要是带外乡人回家也需得到官方特许,如果出于同情让某个大肚子的“陌生女人”在家里住着,罚金就会更重。

法规是如此繁多,要想一点也不犯错简直不可能,所以,斯特拉福还没有哪个居民的德行如此高尚、出众,从来没被处罚金的。

税收的最佳来源是法律禁止市民“私倒垃圾”,市民必须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垃圾场。斯特拉福居民最常犯的过错是“在寝室门口堆置垃圾”,几乎每个联保的10家都因此受到过处罚。

斯特拉福市政厅把本城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都登记入册,积攒了浩繁的卷宗。这些卷宗都被保存了下来,因而莎士比亚家史中的许多事实可以根据这些档案文件来确定。

求学于文法学校

斯特拉福城不仅拥有手工工场、商店和饭馆,而且从久远的年代起就已经有了一所学校。在中世纪,这所学校由具有宗教性质的“圣十字公会”管理,其教学与天主教的要求相适应。

16世纪教会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使得学校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用来取代教会学校的“文法学校”。这种学校强调了它教学的世俗性质,也强调它有别于渗透了整个中世纪教育的神学精神。

斯特拉福文法学校对市政厅属下的市民子弟实行义务教育,学校由市政厅拨款维持,并接受市政厅的监督。

斯特拉福文法学校的学习在入学以前就开始了。入学以前孩子们先得学会认英语字母、阅读和书写。

通常教授这些内容的人,或是地方录事,或是某一个教会的小职员。在斯特拉福城,则由圣堂工友教男孩读写,他的妻子教女孩缝纫。

英文读写的入门书叫“角书”,这是一种有柄的小木板,形状像今天的乒乓球拍。木板上钉着一页印有字母和祈祷文《我们的主》的纸片,并在纸片上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角质薄片,“角书”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孩子们先学字母,接着学习如何把字母拼写成音节,最后学习阅读祈祷文。这样孩子们掌握了英文的阅读和书写,就可以正式入学了。孩子们通常7岁上学,14岁左右毕业。

在莎士比亚的童年时代,斯特拉福学校曾先后换了3个老师。1571年以前,主持校政的是牛津大学学士沃尔特·洛奇。1571年至1575年,即莎士比亚在校学习的那几年,任教的老师是西蒙·亨特,他也在牛津大学受过教育。

接替西蒙·亨特的教师是托马斯·詹金斯,他也有学士学位,也是牛津出身。说明这所文法学校的老师们都受到过极好的教育。

当时的孩子们一般在学校待的时间比较长。不论夏天冬天,从周一到周六,莎士比亚天天都得上学。他沿着汉里街走,到了市集转弯,再走过两条长街,最后来到市政厅。

莎士比亚的教室在楼上,就在市政厅议会室的顶端。同一口钟每天清晨都召唤着威廉上学,每个月则有一次召唤他的父亲去参加楼下的议会。

学校的作息时间,春夏是早晨6时上课,冬天是7时上课。首先是用拉丁文祈祷,祈祷上帝让自己成为品行端正、圣洁的孩子。到9时休息片刻,让孩子们吃些早餐。

然后上课到11时开始放午学两个小时,孩子们各自回家吃午饭。下午13时返校,学习到15时。短暂休息后,接着上最后一堂课,一直上到下午17时。

星期四和星期六只有上午上课。全年放假3次:圣诞节、复活节和三一节,总共有40天。

斯特拉福文法学校,像所有其他同类学校一样,主要课程是拉丁文。莎士比亚的拉丁文的基本知识,无疑是从这一时期学习的。

学生们所用的课本是柯列特和黎里合编的《拉丁语法》一书,因为当时国王有一道专门的敕令,指示英国所有学校把这部书作为学习拉丁文的教材。

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课文是《儿童必读格言》,这些格言是从古代优秀作家的作品中选编出来的,带有道德教诲的性质。接着读拉丁文的伊索寓言,以及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普布留斯的《牧歌》。

在掌握了拉丁语基础后,学生们开始阅读较为复杂的课文。在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研读伟大的罗马演说家西塞罗的书信、演说词及其论文选段。

除了西塞罗的作品,学生们还阅读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奥维德、戏剧家普劳图斯、泰伦斯和塞内加的作品,而在这中间莎士比亚最喜爱的是奥维德。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出现的许多场面都可以表明,他十分熟悉奥维德的诗体故事集《变形记》。

学会用拉丁文写作的方法,对莎士比亚写作风格的形成起着打基础的作用。当时的学生们不仅阅读古代作家的格言和箴言,他们还得把这些格言进行拉丁文和英文的对调翻译。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拥有大量足以传抄引用的警句,这得力于他当年的翻译练习。他把拉丁文译成英文,或把英文译成拉丁文时绞尽脑汁,力求每一次练习都尽量做到措词简洁明快,从而学会了用警句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另一种训练是演说术练习,对莎士比亚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种练习在高年级进行,教师传授学生雄辩术的规则,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力求让学生们养成进行严密论证的习惯。

学校经常举行演说术练习,组织辩论会,布置学生就各种题目撰写演说词并进行演说。

当时文法学校学习的特点,是学生们必须背诵几十、几百页课文,因为当时书籍极少,并且极为昂贵。

在学校里,高年级学生彼此间只能用拉丁语交谈,禁止说本国话。学校用种种名义要求他们撰写并发表拉丁演说。

最后,毕业前的常规训练是阅读、背诵和演出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剧本。文法学校的一般安排就是如此,这使我们猜想到:莎士比亚还在学生时代就有可能在学生演出中首次粉墨登场。

斯特拉福的孩子们念完文法学校课程后,他们的脑子里已经被塞满了拉丁文法条文。他们大概学会了如何使用笔记本,在上头搜集很多拉丁作者的佳言隽语。

孩子们学会了做笔记,晓得怎样才能干净利落地用刀将鹅羽削去,再用舌头去润软笔尖。同时,他们还晓得写字时要坐直了才不会把眼睛搞坏,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忍受长时间的辛苦工作。

除了拉丁文,斯特拉福的文法学校没有教给莎士比亚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没有历史、地理,也没有近代语言,更没有自然科学。莎士比亚后来所积累的知识,都是在伦敦所学。

由盛转衰的家境

莎士比亚的祖父叫理查·莎士比亚,是一个佃户。他耕种着一个叫罗伯特·亚登的地主的封地。罗伯特是英国沃里克郡古老而显赫的家族中一个旁支的家长。

理查和罗伯特家做了30年的邻居,两家之间只隔了一条短短的道路,但两者的身份却大不相同:一个是地主,一个是佃户。

罗伯特家的房子是用木料构筑的精致农舍,带着宽敞的谷仓和石砌的大鸽子房。他有8个女儿,最小的女儿叫玛丽。

理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约翰。约翰从孩提时代就同玛丽熟识了,但他知道以他的身份娶玛丽是白日做梦。作为一个贫贱的农家子弟,要娶乡绅的女儿为妻,就必须发达起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约翰在10多岁时就离开家到城里赚钱,他节衣缩食地积攒每一个便士。为了看玛丽,他从城里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玛丽对约翰也很忠诚,她一直等待着约翰发达起来,她为人质朴,并不在意两人身份的差别,也不顾及姐姐们的讥笑,一直等待着约翰。

约翰攒了一笔钱后,开了一家专门制作手套的店。手套在欧洲可是人人出门的必备品,再加上他为人诚恳、热情,生意很快就兴旺起来了。

约翰被称做手套匠人。他不仅干这一行,还经营着羊毛、木材和大麦的生意。不过他认为制作手套是他的主要职业,因而,每当在文件上签名时,他总是画一个象征他职业的手套楦子来代替。

1556年,一直反对约翰和玛丽婚事的罗伯特先生去世了,于是两人如愿以偿地结了婚。

玛丽带给约翰一笔可观的嫁妆、两处地产和现款,还带给了约翰名望和社会地位。约翰本人也有财产,他生意兴隆,买下了斯特拉福城里的两座房子。夫妻俩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从1557年起,约翰开始跻身于那些主持市政厅的有声望的市民之列。最初,他被任命为检查麦酒质量的检查员,主要负责检查在这种饮料中是否偷放了啤酒花,同时,他还监督商品面包的生产,检查面粉里是否搀入了其他杂质。

后来,约翰当选为参议,负责主持财务会计事宜。1568年,他当选为市政厅主席,也就是说,约翰成为斯特拉福的市长。

生活从来不是只有辉煌,约翰飞黄腾达的人生命运也发生了某种转折。1578年,约翰成了不能正常支付地方警察费用的6个参议员之一。第二年,他又不得不把妻子陪嫁的庄园抵押出去。

1580年,莎士比亚家的情况更加糟糕了。不久,约翰和当地的100来人一起被传讯到法庭,被要求请人担保,保证他们从今以后再也不能有扰乱女皇统治下安宁的行为。

由于约翰没有出庭,又被罚款20英镑。同时,又因为他替一位与他处境相同的人担保,还被罚款20英镑。

唉,这40英镑真的不是小数目啊,对于这个近乎破败不堪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1586年,当威廉22岁时,他的父亲约翰从市参议的花名册上被除名,其原因在市政委员会的记录上是这样写的:“莎士比亚先生不出席会议,虽然曾一再邀请,他已久不到会。”

1592年,约翰甚至上了所谓“不服从国教者”,即拒绝去教堂做礼拜者的名单。这从某个侧面表明,约翰害怕因债务被捕而闭门不出。因为当时的英国有这样一个规定,不得在无力还债的债务人家里逮捕债务人。

即使约翰不再参与市政事务,但他还在从事着各种交易和进行法庭诉讼。他在摆脱了为本城公益操劳的工作之后,就全力以赴为个人的事业奔波了。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所赡养的家庭在一天天地不断扩大。

玛丽给约翰生的第一个小孩出生于1558年9月,这个可怜的女孩死在了襁褓里。1563年4月,他们的第二个女儿在只有5个月时也夭折了。夭折的姐妹俩都是鼠疫的牺牲品。

在1563年,这场危害英国的可怕瘟疫势头最猛,这时正是约翰和玛丽的第三个孩子分娩日期临近之际。夫妻俩忧心忡忡,对这个孩子能够活下来没有抱多大希望。

1563年的冬天十分寒冷,在严冬的霜雪中鼠疫消失了。1564年4月,雪白的梨花、苹果花盛开。就在这个美好时节,一个小男孩诞生了,他就是威廉·莎士比亚。

后来莎士比亚家里又增添了4个孩子,他们分别是威廉的3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威廉的大弟吉尔伯特后来做了服饰用品商,一度住在伦敦,以后返回斯特拉福,死于威廉去世的前4年。他的二弟理查一生都住在故乡,没有结婚,38岁时去世。

威廉的妹妹约翰娜嫁给了以制帽为业的斯特拉福人威廉·哈特。莎士比亚在遗嘱里曾提到她,她比威廉多活了30年。

威廉最小的弟弟叫爱德蒙,比威廉小16岁,年轻时曾到伦敦投奔他并加入了他所参与领导的剧团。在1607年去世,享年仅28岁。

着迷戏剧的少年

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还保存着这样的习俗:节日常常要举行各种游艺活动。每年的5月1日,斯特拉福的居民都要成群结队地到小城周围的森林去纪念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罗宾汉,人们载歌载舞,好不快乐。

在伦敦没有出现固定的剧院之前,就已经有剧团经常在全国城乡进行巡回演出了。这表明在莎士比亚没有走向戏剧之前,戏剧就已向他迎面扑来了。

在莎士比亚11岁时,伊丽莎白女王驾临肯尼渥斯古城堡。城堡的主人赖斯特伯爵是女王的宠臣,在城堡里专门为女王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许多斯特拉福居民都来参加了,你拉着我,我扶着你,都想能有幸亲睹伊丽莎白女王的面目。

当时莎士比亚也去了,他和他的弟弟妹妹随着父母也混在奔向古城堡的人流里。

古城堡那里已经聚集成人山人海了。巨大的城堡顶上矗立着一座塔楼,上面迎风飘扬着一面象征着族徽的绣有赖斯特伯爵像的旗帜。

城堡四周是一大片花园,呈阶梯状地向下延伸。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珍奇花卉,喷泉的水终年喷涌,孔雀和野鸡在镀金的笼子里漫步。

城堡的大门已经打开了,花园里正在表演哑剧:壮阔的水面上,阿里翁骑在海豚背上去拯救湖姑娘。

小莎士比亚看到了这次欢迎仪式的盛况,也许正因为如此,以上的戏剧情节,出现在了他以后创作的喜剧《第十二夜》中,喜剧主人公西巴斯辛遭到海难时:

把他自己捆在一根浮在海面上的桅樯上;我见他像阿里翁骑海豚背似的浮沉在波浪之间,直到我的眼睛望不见他。

在第二年,伍斯特伯爵的剧团,像受赖斯特伯爵庇护的剧团那样,来到斯特拉福进行访问演出。这次演出是小莎士比亚记忆当中,第一次看到真正职业演员的演出。

职业演员演出的悲剧充满了血腥和恐怖,都是模仿古罗马戏剧家塞内加的悲剧。他们还演出模仿古罗马的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戏剧,以及一些感伤的戏剧。这些戏剧的作者用笨拙的手法,竭力想表现活生生的人的感情。

戏剧演员在斯特拉福越来越受欢迎,不久,一年的时间里就能有两三个戏班来斯特拉福演出。

小莎士比亚当时被称为是“小戏迷”,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观看来斯特拉福城献艺的演员的演出。

渐渐地对戏剧表演很感兴趣的莎士比亚,开始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模仿着那些喜剧演员们的动作和台词。

有时候莎士比亚这群“小演员”们去公园里或者广场上,他们幼稚有趣的表演吸引了很多行人,当然也受到了大家的赞赏!

就这样,转眼间,莎士比亚已经16岁了。

生活就是这样,并不是只有快乐相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前途的迷茫以及家庭越来越糟的状况,这些都让莎士比亚很烦恼。

莎士比亚的父亲因为忙于斯特拉福市政厅的公务而没能照顾到自家的店铺生意,渐渐的店铺经营陷入了尴尬境地,资金周转出现严重困难,家中也有很多负债了。

莎士比亚已经离开了文法学校,面对家中的负债累累,作为儿子的他,决定帮助父亲分担生活的重荷。

莎士比亚不想去继承父亲那个已经快要破产的生意,尽管在没有活儿干时,可以去手套加工房帮工人裁皮子、剪三角片,或往定货的客户家里送制成的皮手套。

要想使自己的家族获得荣耀,走父亲的老路,即靠一门技艺来实现是不可能的了。他应该走属于自己的路,他的抱负绝不是成为小镇商人和小官员。

莎士比亚认为,只有通过艺术这条路了,于是,他就想到了写诗,让自己成为一名诗人。

莎士比亚喜爱戏剧,可以说对戏剧有着一种夙愿吧。但是他也很清楚,演员是一种被众人看不起的没有任何阶级归属的一群人。

在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演员只有得到某一个贵族的庇护才可以体面地生活,才可以免于受到流浪罪或长年乞讨罪的控告。

现在莎士比亚认为,成为诗人会比当演员更有出息,更有美好的明天,也有更多的一层希望来光宗耀祖。但是,残酷的现实要求他必须先把生活稳定下来,帮助父亲赚钱来补贴家用,因为诗歌真的不能当饭吃。

扑朔迷离的婚事

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在莎士比亚18岁的时候,属于他的爱情之花已悄悄地绽放了。

莎士比亚爱上的姑娘名叫惠特丽,她家住在斯特拉福西面不远的坦普尔格拉夫顿村。

惠特丽的父亲和莎士比亚的父亲是很熟识的朋友,两家一直有着生意上的来往。

最主要的是惠特丽家向莎士比亚家出售做手套的羊羔皮。莎士比亚就是有一次去惠特丽家买羊羔皮时认识的惠特丽。

惠特丽和莎士比亚同岁,她长得像天使一样漂亮。惠特丽见到莎士比亚时表现得很害羞,不知怎么就脸红了,也不敢正眼看莎士比亚。

“我经常听父亲说到你。”这是惠特丽见到莎士比亚后说的第一句话。

自从见到惠特丽,莎士比亚就经常有事没事往惠特丽家跑,看来,情窦初开的莎士比亚已然爱上了惠特丽了。

莎士比亚经常给惠特丽朗读他的诗,他是用动听的诗歌向他深爱的姑娘倾诉衷肠呢!

终于,莎士比亚用真情打开了惠特丽的心扉。在一个美丽的夏日傍晚,惠特丽答应了莎士比亚的求爱,两颗青春的心相聚在嘴唇。

一年多的爱河畅游,莎士比亚和惠特丽像蜜蜂一样采食着爱情之花的甜蜜。

1582年的夏天,两人决定把他们的爱情公诸于众,尤其是要告诉双方的父母,因为他们要为美好的爱情寻找归宿,结婚是个必然的选择啊!

第二天的下午,莎士比亚又来到了他们两人经常约会的那片树林,这片树林离惠特丽的家不远,是这两个甜蜜恋人经常约会的地方,当然也是他们的爱情的乐园哦!

当莎士比亚走到树跟前时,发现惠特丽正在等他。两个人牵着手走进了树林。

那时那地,树林里好像只有莎士比亚和惠特丽两个人似的,只有偶尔听到远处传来的几声鸟鸣。

树林里太凉爽了,林间的细风微微地吹拂着他俩。树丛中各种各样的鲜花,如蔷薇花、金雀花、马莲花都在欢快地摇头欢迎这对恋人呢!

两人已经走到了树林的较深处。今天,他们是要互相通报一下双方父母对他们爱情的意见。

惠特丽仿佛感觉到莎士比亚的手有些冰凉,而且他脸上的笑容也很勉强。

惠特丽在一棵很粗的白桦树前停了下来,把自己含情脉脉的目光投到了莎士比亚的脸上,问道:“亲爱的,昨晚你回家问你父母了吗?他们接受我作为他们的儿媳妇吗?”

莎士比亚不说话,只是把惠特丽狠狠地抱在怀里,牢牢地。半天才说:“我应该怎么说出口呢,我的宝贝,我可怎么说呢!我此刻的心都已经碎了……我……”

莎士比亚最后,还是说出了不得不分手的决定。惠特丽挣脱出莎士比亚的拥抱,满脸泪水跑了。

由于莎士比亚家困苦的境况,他的父母已经答应了他和一家富有的农场主女儿的婚约,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莎士比亚和惠特丽约好向双方父母询问情况的那晚。

还能说些什么呢,生活总是让人很无奈,更何况莎士比亚是个孝顺的孩子。

1582年11月27日,伍斯特主教府事务处,发布了允许威廉·莎士比亚和安·哈瑟维结婚的通告。她是理查·哈瑟维的女儿,而她要大出莎士比亚8岁。

理查·哈瑟维是一个富足的农场主,他住在离斯特拉福两英里远的肖特里村。

莎士比亚的婚事或许算不上明智的抉择,但也不致成为乡里间的笑柄。安·哈瑟维来自受人尊敬的家庭。

也许两个人早有婚约,安·哈瑟维觉得在正式结婚前履行妻子的职责并无不可,而也不至于设下圈套来引诱热情的少年莎士比亚和自己成婚。

伊丽莎白时代的教会法对婚约管理得很严肃,它几乎具有与真正婚礼同等的约束力。

如果莎士比亚与安·哈瑟维有婚约却另娶,他就会被认定为是重婚,他的婚姻会被宗教法庭宣判为无效;如果两人是已有婚约,却拒绝结婚,他就会被逐出教会。

通常在斯特拉福结婚的方式是把结婚预告分成3个礼拜天或是假日,在教堂里公布,而在公示期间可以允许别人提出反对意见。

假如不能公示预告,唯一变通的方法就是取得乌斯特宗教法庭的特别执照,并请人作保结,向教会保证婚后不会杀出程咬金来反对。

如果是取得特别执照并请人作保结,这样要多花很多钱。可是许多人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按时公布预告,因此非得有特别执照不可。

有个主教曾这样说过:“不经通告而凭执照结婚,并非由于婚姻不正常,其实正好相反。”

通常申请执照时,必须附上理由,说明为何不能提出公告。莎士比亚所附的理由已经遗失。

莎士比亚结婚的决定事出突然,而在耶稣降临节之前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提出公告。在降临节以后一周的主显节是“禁戒期”,在此期间不得举行婚礼,除非莎士比亚和安·哈瑟维愿意等到1月中旬,不然就只有破财申请执照了。

莎士比亚的结婚仪式按正常方式在乌斯特宗教法庭进行。当时的书记官忙中出错,把新娘的名字写成了“华特利”,可是她的名字在保结上却是正确的。但在保结上,莎士比亚的名字竟被写成了“莎格士比亚”。

未成年人要在惠特基福特博士的教区里完成终身大事,必先获得家长或者监护人的同意才行,因此,对于莎士比亚的婚事,他的父亲是很赞成的。

根据斯特拉福的习俗,长子需要把新娘子带回家里住。莎士比亚也是这样做的。

莎士比亚家的房子后头有个厢房,通过走廊,有客厅、厨房,并另有楼梯通往二楼。这样的房子应该足够容纳莎士比亚这对新婚夫妇了。

就这样,莎士比亚和安·哈瑟维开始了两个人的婚姻生活。

初次外出谋生

“我一定要去伦敦啊!”莎士比亚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已经23岁了。此时,他坐在旷野的一个大石头上,对着远处的落日高喊出了自己的想法。

莎士比亚去伦敦的目的,一不是去旅行,二不是去度假,他的伦敦之行是为了闯荡自己的事业,打拼属于自己的天下。

1587年夏天,伊丽莎白女王的剧团再一次来到斯特拉福演出,演出的戏剧名叫《七宗罪》。莎士比亚陪同勃克雷伯爵及其家人回镇里看戏,在演出结束之后,他又陪着伯爵回剧团休息的住所去看戏班里的两个很是有名的演员塔尔顿和凯普。

莎士比亚和勃克雷伯爵的相识并不是偶然。

莎士比亚和安·哈瑟维的婚姻并不是很完满,夫妻两人在婚后经常吵架,发生争执。

莎士比亚结婚的时候,他们没有房子,只是住在父亲腾出来的一间屋子里,这个简陋的“卧室”里也就只有一张双人床。

安·哈瑟维经常埋怨莎士比亚,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环境很不满意,还经常指责莎士比亚当律师事务所的书记员没有前途,即使写诗也不会有什么好前途的。

就这样两个人吵吵闹闹地度过了一年的光景,他们的女儿苏珊娜降临了。又过了不到两年,他们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哈姆涅特和女儿裘迪丝。

因此,莎士比亚在21岁时就必须操劳养活一家5口人了。

这样一来,本来就不是很和谐的家庭,又添了3个孩子,生活的压力对于莎士比亚来说越来越大。

莎士比亚为了生计,也为了摆脱安·哈瑟维的抱怨责骂,决定离开斯特拉福去外地当教师。

通过熟人的介绍,莎士比亚来到了格罗斯特郡的勃克雷伯爵的家里,他给伯爵的儿子当家庭教师。

因为勃克雷伯爵很赏识莎士比亚的才华,所以莎士比亚的收入比以前丰厚了许多。

莎士比亚这段时间心情好了许多,因为他可以有时间写诗了,而且也有机会让他改写别人的剧本。

勃克雷伯爵是个很有名的戏剧庇护人,在他的启发和鼓励下,莎士比亚开始试着改写普劳图斯的剧本《孪生兄弟》,并试着用无韵诗来写作。

莎士比亚陪同勃克雷伯爵及其家人回乡看戏的时候,他已经把《孪生兄弟》改写成《错误的喜剧》。

莎士比亚和勃克雷伯爵在客店里受到了两位演员的热情招待,因为勃克雷伯爵的身份高贵,同时也是公认的戏剧庇护人。

勃克雷伯爵把受自己赏识的莎士比亚向两位演员做介绍,并说了一句话:“莎士比亚是我儿子的家庭教师,才华横溢,不仅书教得好,而且诗写的不错呢,他也成功地把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改写成了《错误的喜剧》。”

听完之后,这个剧团中很是出名的丑角演员塔尔顿笑着说:“伯爵您是想把莎士比亚推荐到我们剧团吗,还是先让他当我的学徒,让他以后从事演员这一职业。”

“唉,依我的看法,莎士比亚不适合跑业务。要是他书写速度快,可以来剧团抄写东西啊!”

勃克雷伯爵对两位著名演员笑笑,说:“看吧,我想你们一见到他,就会相中他的,但我还是要征求莎士比亚的意见。”

他转头对莎士比亚说:“总在我家里当家庭教师不能干很久,因为这样会埋没了你啊!我认为你是天才,有才华,能写剧本。你需要一个展示你的舞台,相信我的看法,无论你写诗还是写戏,都应该去一个大的天地去闯荡。”

莎士比亚这时候很兴奋,对两位名演员说:“如果我想加入你们的剧团,你们可以留下我吗?”

塔尔顿微笑着说:“当然可以留下的,看在伯爵大人的面子上,我们也不会拒绝你啊!”

勃克雷伯爵对莎士比亚说:“你现在就回家,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吧!”

就这样,莎士比亚风尘仆仆地在天黑之前赶到了家里,然后兴奋地对父母和妻子说:“我要去伦敦,就在明天,跟随女王的戏班去伦敦。”

“你不是在勃克雷伯爵家里做得很好吗,怎么……”安·哈瑟维说,“我的爱人啊,你怎么总是不能面对现实呢,更何况唱戏是最被人瞧不起的职业啊!”

父亲在那里思考着,终于开口了:“我的儿子,你决定了吗?”

“是的父亲,我已经决定了,并求得了戏班的同意,这是伯爵大人亲自举荐的我啊,而且伯爵大人也认为我应该去大地方谋求发展。父亲,我相信我能行!”

父亲叹了口气,说:“去吧,我的孩子!你已经长大成人了。我们会尊重你的选择。最糟的情况是混不下去再回来!”

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莎士比亚就随着女王戏班的人马奔赴伦敦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