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杨炯·一首

唐诗选注 作者:葛兆光 著


杨炯·一首

杨炯(650—约693以后),华阴(今陕西华县)人,十一岁时应神童举,被授待制弘文馆,后来任校书郎,盈川令。在“初唐四杰”中,他谈论文学的见解最高明,常被后人引述来证明初唐文学思潮的变革,但他的诗却写得最差,所存诗歌很少有精彩的作品,却残留了不少陈、隋诗人搬弄词藻典故的毛病。只是有的诗体现了初唐诗逐渐律化、声韵和谐的发展趋向,有的诗里那种按捺不住的愤懑激昂之气也使它摆脱了上层诗坛的平庸与无聊,像下面这首《从军行》便是一例。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①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的“平调曲”,汉魏时人常用这个乐府题写军旅生活,但到了唐代,汉魏乐曲大多已经亡佚,诗人只是用这个乐府题来写诗,无法配合乐曲演唱了,所以这首诗本来应当属于“乐府诗”。但是对于诗歌句式、音律、结构的审美习惯却使六朝以来的诗人把这种“乐府诗”也逐渐写成了五言八句、平仄相间的格式,便使得后人一概将它们称为“五言律诗”。其实,在初唐诗人心目中未必有现在那么明确的格律概念,也未必是有意地要写出一种与乐府、古诗都不同的“律诗”,只是一种审美方面的习惯使他们写诗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注意了句式、平仄与结构而已。

② 烽火:古代边境报警的烟火;西京:长安。

③ 这两句是说调兵遣将,大军离京,铁骑包围了敌方的重镇。牙璋:古代调兵的符信,用玉做成,分为两半,相合处凸凹相嵌,合则是,不合则非,像人的上下牙,所以叫牙璋。《周礼·典瑞》:“牙璋以起军旅”,郑注:“若今时以铜虎符发兵”,这里用“牙璋”指领军大将。凤阙:本指长安宫阙,《史记·封禅书》记汉武帝修建章宫,“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这里是用“凤阙”代指皇宫,说奉命出征的将士辞别了皇宫。龙城:匈奴的重要城市,《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后来人写诗文多用“龙城”代指敌人的核心要地。

④ 这两句写战地风光,在战争中,雪色也显得那么暗淡,映得战旗都失去了颜色,风声萧萧中,夹杂着阵阵战鼓的响声。

⑤ 百夫长:军队里的低级军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