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陶家齐(1890—1943),男,又名陶寄尘,1890年3月2日出生于南京江宁县湖熟镇一个商人家庭。他幼读私塾,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
1905年,陶家齐应征入伍,加入驻防南京等地的南洋陆军第九镇,开启其新军的生涯。他先被编入步兵第十七协第三十三标。此后,由于表现突出,文化素养较高,经第九镇第三十三标标统赵声推荐,他加入炮标,成为一名炮兵。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获得成功的消息传来。11月,陶家齐随第九镇大部参加秣陵关起义,起义中他与战友拼命冲杀,战斗到最后关头。秣陵关起义失败后,陶家齐随第九镇统制徐绍桢转赴镇江,加入江浙联军。他随江浙联军参加光复南京之役,在进军孝陵卫的战斗中负伤流血,仍坚持与清军搏杀,直到战斗取得最终胜利。
1911年底至1931年,陶家齐先在上海陈记烟馆学徒,后与人合开陶记中药铺等。1930年,他加入上海特别市区(租界)市民联合会,被编入第二区分会,他积极参加各类维护华商利益的行动,动员华商为上海生活困难的百姓募捐筹资。
1932年1月,日本继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又很快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一·二八事变爆发,第十九路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国难当头,陶家齐响应号召,立下保卫河山、血战沙场的誓愿,加入上海市民义勇军第一大队,随第十九路军抗日。3月1日,在守卫宝山一役中,陶家齐和战友们面对着数量、军事素养、武器都超过我方几十倍的日军,他们同仇敌忾,顽强战斗,使得敌方多次抢滩未果,伤亡惨重,始终不能前进一步,最后不得不掉头退去。5月5日,国民党政府对日屈膝求和,签署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随后,陶家齐所在的上海市民义勇军被迫解散。
1932年6月底,陶家齐回到家乡湖熟,担任江宁自治实验县燕丹乡书记员。因为服务乡里政绩出色,1933年底,他被推举为燕丹乡代理乡长。因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拥护孙中山发起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他在燕丹乡供职期间加入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中国国民党。1937年12月江宁、南京相继沦陷后,日寇横行,生灵涂炭,社会混乱。为了生存和自卫,1938年初,他加入安青帮并广收门徒,成为湖熟地区有影响力的开明士绅。
1938年7月中旬,东进抗日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抵达江(宁)句(容)溧(水)地区。经该团民运股长马俊丰宣传介绍,陶家齐欣然加入新四军,投身抗日工作。他向乡亲们宣传新四军是抗日武装,帮助新四军在当地立足;他帮助新四军组建情报站,并被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团团长傅秋涛正式任命为新四军湖熟地区情报站主任。在开展情报工作期间,他深入日、伪军巢穴,搜集敌人重要情报,为新四军打击日寇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1940年5月14日,令日军胆战心惊、威震南京的赤山大捷,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廖海涛就是在接到陶家齐送去的情报后,指挥第四团一部伏击日寇而大获全胜。
1942年6月,陶家齐被正式任命为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他坚持领导开展赤山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组织青壮年参加新四军,组织群众为新四军筹集粮食、物资、武器弹药,组织反“扫荡”,营救新四军伤病员,袭击敌人据点,破坏公路、桥梁,惩治镇压汉奸恶霸。
1943年9月4日夜,由于汉奸告密,陶家齐和夫人朱维珍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各种刑罚,他们坚持到底,决不向敌人吐露任何机密。同年11月12日傍晚,陶家齐夫妇惨遭敌人杀害。
英雄洒碧血,浩气贯长虹。陶家齐烈士铮铮铁骨,体现着崇高的民族精神。烈士的英魂穿越时空,辉映着今天和未来。秦淮长流,赤山有知,青史作证!陶家齐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