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认定一样东西

褚时健:人生干法(褚时健经营哲学系列 中国经营之圣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作者:张小军 著


第一章 认定一样东西

现在,很多人都比较浮躁。但我的心中有一种定力,我知道按照我的这种慢的做法,也能赶上那趟车。

——褚时健

时健为何能够连续干成想干的事情,在这本书里,我要分享的是褚时健的基本干法。我始终认为,要借鉴褚时健的经营管理策略,必须从认识他的经历开始,我相信这些干法是他发自内心的力量,是内生动力。

坚持,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一件挺难的事儿,但对于从前的人来说很简单。父辈们多数待在同一家集体单位从青年直到老去;锻造铁器的师傅挥了一辈子铁锤,炉火熄了又燃,从不止息;表只戴那一只,人只爱那一个。

现在,放在人们面前的诱惑很多,让青年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不容易。不喜欢就换,心情不好就不做。在深圳三和人才市场,多的是浪荡街头、做一天工作便歇息一天的年轻人。

毫无定力、浮躁成了困住现代人前行的枷锁。

也有青年人背着壳像蜗牛一样笨拙地向上爬,但身边一个又一个一夜暴富的创业者或一夜成名的“网红”,给了他们暂时难见回报的努力沉重一击。

人生自古多曲折,路上总是时而风雨交加、时而霜雪侵骨,但也伴有阳光雨露、彩霞满天。现代青年人的这些忧愁,对于经历了鬼门关考验和痛失爱女的褚时健来说,都不算事。

褚时健70岁入狱,73岁保外就医,75岁开始种橙子。褚橙一炮而红,在刷新了消费者味蕾体验的同时,更一跃成为中国橙行的业界标杆。同时火起来的还有褚时健本人,令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的是,他的人生道路是一条“V”字形。他给年轻人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年轻人不要急,在低谷之中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方能扭转局面”。

持之以恒,就是褚时健所讲的“夯劲”:认定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死磕到底。褚时健对种植业并不精通,但他认定自己闲不下来,认定自己还能从中找到成就感,于是他就一头扎进学习当中。栽培、剪枝、灌溉等每道工序都从头学起,经过反复摸索,最终成为种橙专业户,成就了一代“橙王”。

他告诉我们,尽管命运捉摸不定,人生道路曲折不平,但只要活着,想做什么都不算晚。凡事慢慢来,一切来得及。

年轻人不要急

随着褚橙的成功,越来越多的陌生人登门拜访,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褚时健会抽出时间和拜访者聊一聊。

他告诫拜访者,最重要的干法是不要急,从放慢心态开始。基本上所有拜访他的人年龄都比他小,所以他的总结就是“年轻人不要急”。

75岁再创业,褚时健让世人惊叹。特别是选择种橙子时,不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熟悉水果行业的人都知道,橙子的生长周期长,不像褚时健之前做的烟草,今年种植,明年便可以销售。橙子从育苗到挂果,非得等上五六年不可。

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四五年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褚时健而言,四五年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数。褚时健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他曾经坦言:“我75岁种橙子,等挂果也就80岁了。”

在哀牢山上,褚时健带着技术人员,从肥料配比、浇水频次、开花时间控制,每个细节都一一坚持用实验进行控制。曾经的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但褚时健用工业化制度经营,把农业对自然气候70%的依赖度降到了30%,因此,他种出了大小一致、酸甜适中的橙子,这样的橙子一上市就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到了2012年,褚时健种橙子已经走过10个年头,通过线下渠道和线上电商,“褚橙”的名气迅速响遍大江南北,人们惊叹,曾经的“烟王”已经变为名副其实的“橙王”。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从2002年到2012年,十年如一日。褚时健慢工出细活,终于获得市场认可。10年间,有多少诱惑让人侧目,又有多少困难让人放弃,但褚时健一心种好橙子。

褚时健的慢工出细活与现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是一个快餐时代,人人都在追求速成之法。“七步学会投资”“90天英语速成”,仿佛速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但是欲速则不达,很多聪明人往往一马当先,却因为急于求成而最终走向失败。

稻盛和夫在《干法》中曾说道:企业家总是会面对两种员工,一种是头脑灵活、聪明伶俐的,另一种是反应迟钝、忠厚老实的。经营者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前者。但是根据他几十年的经验来看,后者往往能够为公司贡献更多的力量。因为头脑聪明者更易务虚,心思灵活,很难聚焦于一点并持之以恒。而“迟钝者”做起事来不知疲惫、孜孜以求,虽然刚开始处于劣势,但是通过持续努力,便会获得质变。

不仅员工如此,领袖也一样。我们周遭不乏七十二般变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却缺少信念坚定、始终如一的唐三藏。从长安到灵山十万八千里,多少人败在了自己的脚下。每年都有大量刚毕业的学生进入褚时健的果园里工作,褚时健会让他们从基层做起,磨砺心志。曾经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果园工作不到一年,便向褚时健讲,自己想去创业,每天在这果园里务农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褚时健便对他讲道:“如果你能再坚持两年,就会成功,为什么?磨炼你的‘心气’,你现在耐不住自己的性子。”

2014年褚时健接受《中国青年报》的专访,也曾表示现代的年轻人都太急了。“现在社会上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1)

褚时健讲出了当下时代的弊病,中国人仿佛是全世界最着急的民族。现在的中国人普遍处在“焦虑”中,每个阶段都在不断追逐,但所追逐的很多都是与自己现阶段生活不匹配的高标准,生活过得像赶场一样,一旦不能完成目标,就会产生深深的焦虑。不论生活和事业,他们都急于获得短期回报,做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而忽略自己本身的实力和经验的不足。

正如近几年,大众创业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人只看到创业成功者的光鲜亮丽,却没看到其背后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因此很多人盲目跟风,没有分析市场和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最后只能淹没在创业的浪潮里。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褚橙能成功?褚橙的成功,源于褚时健在创业初期的调研和观察,在种橙时对技术和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对橙子质量严苛的标准化管理。这每一点都是褚时健宝贵的人生经验,不是三两年就能领悟到的。

在另外一次采访中,对于现代年轻人想“一夜暴富”的浮躁心态,褚时健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而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十分羡慕。当时我们都觉得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屋子,这一生就得了!”(2)他认为现代年轻人凡事都想得很简单,总想找现成,靠大树,撞运气,没有认真去钻研技术和专业,对工作没有太多的耐心和毅力,所以有的人做了很多事却一事无成。

他还说,种褚橙已经10多年,褚橙的名声也是逐渐累积起来的。这10多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遭遇过很多困难和挫折,攻破一个个难关后,他才有了现在的成绩。现在年轻人还有很多时间,不要急于成功,先要修炼好自己的内功,增加自己的经验和专业能力。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时间去积淀,花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钻研自己的产品,这其中更需要坚持,以及在坚持中不断去完善。

活着就有希望

褚时健把烟厂和褚橙带到了新的高度,这些业绩不过是他内心坚毅及付诸行动的表现而已。其实褚时健的经营管理思想也是逐步探索出来的,他干的很多事情,并非多数人理解的追求财富,真正的原因是好好活着。

何谓活着?褚时健的干法就是不断解决问题。他对生活总是充满希望。

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说过:“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褚时健历经坎坷,生活的真谛对他来说,就是把握当下,活在未来,因为生活总会给人们留下希望。

褚时健一生跌宕起伏,几经大起大落。而世事流转,他依然阳刚十足。不难发现,他的人生并非直线,而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岁月长河,挫折与坎坷裹挟其中。(3)他烤过酒,扛过枪,待过机关单位,下过农场,经营过戛洒糖厂、玉溪卷烟厂,却又在辉煌之际突然锒铛入狱,75岁保外就医后不甘清闲,他再次开启了全新的创业之路。

褚时健曾公开表明,自认为他人生的最低谷阶段,是下放到元江红光农场改造的那段时间。那时元江的冬天异常寒冷,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有限的粮食,让褚时健吃了不少苦头。当时褚时健生过一次大病,全身无力,甚至无法起身。连续躺了四五天后,鼻子开始不停淌血,嘴里也有血,血满了只能一口咽下去,最后他连咽的力气都没了,人也昏了过去。那时农场里许多人都有疟疾,严重者甚至因此而去世。当时褚时健意识到自己应该也得了疟疾,自己也可能会命丧在这个农场,躺在床上的他,思想非常悲观。(4)

天无绝人之路,当时在农场改造的医生罗载兴听说有个人快要病死了,立即前去看病。此时褚时健已经昏迷不醒。经过观察,罗载兴确诊褚时健感染了严重的疟疾,为此,他拿出压在药箱里的两片西药“奎宁”给褚时健喂了下去。第二天,褚时健的状况就有所好转,不流鼻血了,烧也退了,精神也一点点恢复过来了。

病情稳定后,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褚时健,继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此时他的心态已经大变。几十年后他回忆道:“当时我感觉离死的距离很近,人随时都有可能死,也随时都有可能活。所以那时我就明白人只要活着,把每一天安排好,就是对人生负责任,想得太多没有任何意义。”有了这段特别经历,褚时健在后来企业经营中日渐显露出想做就做、做就做到极致的性格。他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不是头脑发热的故作姿态,而是经历生死后的一种人生品格。

1995年,褚时健的妻女进了监狱,罪名是投机倒把。褚时健回忆,当时妻子马静芬感觉天都要塌了,因为褚家和马家从来就没有人坐过牢。马静芬刚进监狱时,一连4天不吃不喝,然而,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想到过死亡。对于褚时健夫妻来说,坐牢不可怕,人不会轻易死去,但最大的灾难就是女儿不在了。1995年12月,褚映群在狱中留下遗书自杀身亡。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一辈子没哭过的褚时健打电话给他的律师马军,在电话里号啕大哭,说:“姑娘死了,姑娘死了,死在河南,自杀了!是我害了我姑娘,姑娘早就跟我说叫我退休,可我一直想着多干干,把我们厂再做大一点,我要是早听姑娘的话退休,姑娘就不会有今天……”马军至今还没有忘记当时看望褚时健的场景,褚时健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屋子里黑乎乎的,只开了一小盏台灯,平日里一向雷厉风行的褚时健那时就像一位孤单无助的老人……

在两位老人的心里,只要不是攸关生死的事,任何事情都不算大事。正是这个原因,当马静芬得知褚时健的最后宣判结果时,心中反而踏实了,因为老伴儿可以活着。也正是基于这个信念,褚时健夫妻即便在监狱中4年多的时间未曾见面,却依然可以做到相濡以沫。后来马静芬先出狱,便每周去看望丈夫,低谷的日子也就这样度过了。褚时健说,夫妻最难得的是甘苦与共。

既然经过此劫,幸而大难不死,那就不能白白地活着。褚时健大半辈子都在商界打拼,而且做的都是与农民、农业息息相关的事情。早在“红塔山”时代,褚时健在上游与烟农、烟田密切联系,在下游与各大市场、经销商接轨,几十年下来,以工作为“戎马”的习惯早已养成,更不是一场牢狱之灾就能冲蚀的。褚时健身处牢房时,弟弟来看望他,给他带了橙子,他吃过以后觉得好吃,“褚橙”计划便有了雏形。

2002年,褚时健带着妻子上了哀牢山,对此,褚时健说过这番话:“种果树有一个好处。春天开花,夏天果出来,秋天收了。每一次来的时候都有一点变化,希望就在这里。人有希望就好,活着就会有希望。”

四十而知天命,那么年过七旬本是颐养天年的时期,离开监牢自当好生调养,但褚时健亲上哀牢山种橙,似乎又是在给自己找苦头。他的做法自然引起很多人的不解,甚至惊讶。但褚时健从来都有着自己的主见:“当时我说闲着也是闲着,就当自己给自己找点乐趣吧。当时我是认定搞这个了,别的我也不会搞,就喜欢有自己的一块小天地。”

每个人的轨迹不尽相同,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有人选择停下来安享,有人继续兢兢业业,也有人继续奋战在一线,或是切换角色开辟另一番天地。当了大半辈子农妇的摩西奶奶到了70多岁才开始画画,结果一举成名,为后人留下深刻的启迪。在摩西奶奶的鼓励点拨下,处于迷茫时期的村上春树开始写作,成就了另一番人生。如果摩西奶奶和村上春树只是沧海一粟的个案,普通大众很难真正了解到个中缘由,那么褚老的劫后重生切切实实为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活着,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想做,任何时候都不晚。因为希望一直都在。

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问过褚老很多次,是什么原因让他很成功?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

褚老每次面对我的问题时,答案都如出一辙——认真干。这不是什么具体的技巧,而是要从心开始。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终其一生其实都是在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适合自己的工作事业,适合自己的爱人、朋友。有的人很快就能找到方向,大步前进,而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摸索中彷徨。人们曾经提倡非黑即白的世界观,比如,刻苦努力是对的,懒惰闲散是错的。然而,到了个性化的今天,对于人生的过法已经没有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

于是,当新闻屡屡爆出某个人套现多少亿元,某个人嫁给富翁,某家公司融资上市这样的消息时,总能成为大众焦点,有人唏嘘,有人追捧,似乎“不劳而获”“快速变现”这样的词已经成为当下国内的热点。然而,纵然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当我们看到“褚橙”在国内水果市场犹如一匹黑马杀入时,都不由地感到震惊,甚至百感交集。随着“褚橙”知名度的打开,褚时健这位沉寂已久的老人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在许多人眼里,褚时健颇有王者归来的风范,但这背后是无尽的辛劳和坚持。

褚时健和老伴在哀牢山包下2400亩果园时,他们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他们种下了24万株小树苗,然后看着它们一点点长高、发芽、开花、结果。刚开始种橙子时,褚时健带着老伴每天穿梭在山间地头,最苦的那段日子,山上没有住宿的地方,褚时健便索性在果园搭起了简陋的棚子。还好当地降水较少,气候干燥,不然抬头便能看见星空的棚子必定挡不住风雨。

这一埋头就是6年。

褚时健花了6年时间,驯化漫山遍野的冰糖橙。哀牢山降水较少,再加上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水稀缺。曾经在这里种植的满山甘蔗,在有些干旱年份甚至毫无收成。褚时健在经过一番实地勘察之后,开始运作水源:从哀牢山到基地这段,他投资了138万元架设了两条饮水管;在基地内又投资64万元建立6个蓄水池,安装灌溉输水管道58.3千米。之后,他又安装了微型喷灌设备。(5)

水源问题解决之后,他开始对肥料、修剪等进行严格要求,连枝丫需要保留和修剪多少厘米都有具体的数字,并督导工人严格执行。为了种好橙子,通常下午3点刚过,70多岁高龄的褚时健就头戴一顶草帽,顶着高原炽热的阳光,带领着几个作业长走进果园,查看果树及果子的长势。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褚时健的腿脚不太方便了,蹲下去就站不起来,因此他在果园里的步行巡视变成了坐车巡视,在果子成长的几个关键时期,他不光要亲自看看树,还要看到果,蹲不下去,他就让别人扒开枝叶,他必须看到果实真实的样子。

对于种果树,褚时健最初也是门外汉,但他很喜欢钻研问题,做很多事情都凭借着一股夯劲,凭借着一股学习的劲头。他很喜欢走进果园,细细观察学习,他自己形容那是“和果树说说话”。白天发现了问题,晚上睡不着,他就看书、琢磨,有时一人独自学习到凌晨三四点。

“刚种橙子的时候,我个人并不懂技术,我们的技术人员原先也不是在新平这搞果树的,老经验解决不了新问题,所以果园发展过程中遭遇了几次危机,这个时候还要靠我来指挥。我不能瞎指挥,不能盲目,一个人不懂就不要做,否则会把事情搞坏的。”为此,褚时健恶补种橙技术,从不懂到懂,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2005年,为了解决当时保留下来的3000棵老果树口感淡的问题,褚时健和技术人员不停琢磨,反复分析,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原来是氮肥太多,影响了口感。调整肥料结构的第二年,这些老树的果实口感果然上了好几个档次。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点高的人不一定能跑到终点,而到达终点的人,无论个中艰辛,却是最大赢家。笑到最后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反而是一些不大聪明,甚至用了很多“笨办法”走过弯路的人,这样的人有着惊人的毅力和韧劲,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一身铜皮铁骨,经得起生活的摔打。这就如褚时健所讲的“夯劲”:认定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死磕到底。凭着这股“夯劲”,褚时健虽然一开始不懂得种橙子,但经过反复学习与摸索,他成为种橙专业户,成就了一代“橙王”。

75岁之前,褚时健已经有过几次创业成功的经历,而且均大获成功。那么到了75岁这个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还有什么可怕的呢?用褚时健自己的话来说,他自己身上的这股“夯劲”,就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大道至简,总结褚时健成功的干法,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他不停地在解决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和很多人不同的是,他发自内心热爱自己的事业。

把握当下

褚时健说:“我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人,一切为了未来。”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其散文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中,提出了“小确幸”一词,指代生活中微小而确切的幸福,他写道: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的人生,人生只不过像干巴巴的沙漠而已。对于褚时健来说,他的小确幸就是把握当下,活在未来。

随着褚橙知名度的打开,褚时健这位曾经的“中国烟草大王”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让世人震惊的是他以75岁高龄创业种橙,并在10年后将褚橙打造成全国水果知名品牌。褚时健从不做没把握的事情,他认为做事要有七八分把握才可能成功。

出狱的褚时健决定上哀牢山种橙子时说:“我选择现在还种橙子,第一是因为我闲不住,我要有一件事干心才安,不然就整天发闷气;第二,我70多岁没有一个理想的固定收入。但是我对种橙子有把握,老了后生活有一个着落。闲着不如找这个事干,不然闲得无聊。”

褚时健解释,事业是他的一种乐趣,而且人生总要有希望,它可以支撑人的精神,成为人真正的精神支柱。“如果我现在什么都不干,只是躺在家里面,只是吃,实际上我人生的希望就没了,老得也快了。”褚时健表示,精神支柱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十分重要,对褚时健来说,他如今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这根“支柱”延续到哀牢山上的每一棵果树上。

人要活在相信中,因为只有相信未来才有希望。褚时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取得如此成功,也是源于他善于观全局,用长远的眼光为未来作打算。比如,在玉溪卷烟厂,他就会提前储存烟叶,进行自然发酵,以生产更高质量的卷烟。除了眼光放在未来,把握住当下也是极其关键的一环。既然决定了种橙,褚时健便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种好橙子。

不同于年轻气盛、备感压力的创业者,褚时健到了这个年龄,早已见识过大风大浪,有着“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心态。“从人生的顶峰跌入谷底,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要高高兴兴的,什么都过得去,所有心思都在干事上。”褚时健说道。当一个人达到极度专注时,他自然而然就听不见外界的嘈杂和质疑了。

虽然褚时健过去的事业一直没有离开农业,但种植业千差万别,为了钻研果树种植,他一头扎进了密集的学习当中,研究国内外的橙子情况,研究树苗栽培、剪枝、灌溉等各个环节。过去在玉溪卷烟厂的时候,褚时健跟着左天觉学习到了量化每个环节的工作方法,这个方法现在也成了他的工作习惯,运用到了各个细节上的精算里。当王石到哀牢山拜访褚时健时,也不由赞叹褚老是一位精算师。

种植业上的精算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它需要长期地观察、总结和实践,还要因地制宜,不断摸索出一套最佳方法。比如枝叶修剪,修剪工作并不是外人看到的那样随便拿着大剪刀剪下来,而是长时间的细节活。“高产量跟剪枝这个细节有很大的关系。”褚时健表示,“我每年都在观察修剪的细节,每一种修剪方式最后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一年一年地观察、总结,就能找到最科学、最合理的剪枝方案。”

虽然褚时健无须像果农那样从事辛苦的体力劳作,但他常常亲自去果园,到田间去观察。“前段时间雨水多了,落果了,我会来到田里面看,果子怎么掉的,是自然因素的影响,还是属于什么病,弄清原因。如果发现真实情况跟工作人员反映的不一致,我就把工作人员叫到跟前,问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生病?是水浇多了还是肥施多了?这些情况我都要落实的。”褚时健幽默地表示,“我虽然老了,但想糊弄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果树结果、成熟以后,褚时健会亲自摘下来品尝,在他看来,种出符合大众口味的橙子是他经营“褚橙”的根本目标。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让褚时健成了果树种植的行家。由于上了年纪,腿脚不大灵便,褚时健后来去果园都是让司机开车过去。到达果园以后,他甚至不用下车走近果树,单是坐在车上观望,都能发现果树是否出了问题。为了深入一线,褚时健的办公室就设在田间,这样可以直接和果农交流遇到的问题,商量解决方案。

人生的长度往往无法自己控制,人生的宽度却可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把厚度拓宽,是褚时健一直的追求。

把握眼下,才是如褚时健一般的人生智者的选择。褚时健身上有一股力量,这种力量不关乎技巧,所有的管理技巧都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关键还在于内心坚毅。

慢慢积累

现任褚橙基地掌舵人、褚时健之子褚一斌在谈到自己的父亲时,认为褚时健是一个极度标准化、机械化的人。多年的极度认真深深烙进了褚时健的骨血里,养成了严重的“强迫症”。比如,采集一个数据,别人做了一次就觉得差不多了,但褚时健会反复采集,耐心十足,不会有“差不多”的概念。“现在很多人都比较浮躁,”褚时健说,“但我心中有一种定力,我知道按照我的这种慢的做法,也能赶上那趟车。”

对此,曾研究过褚时健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黄铁鹰教授称赞说,褚时健的这种敢于慢下来的精神,是一种勇气。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做好,慢一点没关系,但质量一定是根本,这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手艺人身上,也能在诸多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身上看到这份匠心,而褚时健无疑深谙此道。

2008年,褚时健的外孙女夫妇归国,褚时健和他们谈话时表示,读书的经历走完了,现在步入社会就得从头开始,一步一步慢慢积累。“人的一生它都会给你很多的机会,就是看你这段积累够了没有。你积累够了,到时候你抓得住这个机会;你积累不够,你也抓不住这个机会。”褚时健说。

当时孙子辈对农业不感兴趣,毕竟农业的收益很慢,他们想要做一些可以短期就盈利的项目。如今的社会风气如此,以赚钱快速为目的,追求短、平、快的人更不在少数,总是缺乏一种沉淀和积累,因此,虽然创投公司层出不穷,但倒闭的也比比皆是。

为此,褚时健常常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不要着急,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习总结,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好好总结,这样才能为将来制订更明确的计划。长此以往,这就是自己的经验。

褚时健也是这么做的,褚橙基地一直不缺专家造访,他们提出建议后,褚时健都会再把大家召集开会,一起讨论专家的建议,哪些可以采纳的,要注意;哪些是不适用于基地的,避免盲从。“自然开花结果的东西,都有大小年。”褚时健说道,“像今年果子多,我得考虑明年果子不能少,我现在就要有大小年的准备,小年不要太差。”有一年褚橙增产30%,但肥料比头一年多用了60%。单单这60%的精算,背后却是看似非常笨拙的总结方法:根据各类树的特点,筛选出典型,然后一棵棵去数,大树和小树要分开来计算。这样的肥料结构足足让褚时健团队摸索了四五年。如此耐性,当今恐怕没几个企业做得到。

既然选择了农业,就决定了这个过程的慢,褚时健也明白这个道理。得知橙子挂果、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长达5年之久,他并不着急。就连最初在哀牢山上的那几年,橙子收益不高,他也不着急。多年与农业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果子生长是有规律和周期的,过早地让树木挂果和揠苗助长没有本质区别。农业的基础最为关键,即便问题再多,也必须一个一个好生解决,因为凡事都是有规律的,着急是没有用的,农业必须慢工出细活。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每一年的果树都会出问题,但问题会在当年之内解决,来年就不会再出同样的问题,却会产生新的问题,然后再解决,如此循环,周而复始。这样的摸索阶段,一去就是好几年。

黄铁鹰教授曾经问过褚时健,外行能不能有效管理内行。褚时健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同时指出,外行需要学习,至少要懂得七八成才能去决策。学习自然要花很多时间,而愿意花这份时间的人着实不多了。这样的耐性在农业管理上尤其重要,浙江著名企业家鲁冠球曾经表示,中国的农业是整个中国经济的痛点,一旦“三农”问题解决了,中国经济发达就指日可待。显然,农业虽然很难,但农业的潜力却是巨大的。当下做农业的人也不在少数,然而能坚持下来的却不多。褚时健对此表示:“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有的人就想一口吃个胖子,农业这个东西肯定不行,而且不是有钱就能把事做完。从种植到品控,到整个销售,所有的工序都做完了之后才能见到利润,不像卖房子,农业这东西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


(1) 庄庆鸿.褚时健对话中国青年报:“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J].中国青年报,2014-7-4(3).

(2) 周圆圆.褚时健:年轻人创业“别着急”[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3):30-31.

(3) 陈芳.褚时健与红塔:国企改革一面镜子[J].商,2012(6):20-21.

(4) 周桦.褚时健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5) 吴洁.大佬务农:褚时健与他的“励志橙”[J].小康·财智,2014(2):40-45.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