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贝克街小分队为何不招狄更斯?

读不孤:一名前法治记者的阅读札记 作者:


贝克街小分队为何不招狄更斯?

总的来看,福尔摩斯是一个道德非常高尚的人。但有几件事,还是被视为福尔摩斯的污点,遭人诟病。其中之一,就是福尔摩斯雇用童工。而且他本人对此事却毫无愧疚、心安理得。这在不少人看来,就跟吸毒和其他怪癖一样,反映了福尔摩斯的阴暗面。

在任何时代,做童工都是不幸的经历。在维多利亚时代,童工问题更是臭名昭著。

微信上曾有一篇题为《假装自己是资本家的工人》的文章,它控诉了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现象:十三四岁以下的儿童被迫作为廉价劳动力参加社会生产,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早期阶段所特有的现象……儿童做工的危害是:身心备受摧残,智力荒废;从事沉重、有害健康的劳动,不仅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发育畸形,不少人甚至断送了幼小的生命。马克思批评说:“不列颠工业像吸血鬼一样,只有靠吮吸人血——并且是吮吸儿童的血——才能生存。”

昨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如今儿童受保护和重视的程度,是看惯童工劳作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难以想象的。“异读名著”作者杨早写过一篇《城市太把孩子当人,乡镇太不把孩子当人》,套用过来就是“今天太把孩子当人,维多利亚时代太不把孩子当人”。那时,底层家庭把孩子当劳动力,孩子把自己当成人,每天求职心切,脑子里首先考虑的是赚几个先令,填饱肚子。

维多利亚时代最有名的童工,估计要数一名大作家了。

再过一周,就是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逝世146周年纪念日。146年前的6月9日,狄更斯在创作自己第一部侦探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患脑出血辞世,留下一部未竟之作。

童年,常跟幸福美好、无忧无虑这些词联系在一起。但如果有人这样去描绘狄更斯的童年,估计要被他的口水淹死。经历过不幸童年的人,童年就像是成人装饰记忆的一道彩虹,会被击得粉碎。对狄更斯而言,童年就是那道残酷的彩虹。

这位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小说家有着相当苦逼的童年。他10岁时搬到伦敦,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12岁时,父亲因债务问题入狱,一家人随着父亲迁至牢房居住。狄更斯也因此被送到伦敦一家鞋油场当童工,每天工作十来个小时,备尝艰辛、屈辱,看尽人情冷暖。

狄更斯对自己当童工谋生的经历耿耿于怀,那段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造成了多大面积的心理阴影不得而知。反正,成为作家后,他将童年的苦难都写进了自己的作品里。其中,《大卫·科波菲尔》更是被视为他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母亲改嫁给了冷酷的继父,母子受尽了继父的虐待欺凌。母亲抑郁而终,年幼的大卫被送到伦敦当童工,寄居在他人家。狄更斯的经历与大卫的经历颇多吻合。

狄更斯和福尔摩斯一同生活在那个不幸的时代,不同的是,狄更斯当童工,福尔摩斯是雇用童工的人。事实上,根据福尔摩斯年表,狄更斯年龄比福尔摩斯大。狄更斯去世时,福尔摩斯才16岁。

“我极有可能成为小流氓或者小游民。”狄更斯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假如童年狄更斯穿越到福尔摩斯的时空里,求财心切的狄更斯或许会被大侦探雇用成为贝克街小分队的一员。

生活举步维艰,迫使狄更斯不得不出去做童工挣钱。其实,对狄更斯而言,在他选定作家职业之前,金钱才是他的生活航向标。要不是恰好干作家顺手又能赚钱,狄更斯可能成为一名三流演员,或抄录工。

可以想象,假如童年狄更斯穿越到贝克街,鉴于他对离奇故事的喜爱和对司法事务的好奇心,他极有可能加入贝克街小分队,充当起福尔摩斯的间谍。那么,有了福尔摩斯这个人生导师,狄更斯的童年经历或许就不会那么肉痛,说起来都是泪了。

被福尔摩斯雇用的儿童,有个炫酷的名字:贝克街小分队——对应我们武侠小说,就是丐帮。小分队的头头是维金斯,他带领一帮街头流浪儿,接受福尔摩斯安排的各种追踪和打听任务。他们穿着肮脏、衣衫褴褛,在街上人群中最容易被忽视。

假如童年狄更斯跟着福尔摩斯干活,生活上不会太苦,至少也会苦中有乐,报酬不会太低。福尔摩斯给他们每人每天一先令作为报酬,另外,发现目标的那个孩子还能得到一基尼的奖金。

福尔摩斯为什么雇用儿童,理由显而易见。

在《血字的研究》中,福尔摩斯让小分队找寻侯波驾驶的马车,在《四签名》中找寻曙光号,在《驼背人》中跟踪亨利·伍德。《恐怖谷》中提到福尔摩斯有个小听差比利,这个小听差在《王冠宝石案》和《雷神桥之谜》中也出现过。《王冠宝石案》中写道:“这是一个小听差,年纪虽轻却很聪明懂事,有他在身边,可以抵消一点这位著名侦探的阴郁身影所造成的孤独寡合之感。”

作为丐帮成员,儿童能胜任某些与他们身高不相称的工作。《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福尔摩斯非常倚重一个年仅14岁叫卡特莱的孩子。起先,福尔摩斯要求他在23家伦敦饭店里寻找每一个废纸篓,这可不是一桩微不足道的任务;后来,福尔摩斯隐身在西部郡县的沼泽地里,这个孩子成了侦探唯一的助手,给他提供食物、衣服和情报。

事实上,福尔摩斯对童工的态度蛮不错。要知道福尔摩斯对别人的态度有多冷淡,他对苏格兰场警察的能力不屑,对女人没有兴趣,甚至对华生也是打不起精神,但他对孩子的态度可谓是积极的——这对于敏感的童年狄更斯来说,幼小的心灵和脆弱的自尊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福尔摩斯非常认可贝克街小分队孩子的能力:“在伦敦这样挤满人的大都市里,孩子可以成为出色的间谍。”他说:“这些小家伙一个人的工作成绩,要比一打官方侦探的还要来得大。官方人士一露面,人家就闭口不言了。可是,这些小家伙什么地方都能去,什么事都能打听到。他们很机灵,就像针尖一样,无缝不入。他们就是缺乏组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