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王稼句
范烟桥先生,江苏吴江人,世居同里,一八九四年生,名镛,小名爱莲,字味韶,别署含凉、鸱夷、西灶、乔木、愁城侠客等。早年入同川公学,师从金天羽。一九一一年就读郡城草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与顾颉刚、叶圣陶、吴湖帆、陈子清、江红蕉、蒋吟秋、郑逸梅等同学。苏州光复,停课返乡,与里中少年结同南社,编印《同南》。民初就读杭州之江学堂、南京民国大学,皆未及半载,因故辍学。在乡执教期间,受包天笑奖掖,在《时报》副刊《馀兴》发表小品和弹词。一九二二年移家苏州温家岸,渐与苏沪文人交往,作品散见于《小说丛报》、《小说世界》、《紫罗兰》、《快活》、《星期》、《红玫瑰》、《家庭》、《红》等杂志。与赵眠云编小型周报《星》,发起组织星社,初仅九人,后发展至一百馀人。又主编《小日报》、《珊瑚》半月刊、《新吴江》等。一九三六年后任明星影片公司文书科长、金星影片公司文书、正养中学校长、东吴大学附中教员等。一九五〇年代先后出任苏州市文联副主席、苏州市文化局局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苏州市文管会副主任等职。一九六七年三月三十一日病逝于苏州,年七十四岁。
范烟桥著作繁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孤掌惊鸣记》、《花草苏州》,短篇小说集《花蕊夫人》,弹词《家室飘摇记》、《太平天国》,笔记小品集《茶烟歇》,杂集《烟丝集》,专著《中国小说史》、《民国旧派小说史略》、《学诗门径》、《书信写作法》,电影剧本《乱世英雄》、《西厢记》、《秦淮世家》、《三笑》、《无花果》、《花解语》、《长相思》,由他填词的插曲《拷红》、《月圆花好》、《夜上海》等,经剧中主角周璇演唱后,风靡一时,且传唱至今。
范烟桥生平好游,放情丘壑,寻访幽胜,兴致不薄。一九六五年,他自订年谱《驹光留影录》,其中记载了一生游踪的大略,摘抄如下,可为读者提供他所作游记的背景:
一九〇七年,“暑假至杭州,侍父母居城隍山吴郡会馆,父于听鼓馀闲,常挈游西湖诸胜”。
一九一二年秋,入杭州之江学堂,“每值星期日,辄潜行下二龙头,恣游西湖,于附近云栖、五云、六和塔、虎跑寺、石屋洞诸胜,游迹更多”。
一九一三年,“至南京,入民国大学商科一年级,宿校外,出入自由,往往独游明孝陵、清凉山、莫愁湖,沿山十二洞及燕子矶诸胜”。
一九二〇年,居家乡同里,常在退思园作文酒之会,“每值春秋佳日,提壶携榼,为蝴蝶会,游宴甚乐。四乡演春台戏,常买舟往随喜,踏青、拾菜、斗酒、纵博,长幼咸集”。
一九二二年,迁居苏州,结星社,“苏州去上海近,文人来游览者众,余每为东道主”。
一九二三年秋,至无锡,助编《苏民报》,“余驻馆,对面为公园,常以之为休憩茗话之所。而新辟之梅园、鼋头渚,湖光山色,足以游目骋怀”。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至济南,助编《新鲁日报》,“得游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诸胜,观泺口黄河”。
一九二七年,至青岛,“游公园,观樱花,登劳山”。
一九二九年秋,“至西湖,参观博览会,折游莫干山,观日出”。
一九三三年,“参与津浦路旅行团,至泰安,登泰山,至曲阜,游孔林、孔庙,观祀孔典礼”。
一九三四年,“游宜兴善卷、张公二洞,深奥曲折,冠于东南,石乳奇姿异态,难以形容。前人病其险,不敢深入。近年宜兴人储南强整理、润色,乃便游览。善卷一名善权,尤胜,可以小舟通后洞,而山泉起伏,作种种声势,有种种不同之音响。入城,得尝刀鱼及桃花蕈”。“张一麐、费树蔚诸公常为东道主,文酒游宴,遍历名山故园,余追随其间,亲其馨欬,拾其馀绪,记其踪迹。”
一九三五年,“与沈赓虞至绍兴,揽胜鉴湖、兰亭、禹王庙,饮善酿酒。独游诸暨,观五泄,寻浣纱溪”。
一九五五年八月,至北京,出席民进全国代表大会,“得游览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碧云寺诸胜”。
一九六〇年夏,至北京,出席民进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参观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火车站、民族文化宫等大建筑,富丽堂皇,均以不足一年之时间落成。天安门外扩大东西长安街,华灯璀璨,夜分如白昼,气象万千。余从京汉路到汉口,与崇海一家相见,观长江大桥,又为空前大建筑,跨长江,舟车通行遂无风波之险,并游新辟之东湖。乘江安轮船东下,大江两岸形胜,得以畅观”。
一九六四年,“至邓尉观梅,香雪海已成梯田,添种梅花数百株。至南京观梅花山梅花,品种较佳,尝新植雨花茶”。
据范烟桥自述,其虽有好游之心,但踪迹未广,江浙沪外,仅山东济南、青岛、泰安,湖北汉口和北京。这一方面是时代的局限,当时文化交流以地域为主,现代交通也尚在草创时期;另一方面,他忙于写作、编辑、教书,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哪有闲暇去做壮游天下的旅行家?故他的游览,不少是在寄寓之地,如在杭州读之江学堂,在南京读民国大学,在无锡编《苏民报》,在济南编《新鲁日报》,在上海执教正风中学、持志大学。这种就近游览,相对不受时日限制,可以游得更宽绰,更深入,更从容,比之走马观花般的泛泛一游,当然很不一样。这不但在领略风景、探访古迹、获悉掌故上,而且对一方风土人情的了解,也更具体而微。至于对故乡的山水风物,自然是更亲近、更稔熟了。因此他的记游文字,往往是个人生活的部分记录,反映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真实,且饱含着个人的情感,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就范烟桥的文学历程来说,游记写作较早,始于民初,不绝如缕,直至晚年,前后持续半个多世纪。行文由浅近文言而“雨夹雪”,由“雨夹雪”而流利白话,又因擅长作诗填词,在前期游记中往往以此点缀穿插,与周瘦鹃、郁达夫、黄炎培辈相仿佛,不但丰富了游记的内涵,而且调节了游记的节奏,在游记文学中是别开生面的一路。况且他的叙事表情,不模仿,不矫饰,如实写来,随物赋形,庄谐并存,洋洋洒洒,具有自己的独特风采。因此,范烟桥的游记,既具有人文地理学上的价值,又可供欣赏,可让渴慕烟霞、喜好山水的读者来作卧游。
二〇一九年四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