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代序)

七色鸟(巴黎文丛) 作者:蓬草 著,李建平 编


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代序)

“看你笔下的巴黎,和某某描写的巴黎,教人以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城市呢。”香港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子笑着和我说。

我一想,也笑了,某某,或所有富裕游客认识的巴黎,是富丽堂皇、金粉繁华的一面。夜总会,时装展览会,美食餐馆,香榭丽舍大道上的咖啡室,名牌商品的店铺……这些既是他们涉足的地方,顺理成章,便成了他们描写或报道的内容,在这方面来说,他们的态度倒是忠实的——只要不武断下结论,认为所有巴黎人,甚至所有法国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如此便可以了。事实是,绝大部分的巴黎人,既出入不起夜总会,也无能力购买名牌商品,更无资格被邀参加国际性的时装展览会。他们像世上绝大部分的人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主妇们则每天带着袋子,或拖着购物小车到超级市场,选购一家人要吃的瓜果菜肉,心中埋怨着:“怎么东西越来越贵了!”

就像我出生和长大的城市——香港,也常给人误会了。偶然我读到一些旅居香港的作家和记者所写的文章,教我无法相信,香港和香港人竟是这个样子。这些作家着意刻画上流社会的明争暗斗,商场政界的猥琐龌龊,事实上,大部分的香港小市民,是不会有资格走进这些人的行列中。如果有作家在笔下断言:香港就是这个样子,那不仅是不公平,说这句话的人,也实在是太肤浅、太幼稚了。

认识一个城市,不仅需要一段悠长的时间、客观的判断力,更需要的是一份人文性的了解和爱心。构成一个城市的,是千千万万源自各阶层的人。只能活在一个小圈子中的我们,如不放眼观看小圈子以外的大世界,那又怎么能够明白:这个城市,有的可能是另一种人情和面貌,而不是自己轻率相信的那一套?

于是闲来我最爱做的,便是在城中漫步。走过两条街,拐了一个弯,赫然发觉来到一处完全陌生的地方,心中除了感到诧异,还有意外的高兴了。我想:即使在这个我居住了多年的城市,我也只不过是一个永远的“旅客”罢了。我不认识的事物已有这许多,我不认识的却又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城中的人,即使他们不在街道上,但日间从烟囱冒出的炊烟,夜来从窗户流出的灯火,全在向我肯定:他们默然地、坚毅地活着。今天,可能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日子,但人们已学会接受,并且愿意鼓起勇气去活过。

关于城市的书籍,我读过的最美丽的一本,便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所写的《看不见的城市》了。看不见的,怎可能是城市呢?卡尔维诺要告诉我们的正是:我们如不用心去体会,使想象力超逾身处的四堵墙壁,单凭我们肉眼看到的是这么少,这么不完全,那又怎能说认识一个城市呢!要看自己看不到的事物,要感觉别人的气息;生活在一个城市,应抱着探索者的态度;如动身前往一个陌生的城市,那更要记着:在那儿,正如卡尔维诺所言,你将“发现你不曾有过,也将不会为你所有的一切”。如此说来,对于一个城市,不管是自己身处的还是路过的,我总应该怀着一份谦卑的及永远是求知的心情吧?

在《看不见的城市》中,作者描写史美哈汀城时(当然,这个城,在地图上是不存在的,尽管我们对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便这样子说了:“在史美哈汀,最按照常规的、最风平浪静的生命,度过岁月,没有重复。”小小的人儿,给高大楼房的阴影压逼得无气也无声,我们过着表面看来是乏善可陈的生活,但在每一个早上醒来,知道要面对的是新的一天,和昨日的总不会完全一样,如此一想,自觉或不自觉地便成了一个勇士,钢筋水泥砌成的丛林,也可以是策马驰驱的场所了。

活在城中的你,可看见这许多无名的但勇敢的战士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