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堂课
故事是素材的累积,小说是故事线的交叉
前文中,我讲了框架的搭建、灵感的捕捉以及如何给人物取好名字,在这部分我将告诉你如何把自己的故事、所闻所想写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同时又思路清晰、逻辑顺畅、不落瑕疵。以上想法,我先总结为一个总的方法论,就是:故事是素材的累积,小说是故事线的交叉。
在写作之中,作者会接触到许多从现实生活中积累和摄取的,尚未经过整理、集中、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任何小说的创作,都有一个积累和发现素材的过程,它是形成小说题材的基础。素材获取的丰富和真实程度,是决定小说能否进入成功创作的关键环节。这些材料有可能来自于书本,也可能来自于现实生活里的一则八卦、一则短短的新闻。这些没有被作者加工过的材料,就是素材。
经常会有读者问我,你写了这么多故事,很好奇你的素材都来自哪里?
我在写作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病毒》的时候,最初的素材是2000年底出现在网上的女鬼病毒和一本叫作《日暮东陵》纪实文学的书。我结合了《午夜凶铃》的叙事节奏,写出了《病毒》。《日暮东陵》讲的是军阀孙殿英盗墓东陵的故事。而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被我塑造成阿鲁特·小枝,也是我小说中的人物欧阳小枝的前身。
素材的来源,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个是观察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里的经历。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要积极主动去寻找发现,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他们的经历有可能成为你写作的素材,还有就是刻意地去采访,比如说采访事件的当事人或者知情者,从采访中积累大量的对话素材和故事资源。这对你写作会有帮助。
《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短篇小说中,许多素材都是来自我自己亲身的经历或者是童年的记忆。在《黄浦江上的白雪公主一夜》里的情节跟我中学的经历是有所关联的。还有《老闺蜜的秘密一夜》,里面写到我母亲考大学的情节,是我童年时发生在我母亲身上的经历,她和我回忆还原了当年的时代背景和心境,提供了很多后期写作的素材。
第二个是来自于阅读,从经典文学里汲取营养。
从阅读中,我们一般除了获得一种阅读体验以外,还能获得一些额外的素材或者灵感,因为在读前人的一些作品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会产生一些联想,一些画面,有时候甚至我们会想,如果让我们来写,接下来故事会如何发展。故事的结果,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不过没关系,有时你可以为它设定一个结局,这个结局可能就被你拿来利用写成一个短篇小说,或者成为文章中的一个场景。建议大家多阅读名人名著,经典文学,这些都是历史的积淀。同时,这些名人名著,经典文学里面丰富的营养等待着你去汲取。
我的小说《珂赛特的眼泪石一夜》,这篇小说获得了郁达夫中篇小说提名奖。小说里的人物名字,珂赛特,就是出自于雨果老爹经典小说《悲惨世界》。整个故事也与《悲惨世界》产生了奇妙的互文。
第三个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新闻资讯。
2010年开始,我的创作风格开始往社会派悬疑方向转变。在《谋杀似水年华》这部小说里,我关注了许多以前不曾关注的对象,比如说农民工、富士康工人等等;在《宛如昨日》里我也关注了很多社会现实的案例。还有一些资讯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学会利用上面的资源。网络上有电影、电视剧、新闻,甚至各种八卦。当你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可能,你对导演的一些画面或者对白会有一些自己的感受。甚至,你还可能就画面之外联想到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能成为你的写作素材。一个新闻,可能就是一个好的故事素材。大家也知道一般新闻讲究吸引人眼球的东西。比如说新闻界有句话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人咬狗为什么能成为新闻,就是因为它存在冲突。
以上的这些都是从各个方面,也就是素材的积累来解析开头我所说的“故事是素材的累积”这句话。关于积累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还会详细地讲解,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小说是故事线的交叉”这句话的意思。
不管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有一条故事主线。这条故事主线,掌控着小说的发展方向。长篇小说除了主线之外,还会有许多辅线。辅线也许跟小说最终的结局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有经验的作者,会通过辅线的故事来调整叙述节奏。
故事的叙述类型也分几种。
第一种,如果故事的起点是A,结束是B。那么,故事的主线就是从A到B。有些作者,或因为体裁,或因为经验,会选择最直接的直线叙述;有的作者从A到B,这个过程之中会诞生许多波折与直线,发展出许多支线故事与辅线故事,这种是波浪型叙述。
还有一种,虽然故事起点是A,但作者在叙述的时候会分化成A1、A2甚至是A3、A4,各个故事线齐头并进,一起朝着故事终点B前进,这种叫作双线叙述或者是多线叙述。多线叙述比较成功的案例有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书中以雪穗、亮司、笹垣润三人为三条故事线,三个人物齐头并进,但叙述过程中又不断交织。最终,故事的三条线又汇聚到一起。
小说是叙述的艺术。创作者一定要树立这样的意识。把故事线拉起来,然后通过叙述技巧,把故事讲得更加丝丝入扣、引人入胜。这就是“小说是故事线的交叉”。
怎样做到“故事线的交叉”呢?以我的长篇小说《谋杀似水年华》为例。2010年“五一节”之后,我开始创作这部小说,最初是在《萌芽》杂志上连载。当年7月7日,初稿完成。初稿所花的时间不长,写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呵成。尤其是到了后面的三分之二段落,每天以一万字的速度在进行。但接下来的大半年之中,一直到2011年4月,我前后修改了七稿后,才最终定稿。
《谋杀似水年华》里共有三条线:
第一条是父亲线。就是警察田跃进身上的故事线。他是第一个接触到许碧真被丝巾谋杀后的办案人员。因此,通过他的角度,我开始循序渐进地让秋收、田小麦、钱灵进入了故事线。那时候的秋收与田小麦,还是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
第二条线是小麦线。在这条线上,田小麦已经长大,28岁,是一名外企的白领,她与富二代盛赞有着一段纠结的恋情。而她的父亲田跃进,也因为去拯救落水儿童,不慎溺亡。田小麦在整理父亲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了父亲的书签。此后,破案的接力棒就传到小麦的手中。
田小麦并不是警察,没有像田跃进那样的侦查能力。她也不可能像田跃进那样调动那么多的资源去破案,所以我选择另一种方式来破案——记忆。所以,在第二部分里的故事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支线,就是高中时期的田小麦与秋收的情感线。这些深埋在田小麦记忆深处的回忆,隐藏着故事的真相。
第三条线索是秋收线。秋收由于目击凶手勒死了母亲,他的生命从此就走上了复仇的道路。他隐姓埋名,潜伏在暗处,伺机复仇。但是与小麦曾经的爱情,又像是火一样,烤炙着他的心灵。
三条故事线,再加上六条感情线,交叉叙述,形成了一部披着悬疑外衣的爱情故事。《谋杀似水年华》在我所有的作品之中,是一部写到极致的小说。跨越漫长的15年,也经历了岁月的变迁,而凶手则隐藏在美丽的丝巾下面。
当你才思泉涌时又把以上的这些考虑进去了以后,你离写下自己故事的秘诀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