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学生时代的爱国情结

“生老之学”的开拓者:邬沧萍传 作者:李娟娟 著


第二章 学生时代的爱国情结

1.从幼儿园到小学

虽然整日忙于工作和应酬的邬应麟先生让小邬沧萍几乎见不到父亲的身影,但身为读书人又受到西方影响的邬应麟先生却从没有忘记对儿子在读书受教育方面的培养。于是,在父亲的亲自安排下,小邬沧萍还不到5岁就被送进了广州一所有名的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这个时候的中国,正处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席卷华夏大地的革命浪潮在南方的广东更为激烈。在广州,革命的激情一时遍及各个角落,从军队到学校,处处都是高喊口号、大声唱歌的激烈情景,如烈火般的革命激情甚至燃烧到了一帮稚童集中的幼儿园……

因而对于儿时的小邬沧萍来说,走进幼儿园,除了每天都是邬合姐牵着他的手一直看着他走进幼儿园的大门让他一直无法忘记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幼儿园里唱的歌。因为每天都是老师带着唱,聪明的小邬沧萍不但很快就学会了,而且一直牢牢记住了歌词,尤其是那首“打倒列强”的歌,更是深深印在了脑海里。近一个世纪后,已经95岁高龄的邬沧萍教授仍然能够清楚地唱出那首难忘的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

但是没有多久,那个原来高昂的“国民革命成功”的歌词再也没从孩子们的口中唱出。小邬沧萍只记得,还是那首歌,只不过原来歌词中唱的“打倒列强”已变成了“打倒苏俄”,结尾的“齐奋斗”也改成了“杜赤探”。

从“打倒列强”到“打倒苏俄”,小小年纪的邬沧萍自然是懵懵懂懂,全然不知这首歌的真正含义,更不知那是当时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分裂,再到共产党人惨遭屠杀,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的一段中华大地无法抹去的悲壮历史……

因此,提起儿时上幼儿园的经历,晚年的邬沧萍教授回忆说:

小的时候虽然因父亲不常回家而对他印象不深刻,但是父亲对我的教育很重视,很早就让我上了广州最好的幼儿园。现在回想起来,我上幼儿园,留下最深的记忆就是每天都唱歌。如今90多年过去了,可是我仍然清清楚楚记得当年老师每天带我们唱歌的情景,那首天天唱的“打倒列强”,更是一句不忘……

那时虽然是天天唱,但是因为年纪小,自己并不懂歌词的意思,以至到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当年之所以由开始“打倒列强”的歌词改为“打倒苏俄”,是因为国共分裂,国家的政治形势变了……

带着对“打倒列强”与“打倒苏俄”的懵懵懂懂,一天天长大的小邬沧萍该上小学了。那个年代,在广州市的公立、教会和私立的大大小小小的小学中,最好的当属各种设施和教学条件都比较好的公立学校。一向重视子女教育的邬应麟先生自然是把公立学校作为邬家大儿子入学的首选。于是,在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时,小邬沧萍又走进了父亲为他安排的五一小学。五一小学也叫过灵峰小学,不仅是当时广州市一所很有名和最好的公立小学,而且在教学方面也很有特色。

这时,小邬沧萍已经长大,不仅聪明懂事,而且知道努力读书。因此,走进校门读书的小邬沧萍更是一个学习用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此时的邬应麟先生虽然仍是不常回家,让童年的小邬沧萍少了些父爱,但母亲一直很疼爱他,而且总是鼓励他努力学习,生活中又不乏邬合姐的百般照顾。总之,家境好,生活无忧,上广州最好的小学,聪明活泼,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这就是当年的小学生邬沧萍真实的生活与学习状况。

他就读的广州五一小学当时更是一派勤奋学习景象,和谐宁静的校园中,不时传来朗朗读书声……然而这一切,很快就因“九一八”事件而彻底改变。那一天,小邬沧萍刚刚走进校门不久,就听见校园里的警钟敲响了。立刻,全校的同学和老师都集合到了大操场。站在队伍中的小邬沧萍只看见校长缓缓走上台,向大家宣布说:

“同学们,昨天晚上,日本强盗占领了我们东北国土的三个省,我们的东三省丢了……”

说到这儿,满脸悲痛的校长难过得声音呜咽,说不下去了。这让刚刚集合在一起的全校师生一片愕然。很快,大操场上接连响起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人从东三省滚出去”的口号声。那是在校长讲话后的一阵短暂沉默后,几个老师带着全校师生发出的愤怒呼喊。

刚刚上到二年级的小邬沧萍也跟着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喊起了口号,在一阵高过一阵的口号声中,小邬沧萍看到,身旁的同学和老师都哭了,台上的校长更是早已泪流满面……那一刻,置身在一片群情激昂中的小邬沧萍只觉得自己早已沉浸在和大家一起振臂高呼口号的浪潮中,心中更是第一次燃起了对占领祖国领土的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与仇恨。

从那以后,小学生邬沧萍就加入了宣传抗日的活动中,不管是在放学后,还是在放假的时间里,他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进行抗日的宣传活动。有时他们去帮着卖花,有时去做捐款。每一次活动,小邬沧萍都积极参加,因为老师告诉他们,要为抗日将士捐款凑钱买飞机,去打日本侵略者……

如果说上幼儿园的小邬沧萍唱“打倒列强”时还是懵懵懂懂,那么此时已走进校门成为小学生的邬沧萍,可以说心中已经开始萌生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就如邬沧萍教授曾经回忆的那样:

至今仍然记得在广州五一小学上学时,校长对我们全校师生说“我们的东三省丢了”时痛哭流涕的情景,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日本侵略者是占领我们国土的仇人。那是我第一次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

2.闻名广东的广雅中学

从广州最好的五一小学毕业后,学习成绩优秀的邬沧萍又顺利考进了广东省最负盛名,并被誉为全省中学精英的广雅中学,而这所令无数中学生崇拜神往,闻名于全广东的中学,更有着悠久而不同寻常的历史。

广雅中学最早的名字叫广雅书院,创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广雅书院的创始人则是仅次于李鸿章,积极倡导创办近代工业和兴办教育,并几次联衔上奏,要求改革和废除科举制度,终使清政府颁诏废科举的军机大臣张之洞。

以洋务派代表人物著称的张之洞,不仅开矿务局,建船厂和织布厂,更重视国民教育和培养人才。他曾经说过:“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志气。”为发展教育,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首先了解到,当时的广东虽已有粤秀、越华、应元三所书院,但这些书院不仅规模小招收不了更多的学生,而且也都没有能够为学生提供住宿的设施。因此张之洞决定,再建一所能够容纳更多学生学习和住宿的新书院,并取名为广雅书院,意为“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也就是要培养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人才。

经过一连七次的选址,最后张之洞才选中距离广州省城西北五里地的源头乡西村,总面积达124亩的一块土地。落成后的广雅书院规模宏大,校园幽静,可说是当年广东省首屈一指的大书院。而在教育上,张之洞更是针对当时科举制度的弊端提出了“以贯通古今为主,不取空论性理之学;以践履笃实为主,不取矫伪经济之学;以知今切用为主,不取泛滥词章之学;以翔实尔雅为主,不取浮靡之学;士习以廉谨厚重为主,不取嚣张”的“五主五不”原则。

张之洞为广雅中学制定的这一“五主五不”教育原则,不仅成为当时教育办学的典范,更为广雅中学的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因此也有后人评论说,张之洞当年对广雅书院推行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当时,即便是在时隔百余年的今日,依然是实用而超前的。

作为广雅书院的创建者张之洞,不仅在书院建成后亲自出席了首次开学典礼,而且一直主持策划书院的发展、人事安排,以及学生课业考评的工作。一直到他卸任两广总督到武昌任湖广总督后,仍然亲手为广雅书院制定季课章程,也对送到武昌的广雅学生试卷,逐一详加审阅……

教育理念实用超前,历史悠久而不同寻常,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广雅中学。广雅中学曾在一个时期更名为省立第一中学,并明确任务是吸收全省各个县优秀学生。正是在这所学校,中学生邬沧萍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身体的锻炼,他的学习成绩优秀,体育运动也是样样走在前。当然最让他难以忘怀的还是广雅中学给予他的爱国主义教育。总之,广雅的一切,无论是学习还是各类活动,都让他刻骨铭心……

3.走进广雅

在广雅中学读书时的邬沧萍

广雅中学占地广大,环境幽雅,教育严格。邬沧萍还没有走进校门,就看到了环绕校园四周的一条河以及河边垒砌的一堵高高的围墙,那是广雅中学的“护校河”。静静的河水、高高的围墙,再加上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更让刚刚成为中学生的邬沧萍对即将走进的广雅中学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走进校门的那一刻,邬沧萍就感受到广雅中学宏大的气魄,除了课室书库悉备的200间书斋和掩映相望的荷花池、漂亮的假山石、蜿蜒的竹林小路,还有院长办公室、礼堂、讲堂,以及专用于藏书,被称作“冠冕楼”的两层楼房的四进院舍,无一不显露出广雅中学校园的深邃庞大,无一不让邬沧萍兴奋激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