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与杨炯《从军行》俱属边塞题材,而所取角度与思想感情不同。它写边防战士与家属的两地相思,诗中少妇乃是一位年轻的“军嫂”。流行歌曲中有一首《十五的月亮》,它的构思和这首唐诗非常地合拍。可能是借鉴,也可能是巧合。
这首诗用“闻道”二字开篇,即是站在诗中“少妇”的立场上说话。仿佛她一直在打听征夫的消息,得到了一种说法,就是征夫久戍不归,是因为“黄龙”战事绵延不断。“黄龙”城故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诗中泛指东北边塞。“解兵”,犹卸兵(兵器),即结束战事。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这是一个十字句,就像冲口而出的一句白话,却又是对仗,而且对仗巧妙。它的意思相当于“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是流水对。也可以是互文(“闺里”和“汉营”可互换)——身在闺中,心在汉营;身在汉营,心在闺中。此意直起以下两句,又是一组对仗——“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这两句的意思则相当于“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这也是互文,“少妇”和“良人”也可以互换。互文的作用,就是用较少的字,表达较多的含意。最后两句是水到渠成,祈愿和平生活的到来。
这首诗概括力极强,后世写征夫与闺中的两地相思,很难翻出它的手心。《十五的月亮》不用说了,就连李白著名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也还留在如来的手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