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灯记”

拾起散落 作者:辛忠权


“红灯记”

20世纪60年代,人们不仅到电影院、剧场去看“样板戏”,有条件的大小单位还自行组织演“样板戏”。我所在的这个戴初中帽子的农村小学就是其中的一个。

要自演“样板戏”,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有热心于此的组织领导者,一个是有可挑选的演员。其他什么经济条件、物资保障都是次要的。演员嘛,外貌尚可就行。当然,主要演员要有基本的演艺技能和较好的唱功。

正好我们小学这两个基本条件都具备。学校刚来了一位新校长,他会拉二胡,有点文艺细胞,特别热心于组织学校的文艺活动。同时,学校有了一个初中班,学生都十三四岁,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生基本能够把握角色了。于是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划,“××小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了,其主要任务是排练淮京剧《红灯记》。

学校顿时热闹了起来。每天晚上,一只炽亮的汽灯悬挂在初中班教室的上空(当时没电灯),灯光透过玻璃窗射向漆黑的乡野。所有的小演员热情高昂,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练当中,老师们轮番上前指导。特别是演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的三个主要演员,练唱把嗓子都唱哑了。按理说,排练期间不必那样卖力,只要记住歌词,轻一点唱也可以。但校长要求排练就是演出,不许“偷工减料”。再说,当时排练真像演出,因为每次排练时,教室外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他们大多是附近的小学生,扒着教室的玻璃窗朝里看,他们来看热闹。当然也有小青年是来看李铁梅、李奶奶那漂亮的小脸蛋的。

排练进行得很不顺利,原定在元旦开始正式演出,眼看时间快要到了,但三个主要演员让校长和老师们放不下心。于是校长通过关系,特地从县剧团里请来了一个专业演员,突击辅导了一个星期。这位演员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反复做动作、摆姿态给他们看,对他们不规范的动作和唱腔也一一加以纠正。纠正唱腔把自己的嗓子也弄哑了。这也难怪,同学们当时才十三四岁,要准确把握李玉和、李奶奶这样的成年人、革命者的角色确实非常困难。李铁梅是个小姑娘,演李铁梅的小演员也是小姑娘,只是比李铁梅小几岁,角色的担任相对就容易一些。这位辅导老师不仅对三个主要演员精心指导,和演叛徒王连举等配角的同学也逐一交谈,然后指出不足,真是难为他了。一个星期后他走时,连说话都说不出来,人也瘦了一圈。老师和同学们把他送到路口,正要分别时,“李铁梅”突然哭了起来,她的哭声立刻引来哭声一片。指导老师的眼睛里也噙满泪水,想说点什么又说不出来。他镇定片刻,朝大家一挥手,转身一路小跑,很快就消失在一排农舍背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