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 1953年(癸巳) 4岁

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遥年谱 作者:王刚 著


| | 1953年(癸巳) 4岁

1月11日 《人民日报》转载周扬文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

3月6日 柳青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保留常委职务,开始定居皇甫,住在常宁宫,专门从事长篇小说《创业史》等文学作品的创作。

夏 杜鹏程九易其稿,完成了《保卫延安》的创作。作品被列入“解放军文艺丛书”,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9月 李若冰前往西北石油管理总局酒泉大队,任副大队长,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作家。

9月23日至10月6日 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代表共计581人。“文联”定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协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出席会议的西北地区代表有柯仲平等50余人。

秋 王汶石深入渭南、咸阳农村体验生活,创作了很多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短篇小说,受到广泛好评。

本年 居清涧县王家堡村。

年内 路遥发高烧四十度,第一次体验死亡。路遥回忆:“三岁左右,我发高烧现在看来肯定到了四十度。我年轻无知的父母不可能去看医生,而叫来邻村一个‘著名’的巫婆。我只记得曾有一只由光线构成的五颜六色的大公鸡,在我们家土窑洞的墙壁上跑来跑去;后来便什么也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只感到向一种无边无际的黑暗中跌落。令人惊奇的是,当时就想到这里去死——我肯定这样想过,并且理解了什么是死。但是,后来我又奇迹般活了……”(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较量,路遥奇迹般地活了,“巫婆”更加“著名”了,成了路遥的“保锁”[1] 人——类似西方的教母。“巫婆”肯定没有想到,她“保锁”的这个小男孩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

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曾追忆过这些特殊的经历与体验。路遥成长时期的首要要求并不是要多么“优越”的生活,而是简单地“活着”。必须先“活着”,“活着”就意味着要开始劳动,要创造财富。只有“活着”才能“像土地一样奉献”,才能“像牛一样耕耘”。

年内 爷爷王再朝病逝,胞弟“刘”(王卫军)出生。之后,奶奶在王家堡村独居,因弟妹的相继出生,路遥被奶奶抚育的时日较多。


【注释】

[1] “保锁”是陕北的一种乡俗。过去小孩难存活,请巫神、阴阳先生或多子女者,给未满十二周岁的孩子在过晬时穿衣一件,每逢生日时颈项戴“锁儿”(多以红线充代),意可保其长大成人佩戴锁线,称为保锁。路遥出生的年代,陕北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差,幼儿得病无法医治,夭折的很多,由此民间有保锁的风俗,属于“俗尚鬼神,而信祈祷”。巫婆、神汉自称能下阴间查夜招魂,梦中追捉病者的失魂。若巧遇病好了,就认为其为“灵神神”,主家大加酬谢;若病危或死亡,则认为此人“阳寿尽了”。路遥三四岁时,民间仍保留着“请神医”的习惯。保锁时,要举行仪式,拿出栓缰绳栓在炕头狮或灯柱上,再在灶君前放一碗米,供起神灵的排位,点香梵裱,口里念“众家神灵一声请,家宅六神紧侍应,早受香火晚收灯……”然后念一篇祝文,言明保锁孩子的姓名、保锁原因等。等过了12岁晬(俗称圆晬或完晬),这一天又要举行仪式,和保锁时形式相似。路遥从小就是在这样民风浓郁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