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 1959年(己亥)10岁

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遥年谱 作者:王刚 著


| | 1959年(己亥)10岁

3月20日 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召开座谈会,讨论培养青年作者的问题。

4月 《创业史》第一部以《稻地风波》为题开始在《延河》1959年第4期连载。8月,改题为《创业史》,至11月号,全部连载完。时年,柳青43岁。

5月 《延河》编辑部编的“延河文学丛书”《短篇小说选》由东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杜鹏程的《记一位年青的朋友》、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茹志鹃的《百合花》等收入其中。

5至6月 柳青到陕北躲病。期间对《咬透铁锹》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修改。

同月 延川中学始设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有在校学生950名,编16个教学班,其中高中班1个。曹谷溪继续在延川中学完成高中学业,于1962年毕业。

9月 柳青在皇甫村再次修改《咬透铁锹》,扩展到五万多字,更名为《狠透铁》。

10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建国十年来优秀创作”。计长篇小说15种,中篇小说5种,短篇小说集9种,剧本11种,儿童文学5种,诗集13种,散文集5种。其中,柳青的《铜墙铁壁》被列入其中并再版。

11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宣传文化工作会议,柳青、柯仲平、胡采、杜鹏程和王汶石等人赴京参会。

同月 柳青小说集《狠透铁》由陕西东风文艺出版社作为单行本出版。印刷之前,柳青反复叮咛编辑,无论如何不能省略掉《狠透铁》书名下的“一九五七年纪事”这几个字。

同月 《 创业史》第一部在《收获》杂志1959年第6期发表。

本年 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开展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运动。

同年 王丕祥开始担任《延河》主编,贺鸿钧、王绳武任副主编,至1966年停刊。

同年 延川县教改的中心任务是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从此,本县中小学师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活动增多。

同年 陈忠实初中毕业于西安市第16中学。

同年 杜鹏程创作了大量散文、杂感和短论,如《天安门》《回忆在波兰度过的日子》《略论话剧〈保卫延安〉》《谈〈风雪夜〉——给王汶石同志的一封信》《培养工人中的业余作者》等;发表了短篇小说《严峻而光辉的里程》,调查报告《沙漠中的革命》。庐山会议后,杜开始承受政治压力。

春 在马家店四年制小学上二年级。

8月 升入马家店四年制小学三年级。

“在读小学期间,路遥最怕上美术课,由于没有画画用的纸和水彩笔,束手无策,只能呆呆地坐着,看着同学们画画。有时,也找个借口离开教室。后来,老师给他纸,借同学画笔快速画完。轮到上音乐课,路遥就很高兴。他不仅和同学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还占优势。他嗓门大,胆子大,学得快,常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少年时候的路遥最喜欢信天游,或苍凉、或悲怨、或缠绵、或高亢,这些婉转动听的歌,悄悄地培育着少年路遥心里的文学种子,使之在以后的岁月中,得以健全地发芽、抽枝、开花、结果,升华为路遥作品的诗魂与风骨。”(贺智利《黄土地的儿子——路遥论》)

有人把陕北民歌比作一件远古的器物,它带着泥土的痕迹、爱情的痕迹、山和水的痕迹,也带着人类童年时期的痕迹。在陕北的陕北人或走出陕北的陕北人,每每唱着陕北民歌就想起到了陕北这块厚土,想起了儿时的一些事情。因此,儿时喜欢唱陕北民歌的路遥,在他后来的主要作品中多处提到或引用了陕北民歌,在表达出陕北人热爱故土的同时,也表达出了陕北文化的发展变迁史。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曾说:具有一个好灵魂的故乡,就是整个世界。可以说,路遥的成长与陕北浓厚的民间文化气息和丰沃的文化土壤是分不开的。关于陕北文化,作家贾平凹曾这样论述:“陕北,山原为黄土堆积,大块结构,起伏连绵,给人以粗狂、古朴之感觉。这一点,单从山川河流所致而产生的风土人情、又以此折射反映出的山曲民歌来看,陕北民歌的旋律起伏不大而舒缓悠远。……于是,势必产生了以路遥为代表的陕北作家特色……”[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