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三毛:流浪是对自由的寄托 作者:陈琅语


前言

三毛,原名叫陈懋平,1943年3月26日出生在重庆,1991年1月4日去世。这位让许多中华儿女为之动容的女子,最后选择了用一束丝袜来结束在她人间的芳华。

人们对三毛的了解,大多是起源于那本著名的《撒哈拉的故事》。那片沙漠是三毛心中最自由的地方,在那里,她曾随心所欲地生活着,她曾拥有一段属于她和爱人荷西的私密生活,然而一切的美好都因为战乱而结束。属于三毛的自由世界,也从她飞离撒哈拉这片沙漠的那一刻起一去不复返。

很少有人知道,三毛自小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当孩子们都在玩着过家家的游戏时,她却愿意一个人在寂寞、荒凉的墓地游荡。年幼的三毛喜欢看残忍的宰杀牲畜的过程,生命在她的眼中,仿佛早早地就被刻上了无法随心的痕迹。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早熟的成长,所以三毛才用尽了一生都想要掌控自己的生命。

三毛一生历经四次自杀,第一次是因为老师的污蔑,让她第一次见到人心的丑恶;第二次是因为恋人的驱使,让她第一次尝试了爱到无法自已;第三次是因为失去了即将要结婚的爱人,让她第一次意识到生命的脆弱;第四次是因为自己的病情,让她第一次懂得了爱情的唯一。而第三次的自杀,也成为三毛留在世间的故事。三毛一生都缺乏友情,当她站在生命边缘的时候,没有任何人陪伴,甚至她的死讯都是靠医院通知父母的。三毛是脆弱的,她不愿意把自己不争气的一面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来。世上大凡内心柔软的人,都会在外表上表现得异常坚强和勇猛。可人们在看到《撒哈拉的故事》时,总是会为这个东方女子在异域的种种故事而感动,赞叹她勇于追求生命中的真谛。丈夫荷西去世后,三毛为了逃避内心的伤痛,又一次选择了离开自己的故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拉美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只为了再一次让追求自由的心灵可以躲避众人的目光。她只是一个需要人来爱的女子,可是世上最懂她的心的那个人却先她而去了。

在学绘画时,三毛最钟情的艺术家是毕加索,是那位为了世人不理解的感情而献出生命的癫狂者。从某种层面来看,三毛何尝不是一位癫狂的女子呢!她拥有不羁的灵魂,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正像是毕加索笔下的油彩一样,盛放得热烈,满是光艳,却也凋谢得残酷。

对于这样一个女子,很难用更准确的词汇去描述或评价她。她的故事已经成为传奇,留给我们的除了仰望之外,唯有不能自已的赞叹和追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