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三:她从复旦校园起步

爱,牵引着霞光 作者:唐澜


序三:她从复旦校园起步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钱谷融

读书教书几十年,一路风风雨雨走来,转瞬间已成老翁,“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而今,过往的散淡疏懒,倒是越发地弥漫起来。书也懒得细读了,但生性喜与老朋友和学生品茶闲谈的习惯,于今犹存,许是可解寂寞、可窥世态人情之一角吧。

前年九月中旬,一日天气晴和,一位忘年之友及其夫人,应约前来品茗小坐,谈世风人情、教育现状、文坛雅俗、书法趣闻以及饮食习惯等,相谈轻松愉快,欢声时起。谈笑间,他们拿出一叠诗稿,说是一位女青年唐澜赴美前后十多年间创作的。

我青少年时爱读古典散文和旧诗,入神时,甚至一唱三叹。其时我也写过一些散文,后因教学需要,才开始大量读新诗。再往后,已有多年很少读新诗了,尽管时闻诗坛空前的热闹,比如诗的“创新”:各种实验、各种旗号争相面世。朋友告诉我,青年人尤其活跃,也有一些尚可一读再读的好诗,但我还是主要翻阅友人或者学生的诗文集,也许是老迈渐衰、精力不支之故,也许是近几年能激发阅读激情又韵味醇郁的好诗太少了。

怀着这样的成见,我不经意地拿起诗稿,才读了几节,就被那新奇的意境、奇特的想象、音阶似的节奏、清新流畅的语言,以及它们相互巧妙组合的优美的诗境吸引住了。诗情诗味抓住了我,诗美诗境吸引了我。越往下读,这种第一感觉就越明显,情不自禁地摇晃着,自言自语:“好诗,好诗。很好,好长时间没有读到这样的好诗了。”一口气读了好多首,读到出彩处,像火花一闪,晶亮灼热,“诗情纯,诗味浓,唔,有才气,有灵气。”

十多年前,我曾经在一位女作家的评论中说,“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总有他(她)个人的不可掩藏的特色。这种特色会一下子抓住你,使你禁不住在心底里喊出:啊,我又接触到一个新的作家,新的人!”读唐澜的诗,我也有这种感觉。她写一个举着火炬,一个举着光环的“你和我”,在闪亮的山泉旁相遇,“你轻轻地说 不 应该在那里”,然后,笔触顺势一转:

火炬顶着光环

步入了太阳的中心

熔融了

你和我

从太阳里—

丰富的想象和意象的内涵,与优美流畅的诗句的色彩和谐一体。再如《老牛》,那是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过的题材,唐澜笔下的老牛却别有风采:

也许是刚才

一阵疾驰的风

卷起了水田里老牛的尾巴

一条染红的抛物线

从地上延伸到天上

写到这里已属不凡,突然作者诗思一个跌宕和逆转,风停了,写老牛又回到抛物线的起点,“没有呻吟 没有挣扎 只有最后的一眼— 看看刚栽下的秧苗”,这时“又一阵风 水的波纹 淹没了老牛”,紧接着“唐澜式的想象”又出现了:

从此

在天水相接的地方

有一条红河诞生了

从终年辛勤劳作的老牛的尾巴,联想到染红的抛物线,进而写到当水的波纹淹没了老牛,奇峰突起地推敲出“在天水相接的地方,有一条红河诞生了”。其奇特的想象、气象的开阔、意象内涵的开拓,令人耳目一新。在常人不经意处,看出诗意,在较多的诗人涉足的地方,发现新意,并能用富有诗味的语言,将这种诗意新意提炼出来,虽说离不开苦吟,其实更多的恐怕还是要诗人的灵气吧。

她写丽日晴空、松竹葱茏的普陀山的千步沙百步沙,也有“唐澜式的想象”:“在海水和沙滩的 交界线上 放着两片嘴唇”,真是奇思妙想,出语惊人。接着写到,“它大 大得苍白 它小 小得鲜红”,排排海浪涌向沙滩,阵阵浪花翻滚,“嘴唇”“从交界线的一端到另一端 划出了一条绿色的线 一个浪头 白色的泡沫 冲淡了绿色 嘴唇回过头 划出了 更绿的线”。也许老朽孤陋寡闻,像这样写大海、海滩、浪花的诗还没读到过,气象开阔而又秀美独具,它寓远近、动静、色彩于清新流畅、富有情致而优美的诗句中。说年轻人唐澜有诗才灵气也许并不为过。

唐澜的诗朗朗上口,没有追赶时髦的语言形式,撷取的意象也很丰富、很普通,没有众人瞩目或流行时尚的题材,仿佛都是不经意的信手拈来之作。据朋友介绍,其实,唐澜写诗很费时间,她曾说,在真正进入写作状态后,多半一首诗要连续用三五个小时,有的要七八个小时,甚至断断续续要用十天半月才行,也有中途流产的。她的亲人,还有斯坦福大学的闺蜜有时对她说,平日工作常常加班加点,已很累了,再耗时费力写诗,那不太苦自己了吗?她微笑着淡淡地说:“在学校与同事们一起工作时,我很开心,当创作诗歌、读喜欢的书或习练书法时,我感到快乐。”唐澜以写诗为乐,乐此不疲。在异国他乡,风雨兼程,遍尝辛酸苦辣和人情世态,更锤炼了筋骨,丰富了内心,艰苦的生活阅历、丰富的人情见闻,与唐澜内心的诗意灵气交融。所以,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澜的有些诗,在清新绚美、流畅灵动,有时有绵绵的情思、淡淡的愁绪之外,如能细细品味,在步入她创造的情景、意境中后,通过有时跳跃的诗行和奇特甚至怪异的意象,进一层还可感觉到、意会到有些诗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旨意。请允许我完整地引用一首《旗帜》:

天才的车

脱离正常的轨道

飞跃在 旗帜上

飞扬的尘土

给旗帜蒙上一层灰沙

浓烈的黑烟

聚集一角

代替原先数不清的荧光

车喇叭的狂鸣

使得旗帜

更加颤抖

广场上

立着一根旗杆

天才的车在疾驰

艺术家说 这是新的抽象派

乞丐说 这是我最好的餐巾

警察说 它在污染环境

市长说 它在蛊惑人心

于是

各自扯下一块

他们 分开了

旗杆还竖立着

光秃秃的

顶端 炸开

一道裂缝

车、旗帜、喇叭、灰沙、轨道、旗杆、裂缝等的象征性,是不言而喻的,立意的深度及其普世价值,也是可以静静地悟到的,这里“唐澜式的想象”达到了极致。读者不能不惊叹令人称奇的想象力和简明有张力的语言的融合,而诗人的情感则水乳交融地融汇其中。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产生了,显然阅世还不深、鲜经风雨的青年女诗人,怎么会有这样深度的立意?唐澜语出惊人:“我也不知道,创作前和进入创作状态时,没想到那种立意,只想到既清晰又朦胧的疾驰的车旗帜、烟尘、旗杆等意象。”又说,她每当创作诗歌时,“内心总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情绪流在弥漫,有一种‘来路不明’的似远似近的突发的灵感潮在冲动”。唐澜的回答,让人想到中外文艺创作和理论上早就存在的一个重大的、普遍的、多有争议的问题了,即究竟是思想大于形象,还是形象大于思想?作家的思想与作品、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在作品中呈现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作家在作品中想要展现的和评论家据以揭示的为什么时或相近、而更多的是常相矛盾?这是中外古今文艺领域一个事关作品优秀和低劣、说教和杂乱、精致和粗糙的重要问题。还待有志者继续深入研究吧。

读唐澜的诗,不禁让人想起清乾隆时期著名学者袁枚的话:“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又说:“用笔构思,全凭天分。”唐澜较多的还是以上述心态、情绪、灵感、笔触创作的“性灵诗”(或朦胧诗),多半诗句跳跃而想象奇特,节奏流畅而意象丰富、格调清新而诗味浓郁、语言流畅而耐人回味,抒发的情绪多为恋情、爱情、友情、亲情、乡情、风情、祖国情、自然情等“离情别绪”、怨仇苦乐的人情人性,这似乎倒是有些应了“文学是人学”的警世通言了。

唐澜的诗才,简要地已如上述。当然,她还年轻,虽说诗主要是属于饱含充沛激情的年轻人的艺术,但诗,毕竟总体上还是人文艺术的一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文论家王夫之说过,写诗也要“心悬天上,忧满人间”。中外的经典诗作,莫不是诗才、诗情、诗哲、诗忧、诗志、诗艺、诗美的融合与熔炼。如从这一角度看,诗集中的有些诗,就似感内容单薄、分量不足了,只给人淡淡的、轻轻的、言犹未尽的感觉,对读者也许还缺乏厚实的力度感,即能引起读者对人、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度思考的诗作,也还不多;有些诗句跳跃过大,因而读者或感迷茫、或难搭脉,因而影响了欣赏者的审美快感和冲淡了读者的思考情绪。可以相信,随着阅历见闻的增长和拓宽、风雨阳光的磨炼和考验、阅读中外经典作品和人情世态的丰富,唐澜将会在生活和工作之余,耕耘出新的诗文,享受到新的创造的快乐。我们期待着。

友人诚嘱为唐澜的新诗集作序。老朽智退力衰,仅勉此交卷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