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魏六朝之离合
离合,亦隐语之一种也。《文心雕龙·明诗》云:“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盖自新莽好谶,刘歆益之,光武用人,信之弥笃。图谶之言,于以大盛。是以汉末文人,恒好离合也。唯世之论者,辄以孔融之《郡姓名字[1]》诗,为离合之所自始。
《郡[2]姓名字》诗(隐“魯(鲁)國(国)孔融文舉(举)”六字):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按:离“鱼”字);与時(时)进止,出寺弛张(离“日”字,合为“鲁”字)。吕[3]公矶钓,阖口渭旁(离“口”字);九域有圣,无土不王(离“或”字,合为“國(国)”字)。好是正直,女回予匡(离“子”字);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当离“乚”字,则合为“孔”字。是“截”当作“”,方合。然考汉隶,只作“
”,而无作“
”者,然视“截”字已较近矣)。六翮将奋,羽仪未彰(离“鬲”字);龙蛇之蛰,它也可忘(离“虫”字,合为“融”字)。玫璇隐曜,美玉韬光(离“文”字)。无名无譽(誉),放言深藏(离“與”字);按辔安行(离“扌”字,扌即手;合为“舉(举)”字),谁谓路长。(《孔少府集》)
然《魏伯阳参同契》云:
委时去害,依长丘山。循游寥廓,与鬼为邻。沦寂无声,形化而仙。百世一下,遨游人间。敷陈羽翮,东西南倾。湯(汤)遭阨(厄)际,水旱隔并。(《集解》俞琰云:“首四句隐‘魏’字;‘沦寂’四句隐‘伯’字;‘敷陈’四句藏‘陽(阳)’字。委邻于鬼,‘魏’字也;‘百’去‘一’乃‘白’字,‘白’合于‘人’,‘伯’字也;‘湯(汤)’与‘阨’遭,隔去其‘水’而并以‘阨’旁,‘陽(阳)’字也”。)柯叶委黄,失其荣华。各相乘负,安稳长生。(《集解》陶素耜云:“‘柯叶’四句藏‘歌’字。柯失其荣,去‘木’成‘可’字;乘者,加也,两‘可’相乘为‘哥’;负者,欠也,‘哥’旁附‘欠’,为‘歌’”。)
袁康《越绝书》云:
以去为姓,得衣乃成(按:“去”合“衣”为“袁”字);厥名有米,覆之以庚(“庚”覆“米”,为“康”字)。禹来东征,死葬其乡(自言会稽人)。不直自斥,托类自明(言不明言作者,以隐语出之,而欲使后人知之也)。文属辞定,自于邦贤(言非一人所作)。以口为姓,承之以天(“口”承“天”,为“吴”字)。楚相屈原,与之同名(当名“平”,言与吴平同作)。
一隐“魏伯阳歌”四字,一隐作书者之姓氏里居,皆先于孔氏,特制辞精审,有所不逮耳。
典午以降,其体大盛。《汉魏六朝百三名家[4]集》所载:潘岳有“思楊(杨)容姬難(难)堪”六字离合,纯法孔氏。宋帝刘裕,有“悲客他方”离合,则变四言为骚体。其词云:
霏云起兮泛滥,雨霭昏而不消(按:离“非”字);意气悄以无乐,音尘绝而莫交(离“心”字,合为“悲”字)。守边境以临敌,寸心厉于戎[5]昭(离“宀”字);阁盈图记,门满宾僚(离“各”字,合为“客”字)。仲秋始戒,中园初凋(离“亻”字);池育秋莲,水灭寒漂(离“也”字,合为“他”字)。惜归途以易感,日月逝而难要(惜,《渊鉴类函》一百九十八引作“”,应从改。“
”去“日”,则为“亠”);分中心而谁寄,人怀念而必谣[6](离“刀”字,合为“方”字)。
谢灵运有“别”字离合,谢惠连有“各”字、“念”字、“此”字离合,则更变而为五言。
《“别”字离合》: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按:离“口”字)。加吾怀缱绻,口咏情亦伤(离“力”字)。劇(剧)哉归游客,處(处)子勿相忘(离“刂”字,合为“别”字)。
《“各”字离合》:放棹遵遥途,方与情人别(离“攵”字)。啸歌亦何言,肃尔凌霜节(离“口”字,合为“各”字)。
此后,齐有王融之《“火”字离合》,梁有元帝之《“寵(宠)”字离合》、萧巡之《赠尚书何敬容》,陈有沈炯之《赠江藻》,所作无非五言矣。而沈氏之作,尤巧述辞。
《赠江藻》(隐“閑(闲)居有樂(乐)”):
開(开)门枕芳野,井上小红桃(按:离“門(门)”字);林中藤茑秀,木末[7]风云高(离“木”字;合为“閑(闲)”字)。屋室何寥廓,至士隐蓬蒿(离“尸”字);故知人外赏,文酒易陶陶(离“古”字,合为“居”字)。友朋足谐晤[8],又此盛诗骚(离“”字);朗月同携手,良景共含毫(离“月”字,合为“有”字)。欒(栾)巴有妙术,言是神仙曹(离“
”字);百年肆偃仰,一理讵相劳(离“白”字,为“樂(乐)”字)。
隋唐而后,离合寖衰,张(荐)、权(德舆)唱和,遂成绝响。若陆龟蒙之《即题离合》,流于简易,格调已殊,无足深论矣。
校勘记
[1]“郡姓名字”,原作“群姓名氏”。离合诗标题与谜底对应关系为:郡,鲁国;姓,孔;名,融;字,文举。今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孔北海集》《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改。
[2]“郡”,原作“群”。依据同上。
[3]“吕”,原作“雖”。吕公指姜子牙,吕去口为“口”字,“雖”字不合。
[4]“家”,原作“字”。今据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1928年版《谜史》改。
[5]“于戎”,原作“以成”。戎昭,兵戎之事。今据文渊阁四库全书《艺文类聚》改。
[6]“谣”,原作“遥”。今据文渊阁四库全书《艺文类聚》、1928年版《谜史》改。
[7]“末”,原作“未”。木末,指树梢。今据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1928年版《谜史》改。
[8]“晤”,原作“唔”。谐晤,和谐地相聚。依据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