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江海横流艰难时势造英雄

蒋云传 作者:


苏南素为鱼米乡 军阀统治民遭殃

饥寒交迫难度日 壮士举旗敌恐惶

追逐理想投身革命

1903年,地处江尾海头的江苏江阴县云亭乡一个叫陈家仓(1957年9月划归周庄镇)的村子里,医术精湛的中医陈继轩的第六个儿子诞生了。父亲陈继轩给孩子起名陈叔文,字宇中(陈叔文参加革命后,曾用过化名蒋云、蒋雄、姜志行等)。陈叔文少年时在云亭高等小学读书。他学习非常刻苦,虽然家离学校很远,但这阻挡不了他求学的欲望。有时两只脚被鞋磨破了,血迹斑斑,他仍然忍着疼痛,按时到校,从不缺课。在艰难困苦中,陈叔文发愤读书,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好。他还练就了一手好书法,不仅毛笔字写得苍劲有力,钢笔字也写得清秀潇洒。这为他后来开展党的宣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校读书时,陈叔文发现他的同桌家里很贫困,常常带不起午饭,就把自己带的午餐分给他一起吃。尽管自己吃不饱,但陈叔文很开心,觉得做了件好事。后来他了解到,同桌的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终日起早贪黑地劳作,很是辛苦。可让他疑惑的是,如此勤快肯干为什么还是无法改变贫穷的命运呢?后来他进一步了解到,学校里像同桌一样家境贫困的同学很多。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呢?面对这个问题,在学习上善于破解难题的陈叔文却百思不得其解。他常常仰望天空,渴望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蒋云

求知欲极强的陈叔文不仅用心学好各门功课,而且特别爱读课外书。他有一位比他年长12岁的同乡叫刘半农,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当编辑,另一名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同乡奚佐尧,经常把《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寄回家乡给朋友们分享,使他较早地接触到进步思想的火花。高小毕业后,母亲劝他继承父业,做一名中医,为乡亲解除病痛,自己也可以图个温饱。可是陈叔文看到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积贫积弱,就抱着读书救国的念头,想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于是他继续发愤读书。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又漫长,为求真理迈开双腿离家乡。1923年,陈叔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期待找到振兴国家的良方,学会拯救百姓于水火的本领。让他感到幸运的是,1924年7月开始,共产党员叶天底在苏州工专团结一批追求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发展了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和共产党员。陈叔文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结识了一批进步师生,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书籍,进一步受到革命理论和进步思想的熏陶。渐渐地,他觉得读书救国的路子走不通,只有起来闹革命,才能拯救自己垂危的祖国。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江阴各界进行联合抗议声援,并进行捐款。6月30日,各界联合会召集5000余人,在公共体育场公祭五卅惨案遇难烈士。体育场中设立祭案,供奉诸位烈士灵位,门口悬挽联一幅,上书“歌斯哭斯匹夫有责,剑及履及与子同仇”。中国孤星社宣传部部长张庆孚(江阴城内南街人,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登台演讲,泪随声下,悲壮激昂,人们听后饮泣不已。这时,在家探亲的陈叔文和五哥陈叔璇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江阴人民反帝爱国的热情在22岁的陈叔文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使他一颗本就充满革命情怀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返回学校后,他就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初步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1925年秋,陈叔文从苏州工专毕业。那时,他在家人眼里是一个老成持重的才子。他身材魁伟,举止文雅,目光深邃,十分帅气,不仅化工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诗词乐赋、算术体育也很在行,一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模样。学校以优秀人才的名义推荐他到上海泰康食品公司当工程师,每月可挣45块大洋。如果想图个人安乐,这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为当时一般教员月薪只有15块大洋。而陈叔文却不这样想,他内心萌生出一种大胆的想法:要让广大民众都能有个温饱,过上幸福生活。他决定努力寻找救国之良策,使劳苦大众耕者有其田。于是他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匪夷所思的抉择:放弃高薪就业机会,全心投身革命救国。

正当他的母亲在家喜出望外地夸奖小儿子有出息、家中有了依靠的时候,陈叔文却没有去上海,而是返回乡下老家,给比他年长三岁的五哥陈叔璇当帮手。那时,陈叔璇在家乡搞农民运动风生水起,工作很忙。陈叔文为了更好地接触农民、更多地了解农民,一面在暗中帮忙,给哥哥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一面还不辞辛苦地和农民一起下田劳作,时间长了,农民兄弟都亲切地叫他“陈老六”,称他的哥哥陈叔璇“陈老五”。有一天,家里人看见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出门,回家却是一身又脏又破的烂衣裤,很是不解。哥哥陈老五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他说,一位朋友衣裤破了没得换,所以把自己的衣裤给朋友换了。

“好样的,兄弟!”陈老五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地说,“你真的变成农民心中的陈老六了!”

在和农民兄弟一起劳作的日子里,陈叔文看到了劳动人民的疾苦:陈家仓附近有定山、敔山和绮山,旱年山坡上的粮田要经人力水车六七度车才能灌上水,一亩只能收获几升米;遇到暴雨天气,低田就受涝灾,甚至颗粒无收。加上军阀、地主的压迫,穷苦人当牛做马,愤愤不平,但没有任何出路。陈叔文开始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紧随先贤坚定信念

在大革命风起云涌的1925年到1926年,陈叔文的家乡发生了一起轰动城乡的事件。

陈叔文用过的算盘(现陈列于雨花烈士纪念馆)

江阴县虽说地处鱼米之乡,可那时正在军阀孙传芳的黑暗统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精通算术的陈叔文用算盘算了一笔账:全县占总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却占有70%的土地。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占有状况,使广大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而深受沉重的剥削。农民向地主租种土地,至大小熟登场后,每亩要缴租八斗米、三斗麦,占年收获量的五成以上。1925年,江南大旱,农户十有八九到了断粮的地步,许多人家两天才能吃一顿番芋充饥。这年秋天,离陈叔文家40余公里远的江阴县顾山镇周东庄有一位留学归来的共产党员周水平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组织佃农成立“佃户合作自救会”,反对为富不仁的劣绅大地主压迫,一致要求减租。军阀孙传芳得到30多个土豪劣绅的报告,就将“佃户合作自救会”驱散,并把周水平逮捕。1926年1月17日凌晨,孙传芳竟然下令将周水平在江阴城内市桥西堍公开斩首,还把头颅悬挂在县署的照壁上示众三天,残酷地镇压了这场农民要求减租的运动。

生性沉稳的陈叔文获悉周水平被用废止多年的斩首酷刑杀害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当周水平的灵柩运回顾山时,他面对白色恐怖毫不畏惧,和农民们一起前往悼念。他感到很悲愤:“周先生是一个读书人,家境也不错,但他也站出来领头造反,可见这个社会黑暗到何种地步!周先生是革命的先驱,他是为广大民众而死的,我们一定要给他报仇!”

周水平

其实,之前在周水平搞农民运动时,陈叔文就把他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又因为其五哥陈叔璇参与了周水平等创办的进步刊物《星光》的工作,于是自己也想做他的追随者,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牺牲了。陈叔文想凭自己虽微弱但坚定的力量,在黑暗中撕开一个裂口,寻得一丝光明。当他把要为周水平报仇的想法告诉五哥的时候,陈叔璇对他说:“1911年冬天,江阴的百姓也和现在一样穷困潦倒,日子过不下去。周水平老家顾山有个叫郭用康的好汉,带着年轻的儿子揭竿而起,造土豪劣绅的反。可是那时没有共产党领导,群众自发的斗争很快失败了。而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有共产党组织发动群众起来斗争,虽然困难重重,但革命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说到共产党,陈叔文心里一阵激动。他悄悄地问五哥:“你是共产党员吗?假如你是,我一定永远跟着你干!哪怕像周水平那样被砍头,也无怨无悔!”

德才兼备秘密入党

一天晚饭后,月明星稀,天气晴朗,一阵清脆的琵琶声从打谷场上传来。人们循声走近一看,原来是“身通六艺”的陈家老六在弹琵琶。那音律跌宕起伏,引得乡亲聚来倾听。有懂音乐的人说,他弹的是《十面埋伏》。尽管围拢的人越来越多,但除了弹拨音外,四周鸦雀无声,一片寂静。正当大家听得如痴如醉的关头,乐声戛然而止。陈叔文站起身来说:“乡亲们,大家听我弹过琵琶,再听我讲个故事好不好?”乡亲们齐声说:“好!”接下来,陈叔文就亮开喉咙,大声演讲。他从周水平为何要搞农民运动,讲到他为何会被杀害;从军阀的残暴统治,讲到当下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他讲的都是大家亲眼目睹的事实,里面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他还把乡亲们一年四季遭受的苦难,用说唱的方式唱出来:

周水平等创办的进步刊物《星光》

六月长工六月天,穷人煮粥度荒年,

老板碗头插得筷,长工碗里划得船,

走起路来肚里响,做起活来两脚软。

八月长工八月天,老板谷堆堆上天,

好谷倒进谷仓里,烂谷把我抵工钱,

一年辛苦付流水,结果没吃又没穿。

腊月长工腊月天,长工算账回家转,

过路阿哥莫笑我,穷人辈辈受熬煎,

一斗烂谷一乘耙,背捆稻草铺床眠。

想起长工真可怜……

乡亲们听得义愤填膺,满肚子怒气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为周先生报仇!”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陈叔文生动的演说犹如山鸣谷应,很快被他的妈妈知道了。他的妈妈闻声赶来,哭着、喊着把儿子拖回家。她担心地说:“儿子啊,你这样做对我们陈家有什么好处啊?你要给陈家惹杀身之祸啊!这是要砍脑袋的啊!你父亲得伤寒病死了,老大和老四也生病死了,我不能再失去儿子了啊……”性格倔强的陈老六虽孝顺但不听娘劝,他深知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继续找机会、想办法,发动群众起来与不合理的黑暗社会抗争。

对于陈家老六的举动,陈老五的想法却与母亲相反。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为弟弟有这样进步的思想而高兴。

陈叔文的五哥陈叔璇1925年春在无锡西河头杨氏艺芳小学当教师时,就经革命先驱侯绍裘、肖楚女两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5月16日,中共江阴支部委员会在陈叔文的母校云亭高等小学成立,受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是上海地委外埠10个党支部之一。支部书记是孙逊群(又名孙选,公开身份是云亭小学教师)。陈叔璇对弟弟陈叔文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考察,发现他不仅有崇高理想,而且意志坚强;不仅机智勇敢,而且沉着冷静,工作能力甚至超过自己。于是他决定向党支部推荐介绍陈叔文加入组织。

又一个春天到了,灿烂的阳光正在驱逐着大地的严寒,陈叔璇告知陈叔文,经过组织的考验,他已被批准入党。陈叔文实现了自己最大的愿望,顿时感到热血沸腾,周身热流涌动,仿佛一切都被理想的光辉照得透亮,情不自禁地与兄长紧紧拥抱。一对同胞兄弟,升华为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在革命真理的召唤下,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两颗心紧密联系在一起。陈叔文斩钉截铁地对哥哥说:“从今以后,无论前程多么艰难,我都不会退却,会把一切都献给党!你们信得过我吗?”陈叔璇信赖地回答:“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在云亭高等小学的一间屋子里,一盏油灯格外明亮,党支部为陈叔文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因为中共江阴支部书记孙逊群的公开身份是这所学校的骨干教师,学校里不少人在他的影响下思想进步,所以这里成了党支部活动的据点。江阴支部的成立会议,也曾在这里秘密召开。陈叔文面对鲜红的党旗,凝视着旗上用锤子和镰刀组成的党徽,把握成拳头的右手举过肩膀,向党发出了酝酿已久的铿锵誓言:“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牺牲个人;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从此,陈叔文更加坚定地在充满危险的革命征途上积极为党工作,像一名骁勇的骑士,在荆棘与坎坷、猛兽与陷阱密布的荒野之旅中,义无反顾地朝着理想的明灯飞奔。为了避免亲友们受到牵连,他开始用化名——蒋云进行革命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