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酸甜苦辣

刘胡兰 作者:朱强 著


酸甜苦辣

有关童年的事总是像钉子一样扎在胡兰的记忆里。胡兰的童年中最难忘的是一碗饭。当然母亲也是回忆中不可缺席的主角。

胡兰的母亲,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说起来恐怕没有人信,她一生连个名字都没有。因为她出生在何家庄,所以大家都管她叫何家人。就是这样一个在世人看来平庸的人,却铸就了胡兰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东西。

母亲慈爱的印象是在她的一次病痛中树立起来的。朦胧中,胡兰的身子热得烫人,母亲心疼得把胡兰抱在怀里,带个一端有节的茅竹筒,来到祠堂里打粥。临到打粥时,母亲说话了:我儿发高烧,可不可以给她装点粥回家去吃?见此情景,大师傅二话没说,就把竹筒舀满了。

粥虽说是“洪湖水,浪打浪”的,但母亲还是很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回家后,放在桌上的茅竹筒让猫给撞倒了,稀粥洒了一桌子。母亲赶紧一点一粒小心翼翼地将稀粥捧起来,放回茅竹筒里。

由于家中没什么经济来源,家中有上顿没下顿的事情经常发生。就算是有一顿,也因为母亲每次煮饭时都要抓起一把米,说是防饥,然后从中加进一堆野菜。到了吃饭时,大家只能是数米饭。

那天下午,胡兰家中来了一位脸上有几粒麻子的高个子。母亲对她说:快叫二哥。原来他是胡兰在城里上班的叔伯二哥,只见他将手里端着的一碗米饭送到胡兰的手中。饿得骨瘦如柴的胡兰,一吃到这碗又软又甜又香的大米饭,内心就柔软起来,当她如狼似虎地把饭吃完之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吃进去的东西是什么。母亲告诉胡兰:那是一碗糖拌糯米饭。从此,胡兰记住了,并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让母亲也能天天吃到糖拌糯米饭。

第二年,农村饥荒闹得更厉害,附近不少地方都饿死了人。这时的胡兰,也开始懂些事了,有时跟大点的伙伴到外面玩耍时,往往会和他们一样,随身带着一根一头扎了根木棒的铁丝和一个小布袋子。在玩的时候,每当看到别人吃完西瓜扔掉西瓜皮时,大家就会争相去捡,当然是谁先看到的谁得。西瓜皮用铁丝串好,捡回家就是家中的一盘上等好菜。

每当胡兰吃着这么香喷喷的美食时,邻居家的小孩看到就会垂涎欲滴。这时,母亲就会将自己碗中的“拳头丸”送给邻居家的小孩子去吃。

后来邻居家的小孩总是跟随着胡兰,童年的日子是她最为留恋的时光。这不仅仅是因为无忧无虑,还因为可以结交到很多朋友。万建新、万小明、龙浪顺等同学就是那时胡兰认识的几位几乎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都说早餐这顿饭对一位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那时的胡兰却因为家中常常揭不开锅而往往无缘问津。

最让胡兰难以忘怀的是那个叫小猫的小伙伴,凡是他家里有了好菜好饭时,总是邀请她到他家中去饱吃一顿。尤其是他的父母还常常会叫胡兰多吃些。这样的大餐对于胡兰这个穷孩子来说,真是做梦都不可能想象的。而这样的待遇,一直持续了几年。儿时“三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那是小孩儿最为盼望的日子。因为只有在这些日子里,家中才会有鸡蛋和粽子等好吃的东西。一过了这样的节日,还想吃到这些东西那就是白日做梦了。还有一个日子,是胡兰最祈盼的日子,那就是儿时生日。因为每当这天,她都会吃到满满的一“蓝边碗”蛋炒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