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篇 诗意春秋伴人眠

诗意春秋伴人眠 作者:赵英 著


上篇 诗意春秋伴人眠

——拂拭古诗里的繁华与苍凉

1.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柳公权《应制贺边军支春衣》)——柳大书法家喜赋三步诗

2.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月夜听诗钱起深幸获高名

3.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蜂娘与崔护的桃花缘

4.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唐代文人的『干谒』之风

……

1. 皇嗯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柳公权《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柳大书法家喜赋三步诗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柳公权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

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独具一格。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特别是其以楷书著称,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大唐气象,文化繁荣,艺术瑰丽,一时间名人辈出。柳公权、王维、贺知章等享誉古今的人物,当年更是科举高中,风光无限。柳公权从深受《柳氏家训》“德行”教导熏陶,终身以德行为根株,学识“博贯经术”,他于人生、书艺都颇具儒家风范。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三十一岁的柳公权进士及第,宏词登科。进士及第后,官任右拾遗、侍书学士等,最后累封到河东郡公,太子少师,太子太保,历仕七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柳公权仕途通达,历朝皇帝都喜欢他的书法,爱他的诗才,甚至乐意接受他的进谏。他的一生,除了少许时间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京城,在皇帝身边,不断地为皇家,为大臣,为亲朋书碑。有人将柳公权与颜真卿作对比,说柳公权像一只关在禁笼中的金丝雀,颜真卿像奔腾咆哮的洪流。这样的生活使柳缺少些气度和视野。颜体一碑一碑曾不断地变,而柳体在其成熟以后变化较少。不过,世界的美好不仅需要浩瀚与力量,精致与华丽同样值得赞颂。柳公权恰似流于深山老林的泉水,咚咚作响,幽静纯洁,演绎着生命的精彩与丰富。

据《旧唐书》记载,唐穆宗“政僻”,就是为政不端、不正的意思。有一次,唐穆宗问柳公权:“用笔如何才能尽善尽美呢?”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皇帝知道,柳公权这是在委婉地对他进行规谏。于是,上改容,知其笔谏也。这也正是笔谏的由来。

关于柳公权,人们常常赞赏他的书法,却鲜有人谈论他的诗才。公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构思创作,且诗文品质极佳。同样来于《旧唐书》的记载,当时,柳公权跟随文宗皇帝在未央宫里观赏景致,并随时应答一些事务。恰逢皇帝刚把一批御寒棉衣送给了边关将士,文宗便要柳公权“诗以颂之”。柳公权三步之内竟口出一首五言绝句: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十分高兴,又将诗句细细品味了一番,深深地感叹道:“当年曹子建七步成诗,传为佳话,今日诚悬三步成诗,这要比子建高明得多啊!”面对皇帝的赞赏,柳公权俯身下拜,谦逊谢恩。诚然,柳公权的才思是十分敏捷的,但是他在书学上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除了天赋才华,他更积数十年的不倦磨炼之功,广泛熔铸,博览精思,才得以在唐中晚期脱颖而出,为后人敬仰称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