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抗日新闻战士
1937年抗战爆发后,经过我党与国民党谈判,大批政治犯被释放出狱。何云在这时也恢复了自由,旋即被党派到南京《金陵日报》工作。
《金陵日报》是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吕超等人出钱创办的报纸,是国民政府的机关报。该报出版多年,办得平庸,发行量不大,在南京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由于林、吕等人同蒋介石之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抗战后想振作一番,因此,当有人推荐刚从监狱里出来的共产党人去办报时,他们也就同意了。最早被聘请担任社长兼总编辑的,是中共地下党员陈同生(农菲),接踵而来的,是何云、朱穆之(仲龙)等。何云任要闻版编辑,朱穆之负责副刊兼评论。由于在商谈时,林、吕等人同意在宣传团结、抗日、民主的原则下,不干涉报纸的新闻与言论,因此,《金陵日报》被接办后,经过整顿与革新,一扫陈腐之气,巧妙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受到群众的欢迎,销路大增。有时用一版头条通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平型关大捷等消息和一些八路军的战报。
这一切,被国民党顽固派视为报纸宣传“赤化”。国民党中央党部新闻检查室经常打电话来刁难,有一次还把社长找去,提出警告,讥刺《金陵日报》“变成了中共的喉舌,救国会的讲坛,这个报办到延安去倒很合适......”受到陈同生的驳斥。此后,报纸经常遇到麻烦,不是扣稿子,就是传讯总编辑。何云对此十分气愤,感慨地说:“我们并未获得自由!”
同年12月,南京沦陷前夕,报纸停刊,何云与朱穆之,还有从上海撤退到南京的陈沂一起,随同应云卫率领的抗日救亡演剧队,搭木船沿江而上,抵达武汉。在这里,遵照党的决定,何云留在武汉,参加党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筹办工作。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何云担任国际版编辑,在党内任该报支部委员。他勤奋工作,日夜辛劳,不仅把国际版办得精彩引人,在报纸上还发表了多篇文章,如《想得透》《怎样同汉奸斗争》《中国抗战与国际工农大众》《为自由和平而战》《文艺到战壕里去》等。他还采写了《访朱德总指挥——谈三期抗战与争取华北抗战的胜利》《唐天际谈晋南战局》等文章,深刻分析时局,揭露了亲日派和汉奸的阴谋,宣传了八路军胜利杀敌的消息,鼓舞了国统区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938年8月,何云受党的委托,离开武汉赴西安创办《新华日报》西北版,遇到国民党的阻挠,未能实现。这时,路过西安的朱德总司令得知后,说:如果他们不欢迎你们,华北军民欢迎你们。彭德怀副总司令也表示:他们不让在西北出版,人员和机器给我,我到太行山去出版。后来经过《新华日报》总馆批准,并由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由何云赴太行筹办,建立《新华日报》华北分馆。
这样,10月初,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安排下,分为两路起程:一路是何云与江横两人,改穿八路军军装,分别带有中校和上尉副官的符号、武装带、手枪及通行护照,由一个警卫员护送;另一路由周永生带领10多位印刷工人,带有一部铅印四开机和一副铅字,也派了几位战士护送。他们渡过黄河,穿过国民党防区,奔赴晋东南,赶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政治部驻地潞城。在这里,何云与北方局及政治部的领导同志研究办报方针及筹备事宜,决定把原晋冀豫区党委的机关报《中国人报》(在屯留寺底村)合并过来,该报办的记者训练班改为华北《新华日报》记者训练班,继续办下去,还吸收了从延安抗大、陕北公学、鲁艺等校来到抗日前线的一批文字及美术工作者,组成了创办华北《新华日报》的基本队伍。
经过紧张筹备,在沁县后沟村,何云带领大家因陋就简地克服了重重困难,12月24日即印出了华北《新华日报》创刊号的试版样张。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号出版。何云通宵达旦地守候在印刷机旁,当他拿到第一张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时,高兴得流下了热泪。
为庆祝《新华日报》华北版的诞生,华北分馆在沁县举行招待会,邀请晋东南各界代表座谈。到会有工、农、青、妇、儿童团和部队代表百余人,薄一波、戎子和等领导同志出席祝贺。当何云把创刊号分送到各位代表手里时,大家非常激动,受到极大鼓舞。会上,何云讲话,报告了本馆任务,感谢各界支持,表示要努力开展敌后文化救亡工作,把华北分馆建成为坚强的敌后文化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