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樗里子甘茂列传篇

中国成语故事:大秦崛起 作者:周玉洁


《史记·樗(chu)里子甘茂列传》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有甘茂的孙子甘罗的传。

战国时的秦国武王时期,樗里子是右丞相,甘茂是左丞相。他俩辅佐武王,为武王出谋划策,在秦国与各国的征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秦国颇有功绩,但他俩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樗里子是秦惠文王的弟弟。他受封于秦惠文王,又在武王、昭王两代君王手下做过秦相,由于足智多谋,深得信任,被称为秦国的“智囊”。

甘茂虽为秦国的左丞相,却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仍遭谗言陷害,逃到了齐国。

这篇列传在记述樗里子、甘茂和甘罗事迹的同时,还描写了当时的一些国君、卿相、文臣武将、说客等,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各具特征。

息壤在彼 甘茂攻克宜阳

学成语

“息壤在彼”(xi rang zai bi)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

息壤:地名,秦邑名。

息壤在彼:战国时,秦武王和甘茂在息壤缔结了一个盟约。后来,甘茂为提醒秦武王不忘盟约,便以“息壤在彼”提示秦王,意思是说他们在息壤订立的约定还算数。现在多用作信誓的代称,意在教人遵守约定,不要违背誓言。

读故事

甘茂是楚国下蔡(今安徽省凤台县)人,通过张仪、樗里子的引荐拜见了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很喜欢他,派他带兵。

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任命甘茂为丞相兼上将军。

秦武王打算攻下韩国,就派甘茂和向寿去魏国,说服魏王一起攻打韩国。

甘茂和向寿到魏国后,说服了魏王,魏王同意和秦国一起攻打韩国。甘茂让向寿先回去报告秦武王,魏王已同意与秦国联合攻打韩国,但甘茂却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

秦武王听后到息壤迎接甘茂。

秦武王问甘茂:“魏王都已同意攻韩了,你为什么又说先不要攻?”

甘茂回答说:“攻韩,必先夺取韩国的重镇宜阳,可它易守难攻,又有韩国的重兵把守,秦军需要行军千里去攻打它,取胜困难重重。这一仗一旦打起来,就不是一天两天能结束的。在我领兵攻打宜阳久攻不破时,一定会有大臣反对我,我害怕您不再支持我作战。”

秦武王笑道:“原来你是害怕这个啊!我不会听他们的,你放心吧!”

甘茂沉默了一会儿,说:“大王,我给您讲个故事吧!”

秦武王说:“好。”

甘茂就讲道:“有一年,曾参外出游学,有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跑去曾参的家里,对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不相信来人所说的话,她神态自若,继续织着布,一点儿也不惊慌。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大呼小叫地跑来对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依然神态自若,继续织着布,不作理会。隔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跑来,对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这时再也坐不住了,她扔下手中织布的梭子,赶紧翻墙逃跑了。”

甘茂讲完故事,接着对秦武王说:“您看,曾参那么贤良,曾参的母亲对儿子那么信任,可是一旦有三个人来对她说曾参杀人时,她就相信了。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参母亲对曾参的信任,而能让大王对我产生怀疑的人远不止三个。如果那些人一起反对我,您真能不受影响吗?已经有很多例子能够证明,将领冲锋陷阵成功取胜后,功劳当归于君主的贤能。可一旦失败呢?我若在攻取宜阳的过程中久攻不胜,大王您再听信他人,不再支持我,到那时,我们的撤军会让魏王觉得我们欺骗了他。先前说好的与魏国合力攻韩,到久攻不破时,却撤了军,这样的结果将使魏国怨恨您和我。我正是为了避免将来出现这样的结果,才在此时向您提出我的这些疑惑,请大王三思!”

谗言三至,慈母投杼(拓本)

曾参

秦武王想了一会儿,回答说:“你放心吧!我知道宜阳之战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取胜的,我会坚定地支持你。如果你不放心的话,我可以在此地与你盟誓。”

秦武王和甘茂在息壤为坚定地支持甘茂攻打宜阳立下了盟约。

随后,甘茂带领秦军去攻打宜阳。战势果如甘茂所料,宜阳守军顽强抵抗,甘茂带领秦兵围城五个月,也没能攻破宜阳城。朝廷中的大臣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秦武王想要罢兵。

甘茂对秦武王说:“息壤还在那里!”秦武王立即想起了他曾和甘茂在息壤立下的誓言,于是集中秦国兵力,调集精兵强将去增援甘茂。甘茂带兵斩杀了六万人,终于拿下了宜阳。

成语小提示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世称“曾子”“宗圣”。在儒家文化中,曾参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共称为“儒家五大圣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