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元代的两都巡幸制度

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 作者:刘宏英 著


第二节 元代的两都巡幸制度

两都巡幸制度确立后,皇帝一行每年都巡幸上都,这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巡幸的日期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前往上都多在2月动身,间或推迟到3月。由上都返回大都的时间,多在9月,有时提前到8月或推迟到10月。元成宗铁穆耳基本遵循世祖的巡幸时间,只有一次拖延到4月。元武宗海山的巡幸时间是在3~9月。以后的皇帝,习惯于草原生活,就把巡幸时间确定在3月到9月,如英宗硕德八剌和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汉化程度较深,习惯于中原汉地生活、对草原寒冷气候不太适应的皇帝,都尽量缩短在上都的巡幸时间,往往在4月或5月从大都出发,8月就回到了大都,如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文宗图帖睦尔和顺帝妥欢帖睦尔。

皇帝一行巡幸上都,路上所用时间单程为20~25天,有时26天,甚至是27天、28天。来回时间加起来,每年皇帝巡幸在路上的时间将近两个月。

巡幸的路程

据元人周伯琦记载,由大都前往上都,共有四条道路,即驿路、西路、黑谷东路和古北口东路。其中驿路是一般官员和商人等来往两都间的主要通道,全长800余里。设有11处驿站,从南到北依次为:昌平、榆林、洪赞、鵰窝、龙门、赤城、独石口、牛群头、明安、李陵台、桓州。东路有两条道,一条为古北口东路,自大都东北行,出古北口,经宜兴州、东凉亭至上都,全长870余里,专供军队和监察官员行走,是一条“禁路”。另一条为黑谷东路,此道从大都西北行,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缙山(今北京市延庆县),至龙门与西路分开,转北行,出黑谷,翻山越岭,进入草原,在牛群头与驿路会合。此道为皇帝赴上都所走的专线,是一条“辇路”,全长750余里,设有18处“纳钵”:大口、黄堠店、皂角、龙虎台(即新店)、棒槌店、官山、车坊、黑谷、色泽岭、程子头、颉家营、沙岭、失八儿秃、郑谷店、泥河儿、双庙儿、六十里店、南坡店。西路从大都西北行,经宣德、宣平,出野狐岭,过抚州,转东北行至滦河上游。此道全长1095里,蒙古国时期,为驿路正路,设有多处驿站。中统三年驿路改线,这条道就变成了一条运输道路,驿站大量减少。但皇帝从上都回大都要经过此道,途中主要经过以下地点:南坡店、六十里店、双庙儿、泥河儿、郑谷店、盖里泊(又译为界里泊、盖利泊)、遮里哈剌、苦水河儿、回回柴、忽察秃、兴和路、野狐岭、得胜口、沙岭、宣德府、鸡鸣山、丰乐、阻车、统墓店、怀来县、妫河、龙虎台、皂角、黄堠店、大口。

主要扈从人员

皇帝每年都巡幸上都,出行时带着家族成员,还有朝廷的文武官员及军队,甚至带教师和学生,来这里教书育人。少时几千人,多时上万人,巡幸队伍中,皇帝坐“象辇”,其他人骑马。

后妃、太子和蒙古宗王,每年都要随从皇帝北上避暑。此外,朝廷各个重要部门的主要官员,也要分次扈从。首先,三个中央主要官府的主要官员,每年皆随行。总管全国政务的中书省,每年只留平章政事等数人居守大都,中书令等官员全部跟随皇帝北上巡幸。负责全国军政的枢密院,往往留守副使或佥院等院官,其他主要官员均随行。掌管监察的御史台,往往留中丞、侍御史数人在大都,其余人皆扈从北上。其次,大宗正府札鲁忽赤(断事官)、宣政使、大司农、宣徽使等也跟随皇帝北上办公。此外,集贤院、翰林国史院、蒙古国史院、太常礼仪院、典瑞院、太史院、太医院、将作院等机构的正职官员,也都随行北上。因为皇帝在上都需要“考德问业”,也由于贵族子弟在上都需要继续学习,所以负责文化教育的官员和名师硕儒也要跟从。“至正元年,皇帝肇开宣文阁,以稽古右文,乃设授经郎二员,以教世戚勋臣之子孙,……而考德问业者,皆入侍帷幄,出备警跸,以故大驾岁清暑上京,必从授经郎二员在扈从列。”后来甚至在上都特设国子监等教育机构。当时的宗教领袖也要随皇帝到上都,在那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

迎送仪式

元代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来往都有固定的仪式。

前往上都的仪式大致是这样的:

1.起驾前做佛事

蒙古统治者对各种宗教和宗教中的派系,原则上都采取保护态度。但在各种宗教中,最受重视的是佛教,尤其是喇嘛教。巡幸这样的大事,每年都有佛教人士参与,在出行前,佛教领袖要做佛事。《析津志辑佚·岁纪》中详细记载了佛事的过程:“是月(注:四月)八日,帝师剌麻堂下暨白塔、青塔、黑塔,两城僧寺俱为浴佛会,宫中佛殿亦严祀云。初一日,各衙门大小官员于中书省誓莅。二日,降御香入太庙。三日,省官与祭官入庙行祭祀礼、太常礼仪院司之。初四日,蒸饼行塞北岳菩萨盛会,用花兹大羊,无主庙,有案,轮流马会首。”

2.大宴百官

据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一《万岁山》记载:“万岁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阳,金人名琼花岛。中统三年修缮之。其山皆以玲珑石叠垒,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山上有广寒殿七间。仁智殿在山半,为屋三间。山前白玉石桥,长二百尺,直仪天殿后。殿在太液池中之圆坻上,十一楹,正对万岁山。山之东为灵囿,奇兽珍禽在焉。车驾岁巡上都,先宴百官于此。”

3.吉日起驾

每年皇帝北巡前,都要预先择定吉日为起驾时间。《析津志辑佚·岁纪》中载:“太史院涓吉日,大驾幸滦京,遵成宪也。”

4.大口导送

出大都后,皇帝经历的第一“纳钵”为大口。大口距健德门20里,皇帝一行春秋往还,百官都在这里迎送。《析津志辑佚·属县》中载:“大口,大驾时巡,千官导送至此,其迎驾如之。”关于大口导送,元人的诗歌中也有描述,张翥《大驾时巡千官导送至大口》诗云:“万乘巡行远,三灵佑护多。旌旄随大纛,鼓铎杂鸣驼。丽日浮黄伞,微风送玉珂。臣心如草色,不断到滦河。”

5.龙虎台奏行程记

龙虎台即新店(辛店)纳钵,为出京后第三纳钵。在昌平县西北,距居庸关25里,距京城仅百里。该地“高平宽敞,有踞虎蟠龙之势”。由这里前行,就要进入山路。在这里,大臣向皇帝奏报巡幸的日程安排,“大臣奏罢行程记,万岁声传龙虎台”

6.夜过居庸关

由南口过居庸关至北口,长40余里,都在山峡中穿行。《析津志辑佚·属县》记载:“居庸关,在西北四十里。……居庸在直都城之北,中断而为关,南北三十里,……每岁圣驾行幸上都,并由此途,率以夜度关,跸止行人。到笼烛夹驰道而趋,南龙虎台,北棒槌店,皆有次舍,国言谓之纳钵关。”居庸关山道30里,皇帝带领的庞大队伍来回都在夜间点烛过关。每到这个时候,山道中便灯火通明,形成一条巨大的长龙,情景蔚为壮观。

7.沙岭迎驾

沙岭位于今沽源县境丰元店附近,过了这里就进入草原地带。当巡幸队伍来到沙岭时,上都的官员赶到此地来迎接皇帝,在纳钵处举行宫廷小宴,为皇帝接风洗尘。周伯琦《沙岭二首》序言中载:“是日,上都守土官远迎至此,内廷小宴。”

8.抵达上都

上都是此行的终点站。杨允孚《滦京杂咏》中有诗曰:“又是宫车入御天,丽姝歌舞太平年。侍臣称贺天颜喜,寿酒诸王次第传。”诗后自注曰:“千官至御天门,俱下马徒行,独至尊骑马直入,前有教坊舞女引导,且歌且舞,舞出天下太平字样,至玉阶乃止,内门曰御天之门。”可见,当皇帝队伍浩浩荡荡来到时,随行官员都在御天门前下马步行,只有皇帝可以骑马直入。前边还有教坊舞女引导,且歌且舞,舞出一个“天下太平”的字样,一直到玉阶停止。随即皇帝受百官诸王朝贺,接着举行盛大的酒宴,皇帝的路上巡幸至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接下来,皇帝等随行人员便开始了为期半年左右的上都生活。

从上都返回大都,也有一套固定程序,主要有以下仪式:

1.上都南返

从上都返回大都,也像从大都出发一样,先要选择良辰吉日。据杨允孚《滦京杂咏》载:“内宴重开马湩浇,严程有旨出丹霄。羽林卫士桓桓集,太仆龙车款款调。”诗后自注:“马湩,马奶子也。毎年八月开马奶子宴,始奏起程,太仆寺,掌马者。”由此可知,从上都返回大都时,先要开马奶子宴,在宴会上发布启程圣旨。这时,羽林卫士整装待发,太仆寺掌马者也准备好返程交通工具待发。宴罢,皇帝一行便开始踏上返回大都的归程。

2.南坡计归程

南坡是从上都返回的第一个纳钵,据上都30余里。上都留守官一直欢送皇帝一行至此。杨允孚《滦京杂咏》:“南坡暖翠按南屏,云散风轻弄午晴。寄语行人停去马,六龙飞上计归程。”在这里,随行大臣要奏明返途行程。

3.大都官员迎驾

大都留守官员迎驾主要在三处:怀来、龙虎台和大口。皇帝一行到达怀来纳钵时,大都官员就开始迎接了。在这里,他们准备好牲酒、果核,迎候大驾,庆祝北还。巡幸队伍继续南还,依然夜过居庸关。到了龙虎台,大都城已近在眼前,都城宫苑历历在目。这时,千官,甚至是百姓等很多人欢呼腾踊,等候在这里。等到皇上、三宫、储君到了大口,“独守卫军指挥、留守怯薛、百辟于此拜驾,若翰苑泊僧道乡老,各从本教礼祝献,恭迎大驾入城”

4.入大都城

皇帝在大口纳钵过夜,第二天清早与太子和正后由厚载门入宫城。其他皇后嫔妃等宫车次第入城,于凤池坊南,从西面入西宫。从早晨一直到晚上,车驾都在不停地入城。晚上还要点上大红灯笼,“是日,都城添大小衙门、官人、娘子以至于随从、诸色人等,数十万众。牛、马、驴、骡、驼、象等畜,又称可谓天朝之盛。上位下马后,茶饭次第,一如国制,三宫亦同,各有投下。宰相数日后,涓吉日入省视朝政,设大茶饭,然后铨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