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情与寂寞相恋

一半是绚烂,一半是素雅:陆小曼传 作者:林希美


多情与寂寞相恋

爱情似一颗种子,一旦种下便很快生根发芽,它能绽放出最美的花,也会因为受伤而萎谢;它如糖似蜜,也令人寂寞孤独。没有它的夜晚,孤独便是那只小虫,在撕咬着人心,令人窒息。

陆小曼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她喜欢跳舞,王赓认为庸俗;她喜欢交际,王赓嫌弃浅薄;她喜欢打牌,王赓更是觉得无趣。王赓沉默寡言,她认为木讷不浪漫;王赓严谨,她抱怨死板;王赓节俭,她嫌弃他小家子气。两人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讨厌,简直无法相处。

王赓最终选择了放手。陆小曼终于解脱,走入人群,却依然感觉寂寞。

一个人可以活得多姿多彩,那多了一个人,理应倍加幸福才是,可不知为何,却活出了寂寞的味道。

当我们对他人有期许,对婚姻有渴望时,失落感也会悄然而至。这世间,没有完全登对的两个人,也没有谁是谁肚子里的蛔虫。王赓对陆小曼的不理解,使得她越来越痛苦,但她毫无办法,只能在热闹的人群中强颜欢笑,将孤单留给自己。

那时,胡适最懂陆小曼的寂寞。

王赓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与胡适很早便已相识。胡适见到陆小曼后,称她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画家刘海粟来北京时,胡适甚至说:“你到了北京,不见王太太,等于没到过北京。”

陆小曼在胡适心里,就是那道抹不去的风景。“王太太”的不开心,他全看在眼里。

那段时间,胡适介绍了不少朋友给陆小曼认识,徐志摩便是其中的一位。

徐志摩,又名徐章垿,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海宁硖石。他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是浪漫的才子。他出身名门,家境优渥,早些年父母便已替他配婚,妻子是同样出身名门的张幼仪。对于这门亲事,徐志摩相当不满。他讨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不是祖母苦苦哀求,他定然不会成婚。

婚后不久,他辗转北上求学,先在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就读,后转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为了追随罗素,1920年他离开美国去往英国伦敦,在那里邂逅了从人间四月天走来的女子——林徽因。

在此之前,他不知世间竟会有如此娉婷轻灵的女子。在此之后,他即使遇到了风华绝代的陆小曼,林徽因也是他心头抹不掉的哀伤。他醉了,醉在康桥的柔波里,醉在她浅笑的酒窝中。为了她,他向张幼仪提出离婚,一刻也不想等了。

众人大惊,劝他对婚姻一定要慎重。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然而,他的冲动换来的却是林徽因的冷静。她承认,她对他动心了,只是不能与他在一起。

林徽因与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订下婚约,她向父亲林长民寻求建议,林长民替她拒绝了与徐志摩的这段感情。

再见之时,林徽因身边已有了梁思成。此后,徐志摩与林徽因虽有往来,但也只能做朋友。他不甘心,尽一切可能寻找表达爱意的机会。为了避免意外,梁启超决定送林徽因和梁思成出国深造,等他们学成归来便让他们完婚。

林徽因走了,徐志摩的灵魂也跟着走了。曾经一心苦读、一心报国的徐志摩再也没了往日的神采。有一次,他与友人在一起聊天时,一边吸烟,一边用英文说:“Kissing the Fire(吻火)。”

看到这个大名鼎鼎的才子在爱情面前黯然销魂,在感情中炽火烧身,胡适颇为心痛,便推荐他到北大做教授,希望他能振作起来,转移情场的失意。胡适也带他参加社交,结识朋友,分散他的注意力。

徐志摩与陆小曼就此相识,一段情缘轰然展开。一个是多情才子,另一个是绝世佳人;一个落寞伤感,另一个寂寞孤单;一个是江南才子,风度翩翩,另一个是窈窕淑女,情意绵绵。当他们四目相对,他一眼看透她的寂寞,她一眼看出他的多情。

这不正是她想要的多情男子吗?

陆小曼在《爱眉小札·序》中写道:“他知道我,他简直能真正地了解我,我也明白他,我也认识他是一个纯洁天真的人,他给我的那一片纯洁的爱,使我不能不还给他一个整个的、圆满的永没有给过别人的爱。”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