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地球较20年前更绿了,中国和印度主导了这个星球的绿化。"
2019年2月1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全球卫星图所显示的地球最新生态状况,一篇题为《NASA感谢中国让世界变绿》的文章,以及文章中的这句醒目的话语,引起了全球网友的热烈赞誉。
世界,应该感谢中国。
作为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70年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防治荒漠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份可靠而又可复制的生态修复样本。
在这份郁郁葱葱的"中国绿"样本里,有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三代造林人,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的沙地渐变为绿色林海的执着身影;有用了60多年时间,把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的浩浩4.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地彻底变成了"毛乌素森林"的一代代治沙人;还有一直跋涉奋战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上的无数个"大漠之子",他们以中国人的非凡智慧,在绿化沙漠的同时,也富裕了沙区的一方百姓。
在防治荒漠化的进程中,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充满了浓浓的乡情,并在这片土地上勾画着自己心中的优美图画。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世界既看到了中国人的坚韧意志,又体会了中国人的执着与专精。全国各地的一代代治沙人,向世界奉献的不只是绿色,更有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中国态度"和"中国样本"。
这份样本弥足珍贵,因为全球正面临着荒漠化的威胁。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近20年来,全球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仍然在持续扩张,每年因荒漠化而丧失的土地高达5万—7万平方公里,那意味着此时此刻我们度过的每一分钟,都有11顷的土地在被荒漠化。如果说这种计量单位让人不大好估量,那么也可将其换算为1100亩。每分钟!1100亩!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不禁要问: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安家何处?
纵观世界治沙史,会发现早在6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尝试。先是德国于1316年开始了海岸沙地造林工作,继而丹麦于1660年、匈牙利于1709年先后开启了海岸沙地的造林工作。这些最初的勇敢尝试,延续了约略4个世纪,却大多以失败告终。逆转荒漠化的难度,由此可以想见,将荒漠化土地喻为"地球的癌症",也属实情有可原。
可庆幸的是,人类也在屡屡的失败中取得了三项堪称伟大的成绩:提出了治理流沙的理论—造林以恢复植被;创造了沙丘造林的特有方式—配置沙障;筛选出了对沙地适应性强的树种—松树。这三项成果,迄今仍为各国不同程度地应用着,库布其在治理沙漠的过程中,也仍以沙障的配置作为造林的一个必须前提。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里,人类的治沙行动从未间断。
为了拯救我们的地球,全世界的政府与民众始终都在不懈地努力。
时至20世纪,又有四个大国相继推出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四大世界级造林工程,即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阿尔及利亚的"绿色坝项目"、美国的"罗斯福工程"。其中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为"四大造林工程"之首。
浩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奏响了中国生态革命的序曲,并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使每一个生态脆弱的省份、自治区都掀起了生态建设的热潮。这场从开始就再也未曾停止的绿色风暴,迅速汇流为一首宏伟的交响乐,以其高昂而又自信的曲调,席卷了整个中国。
世界看到的"中国方案",实际上是中国人奋战了半个多世纪的硕果。
全球瞩目的"中国成就",实际上是无数中华儿女用血泪用年华的书写。
在这一代代相承永续的书写者当中,库布其沙漠的治沙人堪称杰出的代表。
作为中国第七大沙漠的库布其沙漠,紧紧依傍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中华大地上,这一沙一水亲密如唇齿,数千年来休戚与共,又甘苦同尝。库布其沙漠还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距离只有800公里左右。新旧世纪之交的北京的沙尘暴,曾令所有库布其人羞愧难当,又心急如焚。也恰恰因此,库布其的治沙人早早就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着的伟大使命,那就是尽快给库布其披上一身油绿的霓裳,确保我黄河安澜,首都安康!
许多年里,库布其沙漠的治沙人谱写着的,实是一首中华儿女谋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人文心曲,他们当真唱响了,并且是在全球范围内。库布其人以自身的成功实践郑重向全世界证明:"地球的癌症"可治愈。
天谙其道,欲兴中华,留下一个"几"字形大拐弯的河套地带让它发育成长。可又有天地不仁,曾留下库布其的荒凉挫磨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坚忍心性。黄河如弓,大漠如弦。造物主所赐予的库布其沙漠的版图,如一支巨大的绿色琴弦,由一代代库布其的大漠之子深情触摸,在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庄重而温情的臂弯里,谱写了一首足以撼天地泣鬼神的生态革命之曲。这深情而悠扬的曲调,让万物生灵倾听,也裹挟着库布其的泥沙,呈现了一份"中国精神",谱写了一份"中国方案",并将成就为一部瑰丽的治沙史诗。
谨以此书——
献给所有向荒漠挑战的中国治沙英雄。
也献给全世界的生态建设者。
并愿我们栖居的地球,越来越美好!